刘备一个卖草鞋的人怎么成功的?

S我就是很骄傲


刘备是一个草根平民,虽然他自称自己是景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但是他没钱没势没地位根本唬不着人。他不爱读书,但是讲义气,喜欢行侠仗义,结交朋友。所以他能跟山西杀人犯关羽、河北侠士张飞打成一片,传出桃园三结义的美谈。也正因他的性格,赵云、马超、黄忠、魏延之流也甘愿在他帐下行事,但是却没有什么士大夫跟他混迹。


在有诸葛亮之前,刘备是个打工的,田楷、孔融、公孙瓒、吕布、袁绍、刘表,半辈子忙忙碌碌净做活雷锋了。刘备也是个命大的,不管战场多凶险,就是不死,但是也没打下多大的家底,刚有点起色,可能就一场战争给打没了。所以刘晔形容刘备:有度而迟。就是说刘备肚量大,百折不挠有毅力,但是不够心狠手辣。


直到46岁那一年,刘备遇到了这辈子他最爱的男人,诸葛亮。一出隆中对给出了刘备基础方针战略:取荆州,联东吴,拿西川,抗曹操。


有了诸葛亮,刘备算是如鱼得水,飞升成仙。尽管依然感情用事,分不清楚次矛盾,但是仍然能够后来居上,三分了天下。


刘备的成功一点因为是性格宽宏,所以有了那么多忠心的手下。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吸引了诸葛亮。


文史漫谈


刘备,一个卖草鞋的人是怎么成功的?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的观点如下。

①建立人设。在当今时代一个好的人设,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比如你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你有什么特点,这样可以让别人对你的印象十分深刻,而刘备在当时的世界,就知道为自己建立人社了,他给自己的人设是仁义,有德行。凭借这个人设他交识了很多能人异士,也笼络了一大批的贤才。

②建立身份。在当时的时代,出身是非常重要的,刘备又想走上这样一条道路,必须要为自己找到一个好的出身理由,于是他认了中山靖王为自己的祖先。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这样他就是汉家的正统血脉。也是很多人称他为刘皇叔的原因。

③任用贤才。刘备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卖草鞋的成功,就是因为他懂得招贤纳士。历史上著名的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结义,他一下子就有了两大猛将,后来他有三顾茅庐去请了诸葛亮。从这些方面都能够看出他是一个懂得招贤纳士的人。

④性格坚韧。一个性格软弱的人是绝对不可能在那个时代成功的,因此刘备性格坚韧,百折不挠及时,战争失败也绝不会气馁,这就是他能够成功的原因。

⑤相貌奇特。传说刘备双耳垂肩,双臂过膝。是一个外贸上十分具有传奇色彩的人,这样的一个人是人都会对他产生兴趣的。因此他能够找到机会结交很多的人。

综上所述,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不是偶然的,他们的成功都会有自己的理由。





奉旨说史


《三国演义》中枭雄曹操,在青梅煮酒时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刘备从摆地摊到穿龙袍,没有超人的文韬没有过人的领袖气质,靠的是自身坚韧和朝着目标努力前行的意志。

少年时代的刘备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但母亲有一手编织草鞋的手艺,于是刘备走上了类似于今天的摆地摊卖草鞋的行业。

对很多人来说,面对生活的重压和磨砺下,会渐渐失去了棱角。最终变得浑浑噩噩,得过且过,随波逐流,丧失自身光芒才华。然而,还有部分人在逆境中越挫越勇,永不放弃。虽然暂时低下他们高贵的头颅,但他们心底的信念更加坚定更加明确,他们为理想在不断的摸索切实可行的道路。他们缺少,只是机会。刘备就属于后一种。刘备在摆地摊卖草鞋的过程中摸索着,学习了坚韧、胸怀、和善等优秀的品质。这些优秀的品质,正是刘备日后得以成功的基石。俗话说“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所以,刘备有走向成功的一切品质,只是待机会来临,“桃源三结义”后,兄弟三人目标明确,并且肯为之努力,最终成就一方伟业。






陈小二do


刘备卖草鞋的故事 英雄不问出身的草根皇帝

刘备:没错,我是卖草鞋的,但我是汉室宗亲!

