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有什麼含義呢?

小馬話三農


農村俗語有趣著呢,其中有許多經久流傳,早已成為為生活的準則,至於有沒有道理,農村人很少深究,像“來客不擺三盤菜”這句俗語,在農村的很多地方一直成為接人待客的準則。

其實,說到它的意思,無非有下面幾個方面。首先,“三”諧音“散”,說到散,分散之意明顯缺少團聚圓滿的美好願望。我們別小瞧了諧音在俗語中的作用,在農村民俗裡,甚至連門口種樹都講究著呢,因為桑樹的“桑”同“喪”,柳樹是做孝杖的材料,因此就有了“前不種桑,後不種柳”的說法。

其次,三在漢語文字中的意義非凡,具有特殊含義,古人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可是個大數字,在過去常被用於隆重的場合,比如祭祀,皇慶,它不是一般百姓能隨便應用和必須避諱的。比如守孝要三年,祭祀有三菜等。

那麼,這些俗語如今有著什麼樣的作用呢?

應該說,經過漫長歲月,裹紮了時代的風雨,有的俗語明顯與世不宜。說什麼“不做三盤菜,不擺五雙筷,不坐六人席”,哪裡有什麼科學道理呢?吃飯還是以講究健康和舒適為主,本著經濟不浪費為原則,沒必要為了吉利的寓意額外湊個數,對吧。

社會的發展也是如此,時代的變遷,一層層的世俗被無情碾壓,但更多世俗卻在淘盡了塵埃後更加閃光,比如悠久的中華傳統文明,關乎對家國親情的,對道德禮儀的,永遠不能丟棄。

因此,對於俗語,既要拋棄糟粕,又要繼承傳統,至於來客“不擺三盤菜,筷不成五,六不成席”的規矩,還是改了吧,否則,真的湊個涼水湯,借個布娃娃來濫竽充數,真的是畫蛇添足了,朋友,您說呢?


流水無聲


農村俗語:“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有什麼含義呢?其實這句俗語說的是待客之道,端菜上桌招待客人的禮儀,不能擺三盤菜(素菜、葷菜),要是搞錯了,可能會引來尷尬甚至誤會,所以還是要了解下的。

至於這三盤菜的說法,從古代就流傳下來了,祭拜已過世的人所用的祭品都是以數字三為基準的,擺三盤菜、三副筷子、三碗飯、三個酒杯、插三根香、三根紅蠟燭的。

小時候不懂這些,看到媽媽過節在家祭拜的時候擺這些東西,還要數數量,連要燒的紙錢也要數數,我就說,那麼麻煩幹嘛,多放碗肉、幾碗飯,先人會吃得更飽的,媽媽說不行,大家都是要擺那個數的;而清明祭祖的時候在墓地前放的祭品也都是以三為基準的,後面長大些才知道,原來祭拜過世的人是要那麼做的,那是對他們的一種敬重。

以前家裡比較窮,家裡有客人來,爸媽也會簡單的招待,一般也就買豬肉煮菜了,而媽媽就做兩樣菜,一部分的肉炒些菜梗、一部分肉煮肉湯加點嫩菜葉,兩大盤擺上桌子就吃了;要是人比較多的話,還是捨得殺只鴨的,而一隻鴨又可以做成兩樣菜(鴨血、鴨肉),再弄份豆腐或者青菜、炒花生,總共就五六盤菜,夠吃了。

而若是節日,家裡做些什麼油饃、粽子等美食的,媽媽也會裝袋給客人帶回去,一般是給兩個、五六個這樣,沒有三、四這兩個數字。

後面長大懂點了,覺得媽媽做的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以前人們對一些數字、諧音比較敏感,而“好事成雙”,數字2、6等比較受人歡迎,而數字三(諧音散)、四(諧音死)諧音不好,待客上人們是不用的。

所以,家裡來客人,當然不能擺三盤菜了,給人的感覺不友好,因為三盤菜是祭拜過世的人才用的,加上數字三諧音散,就有點咒人s的意思,客人當然不樂意了;所以要麼就做兩大盤菜或者五六盤,稍小盤的。

