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有教无类”,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你们觉得这二位圣人矛盾吗?

语文界的小黄老师


孔子说"有教无类",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他们说的并不存在矛盾。因为他们是在不同语境下说的有关教育的两个方面。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有教无类”,是针对夏商周以来,一直是"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能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平民百姓是沒有受教育权利的,所以受教育是"分类”的,孔子打破了这种"分类”受教育的限制,人不分贵贱,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就是"有教无类”,他指的受教育对象的范围。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教育家。他认为作为君子有三种快乐:第一种快乐是父母身体健康,兄弟姊妹和睦相处;第二种快乐是做事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任何人;第三种快乐是得到天下的英才来教导他们。显然,作为第一和第二种快乐是人人都可得到的,唯独第三种快乐,当老师能得到天分好的生源并教育他成才,只有教育工作者才能体会到。


所以孔子和孟子说的这两句话是在不同语境下说的两件不同的事,所以不矛盾。


本昌谈历史


我觉得两位圣人的主张并不矛盾。他们两个的说法就好比现在正在实行的普及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乃至于研究生教育的区别一样。

孔子的主张是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来说的,这种主张对于社会的发展作用显而易见;而孟子的“聚英才”教育,就像现在的大学或者是研究生教育,是在普及的基础上的拔高,对于哲学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发展非常有利,同样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他们的说法是不矛盾的。


初中语文王老师2


不矛盾,

孔子虽说有教无类,但教的内容有差别,因材施教。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孟子说的聚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应该指的是精英教育。

孔子的有教无类能涵盖其内容。


凡人评论热点


说白了孔老二的儒家教学都是垃圾教学内容的教学,师资水平也是垃圾水平,儒的空洞儒学教学是不实用的,孔儒的丧葬祭祀,巫术教学是儒家唯一的实用教学,孔儒在科考以前属于小规模的私熟教学学,从孔老二起一多年的时间都是以孔老二讲述述礼乐之类垃圾为教学内容,孔儒教学最致命的弱点是学科单一又无用,孔儒分子垃圾教学招不到好生源,教学内容又垃圾,闹出了孔老二,孟轲之流儒学教师,几百年没教出能挑大梁的精英人才的笑话,正应了儒学名高实秕糠的名言。


用户6173735279937


老师说的是概论,普遍培养,重点选拔。学生说的是重点人才重点培养。不矛盾,和现在的重点、一本、二本、专科差不多。



十四阿哥郎春涛


这两句话一点都不矛盾。要想理解这两句话,我们必须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

孔子生活于春秋末时期。在春秋之前的西周时期。:学在官府“。也就是说。只有贵族的子弟才有资格享受教育。而孔子是私学的鼻祖。他作为一个知识渊博的没落的贵族后代。以向民间传播教育为己任,他认为普通百姓以及子弟有受教育的权利。他说这句话呢,是从孩子的受教育权上来说的。他弟子3000贤人72为当时的中国培养了一大批饱学之士。这些人也像火种一样把知识传播到民间。

孟子生活在春秋之后的战国时期。这个时候教育已经普及。他说人生有三种幸福。其中之一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所以对于一个教育家来说,培养出人才是他的人生追求。是从教育者的人生价值上来说的。


雷哥讲古今


不矛盾。1就像义务教育规定全体百姓而学,而高等教育要分门别类进行考核选拔一样;基础知识全民必学,是因为利大于弊;而高等教育做不到全民,是因为人自己复杂的原因,再加上国力的因素,这时候强制,会弊大于利。2孔子说的和孟子说的,心境不一样。就像教育部领导规定,全民必须义务教育,和文学交流会里的会员,希望自己能结识到高素质的朋友或学生一样。


尹焱焱


并无矛盾,两者说法对应的学子能力不同,侧重点不同。

首先,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大意为什么人都可以受教育,指的是所有人,无论贫苦,无论出生如何,无论有无学习经历,只要是人,都可以学习。这句话更多是侧重回答哪些人可以受教育的问题。

而孟子的这句话,来源于回答君子三乐,侧重乐,而非教育问题,所以两者并无比较性,如同一千克与一平方米相比,米与千克虽有物理上的关系,却不能直接相比。

我们将孟子所说的话带入三乐的语境,也不难想想,孟子所说收天下英才,指收天下以受教育之人,向已有学习基础的传授知识,必定相谈甚欢,指的是孟子的乐,即我教授有基础的人,听懂我说什么的人,更有乐趣,也是着重回答什么是乐的问题。

我想题主把孟子所回答的问题搞错了,有点断章取义的味道。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


上帝说我们天生是一对


没毛病啊!有教无类是说任何人都可学。得英才说的是任何人都是英才。没明白也!


正钠龙马


孔子无类孟英才。为了教育多人才。

孔子提学不分类。为了多出优人才。

孟子教员求精英。为了育出才子来。

二圣育意不矛盾。都是为了育好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