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为何能得天下?

用户8077476868598


我们都知道,三国中魏国是最强的,曹操奋斗了一生,最后全部都到了司马懿的手上,司马家建立了晋朝,也是跟魏国学习的。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三国最后会归了晋国,很多人都说是因为司马懿在其中操作,也有人说司马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实都不算完全对,首先司马懿确实是很厉害,他在三国中是军师。

再说三国的实力,魏国是最强,但是蜀国和吴国也并不是很差,蜀国的地形比较险峻,汉高祖就是从这里起家的,吴国有江南富庶之地,国力加上自然条件,所以这三个国家的差距也不是很大。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奠定晋国,智慧是基础,还有年龄。他活了73岁,在魏国服侍了三代皇帝,职位都很重要,后来发展成掌握魏国的权臣。

司马懿是被曹操招来的,因为曹操很想找贤才,听说司马懿很有才能,所以就聘请他,但是司马懿看不清形势,所以就拒接了他。曹操稳定北方了之后,司马懿才出现,跟随曹丕,曹丕也非常信任他。曹操跟司马懿接触的时候,就发现他有雄心壮志,但同时又发现他有野心,心里很是机会,所以跟曹丕说,他并不是甘当大臣的人,之后肯定会影响我们家族。但是当时曹丕非常的信任他,还在曹操面前袒护他,认为没事。司马懿本人也恪守职责,甚至废寝忘食,也让曹操很安心。

铺垫后路


曹操去世之后,曹丕对司马懿更是没了戒备之心,司马懿就慢慢的把握了朝政,他的寿命不算长,去世的时候40岁,这个时候司马懿已经47岁了。后来曹丕的儿子也只活了36岁,这时候司马懿60岁,司马懿可是活到了72岁,这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这两任皇帝在位的时候,司马懿一直在暗中布局,不仅很好的把持着朝政,还把自己的儿子也带入了朝中,另外他还用计除掉了自己最大的威胁——曹爽,公元249年,司马懿趁着曹爽去扫墓的时候,发动兵变控制了精度。从那以后曹魏的军权就到了司马家。

因为这次兵变,彻底的消除了曹爽在朝中的势力,曹氏的势力慢慢的变弱,司马家完全掌握了政权,慢慢消除对方势力,向夺取曹魏的权力前进,在曹爽被扳倒之后,司马懿就用各种方法,剿杀、监禁等方式,把宗室力量给削弱了,为以后司马炎建立晋朝进行铺垫。

士族夺权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士族夺权。曹操的身份一直被世人怀疑,不过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士族的信任。曹丕上位之后,提出了九品中正制度,从而继续得到士族的支持,官员的上升都需要士族举荐的。司马家是当时很有权势的士族,所以司马家的崛起,跟士族的权利变大也是有关系的,本来曹丕是能够压制住的,但奈何他去世的早,司马家最后获得了胜利。

等到司马懿去世的时候,大局已定,司马炎就顺理成章的建立了晋朝。


春秋乱舞


导语:

曹操努力了一辈子,打下了曹魏的江山。可是只传了三代人,就被司马家给夺取了权力。为什么司马懿能够在年纪那么大的情况下,夺取权力呢?

除了自身的努力,其实客观原因也有很多。司马懿的成功是时局和自我能力结合后,所造就的结果。

01司马懿多次手握军权 ,在军中有极高威望。

司马懿曾经取代杨修,成为曹操的秘书。杨修的聪明才智,我们都清楚。所以司马懿压根就不比杨修差,甚至比杨修还要聪明。

在曹操身边实习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从曹操身上学习了大量军事指挥的知识,可以说曹操就是他最好的老师。