其實,像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一般家裡來客人了都會做五個菜以上的,葷素各幾樣,滿滿一桌,只怕吃不完呢,所以“來客擺三盤菜”的現象應該是沒有的,而瞭解有這樣的禮儀說法還是好的。


鄉居小菜


"來客不擺三盤菜",讓我一一來道來,農村禮節博大精深,內含很多豐富禮節。"來客不擺三盤菜",下句更精彩,"六人不坐烏龜席"。

"來客不擺三盤菜",人世間對"三"表示天地人,也是敬神敬佛敬祖宗的吉利數字,三盤葷菜,三盤供果,在古時條件低下,祭祀祖先或死去的人是必不可少的記念方式,三盤菜是祭拜祖宗的,而拿三盤菜招待客人,是有一點大不敬或不禮貌,這也是飯桌的忌諱。


我再來說說下半句,農村禮節多多,講究不盡,但到重要大事還是要多注意一點,瞭解一下也不為過,不要鬧出笑話來,"六人莫做烏龜席"。如果是親家上門千萬不能這樣做,誰是烏龜倒難說,千萬不能好心辦壞事,家裡平時不講究,客人到門,千萬不能得罪人。網圖。


有緣人153832681


“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這句農村俗語講的其實是農村最常見的待客禮儀。我們都知道,中國農民是最淳樸善良的,遠方來了客人,一定會拿出家中最好的美食招待。

但是中國農民其實又是最講究的,客人上了桌,坐哪個方向,桌上有幾盤菜,幾個酒杯,幾個碗,這都是有定數,有規矩的,不能亂來。其中最大的規矩就是絕對不能上三盤菜,因為“三”與“散”諧音,三盤菜不是用來招待活人的,而是用來祭奠死人的。

那麼這個不吉利的數字“三”最早又是從哪裡來的呢?據說是桃園三結義,劉關張三兄弟同生共死,義字當先。最後兄弟三人都死了,後世人們感其兄弟忠義之心,特別建祠堂祭拜他們。

每逢初一、十五燒香上供,由於是祭拜三人,所以無論是食物還是盛食物的碗筷,全部都是三份。久而久之,民間形成了這樣一種習俗,那就是隻要是祭奠儀式,就只能擺三這個數。由祭奠劉關張後來擴大到了祭奠自己的祖先。所以如果來做客的客人發現桌上有三盤菜的時候,不管這三盤菜有多豐盛,立刻甩袖子走人。

那麼,三盤菜肯定不能擺,幾盤菜才合適呢?雙數為好,雙數特別吉利,六盤菜寓意六六大順,八盤菜寓意八面發財,如果是上了十道菜的話,那就變成了十全十美,好得不得了。

但是現在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農村的年輕人對於一些老的俗語也不清楚是什麼意思了。再加上許多農村年輕人單獨開火以後,由於各種原因很忙,家裡來了客人,著急忙火弄三個菜應付一下。這種情況也是存在的,但是如果老人看到了就會感嘆,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

言下之意,是說現在的年輕人什麼規矩都不懂,上菜哪裡有上三個菜的,這不是催客人死麼。不僅三個菜不能上,四個菜也不行,因為四字諧音是死字。所以必須在四個菜之外再加一個湯,變成四菜一湯,寓意群星抱月,才算吉利。

不過,現在的年輕人可不管那麼多了,時間緊,能弄出幾個菜來就弄出幾個菜。還是那句話,規矩是人定的,既然是人定的,那麼人就可以改變它,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老規矩已經到了需要改變的時候了。

像現在城市的家庭中,一般都是三口之家,吃飯上菜都是算好了每個人的食量的。如果要是不管不顧地弄上七八個菜,不僅吃不完容易造成浪費,而且也耗費主人的時間。要知道,城市中人們最寶貴的就是時間,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

把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做菜弄飯上,實在是不划算。而在農村,雖然老規矩還在,但是很多人已經不介意了。遠客來訪,主人時間緊,炒上三個菜,就上一壺酒,吃起來也別有風味,也不會對菜的盤數有什麼意見。雙方吃得都滿意,談得也盡興,這才是最重要的。


