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太原被称为中国的龙城?

用户74884252536


在我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或多个别称,这些别称都突显城市某一方面的特点,或历史人文或自然风光或地理特征等等。如广州别称羊城、重庆别称山城、济南别称泉城、武汉别称江城、哈尔滨别称冰城等等,这些都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山西太原有一个别称叫“龙城”,又是为什么呢?难道真的有龙?

龙能呼风唤雨、神通广大,作为图腾,它在炎黄子孙心目中的地位是无可比拟的,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嘛!在古代,龙是封建王权的象征,代表的是天子。太原之所以被称为“龙城”,是因为古代从那里走出了很多帝王或者建都于此。

上古时期的尧、禹大帝就曾建都晋阳(今太原);春秋战国时期,赵魏韩三家分晋后,赵国第一个都城就在晋阳;汉朝时期,汉文帝刘恒曾被封为代王,就居住在晋阳,汉景帝刘启也是在晋阳出生;东晋十六国时,前秦苻丕(苻坚之子)在晋阳称帝;南北朝时,又有高欢、高洋以晋阳为基础建立东魏、北齐。隋朝末年,李渊、李世民驻守太原,并由此开创大唐帝国。唐高宗李治最初也是被封为晋王,作为李世民的嫡三子,后来竟然能继承皇位,气运非同一般。

五代十国时,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晋阳为国都。李克用、李存勖从太原起兵建立后唐;把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的石敬瑭也是从太原起兵建立的后晋;刘知远也是从太原起兵建立后汉;后汉灭亡后,刘崇在太原称帝,史称北汉。在唐朝和五代时期,和太原有关的皇帝一个接一个,真是出尽风头。

历史上,有这么多帝王出自太原或者和太原有关,太原被称为“龙城”,也算是名至实归了。有学者研究认为太原所在的环境,暗合蟠龙状。太原北的系舟山如龙角,西南的龙山、天龙山如龙尾,太原为中心,为聚集龙气的风水宝地,所以会出很多帝王。

其实,太原之所以能成为“龙城”,和它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我们都知道,山西的地理位置太优越了。西边有滔滔黄河天险和吕梁山脉;东边有巍巍太行山脉作为屏障;南边既有中条山、王屋山,又有黄河。内部又有汾河流经南北,将一连串的盆地串了起来。山西这种“表里山河”,外部有险峻关塞御敌,内部又有足够的盆地和河流实现自给。典型的进可攻、退可守,一旦守起来,别人还很难攻。在古代对任何势力来说,若能占有山西,则霸业可成。

山西的地理优势很明显,太原又位于山西的中心,三面环山,也是易守难攻之地。从古人对它的描述 “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就可以看出太原的对整个山西的重要性。安史之乱时,李光弼愣是将有绝对人数优势的史思明给阻在太原城外。宋朝时,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曾进攻过北汉都城太原,也是吃了不小的苦头。

正是因为太原的重要性,古代王朝能镇守太原的都是非常厉害的人物,如李渊、李世民、李克用、李存勖等等,一旦出现大的机会,他们成功上位的机会自然会大很多。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在中国很多城市都有一个别称,比如广州又叫“羊城”,成都又叫“蓉城”等等,太原也被称作“龙城”,一看到这个龙城,笔者马上想到的是王昌龄诗歌中那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诗写的是汉代北击匈奴的事情,这里的龙城虽然众说纷纭,但肯定不是指太原,至少也得在内外蒙古地区。

一个城市的别称的由来一般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因素(尤其是地理情况)。

太原别称为龙城就是这样的。“龙”这种并不存在的动物在中国人心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人至今都说自己是龙的传人,可见龙的地位非同一般,太原却能被称为龙城,从历史上看,是因为这里有帝王之气。其他答主列举了很多帝王都产于太原,其实这里面最突出的就要数唐代皇帝了,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就是从太原起兵的。

从地理位置来看,太原地势近似蟠龙状,也是被叫做龙城的一个原因。太原北面和忻州交界处的系舟山即为龙角,天龙山等为龙尾。


历史宝藏


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面积7000平方公里,人口450万,人均GDP接近9万元,是发展得比较不错的二线城市。

