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抗倭援朝为了别的国家打仗,是不是做了没有价值的牺牲?

一德格天1


如果这么想,那么郑和下西洋不也是做了没有价值的牺牲吗?耗费了大量财力物力,将本国产品给外国人,自己却没有得到一点利益。

当时明朝作为周边国家的老大,自然要帮小弟做一些事情,这确实是应该的。

清朝晚期被列强欺负的那么惨不也是去朝鲜帮他们镇压东学党起义?

他们想当大国,想要有一个好的名声,就该有大国风范,就应该在他们困难时帮助他们。就像我们现在,不也总是帮助其他国家吗?有些利益我们是看不到的。


大辉boss


首先说一下,万历朝鲜战争并非是无用的军事行为。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原因;

万历抗倭援朝,中国历史上称之为万历朝鲜战争或者万历朝鲜之役。

1588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后,为了平息内部武士对分封不均的不满同时削弱各诸侯势力,决定对外用兵。

1592年3月丰臣秀吉集结15万大军,4月在朝鲜登录,朝鲜军队安逸太久李氏王朝腐败不堪军队更是一触即溃,日军迅速占领朝鲜八道,朝鲜王立即派人向自己的宗主国大明求救。

万历可并非昏庸之主,朝鲜乃自己的附属国,朝鲜不保不仅仅大明国威将荡然无存,试想如果朝鲜失手日本将直接威胁辽东地区,15万日军不可小觑,而当时的努尔哈赤才刚刚统一女真,还是大明的臣子,对大明的威胁远不及日军甚至上书大明要求入朝作战。

万历援朝鲜战争对当时东北亚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深远影响,此战明军耗时6年经历两次大规模战争最终打败日军,不仅仅保卫了朝鲜同时也让日本元气大伤,长远来看万历朝鲜战争对日本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尊定了东亚三百年和平局面,然大明此战也消耗巨大最终导致后金崛起。

结语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的确有点得不偿失,倾全国之力入朝作战,结果放弃了最好的平定辽东之乱,然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我们不得不说,缓朝作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非去不可


外太空的首富


怎么会没有价值,这是最为正确的做法。

①国与国之间要的就是国威,想我大明国威浩荡,朝鲜历来乃我华夏藩属国,侵犯我藩属国,就是在拔我的旗,就是在藐视我大明国威。

倘若不出兵,我大明颜面何存,颜面是小,谁也料不准倭寇会不会得寸进尺进犯我大明,国于国之间,有时候退一步就是退一万步。

②国家乱不乱看边疆,藩属国作为大明第一道防线,如果轻易放掉,这就是在告诉倭寇我大明没能力,就是在告诉倭寇大明现在不行了,就是在告诉倭寇可以来啃啃大明这块肥肉,不要总是惦记一个弹丸之地的藩属国。③所以说国威在,则国运昌。边疆稳,则内政兴。





先秦说书将


收藏

  丰臣秀吉之所以发动侵略战争,不仅仅是为了霸占朝鲜,还想要借此来“假道入明”,进而实现“大东亚构想”,甚至妄想把首都搬到北京,建立“大东亚帝国”。这场战争实际上暴露了日本妄图称霸东北亚的野心,丰臣秀吉的后继者们也一直遵循这种野心,这场战争因而有了特别的意义。

所谓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是指1592年到1597年之间发生的日本侵略朝鲜的战争,明朝应朝鲜的请求出兵援助。这场战争明朝将其称作是“东征御倭援朝”,是“万历三大征”之一,日本则轻描淡写地将其称作是“文禄、庆长之役”,朝鲜则将其称作是“壬辰、丁酉倭乱”。

丰臣秀吉的如意算盘

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丰臣秀吉有着很明确的目的,那就是通过朝鲜这块跳板征服中国。1585年,丰臣秀吉成为“关白”以后,并不满足于统一日本,他向原来的家臣一柳未安透露了自己的想法:不仅仅是日本,不久唐国(明)也限期归顺。

丰臣秀吉在书简中常表述“天下相”,即不仅要征服朝鲜,要征服明朝,还要征服“南蛮”——包括菲律宾、印度等地。“夺取天下”的第一步,就是征服朝鲜。

1590年,朝鲜方面派遣使节赴日本,丰臣秀吉在给朝鲜国王的回信中俨然是一派君临天下的架势:凡日光所及都应在丰臣秀吉的管辖范围之内,朝鲜和明朝皆不在话下。可以看出,丰臣秀吉野心极大,他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大东亚构想”。

丰臣秀吉向来使表露了“假道入明”的意向,并要朝鲜成为“征明向导”。朝鲜方面及时向明朝有关机构报告了丰臣秀吉的企图。同时,滞留在日本的福建人陈申也了解到日本的动静并报告给朝廷。

然而,明朝方面直到万历十九年,仍对朝鲜的报告、陈申的情报半信半疑。事实表明,消息是确凿无疑的。

不久,丰臣秀吉就前往京都告知天皇此事,军队很快就到达广岛,次日越过对马海峡,在朝鲜的釜山登陆,开启了战端。当日军攻占汉城时,丰臣秀吉把征服明朝提上了日程表,甚至提到让天皇移居北京,北京周围作为皇室领地。