小小嬴政


我國傳統文化裡有個神奇的數字,就是這個“三”。

從民間俗話裡能找來大把的“三”:事不過三、三足鼎立、三人行必有我師、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海了去了。凡是表示很好的事,很重要的事,完整的事,都會出現“三”。可以說,“三”的文化地位非常重要,從遠古的神聖崇拜,到如今的日常生活,方方面面,還真的想象不到,離開這個數字會是個什麼狀態。

為什麼這個數字如此重要?我們刨到根源,《老子》裡對“三”有著解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意思可以這樣理解: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一個從頭至尾的完整過程。但是,完整的過程分階段,一步步的往前發展。譬如太陽,早上露出地平線,然後順著天空劃過,晚上落下地平線。“道”是太陽本身及其運行規律,“三”就是露出來那一刻。然後一天裡,怎麼燦爛,怎麼火熱,或者怎麼的被烏雲遮住,大雪大雨,都是“三”以後的事。

再做進一步的比喻。古人祭祀神靈,想象著被自己敬畏著的神靈,應該有著和人一樣的愛好,就要把自己認為最最需要的東西奉獻給他。遠古時期,人最重要的是食物,民以食為天。於是就把最愛吃、最好的食物敬奉神靈,祈求受到保護,幫助實現心願。可是好吃的食物很多,總不能都拿出來擺上。怎麼辦呢?就要有選擇的供奉,挑選幾種最好的。

至於如何挑選,不同時期有不同的主題美食。肉類穀物,很多種。那麼,多少種為好?看似簡單小問題,其實要靠哲學才能解決。有個基本的數學概念,叫做有限和無限。就像老子的解釋,從一到三,看得見摸得著,三以後就是無數,看不見摸不著。

所以,三就是個分界嶺,有限和無限的分界嶺。用這麼一句話來表述比較合適:

在有限和無限之間的“三”,是有限的極致,也是無限的開始。

這樣理解,三就有了具體的概念。回到供奉祭靈的美食物,那麼多,沒法全都用上,那就挑選三個,哲學道理上就代表著所有美食。這就是“三”文化的根源。

再回來說到“來客不擺三盤菜”,三盤菜就關聯到“三”,食物的“三”。這就不是生活小事,而是神靈問題。前面解釋到,“三”代表著最多,最多的食物只可以供奉祭靈,凡人消受不起。而神靈祖先又都在另一個世界,用大白話說,敬供的美食不是給活著的人吃。儘管撤供後還是人吃了,但是不會原樣端下來,還是三道食物擺在面前吃,只可以分開吃。

這就是來客不擺三盤菜的道理和原因:一則是你享用不起;另個意思不是活人吃的。怎麼理解都不吉祥。所以,要麼一道菜,要麼很多菜,就是不能三道菜。包括一家人吃飯,懂得這個道理的人,對著三道菜的食物,絕對不會動筷子。可是如今懂得這個道理的人不多了,就有了“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的俗語。


普濟


農村俗語: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這句農村俗語之所以知道的人不多,是因為放到現在不適用了。


在古代是用“三道菜”“三炷香”“三杯酒”來祭祀的,用來表示對於逝去的人或者是“上蒼”的一種尊敬和敬畏。也正因為如此,過去的人也是有著這方面的忌諱,認為“三”不是一個吉利的數字,所以才說“來客不擺三盤菜”,就是怕招惹客人不高興,甚至是讓客人敗興而歸。

其實過去的人是比較傳統的,尤其是在酒席上面更是講究,例如“來客不擺三盤菜,六人不做烏龜席”這只是小場面的“規矩”。在大場面上,例如給老人過壽、婚宴、喪失上也是有講究的,就是“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這俗語說的也是酒席上所擺的菜品數量。這都是為了表示尊重,以及通過這些數字來表達一些寓意。

但是時至今日,這些酒席上的“規矩”已經被人們慢慢淡化掉,就單說婚宴上的菜品,就不可能只有八道菜,少說也得十多道菜。並且現在的人們也沒有什麼忌諱的,“來客不擺三道菜”也就不怎麼適用了。打比方說,朋友上門,就兩人喝酒,一道涼菜(拍黃瓜),一道炒菜(尖椒雞蛋),一道燉菜(豬肉燉粉條),這三道菜還不行嗎?

