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字的小诗,道尽了王勃落难、悲凉、孤寂的乡思之痛

落难中的王勃,20个字的小诗道尽了他悲凉孤寂的乡思之痛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王勃,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他自幼天资聪颖,敏而好学,六岁便可提笔能诗,且诗文构思巧妙,词情英迈,不愧为有“神童”的雅号。他父亲的好友杜易简称之为“王氏三株树”之一,也说明了王勃自幼就显露出杰出的文学天赋。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


20字的小诗,道尽了王勃落难、悲凉、孤寂的乡思之痛


王勃当上朝散郎后,在主考官的推荐下,成为沛王府的一名修撰,由于他做事勤勤恳恳,才华横溢深得沛王李贤的赏识。一次,沛王李贤和英王李哲两位皇子率众斗鸡,(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所生的次子和三子,李哲原名:李显)好不热闹,引得在场人们的阵阵喝彩,赶巧王勃也在,沛王就对王勃说:“大才子,今天如此热闹,你就以斗鸡为题,写一篇小文如何?”

王勃道:“承蒙王爷厚爱,在下就献丑了”。

于是王勃提笔在手,略加思索,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

谁料时间不久,此文竟传到唐高宗李治手中,读完龙颜不悦,怒而叹道:“歪才,怪才!两位皇子斗鸡,你身为博士,不仅不劝诫,反倒作檄文(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文章。)以夸大事态,立即降旨将他逐出王府。”


20字的小诗,道尽了王勃落难、悲凉、孤寂的乡思之痛


余怒未消的唐高宗认为王勃是在挑拨两位皇子的关系,随即又下一道圣御将其逐出长安。就这样,王勃凭着自己的才华和苦心经营的仕途毁于一旦。

这是王勃人生遭遇的第一次被贬,他被唐高宗逐出王府后,流放到巴蜀,当时还属于偏远不够发达的地区,不像现在是富饶的天府之国了。远离中原的他承受着孤单落寞、怀才不遇,背井离乡之痛,但是王勃也在流放的三年时间里踏遍了巴蜀大地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创作了大量诗文,本想借着巴山蜀水名胜以消解胸中的积愤,然而,南国的气候和生活条件对于王勃是非常不适应的,也为诗人增添了不少的乡思和烦忧,其中一首写旅愁乡思的小诗,在寥寥二十个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下面就让我们欣赏这首情景交融的小诗:《山中》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这首小诗的大意是长江的水好似已经停滞不流了,是在为我流放在边区,无法回到故乡而不停地悲伤,在这万里之外远游的我,盼望着能早日回到故乡。更何况此时此刻正是秋风送爽的傍晚时分,望着起起伏伏,重重叠叠的深山,已被飘飞的黄叶覆盖。

王勃虽才华横溢,饱览六经,但是他的一生却非常曲折,而且是怀才不遇,难展才华。在被贬后的蜀地生活非常艰难,思乡便是最心酸的事, 这首小诗的上联两句“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写诗人站在高山之上,望着滚滚的长江之水而悲叹,久别故乡,远隔重山,那种思乡的悲痛涌上心头。滞居在心头的强烈归思,早已带着诗人的心飞跃万里重山,回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家乡。


20字的小诗,道尽了王勃落难、悲凉、孤寂的乡思之痛


下联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此时此刻所处的周边景色,已是秋风萧瑟,黄叶纷飞的深秋了,这对于满怀羁旅之悲的诗人来说,内心又是怎样的一种触动呢!

这种以景寓情,情融于景的描写,让整首诗回味悠长,更衬托出羁旅归思之远之无穷。

这首《山中》小诗虽只有寥寥20个字,但百读不厌,回味无穷。更道尽了诗人所处时代的无奈和悲凉孤寂的乡思之痛,堪称思乡诗中的一篇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