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一個充滿魅力的學術界大師

市面上流行著許多關於時間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書,很多書籍不約而同提到了《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的時間管理法。出於好奇,我細細品讀《奇特的一生》。原以為這是一本關於介紹時間管理法則的書,沒想到它更偏向於對柳比歇夫工作與生活的敘述,他的人生神奇而讓人敬佩。

《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一個充滿魅力的學術界大師

《奇特的一生》封面


作者丹尼爾·亞歷山大洛維奇·格拉寧是蘇聯俄羅斯作家及社會活動家,曾獲得蘇聯國家獎和俄羅斯聯邦國家獎文學與藝術類大獎。當作者專注於文獻散文的時候,柳比歇夫的獨特性讓他深感興趣,但在柳比歇夫的生活中卻找不到任何獨特、驚人的東西。柳比歇夫的生活十分枯燥而簡單,他的日記只記錄事件與時間,不帶任何感情。作者深入研究,想要探索柳比歇夫一生的秘密。

《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一個充滿魅力的學術界大師

作者丹尼爾·亞歷山大洛維奇·格拉寧

很多人奔著學習時間管理法的目的閱讀《奇特的一生》,而我僅僅帶著好奇心閱讀柳比歇夫的一生,卻發現他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學術界大師。



一、學術上的魅力

有那麼一個人,在學術這個戰場中,經常以一己之力挑戰一群人。一般情況下,以多欺少總能引起對少數方的憐憫。但實際情況是,這個人是主動發起進攻,挑戰大多數人的觀念。這個人就是柳比歇夫,一個生前以學術著稱,死後卻以時間管理法流傳於世間的人。

過去,每當他去到列寧格勒,總會有一大幫人擁簇著,請他到五花八門的研究所去講學,向他求教的人包含各個行業的人,有教師、記者、農學家還有囚犯。在他死後的紀念會上,來了各式各樣的人,其中不乏歷史學家、生物學家和數學家。

為何柳比歇夫在學術界如此受歡迎?原因有以下三點:

01 知識淵博


在著作方面,他寫了包括地蚤分類、科學史、農業、遺傳學、植物保護、哲學、昆蟲學、動物學、進化論、無神論等70多部著作;在宗教方面,不管是《古蘭經》、猶太經還是馬丁·路德的學說,他都如數家珍。

學習上,柳比歇夫從來都不會敷衍了事。他會看五花八門的書,他渴望求知的天性讓他總是細細品味與消化裡面的知識。書中有一個關於柳比歇夫學習方法的介紹:當柳比歇夫看完了康德的作品,便寫一篇關於作品的論文,並且有選擇性地吸收其中的知識。凡是他看到的、聽到的、讀過的,他都設法領悟其中的知識,就是這樣的學習方法,使得柳比歇夫在各個領域都有著自己深刻的理解。

02 敢於提出質疑

柳比歇夫不怕冒犯任何權威,包括達爾文和夏爾頓的學說。他總是在觀點上標新立異,連最不可動搖的原理他都能提出懷疑,並且利用自己的知識加以論證。

當時一個防治農業害蟲部門的一篇報道提出,穀物的害蟲帶來的損失不少於10%。柳比歇夫不認同這個數字,認為有關部門誇大了事實,於是柳比歇夫用整整三年時間觀察,將數字降到2%。當然,與權威對抗要付出相應代價,學術委員會決定取消他的博士學位。與權威對抗,不僅需要紮實的知識基礎,還要有過人的勇氣。這是柳比歇夫的執著之處,也是他令人敬佩之處。

03 熱心解決來信中各個學術領域的問題

在學術上,柳比歇夫從來都不吝嗇幫助他人。他會對寄來的手稿和學術報告提供意見,會對作家發來的新書做出評論,也會對通靈術、人口學、戲劇等五花八門的問題進行回答。據統計,僅僅是1969年,他就收到了419封信,並且回覆了283封信,對69封信進行出版。

在他看來,回覆他人來信不僅能為他人提供幫助,能完善自己的知識系統,有意義的來信可以結集出版,以幫助更多的人。回覆信件不是他的事業,卻是他幫助他思考人生的過程。這就是他,當有人需要他的時候,他可以獻出一切。


《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一個充滿魅力的學術界大師




二、人格的魅力

01 性格幽默

當了解到柳比歇夫的作品多到令人讚歎的地步,我以為他是一個只會埋頭於學術研究的嚴肅的小老頭。作者給我們描述了一個幽默風趣的柳比歇夫。


當卡爾·林德曼說到他只愛步行蟲、女人和蜥蜴三種生物,捉住蜥蜴後吻吻它們的頭就放走了,柳比歇夫會打趣道:“看來,他對女人大致也是如此。”


