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吃什麼麵食?

慈小姐


自從4500年前,小麥這種農作物傳入中國,而後又因著合適的水文環境,在我國北方紮根下來以後,麵食,就成了北方人民割捨不下的一種食物。

《外婆的菜譜》欄目組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拍攝了200多道各地特色美食,要說最美味的麵食,其中有兩道一定要跟大家分享一下,一道是專屬於南方人的拉麵——土爽面,一道是安徽省的一種傳統餅食。

麵條,在古代又被稱為“湯餅”,在2002年的的青海,專家們就挖出了一碗倒扣的麵條,經檢測,歷史足足有4000多年。麵條,稱它為中國最古老的麵食大概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浙江省麗水市的土爽面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聞名天下了,宋代詩人黃庭堅在他的《過山寨詩》裡對縉雲土爽面就曾經做事一首來描述:“湯餅一杯銀絲亂,牽絲如縷王箸惜。”

土爽面的製作流程包括和麵、多次發酵、條坯上筷、拉條、晾曬和包裝等步驟。縉雲爽面的原料很普通,要想做得好,全靠經驗。加工者往往根據溫度、空氣溼度、空氣流通速度等情況具體對待加工。比如說,如果當天空氣溼度大,水就少放一點。

接下來就簡單的介紹下這種麵食的做法吧。

【食材】

藏紅花土爽面(藏紅花、麵粉、鹽)、青菜、荷包蛋、豬肉。

【做法】

1. 用適量清水將準備好的藏紅花幹泡開。

2. 在藏紅花水中撒入適量的食鹽,隨後將水拌勻靜置3分鐘。

3. 藏紅花水倒入準備好的麵粉中,攪拌揉搓麵糰至麵糰光滑即可。

4. 醒好的麵糰攤放在砧板,用特製的刀具從最外層,沿順時針將麵糰割成較粗條狀。

5. 在砧板上撒上一層薄薄的麵粉,將條狀麵糰拉直後又反覆摺疊揉搓成較細的長條狀,過程中還要注意補充麵粉。條坯在麵粉中滾一滾,是為了防止條坯之間互相粘連。

6. 隨後把細條放進盆中發酵大約30分鐘。

7. 最重要也是最考驗技巧的一個步驟:條坯上筷。

等條坯發酵完成之後,用兩根長約0.5米長長的特製的竹筷,將條坯繞在竹筷上。

8. 盤好的麵條粗胚,放進特製的木櫃中,稍微拉長少許,然後再進行二次發酵。如果冬天空氣溼度小,溫度低,還要用溼毛巾擦面櫃內壁,給條坯增加溼度。有時,還要在面櫃裡放火盆,免得條坯在面櫃裡就幹了。

9. 大約30分鐘之後,將發酵好了的條坯從面櫃裡取出,將一根根掛著條坯的筷子插在門口木架上。

10. 天氣好時,只要半天工夫,土爽面就可以曬乾,到傍晚的時候就可以直接用手把兩三米長的土面折成長短合適的麵條即可。

11. 加入藏紅花做成的手工土面,口感更加順滑,獨特,出來的麵條顏色鮮亮,讓人垂涎欲滴。

土爽面不同於一般的麵條,怎麼煮是有講究的。

煮麵:煮麵時要放入比別的掛麵多一倍的水,水開後,才能下麵條。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土面由於在加工時已加入食鹽,所以在燒的時候不用再放食鹽了。

炒麵:用沸水將土面燒至八成熟(費時約兩分鐘)後撈起,過涼水,以防炒麵時結團。

蔥油湯麵:先將青菜、肉絲、雞蛋等輔料炒至五六成熟,加足量的水燒開後放入土面,煮3分鐘後,起鍋裝盤,加入蔥花、淋上熱豬油即可。

除了麵條,安徽省寧國市的寧國粑粑也是一種非常美味的麵食。它是寧國特色小吃之一,以香、軟、油而不膩出名。

寧國粑粑據說源於徽州,聰明的寧國人在“徽州粿”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於是便形成今日的“寧國粑粑”。

據說清乾隆皇帝微服南巡揚州,與徽客汪某在客棧中相遇,品嚐徽州粿。回朝後,與內閣大臣曹文埴談起徽州地方風味時,稱讚此粿為食中佳品。

這種歷史悠久的美味麵食到底怎麼做呢?大家往下看就能學會哦。

【食材】

麵粉、豇豆、豆乾、豬肉、辣椒、生薑。

【做法】

1. 將準備好的豇豆、豆乾、豬肉、生薑、辣椒分別切成小丁備用。食材切成小丁,能讓餡料炒熟後口感更佳綿密醇香,是製作寧國粑粑的關鍵步驟。

現在條件好了,當地人在寧國粑粑里加了各種各樣的餡料,讓它成為一種頗具當地特色的美食。

2. 取適量的麵粉,加入少量的精鹽,加入適量清水後攪拌和麵。麵糰揉至光滑不粘手後,靜置一旁即可。朱春英外婆告訴我們,製作寧國粑粑的麵糰,放的時間越長做出來的粑粑越好吃,小夥伴們記住了哦。

