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三國甘寧的“遊俠”身份

早在《三國演義》成書之前,“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便已經在文人當中廣泛流傳了。基於蜀漢正統,就連東吳群臣也難免遭到一定程度上的貶損。不過,位列江東十二虎臣的甘寧,卻是例外。或許是甘寧的英雄氣概在正史記載也不多見,羅貫中便基本還原了甘寧的亮眼表現。

淺析三國甘寧的“遊俠”身份

一、甘寧在東吳的尷尬境地

甘寧的成名戰役,當屬百騎劫營。《三國志甘寧傳》注引《江表傳》記載:“權密敕寧,使夜入魏軍。寧乃選手下健兒百餘人,徑詣曹公營下,使拔鹿角,逾壘入營,斬得數十級。北軍驚駭鼓譟,舉火如星,寧已還入營,作鼓吹,稱萬歲。”兩軍交戰時,對氣勢頗有講究。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操率軍攻打東吳濡須口,便號稱四十萬大軍,這便是在蓄勢。

為了挫敗曹魏大軍的士氣,虎將甘寧率百餘名敢死隊,向著曹營發動了猛烈突襲。難能可貴的是,甘寧竟然能在猛將如雲的曹營中全身而退,可見其作戰英勇。對此,孫權感慨曰:“孟德有張遼,孤有興霸,足相敵也。”張遼曾在逍遙津之戰中擊敗江東十萬大軍,自此有了能止小兒夜啼的“兇名”。而孫權將甘寧與張遼相比,可見他對這位虎臣的重視。

但可惜的是,甘寧在東吳政權中的地位,始終不高。這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官職問題,甘寧最高也不過做到西陵太守一職。儘管西陵的戰略位置比較重要,但甘寧的軍職也同樣只是折衝將軍,屬於雜號將軍。其二是軍權問題,縱觀甘寧一生,儘管他作戰頗為勇猛,但鮮少有單獨領軍的經歷。英雄尚不得志,便是如此了吧。

淺析三國甘寧的“遊俠”身份

顯而易見,儘管甘寧頗受孫權喜愛,但他在東吳政權當中的地位,是極為尷尬的。換句話說,甘寧雖然聲名在外,但未曾躋身於東吳政權內部的核心圈子,甚至終其一生,也沒能封侯。對此,有學者將此歸咎於的甘寧人品問題。他好勇鬥狠,又不重守承諾,因此很難讓人相信。不過在筆者看來,這卻是片面之詞。

論起孫權的用人手段,他應當不輸於曹劉。人品同樣不好的馬超,尚且能在蜀中身居高位,更別提同樣開明的孫權了。甘寧在東吳境遇尷尬,其實有更深層次的原因。究其本質,這取決於他早期生涯中的表現以及性格中的“遊俠”之風。

二、略論甘寧的早期生涯

關於甘寧的早期生涯,參見於《三國志·甘寧傳》注引《吳書》:“寧本南陽人,其先客於巴郡。寧為吏舉計掾,補蜀郡丞。頃之,棄官歸家。”南陽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發家之地,因此後代統治者都注意對南陽的“投資”。這裡物產民豐,還有著得天獨厚的政治資源。可奇怪的是,甘寧的先祖卻“捨近求遠”,主動前往巴郡客居。

淺析三國甘寧的“遊俠”身份

從當時局勢來看,甘寧先祖前往益州,是為避難。《後漢書·劉焉傳》中說:“初,南陽、三輔民數萬戶流入益州,焉悉收以為眾,名曰‘東州兵’。”東漢中後期以來,當時饑荒頻發,瘟疫橫行,因此南陽、三輔地區的不少百姓,便自發遷徙到益州避難。而劉焉父子賴以生存的武力基礎——東州軍,便是在這一批流民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正因如此,甘寧才能在成年之後,來到蜀地做官。

不過從《吳書》中記載來看,甘寧並不受劉焉重用。於是他趁著劉焉去世,劉璋接手益州之際,趁機與其他豪強起兵作亂。《三國志·劉焉傳》注引《英雄記》提到:“荊州別駕劉闔,璋將沈彌、婁發、甘寧反,擊璋不勝,走入荊州。”從這裡能看出,甘寧不僅很有抱負,還頗有野心。他與益州豪強聯合起來,意圖將劉璋趕走,是為了取得當地士族的支持,從而滿足自己的政治野望。

擊劉璋未果,甘寧遂帶著部曲回到荊州,想要投奔劉表。可劉表掌控荊州多年,也自然能看出甘寧不甘於人下的野心。劉表主和,力圖自保,喜歡休養生息。而甘寧主戰,他的好勝心決定了他不甘於平庸。於是劉表便打發他去南陽。後來甘寧又跟隨江夏太守黃祖,依舊不得重視,“祖又以凡人蓄之”。

淺析三國甘寧的“遊俠”身份

三、甘寧的遊俠身份

甘寧不受劉焉重視,也不受劉表、黃祖重視,是有一定根源的。從表面上看,甘寧算是一個“激進份子”,他的做所作為不令人放心。但追溯到甘寧的少年時期,便可知他的“錦帆賊”身份,決定了自己日後的命運。

《三國志·甘寧傳》記載:“(甘寧)少有氣力,好遊俠,招合輕薄少年,為之渠帥;群聚相隨,挾持弓弩,負毦帶鈴,民聞鈴聲,即知是寧。”這裡點明瞭甘寧的身份,是一個“錦帆賊”。漢末將亂之際,荊州、揚州等地,靠近長江一帶。因為此地百姓較為富庶,且經常有商業貿易的往來船隻。故而一些“泥腿子”出身的寒族,便自發聚集在江邊上,對過往的船隻進行打劫。《三國志·劉曄傳》中說:“揚士多輕俠狡傑,有鄭寶、張多、許乾之屬,各擁部曲。”而劉曄一句“其眾素以鈔略為利”,便說明了錦帆賊貪財的本性。

而當時的甘寧,自比為遊俠,崇尚俠義之氣。裴注《吳書》便說他“輕俠殺人,藏舍亡命,聞於郡中”。

顯然,這受到了西漢時期的遊俠風氣的影響。尚遊俠,這相當於我們現在的“追星”,諸如袁術、曹操、劉備等人,年輕時也這麼幹。

淺析三國甘寧的“遊俠”身份

可甘寧的做法,卻有些過分。他打著“遊俠”的幌子,卻幹著“殺人越貨”的勾當:“人與相逢,及屬城長吏,接待隆厚者乃與交歡;不爾,即放所將奪其資貨,於長吏界中有所賊害,作其發負。”這段經歷,或是成為了甘寧一輩子的汙點。任憑長江之水如何浩瀚,也無法將之洗去。

分析江東政權的核心圈子不難發現,江東豪族佔據主導地位。而在東漢豪族儒學化的背景之下,豪族深受儒家禮教思想的薰陶,對遊俠之風頗為反感。如此一來,即便孫權貴為江東之主,也不能因為一個甘寧得罪豪族勢力。再加上賞識甘寧的魯肅、呂蒙先後去世,甘寧只好被孫權放棄,自身的地位也逐漸地邊緣化。

參考文獻:

《三國志注》裴松之

《後漢書》范曄

《史記·遊俠列傳》司馬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