其實從上述的這些俗語中也不難看出,這是古人時時刻刻提醒後人,要懂得待客之道,不能怠慢了上門的客人。所以來客不擺“三盤菜”也可以理解為請客吃飯不能小氣,一定要保證客人吃飽喝好才行。哪怕就只有三盤菜,但是其中一道菜一定要是硬菜,例如一大鍋豬肉燉粉條,吃到最後一定還能剩下,這也是硬菜起到的主要作用。

總結,【來客不擺三盤菜】放到現在來說並沒有什麼含義可言,最主要原因就是人們不怎麼忌諱“三”這個數字,只要不慢待了上門的客人就好。


桑葉功效


不完全被用的,仍侷限有些地區獨有習俗。

源於三牲五供十滿十二大周全之數的延伸,歸瞎講究範籌。

三牲五供是祭拜鬼神的常例。由此忌三數,尚五數,取二.四多些,可八.十.十二數。這是餐局常例。

即,餐宴席常用,二.四.五.八.九.十.十二等數量,不用一.二.六.七.十一等數量。

口語便飯時弄倆萊,不說來一或三菜的。

也依據點好事成雙格語的,但六數平面圖是頭尾四肢式,放於圓桌如龜鱉,龜甲卜廢除法蔑龜為孫子,從而由崇龜轉為蔑龜鱉,且屬罵人了,因而太講究的人也不用六數上席面的。

三牲,馬.牛.羊;漢朝後改成牛羊豬;再貧戶用豬頭.雞.魚。常用豬頭羊頭雞,為祭祀品的大禮品,

五供,兩屏,兩瓶,一爐;也有兩燭臺,兩瓶,一香爐的。

祭旗殺一敵首的。

這樣用數字量,被有些人講究起來,形成為席宴餐的桌上菜品數量上的忌諱數字了。

歸瞎講究事例。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味哎兒


咱們中國是文明古國,傳統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即使在日常生活的人際交往中,餐飲禮儀上的一些講究說法兒,也是絲毫馬虎不得的。

否則,不僅會鬧出不必要的笑話,有時候甚至還會產生一些誤會,引起對方的反感,直接影響到彼此之間的感情。


農村俗語:“來客不擺三道菜,可嘆十人九不知”,說的就是請客吃飯的道道兒。今天,藉著這個話題,小編就多聊幾句餐桌上的大事小情,也歡迎各位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

比如,我們用餐時使用的筷子就有很多禁忌。與別人一同用餐,有人在與別人說話時,會不自覺的用筷子戳戳點點,這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還有的喜歡用用筷子翻動菜餚,只顧自挑肥揀瘦,一副旁若無人狀,其素質之低劣,難免令人生厭。


其次,用餐時的落座也有規距。靠里正中的座位為正座,一般為德高年長者之位,其兩側依次按序落座,年輕人應該坐在最靠外的位置,方便照顧上菜和忙前跑後,這是對客人最起碼的尊重。

還有,用餐時,如果口內有食物與他人談話,不僅吐字不清晰,還容易濺出湯汁,場面十分尷尬。還有“主不請,客不嘗”,用餐時不得表現出貪婪,致乏修養。

當然了,有女士聚餐,更不得吸菸。再者就是在沿海地區,吃魚不能說“翻”這個字眼,翻轉另一面時,要說划過來,否則,漁民會很不高興的。畢竟“翻“意味著漁船會翻沉,所以要注意一點才好。


接下來,咱們重點說一下農村俗語“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是什麼意思?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不論是婚禮宴席,還是朋友聚聚,桌上的菜餚數一般都是按人頭雙數遞增的。

一般可以是8個菜,10個菜,16個菜,18個菜,甚至有些地方會達到28個菜。可見,人們對“8”與“發”諧音是格外看重的。

不過,有些地方卻是截然相反,是不能上八道菜的,反而十分的忌諱“8”呢。原由一是說是因為“七上八下”這個詞語,寓意不好。


另一種說法是緣於“狗上桌子——扒大碗”的謁後語。因為“扒”和“八”同音,上八個菜,客人心理自然彆扭了。

那麼,上七道菜也有什麼說法嗎?當然有了。只要你稍加留意,就會發現,人們從不會端上七碟菜餚用飯,因為葬禮後的“解慰酒“須有七碟菜餚。

再說,在中國人傳統觀念中,認同成雙配對,形單影隻不吉利。至於請客吃飯僅上三道菜就更忌諱了。

據說古時候,死囚只臨刑前才吃三個菜呢。那是“斷頭飯”!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祭奠先人時也上三道菜,也有5道的,反正都是單數的。