<strong>

太原历史悠久,所谓“龙城”是历史对山西太原的不吝褒奖。

毫不客气的说,山西太原是一处独得紫微帝星垂青的“龙兴之地”。
自公元前497年时起,太原便注定成为一座不平凡的城市,那时的太原还叫做“晋阳”。

“晋”字,有两个含义,一是“致阳”(《说文》),二是“向前”(《易经》),“晋”字被古人称之为帝王的象征。

或许是巧合,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历史上许多位皇帝都与太原有着不解之缘。


春秋时期,太原是晋国赵氏的兴盛之地,赵襄子就是在太原崛起,建立了赵国。太原后来也成为了赵国的第一个国都;

而在汉朝,汉文帝刘恒曾在太原被封于太原,是为代王,其子汉景帝刘启,便是出生在此;

而三国时期,司马懿家族也是被封为晋公,后进爵为封为晋王,因此立国号为晋,也就是后来的西晋王朝。

而在西晋,匈奴人刘渊又以晋阳为据点建立前汉,攻灭西晋。


十六国时期,一代雄主前秦苻丕大帝,也是在在太原称帝;

是东魏、北齐的辅都(第二个首都),更是当时的权力中心,称“霸府”,高欢、高洋父子坐镇太原、遥控朝政。

隋唐时期,太原是绝对的龙兴之地,曾经是隋炀帝的封地,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唐高宗在继位前也在太原作过晋王。

唐朝末年,出生在太原李存勖在山西建立了后唐政权;后唐被灭后,石敬瑭以太原为国都,建立了后晋政权;刘旻以太原为都,建立了北汉政权;

千百年来,与山西太原有渊源的皇帝,简直能够搓一簸萁了!

俗话说“人杰地灵”,与帝王有着不解之缘的太原,被大宋当成是“蟠龙之地”,宋太宗更是称呼太原为“龙城”。

太原神奇的“造皇”属性,令宋太宗颇为忌惮,宋太宗结合历史记录,又想起上古三大明君尧、舜、禹都是出自太原,便认定了太原城隐藏着“龙脉”,

为了避免太原再次孕育出“天子”与宋朝争天下,宋太宗遂一把火焚烧了太原城,并狂修丁字路口,意图“钉死太原的龙脉”,住在太原的百姓们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从此太原便一蹶不振。

改革开放之后,太原的各方面发展实现了长足进步,我们期待着太原的崛起,重振“龙城”的雄风。


白话历史君


太原被称为龙城,最根本的原因有两个:

1、太原是九朝古都,自建城以来是赵国(晋阳为赵国初期都城共计74年)、前秦(苻丕在晋阳称帝)、北汉三个政权的都城,是东魏、北齐、唐朝、后唐、后晋、后汉六个政权的陪都,其中最显示龙城特质的谈古论金认为是这一点,那就是晋阳是唐朝的龙兴之地,太原留守李渊在李世民等在帮助下在此起兵,奠定了强盛辉煌的唐王朝的基础,说得通俗一点,也可以说太原出过不少皇帝——这里也包括与是否都城无关的汉文帝刘恒。

2、太原能够有上述的地位,说到底与其特殊的地缘位置与城邦属性有关,这一点古人其实也清楚,但是在他们的观念中,也有比较神异特别的观点,那就是太原拥有特殊的风水。

到了宋朝,这一点引发了对太原的压胜行为——北宋年间,宋太宗赵光义攻打北汉之时久攻晋阳不下,非常窝火,后来终于不惜重兵拿下后,听说晋阳城是有名的龙城,便下令一把火焚毁了晋阳城,又命引汾水、晋水到晋阳废墟之上,可以说彻底抹去了晋阳旧城。与此同时,还下令封死新城的每条主路,导致太原城到处是丁字形路口,象征钉死龙脉。这事之所以发生在宋朝,还有其特殊原因,按照天星风水,太原是参星的分野,宋王朝兴起之地(也是国号的由来)宋州归德军(今河南省商丘市,1006年改名应天府成为宋朝陪都)则是商星的分野,参商二星在茫茫星空中此出彼没,互不相见,古人认为象征彼此对立不和睦,既然要宋兴,就要灭太原的所谓王气,这是赵光义如此作为的原因——因此,有人半开玩笑地说:晋阳的辉煌始于赵家人,最终也毁于赵家人。

综上,太原被称为中国的龙城,也因为龙城的身份受到某种打压,当然,太原在宋朝之后没有变成过都城或出过皇帝,说到底还是地缘政治与经济生态的原因,风水只具有解释学上的意义。


谈古论金


山西太原之所以被称为龙城,只要是因为太原历史上出过很多帝王!