曹操去世以后,曹丕建立了曹魏王朝。此刻的司马懿完全得到了曹丕的重用,当然司马懿此刻最重要的作用不是带兵打仗,而是留守后方。

在曹丕看来,曹参虽然能征善战,却少不了萧何在后方的支持。所以曹丕把司马懿当成了自己的萧何。

  1. 曹丕发动两次伐吴之战的时候,司马懿都是负责留守许昌,为曹丕主持朝中大局,并且为曹丕解决后援粮草的问题。所以司马懿相当于曹丕的荀彧、萧何,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
  2. 等到魏明帝曹叡登基以后,司马懿作为辅政大臣之一,带兵击败了孙权和诸葛瑾,并且斩杀了张霸,从而威震天下,被魏明帝封为骠骑将军。
  3.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上庸地区的孟达表示要投降,如果孟达真的投降诸葛亮,那么关中之地,曹叡可就不要想了。

所以说这个时候,司马懿足足赶了八天路,到了上庸城,就斩杀了孟达。平定了这一场灾祸,从此司马懿在军中的威望逐渐提高。

此后司马懿成为了对抗诸葛亮的主力,诸葛亮多次北伐,都被司马懿给挡住了。他的存在有效地遏制了诸葛亮北伐的进程。

初,达与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城外为木栅以自固。帝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达甥邓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斩达,传首京师。俘获万馀人,振旅还于宛。---《晋书》

所以司马懿在这段时间,培养了一大批雍凉猛将,他们对司马懿的感情十分深厚,这为后来司马懿政变夺权,建立了军事基础,至少边疆地区的大将们,是百分之百忠于司马懿的。

02司马懿能够蛰伏多年,躲过了曹家三代英主的怀疑。

司马懿最早是不打算做官的,曹操唯才是举的政策,侮辱了他们这些所谓的士族人员,所以他们以归隐作为一种无声的抵抗。

魏国既建,迁太子中庶子。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与陈群、吴质、朱铄号曰四友。迁为军司马,言于魏武曰“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馀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魏武纳之,于是务农积谷,国用丰赡。帝又言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并不可居边。魏武不之察。---《晋书》

不过曹操知道司马懿有才,不管用什么办法,都会把司马懿给弄出来。只要你有才华,那么就可以到他那儿做官,这是曹操用人的标准。

司马懿成为曹操的秘书以后,行事非常低调,不该说的话,从来不会多说一句。所以曹操对司马懿还是比较放心的,而且司马懿已经彻底放弃了汉朝,表现得完全忠于曹操,甚至顺着孙权的意思,鼓励曹操称帝。

这一系列的操作,使得曹操并没有对司马懿采取什么极端的做法。司马懿此刻一直辅佐太子曹丕,所以紧接着又成了曹丕的好友。

  • 在曹丕登基以后,司马懿献出了一系列的计策,但是他依旧比较低调,不愿意跟别人争夺功勋,更不愿意主动要求权力。
  • 所以尽管曹丕认为司马懿是有雄心之人,却也没有想到他会篡位,所以曹丕临死之前,依旧让司马懿辅政,可见司马懿再次躲过了一劫。
  • 曹叡上台以后,前期基本上依靠司马懿帮助他对付东吴和蜀汉,所以曹叡对司马懿也很信任。不过伴随着军权越来越大,司马懿的权势也逐渐提高,这引起了曹叡的不满。

所以曹叡多次拿走了司马懿的兵权,可是每次出了问题,曹叡还是要找司马懿来帮忙。似乎整个曹魏只有司马懿会打仗,且能够放心地交付军权。

这么一来二去,曹叡渐渐也放松了对司马懿的怀疑态度。毕竟司马懿为曹魏立下了那么多战功,又是三朝老臣,如果废了他,岂不是寒了天下人的心?就这样司马懿躲过了曹家三代人的怀疑。

03曹家宗室明争暗斗,给了司马懿钻空子的机会。

曹操的儿子实在是太多,其中嫡出的几个就开始争权夺利。尤其是当时的曹丕和曹植兄弟俩,斗得不可开交。曹植有一帮亲信,为此曹丕自然也要有一帮人辅佐,司马懿便是其中之一。

