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真有那麼容易嗎?為什麼每個韭菜都在想著財務自由?

作為一個2005年入市的老韭菜,我親眼目睹了身邊一批又一批的韭菜從成長到收割的過程。每一個韭菜都懷抱著財務自由的夢想,在股海中追漲殺跌,牛市中享受快感,熊市中忍受折磨,最後虧損累累,黯然離場。

從2005年到2007年,剛入市的我就經歷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大牛市。我並不知道股票為什麼漲了,當時大家多在看K線,都在數浪。我也就跟著在那裡數浪,畫線了好幾年。不過可能是因為性格的原因,我買菜時喜歡比較,買股時也習慣性比較價格。當時我知道還有個市盈率和市淨率的概念。我喜歡買PEG更低的股票,雖然我當時還不懂這個指標其實有很多前提。

但我並不真正知道自己投資的股票到底值多少錢,因此在2007年大盤6000點時,我沒有意識到一點風險,我仍然是滿倉的。我當時還幻想著,按照這個財富的增值速度,那麼可能不到5年我就會實現財務自由。是啊,我從沒覺得自己是搭上了牛市順風車,總是覺得是自己的實力才賺了這麼多的錢。

我比較幸運的是,在中國石油上市時我覺得這個股價已經明顯超出了常識,也因此我始終沒碰錯。但後來熊市來臨,中國石油固然跌幅嚴重,自己持有的招商銀行也並沒有少跌多少。是的,還沉浸在財務自由白日夢中的我,根本來不及反映就陷入了大幅的淨值後撤之中,之後就是大筆的虧損。當時總的投入資金並不多,但也是我兩年的積蓄。我當時很不服氣,總是覺得明天就會反彈,也因此我發了工資就買入,一直買到了2009年上半年。大盤在下跌了70%之後,在2008年年底開始反彈。而我這種被動定投的方式也最終讓我解套了,並且還意外地獲得了三倍的回報。

於是這3倍的回報又讓我產生了不切實際的幻想。我沒有花足夠的精力去研究公司的基本面,而又沒有足夠的耐心來持有。也因而我當時看對了很多牛股,卻最終失之交臂。買入了不少高估值的股票,雖然業績年年增長,股價卻還在不斷下跌。我在這種懵懂的狀態之中又摸索了三年。

直到2012年春節,我遇到了命中的貴人,年紀比我大一輪的同門師兄,是他告訴我世界上還有一個叫巴菲特的人,還有一種投資叫價值投資,還有一種致富的方法叫做只求不虧。我在不斷地磨礪中又經歷了三年,到了2015年股災之後,才逐步有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和一個相對平穩的心態。

最近我在知乎上看到不少的文章,什麼定投十年十倍,定投十年財務自由。我看到這些帖子非常的火熱。我知道他們都在做著當年和我一樣的夢。

昨天我看了查理芒格2019年2月14日的演講。查理芒格總是在說,你急什麼呢?沒有股市裡掙的錢,你一樣可以活得很好,你為什麼如此心急呢?

其實,越急,你離財務自由越遠。

因為一直在搞投資,身邊有不少這樣的朋友,他們投資股市追求的僅僅是不虧錢即可,最後卻賺得比誰都多。當股票進入風險區域,他說:我不想虧錢。於是他退出了。待股票進入低估區間,他說:我不想虧錢。於是他買入了。他似乎永遠都不心急,最後卻實現了財務自由。

可能真像有些人說的那樣,越是不缺什麼,就越會得到什麼。

財務自由真有那麼容易嗎?為什麼每個韭菜都在想著財務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