太原古称晋阳,创建于公元前497年。春秋末期,显赫于世的晋阳古城问世于汾河晋水之畔,迄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太原是九朝古都、龙兴之地。自建城以来以来,是赵国、前秦、北汉三个政权的都城,是东魏、北齐、唐朝、后唐、后晋、后汉六个政权的陪都。565年,北齐武成帝高湛因晋阳城位于龙山之下,改汾西晋阳县为龙山县,隋开皇十年复改龙山县为晋阳县。

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太原是龙潜之地。历史上许多皇帝都与这座城市有过特别密切的关系,因此被称为龙城。至于出过那些皇帝,下面且听小编一一道来。

一、尧,相传为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史称“唐尧”。尧最早建都于晋阳,后因水患,迁都平阳。

二、禹,史称大禹,相传因治水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建都晋阳,国号夏,所以又称夏禹。禹死后传位于其子启,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正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三千多年的“家天下”时代。

三、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第四子,8岁时被封于晋阳,号代王,与母薄氏“龙潜太原”16年,期间娶妻生子,吕后死,刘恒入长安即帝位,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四、刘渊,西晋时,爆发八王之乱,匈奴人,大单于刘渊趁机在太原起兵称帝,尊刘禅为开国皇帝,自称汉室正统,国号汉,后改为赵,史称汉赵 。

五、苻丕,其父前秦宣昭帝苻坚死后,在其父部属拥戴下,于晋阳称帝。

六,高洋,东魏权臣高欢之子,出生于晋阳,并以晋阳为基地,逼东魏孝静帝禅位于他,登基称帝,尊其父高欢为开国皇帝,国号“齐”,史称北齐。

七、杨广,隋炀帝杨广即位前以太原为封邑,封晋王,历史上真实的杨广雄才大略,20岁时即统帅50万大军平定江南,统一中国,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持续300余年的分裂局面,西巡张掖打通丝绸之路,将甘肃,青海,新疆收归中国版图,首创科举制度,建京杭大运河。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举,但忽略了刚统一的隋朝需要休养生息而导致民变四起,最终国灭身死。

八、李世民,人称“太原公子”。617年,李世民鼓动其父李渊从太原起兵称帝,时年19岁的李世民从此统率大军,南征北战,为大唐帝国立下赫赫战功。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掉皇太子李建成,李渊被迫禅位给李世民,改年号为“贞观”,李世民在位期间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开创了辉映后世的大唐盛世。

九、李治,唐太宗之子,3岁时受封晋王,5岁时授并州都督,因唐朝时,太原的特殊地位,时人有云“封晋王,立嗣之意也”。后来李治22岁即位为帝,是为唐高宗。当然,李治更多被后人所熟知大部分是因为他那个牛逼闪闪的老婆——武则天!

十、武则天,并州文水人,14岁入宫为唐太宗才人,赐名“武媚”,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与高宗共掌朝政,合称“二圣”,高宗死后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67岁自立为帝,82岁死,与高宗合葬。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掌权五十年。

大体上就是这些啦,希望对你能有帮助啦~


巧克力羽


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太原市,素有“龙城”之美誉。传说中的太原,距今2500年。也就是在公元前497年,正值春秋后期,一个叫晋阳的著名古城从此崛起,这就是太原的前身。关于“龙城”一说,有这样几个版本。

版本之一:认为太原市整个城市形状,若从高空俯瞰,仿佛一个巨龙一样,由南向北曲折蜿蜒而狭长,所以太原被称为龙城。

版本之二:太原曾是古代赵国、先秦、北汉的都城,也是古代东魏、北齐、唐朝、后唐、后晋、后汉的陪都,因此太原有“九朝古都”之称,自然也是名副其实的龙兴之地了。据悉,历史上就有不少皇帝与太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版本之三:据传,宋朝时期,有人认为舟山为“龙角”,龙山、天龙山为“龙尾”,晋阳正当蟠龙的中心,当然也是产生“真龙天子”的吉祥之地。所以宋代把晋阳称为“龙城”。

还有一种声音,认为太原市被誉为“龙城”无真正的史料记载,从属后人宣传抄作而成。但是,不管怎样,太原市被誉为中国之“龙城”,我等作为山西人深感自豪!