3. 起鍋燒油,將切好的生薑末下鍋爆香,炒出香味後,加入一勺食用鹽,放入豇豆末一同翻炒。

4. 翻炒大約1分鐘後,加入豆乾末翻炒大約1分鐘後盛出。

5. 鍋內倒入食用油,將肉末倒入炒制變色後,加入一勺鹽、辣椒末,翻炒1分鐘後,將豇豆和豆乾倒入一同翻炒約1分鐘,即可盛出。

6. 在砧板上撒上少許麵粉,鋪平後將醒好的麵糰揉搓成表面光滑的長條狀,根據個人的習慣以及想製作的粑粑大小,將麵糰切成小團。

7. 將小麵糰擀成薄厚一致的麵餅。

8. 冷卻好的餡料包入麵皮中。

9. 包好餡的麵餅擀至薄厚合適。

根據個人的喜好,麵餅可以擀成不同的厚度,薄餅口感更佳香脆,厚餅內裡香料更佳綿密誘人,一口下去就能收穫雙倍的滿足感。

10. 平底鍋內放入適量食用油,油溫八成熟時轉小火,麵餅在鍋中煎至兩面微黃後,撥到一邊繼續煎制。

11. 煎制大約5分鐘,麵餅兩面金黃,即可出鍋享用正宗家常寧國粑粑。

中國的飲食文化向來博大精深,今天推薦的這兩道麵食也不過是滄海一粟,有興趣瞭解更多的朋友可以關注頭條號“外婆的菜譜”,更多美食等著你來學哦。


外婆的菜譜


我是山東濟寧的,在我們北方面食很多很多,最省事的就是饅頭,在就是麵條、水餃、米飯、包子等等吧,麵食還是小時候的味道好,小時候的吃的油煎“蔥花雞蛋餅”,好吃回味無窮。

1、碗中磕入兩個雞蛋,香蔥切成蔥花末放入碗裡攪拌,在加入麵粉,鹽、五香粉、適量清水攪拌成麵糊

2、熱鍋涼油,把油散開,油熱六成,舀入一勺麵糊,把麵糊鋪散開

3、一面煎至金黃後翻面,烙至兩面金黃即可。

其實現在生活條件好,加入的食材很多,比如加火腿、蝦仁、肉末、菠菜、辣椒等等吧,好吃的美味共同探討!!


饞嘴史大廚


我最喜歡小時候媽媽擀的手擀麵!那個筋道。那個美啊!一個大大的菜板上,上面是一個薄薄的大大的雪白的面片。然後再用刀切成細細的條。再撒點乾麵粉。 媽媽擀麵條做飯,我發著呆,作業也不知道寫了...

然後用柴火樹枝燒火。放一點油,放蔥花,再放入切好的白菜絲。翻炒放鹽,放入半鍋水,因為家裡人口多。把水燒開下入麵條。香香的蔥花味飄了出來。然後每人一碗麵條。吃的很香很幸福!滿滿的回憶。我問媽媽為啥那麼愛做擀麵湯。我媽說方便啊,過去糧食少,有菜有面條還有湯就很容易飽了。現在的日子好了,天天過年。雖然過去吃不飽。但是我還是喜歡媽媽做的手擀麵!滿滿的愛!






王阿姨美食日記


我最喜歡吃的麵食是饅頭。有人會說饅頭有什麼好吃的,太普通了。我說的饅頭可不是一般的饅頭,是我爸做的饅頭。我爸是搞科研的出身,做事不做則已,一做必是高標準嚴要求,精益求精。

我家蒸饅頭使用的原料有面粉,牛奶,葡萄乾和酵母。麵粉是普通的富強粉。主要技巧體現在揉麵上。一是揉的力度大,二是揉的時間長。揉好的面極為鬆軟,觸感像海綿一樣有彈性。面揉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加入葡萄乾,這樣葡萄乾就可以在麵糰裡均勻分佈。

夏天在室溫下自然發酵,冬天就放在暖氣旁邊,一般發酵需要一個多小時。我家用的發麵容器內部是有刻度的,面發到什麼刻度的時候最好是多次實踐後確定的。

面發好後,不用再揉,直接分小份,團成單個饅頭就行了。饅頭做好後醒15分鐘左右,就可以開火蒸了。要始終用大火蒸,待鍋裡的水開了,再計時20分鐘。時間到,關火,3分鐘後掀蓋,一鍋熱氣騰騰,又大又宣的饅頭就蒸好了。每次饅頭剛蒸好,我都一定要吃一個,感覺比什麼點心都好吃。

饅頭晾涼後,用保鮮袋裝好,放在冰箱冷凍室保存,再吃的時候不用解凍,直接用蒸鍋再蒸一下,和當初剛出鍋的饅頭相差無幾。

老爸蒸的饅頭不僅我們喜歡吃,有一次表哥到我家做客,吃了我爸做的饅頭也是讚不絕口,臨走的時候,把剩下的饅頭都打包帶走了。

我買了麵包機以後,也嘗試著做各種麵食,除了做麵包以外,還用麵包機揉麵和發麵,再加工成各種餅,花捲等。做來做去還是覺得老爸做的大饅頭最好吃,天天吃都吃不厭。

如果您喜歡我的回答,請幫忙點個贊吧!