一.创业之路,半生流离。

乱世出枭雄,每一个风口都会涌出时代的弄潮儿,笑傲金融沙场。不过残酷的是每一个王者的崛起,背后都是九死一生的淘汰率。踩过流血的仕途,饱受沧海浮沉的苦难,艰难的完成阶层逆袭的flag。

前途?出路?天知道在哪?

刘备年少时曾在博导卢植门下学习兵法,因为像上海滩的杜月笙一样会办事。公元184年出道时凭借领袖型人格魅力,吸引了两名学弟决定跟着刘备一起创业,这两名学弟是五星武将关羽张飞同学。

刘备年少时就胸怀大志,喜怒不形于色,礼贤下士,对人和善,广结天下豪杰,以至于当地富商大户都愿意用钱资助他,让其可以结交更多的人。

刘备投公孙赞,投陶谦,投吕布,投曹操,投袁绍,诸候几乎成了他家后院了,差不多都去到了,高官厚禄皆不为所动,毅然决然出走,要自己创一番大事业。真是壮志未酬,意志不减。

当战乱年代,别人视百姓如粪土时,刘备却爱民如子,身后虽有百万雄兵追赶也不舍弃之,此等作为,不管是做秀也好,真的也罢,是其它诸侯所做不出的。此仁义之举,深深震撼着天下士子的心房,让他们看见了希望,看见了美好的明天。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感动了一批人。诸葛、庞统、关张赵云、魏延、廖化等皆是慕名而来,正是在这些人的帮助下,君臣一心,才打下了荆益二州之基业。

世上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凡成功者必须经过一番努力,锲而不舍,但这只是其一,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点也不假,如袁绍之流,虽四世三公,兵强马壮,又能如何,其性格使才不能用,人心离散,焉能不败。


镜头里的童年


刘备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但待人谦恭,城府很深。他喜欢结交豪爽之士,青年时代就有不少人跟在他的屁股后面叫老大,这是他性格的优点,但刘备比另外两人更胜一筹。在用人方面,毛泽东曾评价他: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这也是他成功的关键。

在人们的印象中,刘备不是喜欢哭就是善于逃跑,和曹操等人比起来,形象真是不咋样。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了美化刘备,将鞭打督邮的事安在了张飞的身上,殊不知这件事体现出来的才是有血性的真实的刘备。试问,一个筋骨柔弱的人如何能在动乱的年代撑起自己的一片天空?

在平原做县令的时候,刘备显示出了他的政治才能和人格魅力。他把境内土匪剿得干干净净,平原县的老百姓终于过上了安宁的生活。

刘备从来不摆官架子,无论是官是民,只要赶上一起吃饭,他都毫不避讳地与之一桌喝酒,一碗吃菜。刘备的这一举动就像温润的春风一样。温暖了人们的心,将平原变成一块其乐融融的乐士。

有些人虽然一度贫困潦倒,但依旧掩盖不了他的宏图大志,刘备就是这样的人。曹操问刘备:“玄德兄,你说这年头谁是英雄?”

刘备这个老滑头就跟曹操打起了太极,顾左右而言其他。曹操直截了当地说:“别绕了!这年头真正的英雄也就你和我了!”刘备听完大脑直接短路,筷子都掉地上了,刚巧天上打了个巨雷,刘备赶紧弯腰捡起筷子说:“这么大的雷,吓死我了!”