此后曹丕又和鄢陵侯曹彰斗法,最终逼迫曹彰交出军权来。曹丕的儿子曹叡当政时期,曹家还没有什么内乱。

  1. 不过曹叡去世之前,他从众多大臣之中,选拔了两个辅政大臣,一个是司马懿,还有一个就是大将军曹真的儿子曹爽。
  2. 曹爽年轻有为,又是曹真的儿子,所以成了辅政的主力军。他上台以后,起初对司马懿还算比较恭敬,可是时间长了以后,曹爽就开始怠慢所有人,包括小皇帝曹芳。
  3. 他甚至认为曹芳就是一个傀儡,这国家的大权始终应该掌握在他曹爽手里。所以说皇帝和曹爽之间的矛盾再次彰显了出来。

所以说曹家的内斗是很少有间断的时候的,一旦他们内部斗争起来,那么得利的当然是外人。所以说司马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夺取了曹魏的大权。

遂免爽兄弟,以侯还第。初,张当私以所择才人张、何等与爽。疑其有奸,收当治罪。当陈爽与晏等阴谋反逆,并先习兵,须三月中欲发,於是收晏等下狱。会公卿朝臣廷议,以为“春秋之义,‘君亲无将,将而必诛’。爽以支属,世蒙殊宠,亲受先帝握手遗诏,讬以天下,而包藏祸心,蔑弃顾命,乃与晏、飏及当等谋图神器,范党同罪人,皆为大逆不道”。於是收爽、羲、训、晏、飏、谧、轨、胜、范、当等,皆伏诛,夷三族。---《三国志》

司马懿夺权以后,杀掉了曹爽和若干曹家宗室,彻底掌控了整个曹魏王朝,这才去世,享年73岁。此后他的儿子司马昭和司马师继续把持朝政,等到孙子司马炎上台以后,篡位登基,建立了西晋王朝。

总结:再厉害的对手,也比不上不团结的队友。

曹魏是曹操打下的天下,那个时候不管是曹家宗室还是夏侯家,全部都非常团结。他们始终围绕着曹操转,所以曹操才能够创立那么大的功业。

曹丕时期就出现了曹家子孙内斗的情况,所以曹魏集团在这段时间一直没有任何发展,能够维持下来就很不容易了。

等到曹叡去世以后,曹家的内斗就更加频繁了,所以说不是司马懿非要强行夺取曹家的天下,而是曹家人自己不争气,拱手把天下给让出来了。

这让我想起了多尔衮和豪格争夺皇位的事情,这两个人最终为了满清的基业,索性一个都不做皇帝了,而是让顺治登基称帝,这才有了满清两百多年的基业。

《三国志》

《晋书》


江湖小晓生


对于“对于司马懿为何能得天下”这个问题,想必喜欢看三国和对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已经看过很多解答和观点了,小天也是历史这个领域的作者,对三国时期这个阶段的历史也是很感兴趣,对题主所说这个问题,也想谈一下个人的见解与看法,希望对喜欢三国这段历史的朋友有所启发。导读: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一个动乱的年代,这个年代就是三国,三国时期,中国的兵法和谋略被用到了极致,其中不少文人武都是极其厉害的,放到任何一个年代都是一代能人,但是历史显然想看热闹,三国之间各国都是人才济济,而其中魏国的实力是最强大的。



魏国是曹丕建立起来的,曹操虽然有称帝的野心,但是终其一生也不敢称帝,直到自己死后也没有敢篡汉自立,虽然他是一个能人,统一了北方并且在三国实力最大,但是有一点他是无法避免的,那就是自己不是刘氏宗亲,于是一生不敢称帝。 蜀国的刘备因为是皇叔,所以名正言顺,而东吴也是因为占据长江天险,所以也称帝了,蜀国有诸葛亮,姜维,吴国有周瑜,吕蒙,陆逊等人,但是谁都没有想到最后得道天下的居然是司马懿,那么司马懿凭什么比这些人厉害,最后掌握大权呢?下面来解说一下几个观点:

1.当时魏国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为司马懿得天下奠定了基础。

魏国在某些辖区中,它代表天子,控制区域相对较大,在税务管理中是合理的。特别是,一些有理想的人还是想报效国家,但朝中由曹操控制,但终归这是朝廷,性质不同。

东吴的话是一个有礼貌的家庭,控制范围只能限于待封的土地,税收管理的权力当然是薄弱的。
刘备这是三个王国中最薄的一个,属于一个自家制的家庭,它取决于一起工作的人们,与曹魏相比,实际上相差太远。

2.司马懿本人的智慧与谋略。

众所周知,司马懿是三国时期一个大名鼎鼎的智者,也是一个流传千古但却有争议的名人。三国真实历史上的司马懿智慧一点都不比诸葛亮差。至今陕西一带还流传一种鼓韵,叫“得胜鼓”,就是纪念司马懿大胜孔明而编制流传的。



司马懿一生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特别是担任曹操秘书的十多年,学会了不少曹操的韬略,很多颇有见地的意见也得到了曹操的肯定,只不过是当秘书,虽然有才气的表露,但很难有决断的作为。但从曹操晚年曾做过“三马同槽”的梦来看,曹操对司马父子三人是极端相信和倚重的。


与诸葛亮斗法并战胜了之。诸葛亮自《隆中对》的初期战略目标实现后,好象彻底换了一个人,为了实现理论上可能的一统天下,为了展现自己平身所学,带领一支哀兵六出祁山欲消灭魏国。司马懿用一招即坚守不出化解了诸葛亮的所有招数。
最后诸葛亮实在没有手段,使人拿着妇人的衣物去羞辱司马懿,要司马懿出战。但在“忍者神龟”司马懿面前没起任何作用。所谓最有智慧的诸葛亮去激司马懿出来较力,真是黔驴技穷。

最后诸葛亮这个所谓第一号大智者被司马懿活活拖死在五丈原。司马懿战胜诸葛亮,是综合素质的较量,是一个求真务实的战略军事家战胜了一个事必躬亲的政治军事家。诸葛亮一死,三足鼎立的天平已开始倾斜。

3.在魏国中取得了实权。

与魏国的皇公贵族斗智,最后取得了实权。司马懿一生是靠真本事创业的,但却两次遭贬。先是被诸葛亮使离间计,曹睿疑而弃之。虽闲居在家,但未忘国事。在诸葛亮入魏之危难时节,终于被重新召用,委以重任,并不负众望打败了诸葛亮。

后是与曹氏宗族实力派曹爽共把朝政,被曹爽使计而明升暗降闲居“养老”,靠用计骗过曹爽发动政变重新夺取实权。数历艰辛,司马懿深深懂得了权力的重要性,从此加强了对权力的把持和控制,成为魏国的实力派人物。

曹丕,曹叡在位期间,司马懿从容布局,不仅把持了朝政,还安排了自己的儿子进入朝堂,而且司马懿还用计除掉了最大的威胁曹爽。

4.司马懿会掩藏自己的锋芒。

在曹操在世的时候,他非常小心,就算是自己有野心,也绝对不会显露在外面,一直到了曹操死后,他还是没有动手,直到曹丕,曹睿都死了,整个魏国已经没有能够和自己抗衡的人了,而且耗死了诸葛亮,三国后期只剩下他一个聪明人了。


所以最后司马懿终于得到了机会,假装自己装病来迷惑曹家亲贵,其实曹爽还是有能力的,他扶持曹芳的时候一直关注司马懿,但是政治斗争只有对方死了才能彻底放心,而曹芳显然是不明白这个道理,最后被司马懿骗了,所以司马懿最大的成功就是能忍,忍到所有牛人都死了,自己就是最牛了.