小灯灯110



黄亲国旗


综合了一下网络上对太原的评述和自己的理解,有以下几点。

1.神话传说,古传太原城内,有一湖,名曰龙潭湖,内里栖息蛟龙,这是原因之一

2.中国把皇帝称为真龙天子,在太原出现的皇帝,一大把。

-传说,帝尧,大禹建都晋阳

-史实,赵简子,赵襄子在太原建立根据地成为战国七雄。

-汉文帝八岁被封为代王,封地太原,汉景帝干脆就出生在太原了。刘渊以晋阳为据点建立前汉。

-前秦苻丕在晋阳称帝。

-北齐高欢、高洋父子以晋阳为基地,建立东魏、北齐。

-隋炀帝杨广即位前为晋王,封晋阳。

-太原留守李渊和他儿子李世民,从晋阳起兵建立了唐朝。

-李世民号称“太原公子”。

-唐高宗李治为晋王,封晋阳。

-武则天为并州文水人。

-李克用、李存勖从太原起兵建立后唐。

-李存勖也号称“太原公子”。

-石敬瑭从太原起兵建立后晋

-刘知远从太原起兵建立后汉

-刘崇在太原建立北汉。

-孟知祥为太原尹、北都留守后入蜀建立后蜀

孟昶出生在晋阳城。

太原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皇帝或者类似皇帝的人才被成为龙城的。太原,简称“并”,古称晋阳。

有了这么多皇帝,家乡人肯定也不介意给自己家乡脸上抹点金,于是就起了这么一个霸气的名字。



晨晓cc


我是在太原上学的学生,在当代没有什么真龙天子。但是我可以感受到太原这座内陆城市与其他城市的不同,太原人的坚毅勇武,乐观积极,是现代龙城所有的城市文化。那么龙城的来历如何,那就需要结合历史古代的图腾文化说起了。

据说全国共有三座龙城,广西柳州、河南濮阳和山西太原。 与另外两座城市得名于美丽动人的传说不同,太原,这片曾经凝聚着王者之气、成就帝王霸业的龙兴之地则是因为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真龙天子而被当之无愧地誉为龙城。龙城太原,因帝王而建,与帝王一起咤叱青史,也为帝王所累而屡遭兵燹甚至毁于一旦。 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强盛的唐王朝以及割据的五代十国中的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等或发祥于太原、或建都于此、或以太原为陪都,太原出现了太多的皇帝,因此太原素有“龙城”的别称。




杂谈法情


太原,上古时称为唐,后称晋阳,并州。秦庄襄王(秦始皇之父)三年,于晋阳设太原郡。在太原2500多年的历史上,名人辈出,尤其是与无数帝王相关,所以又称“龙城”。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太原历史上的那些帝王们

一、尧,相传为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史称“唐尧”。尧最早建都于晋阳,后因水患,迁都平阳(临汾)。

现太原市清徐县孟封镇尧城村相传即为尧最早建都之地,村内建有尧庙。

二、禹,史称大禹,相传因治水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建都晋阳(史有争议),国号夏,所以又称夏禹。禹死后传位于其子启,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正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三千多年的“家天下”时代。

三、唐叔虞,武王伐纣,建周朝,分封诸侯,其幼子叔虞被封于唐,叔虞姓姬,名虞,其母邑姜为姜太公之女,古人兄弟排行为伯仲叔季,虞为第三子,故称叔虞,后人称为唐叔虞,被奉为晋国始祖。

现太原市晋源区有一座晋祠,就是供奉这位晋国始祖的祠堂。

四、赵襄子,晋阳赵氏的族长,晋国权臣。春秋晚期,晋国国君的势力日渐衰落,权力落在智、赵、韩、魏四大家族手中,智家势大,欺压赵、韩、魏三家,赵襄子不忿,联合韩魏两族联手灭掉了晋国势力最大的智氏家族,平分了晋国土地,自立为国君,定都晋阳,国号赵。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事件,此事件也被史学界定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

五、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8岁时被封于晋阳,号代王,与母薄氏“龙潜太原”16年,期间娶妻(皇后窦氏)生子(汉景帝刘启),吕后死,刘恒入长安即帝位,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现太原市尖草坪区有皇后园村,相传为汉文帝当年居住的地方,因汉文帝之母薄氏和妻窦氏两个皇后都曾在此居住,故名“皇后园村” PS:关于皇后园村的传说,还有另外一个版本,与东汉刘秀有关,说某次刘秀被敌追杀,为一村姑相救,刘秀感其恩,立誓日后为帝必立村姑为皇后,后刘秀登基,欲迎娶村姑,但村姑已死,刘秀遂封其为皇后,该村故名皇后园村。此说法只见于民间传说,正史并无所载,而且古代民间传说中“美女救英雄”一向是个受人热捧的戏码,类似的故事数不胜数,真实性大打折扣。