不過,現在三兩朋友在一起吃飯,也有點三個菜的,基本上每人對應一個,點多了吃不了也是浪費。其實、現在也沒有人太計較,只是切記別擺成一排了,那可就是對人大不敬了。

為什麼呢?因為祭祀時三道菜是擺成一排的,就好像燒香燒三根香,三道菜排成一排,就會讓人覺得你在招待死人一樣,人家心裡能不生氣嗎?

由此可見,農村老話“來客不擺三道菜,可嘆十人九不知”,是有著一定道理的。

雖說這些講究挺繁瑣的,有時也讓人覺得無聊,但這說說道道兒的背後,是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祈願和期待,你認為呢?


大美威海幸福銀灘


在我們農村,如果在來客人的時候,白菜千萬不要擺三盤。

因為那在農村,如果白事,祭祀的時候。

還有就是過年過節燒香拜佛上供的時候也是擺三盤。

所以呢,如果來了客人,你要擺菜的話擺上三盤客人就會覺得是祭祀的感覺非常難看,而且會生氣不吃飯走。

如果家裡實在沒菜的話,你可以用鹹菜配一個菜,配成四個也不能擺三個。

在農村,無論是吃飯還是在選日子上,講究的就是成雙成對。三盤菜是祭祀的時候擺的數量是三盤,所以呢!感覺不吉利,其實那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種習俗真的是十人九不知。

現在你瞭解了嗎?家裡來的客人。千萬不要擺三盤菜喲!



農家清青


這句老話其實與咱們的傳統民俗息息相關,是過去人們最重要的待客之道,有時候也可以說成“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都是過去農村酒席文化中的一些傳統避諱說法!而關於這句老話,其重點就是“三盤菜”的內涵,在民間會有幾種解讀,往往都是不吉利的情況,故而會在待客時儘量避開,以免待客不周!下面就簡單聊一下:



“三盤菜”在過去會用於祭祀方面。由於農村是熟人小圈子社會,有比較繁多的人情世故往來,尤其是在婚喪嫁娶之事等方面上,就會有一定待客的要求和避諱說法!而這裡說到的“三盤菜”其實是一種避諱,畢竟過去祭祀活動比較多,而祭拜時就會用到祭品,一般會以桌上三盤菜方式為主,故而不適宜用於招待親朋好友的待客方面,以免引起客人反感,會認為比較晦氣或給人感覺是哄人不待見的意思!畢竟過去農村客人大多比較傳統,很容易理解為這層意思因而就有可能不歡而散或翻臉走人!

但對於現代農村人來說,很多人其實還是有這方面的避諱,例如過節過年時,招待親朋好友的酒菜一般不能是單數或4等不吉利的數字,我們有時候還是要尊重他們的保守,畢竟很難改正了!



“三盤菜”在過去也可能是斷頭飯!我們看過古裝劇的應該很容易理解,在古代因為某事犯死罪的犯人馬上要被問斬前,牢頭一般都會安排吃斷頭飯,以表示人生中的最後一頓飯,因而在過去會有“吃飽飯好上路”的說法,而那時候就有一些斷頭飯是以三盤菜為主!

而關於斷頭飯,事實上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通過給罪犯吃人生最後一頓飯,以彰顯當時統治者的仁慈,後來又受佛教和道教文化影響,也是希望犯人可以吃飽了離開人間,以寄託美好的下輩子!另外,在一些古裝電視劇中也會給犯人最後一頓飯放上一塊肉,其實也是希望犯人死後經過奈何橋時,可以用肉餵飽了惡狗,以免遭到其傷害而下輩子投胎無望!

不過,對於現代農村年輕人來說,對於過去很多傳統民俗觀念早已經淡化忘卻,估計現在十人中便有九人不知道或不瞭解!因而對於保守的老人就會嘆息道“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應該就是這個道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