夭之沃沃


大家好!我是西北香兒,看我名字就知道我是西北人,西北人離了麵食可是活不了的[捂臉]蘭州牛肉麵,拉條子,炒麵片,臊子面等等還有各種饃饃。我最愛吃的當屬家鄉特色——雞肉墊卷子。隨手找幾張我家的飯菜吧,歡迎大家來西北嘗各種美味的麵食。








西北香兒


我最歡吃的麵食,是母親做的手擀麵,那是記憶中的味道,長大以後去過了很多地方,吃了很多的特色美食,但內心深處依然最鍾愛那碗帶著母愛的手擀麵……結婚生子後,遠嫁他鄉,再想吃手擀麵,只能自己嘗試著做,做的久了,我的孩子也深深的愛上了我做的手擀麵,一天兒子吃麵時,告訴我說我做的面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手擀麵,將來他也要做給他的孩子吃,瞬間淚奔,曾幾何時,這句話我也對母親說過……


閒雲素心


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各不相同,麵食一般北方為主,平時我個人比較喜歡吃,蒸滷麵,湯麵條,撈麵條,燴麵反正是面我都喜歡,從小吃麵到現在。

一天不吃麵總感覺少點啥,有時候早上中午沒有吃麵晚上我自己也得擀麵條。

吃米飯消化不動,麵條我能吃一大碗,米飯半碗吃不完。

前幾天在家學做了油潑面,感覺也很香啊!

不挑食,只要是面我都喜歡[呲牙],你呢!







功夫行


最喜歡小時候媽媽擀的手擀麵!那個筋道。那個美啊!一個大大的菜板上,上面是一個薄薄的大大的雪白的面片。然後再用刀切成細細的條。再撒點乾麵粉。 媽媽擀麵條做飯,我發著呆,作業也不知道寫了...

然後用柴火樹枝燒火。放一點油,放蔥花,再放入切好的白菜絲。翻炒放鹽,放入半鍋水,因為家裡人口多。把水燒開下入麵條。香香的蔥花味飄了出來。然後每人一碗麵條。吃的很香很幸福!滿滿的回憶。我問媽媽為啥那麼愛做擀麵湯。我媽說方便啊,過去糧食少,有菜有面條還有湯就很容易飽了。現在的日子好了,天天過年。雖然過去吃不飽。但是我還是喜歡媽媽做的手擀麵!滿滿的愛!


用戶6964502843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如果您喜歡請關注我哦,帶給您最新的時尚、美食資訊。

我吃過最喜歡吃的麵食是北方的餃子!而且是素餡,韭菜雞蛋餡,特別好吃!停不下來的那種!

餃子是北方人家家必備的家常麵食!因為它可以包無數種的餡料進去,宜葷宜素,搭配靈活多樣!味道也隨之千家百味。

一次在朋友家聚會,包十多個人一起包餃子吃,記得當時的餡最初是胡蘿蔔羊肉餡和雞蛋韭菜餡兩種,一葷一素。大傢伙一起包,熱鬧的很,活也乾的特別快!真的是眾人拾柴火焰高!等餃子煮熟,撈出上桌,分分鐘就光盤啦!感覺那一次的雞蛋韭菜餡的最好吃,勝過肉餡的餃子!只記得當時都眼巴巴的等著素餡的,羊肉胡蘿蔔的反而剩下了不少,可見做出的口味實在是吸引人!

而且,當時也沒有怎麼料理,最簡單的雞蛋炒熟剁碎,拌上韭菜末,撒上少許鹽,香油,少許食用油即可。沒想到的是最簡單的卻是最美味的!韭菜這種蔬菜與雞蛋搭配就是絕配!鮮香無比!

讓我記憶難忘!


鬧鬧愛吃魚


我出生在魯西平原那塊貧瘠的土地上。小的時候家裡很窮,很少有白麵吃。那時候,吃的最多的就是地瓜窩窩頭,好一點的時候會吃到一些玉米麵做得窩頭。而白麵做得饅頭包子麵條類的麵食,基本上都是在春節這樣隆重的節日才吃的到,而且還不能盡興。許是那個時候格外缺乏的原因,至今我對這些麵食還是從心底期待和喜歡。雖然現在身在南方,這邊的飲食習慣以大米為主,但是,我仍然保持著北方的飲食習慣,素常以麵食為主,要說我最喜歡的麵食,還是饅頭包子。

昨晚又包了白菜豬肉餡的包子。因為臨時想吃,所以沒有發麵,沒發麵的包子當餐吃可以,隔天吃就硬了,所以只包了四個。白菜沒如水,所以蒸熟的包子裡很多汁,咬一口爆汁的感覺非常好[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