综合以上四点,司马家族势力如曰中天,在司马昭时期既可夺权称帝了。其子司马炎继位,很快将魏换成了晋,坐上了皇帝的宝位,并在15年后灭吴,完成了一统山河的大业。晋朝源于司马懿,始于司马懿,是历经三代努力而取得的基业。因此,后人总结“天下尽归司马懿”确实很有道理,这是世人的共识。司马懿一身中如履薄冰,积善积德欲为但没表露出来的愿望在孙子手上得到了实现。


帝天陌


首先澄清一点推翻曹魏建立晋的是司马炎

不过这都是司马懿多年的卧薪尝胆审时度势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奠基人。

高平陵之变前司马懿假装病重,李胜对曹爽说:“司马懿已像尸体一样,卧床不起,只有残余之气,形神已经分离,不值得忧虑了。”后来恶化又禀报说:“太傅不能康复,令人忧伤。”

奈何曹爽不听大司农桓范的劝告,曹爽对司马懿未加戒备。而司马懿表面装病,实际上也在暗中布置,调动死士,准备消灭曹爽势力。

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

在扳倒曹爽后,司马懿或以剿杀,或以监禁的方式削弱曹魏宗室力量,曹爽心腹被诛三族,为日后其子孙篡魏开晋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潘先生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1] ),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2] 。《魏晋南北朝:中华的崩溃与扩大》一书总结的好:虚虚实实明争暗斗,七旬老翁夺取政权。

司马懿的夺权之路是从明帝之死开始的。

明帝死前召见了回到河内的司马懿,握着他的手说道:

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明帝死前托孤,对司马懿说了一句我死前能看到你,没有什么遗憾了,可见这对君臣之间的感情应该是不错的。

在这个时候,司马懿还没有起夺取江山之心,一是托孤之情,二是另一个顾命大臣曹爽。

曹爽和司马懿一直不对头,两人一开始的交锋中,司马懿处于下风,甚至发展到实权被夺。

然而司马懿通过装疯卖傻让曹爽以为他快不行了,然后趁曹爽和新皇一起去拜谒曹丕陵墓时,率领早已募养的三千死士发动政变,一举消灭了政敌曹爽。

就此独揽大权,七十一岁高龄担任丞相,曹魏江山此时已经易主。

之后就是三代人经营势力,笼络人心,最后人心所向,顺顺利利取代了早已成了空壳的曹氏集团,司马集团也是被视为正统王朝,虽然很菜。

司马懿在这一系列运作过程中,我觉得最大的成功点就是身体好、活得久,这一点和德川家康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次就是确实老奸巨滑,会借助自己的年龄制造假象迷惑对手,等对手露出破绽时,出手快且狠辣,毫不留情地斩草除根,把权力全都抓到手中。

第三就是运气好,曹丕死的早,明帝死的也早,曹芳一个小孩子有啥子用。只能说曹魏不

幸,让司马家钻了空子。


一秒萌萌哒


之所以司马懿能够奠定晋国,智谋是基础,最重要的还是年龄,司马懿活了73岁,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司马懿是被曹操征召的,是因为曹操求贤若渴,听说司马懿有贤德,所以征召他,但是司马懿却还在观望,巧妙的拒绝了曹操,等到曹操稳固了北方,司马懿觉得可以出来了,于是就跟随了曹丕,而且深的曹丕的信任。曹操死后,曹丕对待司马懿有了无限的信任,于是司马懿逐渐掌握了朝政,曹丕的寿命说不上短,但也不长,曹丕死的时候四十岁,此时司马懿47岁,曹丕的儿子曹叡的生命也不长,只活了三十六岁,此时司马懿60岁。距离司马懿去世还有十二年呢。

  这才是司马懿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

司马懿去世的时候,大局一定,这才有了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司马炎继承晋王的位置以后就顺理成章的取代了魏国,建立了晋国。

  有时候,人生的成就大小看的是智慧,成就的多少看的却是命得长短。只要不是傻子,熬也能熬出个好结果。



小倒88


有没有发现,三国的魏国是最强的,但是曹操奋斗一生打下来的江山,却给司马懿做了嫁衣,司马家族取代魏国建立晋朝,也是跟魏学习的,曹丕怎么对待汉献帝,司马炎就怎么对待曹奂,于是这样天下就归了晋朝。

