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 見龍在田

二月二日的詩詞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白居易

二月二日 見龍在田


白居易的這首詩描述的是二月二龍抬頭的這天,新雨初霽,小草和田畦裡的菜都發出了嫩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而十字碼頭,一群身著輕衫牽著駿馬的少年們正徐徐走著。。。。

詩詞中的新、輕、少寥寥數詞就刻畫了一幅美麗的初春景象,而身著青衫的少年,也是這般生機勃勃。

二月二日來源

“龍抬頭”的說辭,來自古老的天文學。古人根據日月星辰的運行軌跡和位置,把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組,俗稱“二十八宿”。


二月二日 見龍在田

古人的智慧

“二十八宿”按照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劃分為四大組,產生“四象”: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在東方的7個宿分別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象。

在冬季,這蒼龍七宿都隱沒在北方地平線下,驚蟄至春分間,角宿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了,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

龍抬頭是指蒼龍七宿群星在天空的隱現變化,並非是真有一條動物之龍在變換。

蒼龍七宿的出沒週期與一年農時週期相一致。春天農耕開始之際,蒼龍七宿在東方地平線上開始慢慢上升;夏天作物生長,蒼龍高懸於南方夜空;而到了秋天,莊稼豐收,蒼龍也開始在西方下落;冬天萬物伏藏,蒼龍則隱藏於北方地平線以下。

南北風俗

在北方,龍抬頭在農耕文化中標示陽氣自地底而出,萬物生機盎然

,春耕由此開始了。

而在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春雷始鳴,正處在在“雨水”、“驚蟄”、“春分”之間。

”龍抬頭“,意味著結束冬眠、萬物生機盎然,昂首挺胸,揚眉吐氣的意思。

人們在龍抬頭時節這天,會舉行敬龍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豐收,並將龍抬頭時節作為一個納祥轉運的日子。也有一些地方在龍頭節有“起龍船”的活動。

二月初二既是龍頭節也是“土地誕”,在南方沿海地區,二月初二主要舉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我國民間有剃龍頭、祭祀、敬文昌神、吃豆子、吃麵條、炸油糕、吃春餅、吃豬頭等習俗。


二月二日 見龍在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