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存在“糞口”傳播的可能,怎麼吃“食品”才更安全?

根據最新披露的信息,新冠病毒是否能通過“糞口”傳播目前還難以確定。

所謂的“糞口”傳播,顧名思義,同我們俗話講的“病從口入”是一個道理。“飛沫”傳播主要是指病毒通過呼吸系統傳播,而“糞口”傳播則是通過消化系統。

那麼,如果我們的“食品”在生產或流通的過程中被病毒汙染,我們所吃的“食品”是否安全呢?

解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把“食品”簡單歸類,分為普通的“散裝食品”和“預包裝食品”。

1:普通“散裝食品”

多數未經過工業加工的,比較天然的食品,包括糧食、水果、蔬菜、肉類等,這種食品有個特點,就是食用前都需要進行清洗和烹飪。

新冠病毒並不耐熱,通常的烹飪完全可以殺死,所以在疫情期間,應該儘量減少生吃蔬菜,減少涼拌菜,購買的滷製食品也應該加熱後食用。

新冠病毒存在“糞口”傳播的可能,怎麼吃“食品”才更安全?

那麼對於某些只能生吃的水果該怎麼處理?

其實也不難,水果都是可以清洗的,用熱水和清洗劑對水果外表進行清洗並浸泡就能基本殺滅病毒。如果還不放心,可以在水果外表面噴些75%的酒精,再用水沖洗就好,只是這樣會造成營養的流失。

2:預包裝食品

顧名思義,這類食品都是具有外包裝的,通常都是經過深度工業加工的食品。例如麵包、餅乾、方便麵、火腿腸、牛奶,罐頭,還有我們吃的薯片等零食,基本都屬於這類食品。隨著工業水平的進步,“預包裝”食品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

新冠病毒存在“糞口”傳播的可能,怎麼吃“食品”才更安全?

“預包裝”食品

這類食品特點是“開包即食”,多數不需要也不能夠進行清洗烹飪。但不用擔心,這類食品很安全。因為經過工業化的生產流程,“食品”出廠前必然經歷了滅菌殺毒的工藝流程。就算是比“新冠病毒”頑強很多的微生物都會被殺死!

而且因為有了“包裝”,可以有效的阻斷食品在運輸和販賣過程中被汙染的可能,如果擔心“包裝”被汙染,用酒精消毒也不會影響其包裝內的食物。

新冠病毒存在“糞口”傳播的可能,怎麼吃“食品”才更安全?

“預包裝”食品已經已經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主要食品來源

需要說明的是某些散裝的乾果,瓜子、花生等,在運輸過程中是有大包裝的,但進入商超後,就變成“散裝”售賣了,這類食品在銷售的環節被汙染的可能性更大。

新冠病毒存在“糞口”傳播的可能,怎麼吃“食品”才更安全?

“散裝”售賣的幹過,同顧客沒有“隔離”

另外,預包裝食品有個特點,就是從生產到流通顧客手中,需要較長的時間。病毒是無法長時間離開宿主存活的,所以這段時間足以將病毒“餓死”。

綜上所述,“預包裝食品”的安全性甚至要比“散裝食品”更強。

最後必須強調的是,飛沫和接觸傳播才是新冠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病毒必須達到一定的量才有感染性,所以我們在接觸食物的前後注意勤洗手即可。往食品表面上噴酒精殺毒是比較極端的做法,個人認為並無必要。但在這個非常時期,如果你真的很糾結“食物”的安全,若使用酒精能夠降低焦慮,帶來慰藉的話,那也未嘗不可。畢竟酒精易揮發,無殘留,對體人基本無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