  那么大家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三国归了晋国呢?有人说司马懿是个牛人,全靠司马懿的运筹帷幄,也有人说三国魏国实力最强,司马懿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这些其实都没错,但也不完全对。

  首先说司马懿是个牛人,司马懿在三国中也是军师的职责,三国中最不缺的就是军师,比如贾诩、荀彧、诸葛亮、鲁肃、陆逊、郭嘉、庞统、徐庶等,其实都是牛人,这些也都是我们很熟悉的人。他们的智慧和成就也不差。

  再说三国的实力,虽然三国中魏国最强,但是蜀国和吴国也不差,蜀国占据四川,天府之国,又有蜀道天险,当年汉高祖刘邦就是从这里起家的,而吴国有占有江南富庶之地,也有长江天险,国力加上自然条件,三国的差距也没那么大。

  之所以司马懿能够奠定晋国,智谋是基础,最重要的还是年龄,司马懿活了73岁,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司马懿是被曹操征召的,是因为曹操求贤若渴,听说司马懿有贤德,所以征召他,但是司马懿却还在观望,巧妙的拒绝了曹操,等到曹操稳固了北方,司马懿觉得可以出来了,于是就跟随了曹丕,而且深的曹丕的信任。

  曹操在跟司马懿打交道的时候,觉察出了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总是回护他,而得以无事,于是司马懿勤于职守,废寝忘食,遂使曹操安心。

  曹操死后,曹丕对待司马懿有了无限的信任,于是司马懿逐渐掌握了朝政,曹丕的寿命说不上短,但也不长,曹丕死的时候四十岁,此时司马懿47岁,曹丕的儿子曹叡的生命也不长,只活了三十六岁,此时司马懿60岁。距离司马懿去世还有十二年呢。

  这才是司马懿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

  曹丕、曹叡在位期间,司马懿从容布局,不仅把持了朝政,还安排了自己的儿子进入朝堂,而且司马懿还用计除掉了最大的威胁曹爽,给自己的孙子夺取江山铺平了道路。

  司马懿去世的时候,大局一定,这才有了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司马炎继承晋王的位置以后就顺理成章的取代了魏国,建立了晋国。


宾宾说情感


  • 封建社会的王道一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其实建立晋朝的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

但是,应该看到,没有司马懿就没有司马氏集团,更谈不上司马炎受禅称帝,建立晋朝。

历史的沿革告诉我们,封建社会逃不过治乱兴废的历史规律;在社会剧烈动荡的时候,乱世出英雄,开国多名君,治世多能臣。所有朝代,概莫能外。

  • 深谙“厚黑学”的司马懿

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一一《晋书.高祖宣帝纪》

司马懿在后世的心目中,绝对是一个阴险狡诈的老狐狸形象。他的唯一对手诸葛亮被他熬死在五丈原战区,希望速战速决的诸葛亮长途征战是十分忌讳持久战的,而司马懿高挂“免战牌”,骂死不出头。一个“拖”字诀,终于使丞相在八月秋风中逝去。

凭心而论,他是一位文武兼备的狠角色,面对更加狠毒阴险的魏武大帝一脸的疑惑,司马懿把厚黑学中的“忍”为上;奉为圭臬,可谓是“卧薪尝胆”之勾彧而躲过一劫。

司马懿并非完全是一个阴谋家,因为耍手腕动心机永远离政权一步之遥。他必须有非凡的军事业绩,才能扫清道路,夺得天下的大权。

  • 掦名立万的“辽东战役

这一仗是司马懿堪称经典之作的一战,他挥兵长途跋涉一一“千万里我追寻着你,你不像是在我梦里,......问我到底恨不恨你,问自己你到底好在哪里?”