英雄的定义可以很简单,那就是想干大事并能干大事的人。东汉末年起事的群雄不在少数,可大多数人打江山的信念并没有那么坚定。

如董卓受挫后就建了个郿坞要在里面养老,袁绍因为儿子生病就放弃攻打曹操的机会。但刘备却是目标明确,意志坚定,三入小沛,终成为最后的赢家,这愈挫愈勇的信念证明了他得天下绝不是偶然的。


峰回路转说历史


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刘备家屋舍东南角篱上有一桑树高有五丈于,从远处看上去就好像车盖一样,来往的人都觉得这棵树长得不像凡间之物,认为此家必出贵人。刘备小时候与同宗小孩在树下玩乐,指着桑树说:“我将来一定会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刘备叔父刘子敬说:“你不要乱说话,让我们一家遭灭门之罪”。熹平四年(175年),刘备十五岁时,母亲让他外出行学。刘备与同宗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起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为师学习。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常常资助刘备,将他和刘德然同等对待。此举招致刘元起妻子的不满,刘元起说:“我们宗族中有这样一个孩子,不是个平常人。”公孙瓒与刘备结交为好友,公孙瓒比刘备年长,刘备将公孙瓒视作兄长。刘备不怎么爱读书,喜欢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两手下垂等到膝盖,能看见自己的耳朵。不爱说话,能善待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喜欢结交豪杰,当地豪侠都争着依附刘备。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携千金,贩马来到涿郡,见到刘备,于是给其资助,刘备得以用来集结到很多人。

后来刘备在卖草鞋的时候,看中了张飞和关羽两人,刘备找机会结实两人之后,便桃园结义成为兄弟,从此关羽张飞两人便为刘备出生入死打天下。刘备当年让张飞守家,结果张飞因为喝醉酒被吕布偷袭,丢了城池,连刘备的家眷也被吕布抓走,张飞见到刘备后拔剑自刎,刘备为了拉拢关系,对张飞说过一句话“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了尚可缝,手足短了安可续?”,把张飞感动的哭的稀里哗啦的。

刘备当年在长坂坡之战的时候,赵云救回阿斗后,刘备一把把阿斗丢在地上,哭着对赵云说“为了这个孺子差点害他损失一员大将”,把赵云感动的不知如何是好。可见刘备拉拢人心确实有一手,连老婆孩子都不在乎,一切都可以为他拉拢人心排上用场。这也难怪刘备能从一个卖草鞋的人成为天下之主,他能做到的事情恐怕没人做的到了!


潮流音乐Club


刘备正在卖拖鞋。卖草鞋十块钱一双。快来买,快来买!此时一个卖绿豆的大汉出来了。他去买肉了。问猪肉多少钱1斤?猪肉40块钱1斤。哇呀呀呀呀。你这黑心的老板。啥价要喝酒?老板说不能喝不能喝。我只能卖给你3碗,前面的高冈上有猛虎一只。已经伤人无数,张飞高喊一声。我看他要奈我何。然后提着双斧子。上了景阳岗。。突然喵的叫了一声。吓得李逵一个激灵。退后了三步。大喊我黑旋风李逵。怎会被一只小猫吓住?然后举起双斧。去劈木柴去了。劈了劈柴去集市上卖。结果没人买。他就想换钱买一双草鞋。结果没卖出钱去。他正好看见刘备就用柴火换了草鞋。刘备用换来的劈柴。卖了一个好价钱。后来又在河边认识了张飞关羽。三个人拜成了兄弟,后来又让诸葛亮出山。遇见赵云赵子龙。在梁山之上三进三出。杀的陈友良片甲不留。又碰见秦琼,秦叔宝。一通大唐。所以说刘备成功是?是天意。是机遇更是天命。


杨子说生活


一个人的成功绝非偶然,但要想成功也绝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刘备的成功与失败跟自身能力,城府,意志力,不无关系,但绝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即运气),所以今天也是一样,每个成功者都有强与他人的能力跟意志,但他也绝离不开好运。

天时

黄巾起义,天下大乱,他的时机来了,所谓乱世出英雄,国家太平的时候他也曾拜在名师卢植名下,跟名将公孙瓒亦为同窗,但在那个极其讲究出生,门第森严的年代,他快三十而立了,也只能织鞋贩履勉强度日,(所谓的汉室后裔在这个和平时期一文不值)所以乱世的到来对他来说是唯一出人头地的机会,上可剿灭黄巾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如果乱世不定,亦可等待时机,割据一方。

人和与情商

天时给了三国时期所有文成武将一个名流千古的机会,这里要点说一下刘备成功的关键,“人和”和他那与人和相关的情商。

天下刚乱,他还在为自己该做何打算而苦思时,他就在自己贩卖草鞋的那个小城遇到了两个那个年代最顶尖的两个武将,关二(后来曹操的梦中情人)张三。通过自己的能力,一哭碌碌无为,二吹皇室出生,三吹报效国家之大志,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关羽愿意为他去死,张飞:俺也一样!