柳比歇夫曾經受到一次腦震盪,他跟朋友說,曾經有個人年輕時特別笨,被重重打了一次前額後才華橫溢,成了總教主。但這個總教主是反動派,說明擊打他前額的時候把他往後推了一步,假如在他後腦勺來那麼一下,說不定能往前推動俄羅斯文化。他由此悟出了敲後腦勺的原理。

儘管柳比歇夫的幽默與他的“學術人設”分不開,但他也是一個凡人,一個懂得娛樂懂得生活的人。

02 時不時會走入岔道

這裡說得岔道,不是說一般人荒廢學業,沉迷吸毒之類的岔道,而是柳比歇夫有時候會沉迷於與學術工作無關的研究中。

柳比歇夫在寫《科學史的教訓》時,突然就寫了父親的回憶錄;他會無緣無故地寫《評勞合·喬治回憶錄》;突然又寫了一篇關於墮胎的論文;緊接著又寫了《論敘拉古戰役在世界史上的意義》。作者也很不明白,敘拉古究竟跟他有什麼關係?

這也是柳比歇夫的興趣愛好之一,經常沉迷於跟他完全無關的東西,糾纏到跟他毫無關係的辯論中去。就像我們有的人閒暇時間喜歡運動、喜歡遊戲一樣,柳比歇夫只是喜歡研究一些讓他感興趣的東西。為什麼說研究這些是岔道?因為很多人認為他這麼一個優秀的人才,如果把研究這些無關東西的時間花費在他的專業領域中,會給世界留下更大的寶藏。


如果柳比歇夫只研究他的專業領域,我們還會看到如此博學多才、知識淵博的柳比歇夫嗎?

03 喜歡樸素的生活

在當時的學術界中,一些同行已經擁有著豪華的住宅、富麗堂皇的傢俱以及精緻的裝飾品。柳比歇夫只追求讓他心神安寧的生活條件——放書的地方、工作的地方和寧靜安謐的環境。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柳比歇夫是一個珍惜時間,追求自由的人,他將大量的時間投放在學術研究當中,不願被生活的瑣事所拘束,連緊急的工作任務他都會拒絕,他怎麼有時間去挑選超過生活必需品的東西呢?

但他周圍的人卻經常因此而煩惱,他們只是普通人,他們不能滿足於僅僅夠生活必需品的生活。而柳比歇夫有閒暇的時間總會不是研究這個就是研究那個,像個沒有感情的工作機器,也不能理解追求普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

也許正是柳比歇夫將休息外的時間都用在學習和研究中,才會獲得如此成就,這就是他沒法成為普通人的原因。


《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一個充滿魅力的學術界大師




三、時間管理上的魅力

柳比歇夫是一個時間管理達人。他一生中取得了非常多的成就,撰寫了70多部各個學術領域的著作,他到了77歲那年,仍能做到一年裡書寫1500頁,洗印420張昆蟲照片,閱讀了50多本書,提交了7篇論文。這是多麼驚人的工作量!令人驚訝的是,柳比歇夫規定自己每天睡10個小時,而不是我們想象中經常熬夜的工作狂。要如何對時間進行管理,才能獲得如此驚人的成就?

通過作者對柳比歇夫的日記研究發現,柳比歇夫一直運用一種特殊的時間統計法對自己的工作與生活進行管理。

柳比歇夫從26歲開始記日記,一天也沒有間斷過。他的日記與一般的日記不同——沒有記敘、沒有細節、也沒有思考。柳比歇夫是一個喜歡寫信、爭辯、發表意見的人,但是他的日記沒有任何感情,只有記錄。他會記錄自己的任何活動——包括休息、看報和散步,並且活動耗費了多少時間他都會一一記錄下來。他還會擬定計劃,安排好下個月,下一年的計劃。對於他為什麼使用這個時間統計法,他只隨意地回答:“我對這個時間統計法已經習慣了,沒有它就沒法工作。”

我們現實生活中有著各式各樣關於時間管理的書,時間管理法的應用對於每個人的效果也不一樣。柳比歇夫的時間統計法有助於我們分析時間都用在什麼地方,可以讓我們反省哪裡還需要改進。但是這個時間統計法聽著簡單,堅持下來卻不容易,想象一下工作的時候上了廁所或者喝口水,都要把時間記錄下來,何其不易。與其說柳比歇夫的成功之處在於對時間的管理,更不如說柳比歇夫強大的意志力讓他獲得了驚人的成就。

《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一個充滿魅力的學術界大師




柳比歇夫,一個將普通的時間統計法運用到極致,在學術上獲得非凡成就的人。他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生活,也是一個在學術、人格、時間管理方面充滿了魅力的學術界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