军事小强人公孙渊当然是司马懿的梦中仇人,因为两个人都是一丘之狢,惯以狡诈著称,位于辽东半岛的公孙渊,未雨绸缪,率先向东吴输诚,再来一次“蜀吴联军”的翻版,结果东吴上当,公孙渊在自己地盘扣留了前来支援的东吴货物,杀死吴国使臣,又名向曹魏报功求赏。

魏明帝曹叡对拒不来洛阳朝拜的公孙渊视为反叛,传檄讨伐,公孙渊联合鲜卑人,据险固守,打败了毌行俭。魏明帝只能派己是太尉的在长安关中镇守的军界元老司马懿。

正在家中抱孙娃子(司马炎)的太㷉,听到魏明帝的急征,高兴得差点笑出声,真是家旺业兴呵,两个儿子均己成家,大孙子也抱上了手,现在又要掌握天下军权扫荡公孙渊,纵然千里,我也要会一会你。

久经沙场的司马懿动如脱兔,挥军将公孙渊围困于襄平城。现在的司马懿早已不打防御战了,进攻,进攻!

襄平城己是危城,公孙渊从城南突围,在一条河边,被大魏军队一阵乱砍,号称“燕王”的公孙渊连同自己的儿子当场毙命。

可恶的司马懿为一千多年后的曾国藩作出了表率:“大索三日”,不,是“大杀三日”,公孙渊手下官员两千多人,男兵丁七千多人,共计万人斩首。辽东半岛所辖三十万人归入曹魏王朝。司马懿用战俘的鲜血燃红了久埋心底的黑暗心理,他的尖牙更加凌厉.....

  • 智取淮扬 司马懿的血色黄昏

事业尚未成功,司马尚需努力,魏少帝嘉平元年(249年),七十一岁的司马懿,趁着皇帝前往洛阳南郊,祭扫魏明帝高平陵之机,突然在城中政变,把死对头曹爽及其同党、亲属,一共几百人在刑场处死。

这次政变造成了司马懿的最后一次出征,淮南地区的元老级大将,新任太尉王凌,率先起兵讨逆。

这个王凌是一位名人之后,乃父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允,刺杀董卓的文人豪杰。王凌也是四朝元老,面对曹氏儿郎的软弱无能,犹如乃父当年热血沸腾,挥戟砍翻刁斗大旗,讨伐司马懿。

就在王凌秘密准备阶段,他的有力助手兖州刺史令狐愚 却突然病逝,新的剌史又是司马懿的人,王凌实力大打折扣,但是耿直的王凌依然如故的反对司马集团的叛逆和骄横,当司马懿收到淮杨方面密告后,立即秘密下令,征调朝廷几万精锐部队,将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蹍压王凌。

武力对抗应该有武力作后盾,但是,身为杨州军政一把手的王凌,只有权力调集自己的一万多兵马,东南地区的部队,没有中央的铜虎符,你根本无法接近部队。

已经八十岁的王凌,宁愿为整个淮楊地区把刀插进自己的两肋,也不愿淮楊地区重蹈辽东半岛襄城之辙。仰天长叹一声后,独坐一小船向司马懿军前辞职谢罪。

司马懿接过王凌的太尉印绶,单手掸开投诚书信匆匆一瞄那二、三十个字,立即下令给光身体的王凌穿上衣服,这是同意投降的宽大处理表示,王凌心中舒了一口气,算了吧,已经八十岁了,争什么呢?忠诚又咋个呢?当他的小船往回行驶时,他甚至想要去会会竹林七贤,喝酒、嗑药、谈玄龙门阵,倚靠在老板娘柜台前酣声大作.....

岸边一队官军迎接小船登岸,一上岸边,立即宣布押解回京问罪。王凌当天晚上叹道:“己逾八旬,身名并灭”,喝毒药而死。

具有反抗能力的王凌死了,司马氏集团已经没有武装力量可以威胁了,所有反抗彻底消灭。

三个月后的八月初五,七十三岁的司马懿也病死于洛阳。

客观评价司马懿,他应该是继曹操之后,位列主帅型名将的第二名。

以后的司马师、司马昭、继续在夺取天下的路上狂奔,他们更是权倾朝野,如日中天,除了曹麾敢骂一句:“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外,曹氏后代一片沉默,曹麾终于作“玉碎”暴发,被贾充当场格杀。

