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病房裡,老人將那張紙條貼在了床頭

楚天都市報2月23日訊(記者陳詠 通訊員侯伶俐 王瓊花)雲夢縣中醫院住院部四樓隔離病區裡,住著81歲的鄭爹爹。鄭爹爹的床頭,貼著一張紙,爹爹不時往紙上看幾眼,看完臉上就露出了笑容。原來,鄭爹爹雙耳失聰,而他的一家人不是被確診就是被隔離了,紙上,寫著他家人的情況。

在這個隔離病區裡,鄭爹爹的情況比較特殊,因為他們一家五口人中,有四個人先後因感染或疑似感染新冠病毒而入院治療。

1月19日,鄭爹爹的大兒子因發燒和咳嗽等症狀到醫院就診。當時醫院還沒有核酸檢測的條件,好在治療一段時間後病情好轉,後經核酸檢測為陰,康復出院後由雲夢防控指揮部安排在外隔離觀察。大兒媳同時被安排到賓館隔離觀察。

1月20日,鄭爹爹的小兒子從雲夢回到深圳家中,26日出現發熱症狀,就診後被確診為新冠肺炎,並且病情有些嚴重。而在1月23日,鄭爹爹的老伴因發熱、咳嗽到雲夢縣人民醫院就診,被確診為新冠肺炎。

2月11日,獨居在家的鄭爹爹也沒能躲過病毒的攻擊,出現發熱、納差、乏力等症狀,到雲夢縣中醫院就診後,被診斷為新冠肺炎疑似病人,當即收治入院。

住進隔離病房後,鄭爹爹非常的煩躁和焦慮。剛開始,他總是不停地流眼淚,嘴裡呼喊著老伴和兒子的名字,醫護人員再怎麼大聲和他說話他都沒回應,也不肯配合治療和護理。很快,經過醫護人員這幾天仔細的觀察和分析,鄭爹爹雙耳失聰,平時靠“讀唇”與人作簡單交流。住進隔離病房後,由於看不見對方的口型,鄭爹爹與人交流變得更困難了。

可以想像,此時的老人就像行走在黑暗中失去方向的孩子,不吃不喝,無助地哀嚎。看著這一切,每一個醫護人員都感到很揪心。

隔离病房里,老人将那张纸条贴在了床头

這時,科室主任彭發啟走過來,拿起一張紙,用筆寫下一段話:“婆婆在縣醫院病情穩定,少平(小兒子)在深圳也好了,叫您安心治療,不要給新平(大兒子)添亂子。疫情會過去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請您一定寬心,安心治療!”

沒想到,這一招真靈。鄭爹爹看了紙條,慢慢安靜下來了,開始吃東西了,也配合治療了。

老人家把彭發啟寫的那張紙條當寶貝似的,貼到了床頭的牆上,每天盯著看無數回。

此後,鄭爹爹就把彭發啟當成了救命稻草,哪天他去晚了,爹爹都要煩躁起來。為了寬慰爹爹,無論有多忙,彭發啟每天都要去看爹爹兩次,和他說說話,告訴他家裡人的病情都在好轉,幫他和兒子通視頻電話。2月17日,得知小兒子順利地康復出院了,鄭爹爹高興地落了淚,更願意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了。

因為牽掛著婆婆,老人家依然有時煩躁不安,不安的時候他會扯下口罩試圖跑出病房。每當此時,護士便守候在旁,指著床頭的紙條,不停地用手勢安慰他,直到他慢慢安靜下來。

隔离病房里,老人将那张纸条贴在了床头

如今,那張紙條依然貼在鄭爹爹的床頭,那是他的希望,是照亮他心底的光。而隔離病區的醫護人員們,都變成了他的親人。

2月23日,9點剛過,身穿隔離服、頭戴防護面罩的科室主任彭發啟步伐匆匆地走進來。雖然隔著口罩看不清面部,可一看見這個熟悉的身影,鄭爹爹頓時眼睛一亮。

彭發啟依然聲音洪亮地問他:“您老今天感覺怎麼樣?昨晚睡得好嗎?早餐吃得好嗎?”

隔离病房里,老人将那张纸条贴在了床头

不等他話說完,鄭爹爹一把抓緊他的手,迫不及待地問:“我的婆婆好些了麼?兒子怎麼樣?”

“您老放心,您的小兒子已經出院了,婆婆的病情也在好轉,都會好起來的”……彭發啟說這些話時,眼睛一直看著鄭爹爹,鄭爹爹則一直盯著他藏在口罩後的嘴。雖然知道鄭爹爹聽不到,可是大家都知道,只要嘴在動,對於鄭爹爹來說便是一種熟悉的交流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