六、刘渊,西晋时,爆发八王之乱,匈奴人,大单于刘渊趁机在太原起兵称帝,尊刘禅为开国皇帝,自称汉室正统,国号汉,后改为赵,史称汉赵

七、苻丕,其父前秦宣昭帝苻坚死后,在其父部属拥戴下,于晋阳称帝。

八,高洋,东魏权臣高欢之子,出生于晋阳,并以晋阳为基地,逼东魏孝静帝禅位于他,登基称帝,尊其父高欢为开国皇帝,国号“齐”,史称北齐。

九、杨广,隋炀帝杨广即位前以太原为封邑,封晋王,历史上真实的杨广雄才大略,20岁时即统帅50万大军平定江南(隋书:兵五十一万八千,皆受晋王节度),统一中国,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持续300余年的分裂局面,西巡张掖打通丝绸之路,将甘肃,青海,**收归中国版图,首创科举制度,建京杭大运河。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举,但忽略了刚统一的隋朝需要休养生息而导致民变四起,最终国灭身死。

十、李世民,人称“太原公子”。617年,李世民鼓动其父李渊从太原起兵称帝,时年19岁的李世民从此统率大军,南征北战,为大唐帝国立下赫赫战功。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掉皇太子李建成,李渊被迫禅位给李世民,改年号为“贞观”,李世民在位期间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开创了辉映后世的大唐盛世。

十一、李治,唐太宗之子,3岁时受封晋王,5岁时授并州都督,因唐朝时,太原的特殊地位(李世民语:晋阳,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时人有云“封晋王,立嗣之意也”。后来李治22岁即位为帝,是为唐高宗。当然,李治更多被后人所熟知大部分是因为他那个牛逼闪闪的老婆——武则天!

十二、武则天,并州文水人(当时文水归太原管辖),14岁入宫为唐太宗才人,赐名“武媚”,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与高宗共掌朝政,合称“二圣”,高宗死后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67岁自立为帝,82岁死,与高宗合葬。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掌权五十年。后人称此段历史为牝鸡司晨(母鸡打鸣之意)

现山西省文水县城北5公里处的南徐村北面,有则天圣母庙一座,建于唐天宝年间,是武则天的孙子——唐玄宗李隆基为纪念他的奶奶而修建的。

十三、李存勖,自李世民之后,又一个赫赫有名的“太原公子”。晚唐时晋王李克用之子,沙坨人,祖籍山西应县,祖上立大功,赐国姓“李”,出生于太原晋阳宫,23岁即晋王位,38岁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自两位太原公子之后,太原公子一词成了皇族中最有出息的皇子的代名词,后世很多皇子均以此自诩,以显示其雄才大略。

十四、石敬瑭,太原人,出生于太原,原为后唐开国皇帝太原公子李存勖手下大将。李存勖死后,在太原起兵称帝,国号晋,史称后晋,石敬瑭因与后唐大军争天下时向契丹称臣,自称“儿皇帝”,并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使得后朝历代对契丹(辽)无险可守,而成为遗臭万年的大汉**。

十五、刘知远,太原人,原石敬瑭手下大将,石敬瑭死后,自太原起兵称帝,国号汉,史称后汉。五代时,各个朝代都很短,而且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都是在开国皇帝死后,其手下大将篡位称帝,刘知远是石敬瑭手下大将,刘知远手下大将郭威,弟弟刘崇后来也都当了皇帝。

十六、郭威,河北人,3岁时全家迁往太原,在太原长大,后汉高祖刘知远手下大将,刘知远死后,起兵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

十七、刘崇,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时任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死后,后汉分裂,郭威建后周,刘崇则以太原为都城称帝,仍然用“汉”的国号,史称北汉。

十八、孟昶,出生于太原。其父孟知祥原为后唐高祖李存勖手下大将,任太原尹时生下孟昶。后孟知祥占据东西两川,在成都自立为帝,国号蜀,史称后蜀。孟知祥在位7个月即病死,孟昶继位为帝。

十九、柴荣,河北人,幼时在太原其姑父郭威家中长大,“生性谨厚”,得郭威喜爱,收为义子。郭威称帝后,柴荣以皇子身份出任太原郡侯,后加封晋王。郭威无子,驾崩后,柴荣接皇位,是为周世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