司马昭临死立司马炎为世子。魏元帝曹奐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司马炎在贾充等人陪同下,逼令曹奐禅位。司马炎受禅称帝,这个当年被他爷爷抱过的孙子,此刻己是天下第一的老子,三国归晋,分久必合。


良人执戟2


有没有发现,三国的魏国是最强的,但是曹操奋斗一生打下来的江山,却给司马懿做了嫁衣,司马家族取代魏国建立晋朝,也是跟魏学习的,曹丕怎么对待汉献帝,司马炎就怎么对待曹奂,于是这样天下就归了晋朝。

那么大家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三国归了晋国呢?有人说司马懿是个牛人,全靠司马懿的运筹帷幄,也有人说三国魏国实力最强,司马懿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这些其实都没错,但也不完全对。

  首先说司马懿是个牛人,司马懿在三国中也是军师的职责,三国中最不缺的就是军师,比如贾诩、荀彧、诸葛亮、鲁肃、陆逊、郭嘉、庞统、徐庶等,其实都是牛人,这些也都是我们很熟悉的人。他们的智慧和成就也不差。

  再说三国的实力,虽然三国中魏国最强,但是蜀国和吴国也不差,蜀国占据四川,天府之国,又有蜀道天险,当年汉高祖刘邦就是从这里起家的,而吴国有占有江南富庶之地,也有长江天险,国力加上自然条件,三国的差距也没那么大。

  之所以司马懿能够奠定晋国,智谋是基础,最重要的还是年龄,司马懿活了73岁,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司马懿是被曹操征召的,是因为曹操求贤若渴,听说司马懿有贤德,所以征召他,但是司马懿却还在观望,巧妙的拒绝了曹操,等到曹操稳固了北方,司马懿觉得可以出来了,于是就跟随了曹丕,而且深的曹丕的信任。

 曹操在跟司马懿打交道的时候,觉察出了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总是回护他,而得以无事,于是司马懿勤于职守,废寝忘食,遂使曹操安心。

  曹操死后,曹丕对待司马懿有了无限的信任,于是司马懿逐渐掌握了朝政,曹丕的寿命说不上短,但也不长,曹丕死的时候四十岁,此时司马懿47岁,曹丕的儿子曹叡的生命也不长,只活了三十六岁,此时司马懿60岁。距离司马懿去世还有十二年呢。

  这才是司马懿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

  曹丕、曹叡在位期间,司马懿从容布局,不仅把持了朝政,还安排了自己的儿子进入朝堂,而且司马懿还用计除掉了最大的威胁曹爽,给自己的孙子夺取江山铺平了道路

司马懿去世的时候,大局一定,这才有了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司马炎继承晋王的位置以后就顺理成章的取代了魏国,建立了晋国。


历史事件共享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司马懿未能得天下。是他的儿子司马昭灭了蜀,孙子司马炎灭了吴,才实现天下一统的。

只能说是司马懿夺取了曹魏大权,为其子孙得天下奠定了基础。

司马懿能成功夺权曹魏大权,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是司马懿才智超人,老谋深算,在曹操死后,第一代人才逐渐凋零,司马懿逐渐成为曹魏柱石人物,东征西讨,掌握了军权,建立了威望,并且组成了自己的班底,最后夺取了政权。

客观方面,是曹氏人才的式微。曹操之后,曹丕曹睿还可以,但都在位时间不长。至曹芳,冲龄继位,给了司马懿可乘之机。又老的武将谋士相继去世。最后辅佐曹芳的大将军曹爽又是个大草包。故司马懿夺权成功。

有人说司马氏得位不正。其实这种权臣篡位的事,在封建时代比比皆是,说不上得位正与不正。都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曹魏被取代,谁让你曹家后继无人,人家司马懿又太优秀呢!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 ▄ ▅ ▆ ▇ █ 谢谢关注█ ▇ ▆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