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存在“粪口”传播的可能,怎么吃“食品”才更安全?

根据最新披露的信息,新冠病毒是否能通过“粪口”传播目前还难以确定。

所谓的“粪口”传播,顾名思义,同我们俗话讲的“病从口入”是一个道理。“飞沫”传播主要是指病毒通过呼吸系统传播,而“粪口”传播则是通过消化系统。

那么,如果我们的“食品”在生产或流通的过程中被病毒污染,我们所吃的“食品”是否安全呢?

解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把“食品”简单归类,分为普通的“散装食品”和“预包装食品”。

1:普通“散装食品”

多数未经过工业加工的,比较天然的食品,包括粮食、水果、蔬菜、肉类等,这种食品有个特点,就是食用前都需要进行清洗和烹饪。

新冠病毒并不耐热,通常的烹饪完全可以杀死,所以在疫情期间,应该尽量减少生吃蔬菜,减少凉拌菜,购买的卤制食品也应该加热后食用。

新冠病毒存在“粪口”传播的可能,怎么吃“食品”才更安全?

那么对于某些只能生吃的水果该怎么处理?

其实也不难,水果都是可以清洗的,用热水和清洗剂对水果外表进行清洗并浸泡就能基本杀灭病毒。如果还不放心,可以在水果外表面喷些75%的酒精,再用水冲洗就好,只是这样会造成营养的流失。

2:预包装食品

顾名思义,这类食品都是具有外包装的,通常都是经过深度工业加工的食品。例如面包、饼干、方便面、火腿肠、牛奶,罐头,还有我们吃的薯片等零食,基本都属于这类食品。随着工业水平的进步,“预包装”食品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新冠病毒存在“粪口”传播的可能,怎么吃“食品”才更安全?

“预包装”食品

这类食品特点是“开包即食”,多数不需要也不能够进行清洗烹饪。但不用担心,这类食品很安全。因为经过工业化的生产流程,“食品”出厂前必然经历了灭菌杀毒的工艺流程。就算是比“新冠病毒”顽强很多的微生物都会被杀死!

而且因为有了“包装”,可以有效的阻断食品在运输和贩卖过程中被污染的可能,如果担心“包装”被污染,用酒精消毒也不会影响其包装内的食物。

新冠病毒存在“粪口”传播的可能,怎么吃“食品”才更安全?

“预包装”食品已经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主要食品来源

需要说明的是某些散装的干果,瓜子、花生等,在运输过程中是有大包装的,但进入商超后,就变成“散装”售卖了,这类食品在销售的环节被污染的可能性更大。

新冠病毒存在“粪口”传播的可能,怎么吃“食品”才更安全?

“散装”售卖的干过,同顾客没有“隔离”

另外,预包装食品有个特点,就是从生产到流通顾客手中,需要较长的时间。病毒是无法长时间离开宿主存活的,所以这段时间足以将病毒“饿死”。

综上所述,“预包装食品”的安全性甚至要比“散装食品”更强。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飞沫和接触传播才是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病毒必须达到一定的量才有感染性,所以我们在接触食物的前后注意勤洗手即可。往食品表面上喷酒精杀毒是比较极端的做法,个人认为并无必要。但在这个非常时期,如果你真的很纠结“食物”的安全,若使用酒精能够降低焦虑,带来慰藉的话,那也未尝不可。毕竟酒精易挥发,无残留,对体人基本无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