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3週上漲24%,現在還有參與價值嗎?

今年春節之後,情緒之下出現一個大跳空缺口,戲劇性的一幕僅僅隔一天就出現了反轉。隨後市場上演的劇目超乎所有人的預想,創業板短短3周的時間從1769點漲到2247點,漲幅高達24%。牛市來了的聲音在我們身邊不絕於耳,並在不斷強化。

回顧三週行情,主要炒作的熱點都有哪些?

第一階段:新冠受益品種持續表現,這個板塊是本能的反應,大家都清楚是事件驅動,短線比較好的方向。代表品種聯環藥業、魯抗醫藥、泰達股份等。

第二階段:1、新能源汽車。由於新冠受益品種,很多春節之後開盤都是大漲,參與點也並不好。突然發現,海外的特斯拉連創新高,未來在國內設產,計劃今年年底特斯拉零部件或將實現國產化高達90%以上。以寧德時代龍頭性品種大漲,帶出一批牛股,如秀強股份、奧特佳等等。

2、間接受益新冠,催生在線經濟,如在線教育、在線辦公等。並且這些板塊各大機構預測的並不是短線思路,是中長期邏輯。沒有趕上醫療用品、新能源汽車等大熱點的投資者,開始蜂擁進入宅經濟概念股。會暢通訊、浪潮信息、三五互聯等就是其中受益品種。

第三階段:經歷2-3波大熱點、漲停潮轟擊之後,市場情緒開始轉向樂觀,這個機構們也開始大面積發佈研報,同期是不是傳來半導體上游材料漲價消息。去年11-12月的主線芯片、半導體、集成電路,重新回到了大家視野。開工最先受益、高景氣度疊加供需緊張漲價因素,核心品種兆易創新、通富微電、上海新陽等品種持續新高,估值漲到大家懷疑人生。

故事講到這並沒有結束,2月20日、21日科技股行情進入加速,半導體大家不敢進了,雖然知道趨勢還在,但覺得性價比不合理。開始切換熱點--消費電子。這個時候華為概念開始接力了,常山北明、光弘科技萬、興科技等大漲。

創業板3週上漲24%,現在還有參與價值嗎?


行情演繹到這樣的位置,我們都需要思考一下,是否是牛市真的來了?還是純資金推動行情?這個位置我們還有參與的價值嗎?

1、牛市來了嗎?

很顯然,最近的行情就有牛市的特徵,如:新股民開戶數、基金產品超募嚴重、成交金額大放量(兩市破萬億)等等。但不同的是,這次基金產品超募,發行火爆的產品只是偏向科技類,而一些價值投資類卻不受待見。這說明結構性牛市特徵,而非全面牛市。

2、是否是資金推動行情?

這三週的行情的確有資金推動的因素,春節之後釋放2.8萬億,雖然後來回籠了2.5萬億,但緊隨之後就是LPR利率下調,1年期下調10個基點,5年期下調5個基點,作為過渡。可見貨幣寬鬆比較明顯,有資金、有政策、有信心但還沒有基本面,股市先來一波上漲,資金推動行情也是顯然的。

這和2015年有什麼區別?當年槓桿資金太瘋狂,整體估值偏貴,沒有改革利好。這次,證券法改革、A股國際化進程加速、中長期資金導流明顯,經濟加速見底,有望迎來觸底反彈。這次政策施策更偏向實體經濟,迴歸讓金融服務實體,實體反哺金融。其實從高層多次的表態可以看出,高層對資本市場的發展前所未有的重視。

3、現在還有參與價值?

答案是肯定的,具有參與價值!科技股現在的確漲得非常高,尤其是半導體。不過這只是站在現在的角度去思考未來。炒股炒的是預期,換句話就是,要站在未來的高度看現在。

以5G建設為例,2019年只是剛剛建設的第一年,並未開始爆發,2020年第二年剛開始要爆發,整體基數都沒有放出來。中國聯通稱已經開通5G基站6.4萬個,爭取上半年完成10萬個基站建設任務、三季度力爭完成25萬個基站。

站在2023年的角度來看,2020年5G建設帶動的產業鏈附加值要超過萬億。其實很多公司,3年之後,肯定不僅僅是這點市值。

其實從這個角度來看,科技股的炒作是有其背後邏輯的,未來很多公司產能釋放、業績增長會逐步平復目前的高估值狀況的。

總結一下:短期這波行情更多是資金推動行情,但其背後邏輯是經濟加速見底,政策紅利不斷釋放,未來經濟基本面將迎來觸底反彈。中期邏輯來看,行情還沒有到結束的時候。短期更需要注意結構性機會,以及結構性情緒帶來超買之後的結構性回落風險!

短期相對防禦板塊可配置:國防軍工、環保股、5G產業鏈、新能源(太陽能、風電)以及部分基建股。另外,部分科技股還將延續趨勢加速上行。熱點輪動是接下來必不可少的,即便這波行情接近尾聲,部分具有業績高增長,低位板塊會有接力需求,此時可以適當調部分倉位到這些方向,保持耐心會換來好的收益狀況!

碼字不易,大家喜歡的話,記得點“關注+點贊”,以此鼓勵一下。如有問題,歡迎留言討論,看到的話會第一時間回覆的。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