虽然有了两位当时名将,但他还是各种败,各种跑,各种投靠,被投靠者都还对他礼遇有加,且都难逃一死,曹操以死爹的代价想得徐州,陶谦要让徐州给刘备,被曹操围城,徐庶来助,帮之解围,虽徐庶被曹操收走(曹操运用老套路赤脚相迎)却终身为献一计与曹操,还向他推荐了他成功的最根本助力,诸葛亮。投同窗公孙瓒还骗来了顶级名将赵子龙(曹操损兵折将也不忍伤害要求活捉的男人),公孙瓒被袁绍灭了,又投杀同窗之人袁绍,袁绍又被曹操灭了,三次上门哄来了当世第一谋臣诸葛亮。曹操做梦都想打下荆襄,刘表却要向刘备托付荆州,后来莫名其妙与诸葛齐名的庞士元也要跟他混,驭人之术曹操也属历史顶尖,但无奈刘大运气手段逆天,曹操头疼致死刘备脱不了干系。关于人和,中国上下五千年刘备罕遇敌手,他的老祖宗刘邦或许能和他扳扳手腕。

地利

  • 刘备是从最下层的草民起家,毫无资本的成功之路比起曹孙两家都难上百倍,经历必然迂回曲折,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他在时机和大势判断上有着自己天然的缺陷,由于他出身接触的范围比较窄,所以他很少能接触国家政治的事情,在争夺“天时”之后的“地利”这方面自然比成天耳濡目染的曹操弱。就算后期手握西蜀,丢了荆州,也只能守江山,难以图谋天下。所以刘备地利并不占优势。

能力

他军事才能虽有,但是并不能算很好,况且还遇上曹操这样的一流好手。因此,小说《三国演义》中索性抹杀刘备的军事才能,将其战绩全部交给诸葛亮,达到突出人物的艺术效果。但实际上,刘备是具备相当的军事才能的。在当时的史料中记载了一则小故事,说在赤壁之战时,曹操在撤退时,需过一片树林,当他得知后面追兵是刘备,就表现得非常紧张,赶紧催着部下逃跑。手下有些人不太能理解,就问曹大人你为什么这么紧张,不就是刘备嘛,他不老是你的手下败将吗?曹操就很认真地对他说,你真不了解刘备这小子本质,可是我太了解啦,因为这小子看上去不咋的,其实和我一样心狠手辣,只是反应比我慢半拍而已。今天这地方,只要他一放火,我们全都跑不掉啦,趁他还没有想起来我们赶紧跑吧!结果刚出森林,就看见后面果然放起火来了。而到了后来夷陵之战时,吴军前敌指挥陆逊在公开场合为了稳定军心,大肆宣扬说刘备打仗不行,但是实际上还是很紧张的,在后来胜利了之后才给自己手下交底:其实刘备这人打仗很厉害,实战经验又丰富,我如果一开始就和他直接对上,真不知道结果会如何。可见,刘备军事才能是有的,但是在战机把握上差了一筹,所以终究无法跻身名将之列,对上曹操、陆逊这种超一流的将帅,不免会败下阵来。

