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發展,河北能獲得多少機會?

圖影峨眉


要從全稱“京津冀協同發展”來理解。

京津負責發展,冀省負責協同。

河北的主業是生態,副業才是經濟。

京津冀協調發展5年來,河北GDP排名由第6降到第13名,人均GDP全國倒數第6。

這說明,在首都北京的帶領下,河北發展的潛力越來越大了呢。


知州財經


很高興回答你這問題。要想知道河北能獲得的機會,首先要知道河北在京津冀一體化中所處的定位(主要是承接

)明確河北省的角色定位,對提升河北省經濟發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河北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最大受益者,要積極承擔服務的角色,利用傳統區位優勢,積極對接京津產業,在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特別是區域產業整合升級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對河北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河北的角色應定位為服務與發展。無論是城鎮佈局、產業佈局,還是基礎設施、環境建設,都必須著眼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局。

河北是北京功能疏解和戰略展開的腹地,必須把握好在京津冀一體化大格局中的戰略定位,切實擔負起應盡的責任。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最大瓶頸是生態壓力,河北就要強化生態保障功能,在防治大氣汙染的同時,對山水林田湖海進行綜合治理,努力使河北的生態環境足以支撐起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發展;京津冀城市群的最大短板是京津周邊城市發展滯後,河北就要改善城鎮層級結構,完善城鎮體系,梯次推進,積極推動縣城擴容升級,提高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最大難題是產業結構不合理,河北就要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以科技創新為主導,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支撐作用,大力培育創新醫藥、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一代無線通信、集成電路設計、半導體照明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京津冀一體化的基本條件是交通一體化,河北就要承擔交通疏解功能,重點提高京津冀區域的交通效率,用輕軌和地鐵等公共交通使周邊地區形成“半小時生活圈”,形成京津冀最為便捷的交通體系。

河北在承擔服務功能的同時有利於自身的發展。首先,河北在承接京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能夠吸收高精尖的技術以及創新方法,從而快速高效地增加河北本地企業的附加值;其次,河北可以發揮毗鄰京津的區位優勢,加快特色產業發展,建設適應京津市場需求的工業品和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在滿足京津人民生活需求的同時也發展了本地的經濟;最後,在建設和發展環京津經濟圈的同時,河北可以培育在國內外具有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產業,從而擴大進出口貿易,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總之,河北在承擔服務功能的過程中必會吸納更多的優秀人才,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同時會繼續減少和消除貧困,改善生態環境,從整體上推動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綜合水平的提高。


職業小白


京津冀協同發展,一些北京的工業企業遷入河北,機場也是佔了河北得一部分。環京一線我覺得可能發展的機會更多些,像廊坊,保定,張家口,承德,唐山等。離得近大都市為了發展不得不想在拓展,會給這些注入一些機會。一些大的項目會在這些城市開展。環京一線太遠的城市可能機會更小些!!




劉嘯1028


按市場規律,能有多大機會和好的產業,河北落後的根源是什麼,如果永遠靠北京、天津手縫裡漏點出來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更別說要當護城河了。打破現在的行政壁壘才是出路所在,合併京津冀又是不現實的問題,可以退一步,按照市場規規律、自然法則來處理河北發展的問題,綜合來說就是將河北按地域拆分,化整為零,由國家重新劃過。筆者認為現在河北的問題來源與國家區劃不斷調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北京的擴充、天津分出與擴充至河北失去了靈魂與力氣,從此形神俱無,更別說向心力,嘴上不說,心裡沒底,這些問題如果不敢放在桌面上認真對待,河北的問題就難以解決!


北國風悠悠


曾經河北為了北京和天津付出了多少那麼以後也應該陸續得到更多……


小雪4275


只能感覺到環境乾淨了,交通方便了,但交通擁堵快讓人們無法承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