不过,就这样的刘备,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战胜的。诸葛亮的第一仗火烧博望,其实和诸葛亮一点关系也没有,这个仗是刘备打的,因为当时诸葛亮还没加入到刘备阵营。曹魏首席大将夏侯惇前来征讨,刘备引兵前来相持,没过多久,刘备自己烧毁自己营寨,引兵退去,夏侯惇以为刘备又一如既往地跑了,放心去追,同行的还有五子之一的于禁,结果中伏败北。后来,汉中战役也是刘备亲自指挥,法正当总参谋,诸葛亮只是留在成都当后勤,保证粮食和兵源的提供(当然这也不容易)。定军山一战更能体现刘备的军事才能,乘夜分十路进攻张郃,并火烧鹿角,使夏侯渊引兵出来相救,自己却带兵在路中埋伏,结果一战就斩了夏侯渊,而刘备却将夏侯渊的人头扔在地上,豪迈地说:“当得魁首,用此何为耶?”,言语上根本看不起夏侯渊,而是鼓励手下趁势连张郃也杀了。虽然最终未能如愿,但汉中确实已经易手了,正如他自己所说,曹操即使亲自过来也无可奈何,他必然取得汉中。试想,当时有谁能独力打败曹操?赤壁之战靠的是孙刘联盟,后来孙曹交战十余次,孙权均未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而刘备今次是靠一己之力,从曹操手中夺取一块地盘过来,对于当时的形势,不能不说是振奋人心。


丁大福


刘备本来只是一个编席子、卖草鞋的,所谓是织席贩履,社会地位很低。不过,他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反正也是刘姓。

刘备为什么能从一个无名小卒成为了后面的刘皇叔呢?总结的来说,主要因为两次偶然事件。

第一个偶然事件,是他加入了曹操的阵营之后,帮助曹操消灭了吕布。征战有功啊,操作就带着他到了许昌,去见当时的汉献帝。

那这汉献帝当时也正好是孤独寂寞冷,好不容易能见到一个本家远亲,自然是很高兴,所以就官方认可了刘备的汉室宗亲的身份。

这才得到了正式的官位和爵位,就是他早期的称号“汉左将军”和“宜城亭侯”。

第二个偶然事件,就是所谓的“衣带诏”事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被曹操各种折磨,于是就写了一封密诏,密诏的内容就是要诛杀曹操。这封密诏藏在了衣袋里,所以后来才被称为“衣带诏”事件。

这种事情被曹操知道了那还得了,所以在曹操知道这个事情之后,除了刘备,一怒之下把所有参与这件事情的其他人都杀了。但这时,刘备这里责任就重大了,手里号称有皇帝的“衣带诏”要讨伐曹操。

事情一出,刘备本就是一个没有太多名气威望的人,但是现在的他是有着圣旨可以讨伐曹操的人。


御前带刀侍卫


刘备从“草根”到君主,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皇族的身份加分。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的,不管是真是假,都能给他招徕大量的汉室拥戴和百姓推崇,正因为有这样的身份,让他做什么都有群众基础和名正言顺。

第二,具有管理才能和英雄气概,能笼络一帮兄弟为其出生入死,这是创业者必备的素质。他一生经历无数次惨败,但他的核心团队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都未离去。刘备发明了“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这句名言,朋友永远比妻子重要。从而让人死心塌地为他出力卖命。

第三,意志极为坚韧,用现代语言说就是“逆商”高。刘备一生“四失妻子、五易其主”,经历异常坎坷,但他凭借自己坚韧的意志,一次次东山再起,这在三国中是很少见的。

第四,博得“仁义”之名,足以纵横天下。他最先为平原县令,只有一千兵马,收罗田楷等人给予的,总计也不过三千。但是太史慈匹马来求救,他敢于迎战曹操,当时刘备的反应是“孔北海知天下有刘备?”当他从陶谦手里接掌徐州,袁绍、曹操等人都是支持的,孔融等人到处都将刘备仁义,可见刘备“仁义”之名。在“仁义”的光环下,他“五易其主”,都有人收留,似乎不收留就不仁义。

第五,卓越的识人能力。刘备早年不顺,因为底子不好、可依赖的资源少,没有宗族力量可以依托。但他在多年军旅生涯中,所用之人几无失误,他能发现年仅二十多岁、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诸葛亮,提拔魏延当汉中太守,提醒诸葛亮不要重用马谡,眼光是非常毒的。

所以,刘备的成功与他的个人能力和大的时代背景分不开,只有多种因素都具备,才成为汉昭烈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