丰臣秀吉自己则决定移驻贸易要港宁波,看来他想把宁波作为控制日本、朝鲜、中国和南蛮的“大东亚”的中枢。

然而战争的进程并不像他预计的那么顺利,战争后期,丰臣秀吉去世,他再也没有时间实现他的野心。

日军方面势如破竹。朝鲜突遇战争,君臣束手无策。二十天后汉城沦陷,两名王子被俘。国王逃往平壤。

朝鲜国王派出使节向明神宗求援。明神宗毫不犹豫地作出东征御倭援朝、接纳朝鲜国王避难的决定。但是战争初期由于对敌情估计不足而接连失败。明神宗决定采取大动作,万历二十一年正月,明军在平壤展开决战,取得大胜。

明军乘胜追击,逼迫日军退守汉城。明朝将领李如松获胜后显然轻敌,仅率轻骑向碧蹄馆进发。碧蹄馆之战,李如松兵败,明朝军队锐气受挫,经略宋应昌倾向于议和。

宋应昌向小西行长送去“宣谕”:“汝等果能涤志湔非,尽还朝鲜故土,并还两王嗣及陪臣等,归报关白,上章谢罪,本部即当奏题,封尔关白为日本国王。”

四月八日,双方达成四点协议:一、返还先前加藤清正俘虏的朝鲜两个王子;二、日军从汉城撤往釜山浦;三、布阵于开城的明军在日军撤出汉城后同时撤退;四、明朝派讲和使节赴日本。

但是双方在其他方面相距甚远,难以达成一致的共识。日本方面首先纠缠于“封贡”。所谓“封贡”,包含封王(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与朝贡贸易两个方面。明朝认为不宜允许“封贡”。明神宗明确表态:“可传谕宋应昌,劝彼归岛,上表称臣,永为属国,仍免入贡。”十二月,明神宗下令从朝鲜撤军。

至于是否要同意日本的“封贡”要求,朝廷一时议论不决。福建巡抚许孚远明确反对“封贡”,他说:“议者多谓封贡不成,倭必大举入寇,不知秀吉妄图情形久著,封贡亦来,不封贡亦来,特迟速之间耳。”事实证明,许孚远的论断是正确的。

明神宗举棋不定。但是由于不少官员还是主张“封贡”,再加上明神宗收到朝鲜国王请求允许“封贡”的书信,明神宗终于批准。

明神宗委派李宗城为正使,杨方亨为副使,在精通日语的沈惟敬陪同下前往日本,册封丰臣秀吉。但是丰臣秀吉所要的绝不仅仅是册封为日本国王,尽管这已经为他增加了政治资本,但是他所念的仍然是“假道入明”。

硝烟再起

明朝使节并没有把真相告诉朝廷,反而谎称丰臣秀吉表示了恭顺之意。“封事”也没有导致日本从朝鲜撤退,相反,丰臣秀吉还准备再次对朝鲜发动进攻。

万历二十四年,朝鲜再次向明朝请求援助。但是明神宗却选择“安抚”日本,将战争外交看得太简单化,以为册封之后丰臣秀吉就会念在日本与明朝的关系而撤兵。

但这只是一厢情愿。正月十四日,日本军队到达朝鲜海岸,明神宗此时方知战争不可避免。这一次,明朝已经知悉日本的野心,援助兵力明显增加。

蔚山之战后,明军全部撤退至王京汉城。朝鲜战争陷入了相持局面。

不料,丰臣秀吉突然去世,日本国内顿时大乱。明朝和朝鲜方面刺探到了丰臣秀吉的死讯,乘机追击准备撤退的日军。日军各部无心恋战,战火终于熄灭。

野心仍存

如果丰臣秀吉不死,这场战争会有不同的结果吗?或许未必。也许战争时间会延长,但是胜负不会改变。

一方面,自从日军进入朝鲜之后,民间人士纷纷组织武装自卫反击,民族精神高涨。最值得一提的是李舜臣率领的水军,屡屡击沉日军的运输补给船,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后勤补给线路。

另一方面,万历朝经过张居正的万历新政国力强盛,并且中国的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商品,几乎遍及全球,长期处在外贸出超的高水平线上。当时日本的国力根本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


御前带刀侍卫


万历年间的抗倭援朝之战不仅精彩,而且打的很有价值。他维护了明朝的宗主国帝位,也打击了倭奴的扩张野心,更保证了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

维护明朝宗主国帝位的需要

我国古代的封建帝王都视自己为天下共主,对周围的藩属国有保护的义务。朝鲜与明朝两百年间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后,明太祖朱元璋赐予其“朝鲜”国号,朝鲜皇帝即位都由大明皇帝册封。

所以,在朝鲜遭受倭奴侵略且将要亡国的情况下,几十年不上朝的大明神宗皇帝果断派兵援助。大明作为朝鲜的宗主国,负有保护朝鲜的义务。如果对朝鲜亡国坐视不管,那么大明的其他藩属国会作何感想?大明的宗主地位怕是要岌岌可危了。

救朝鲜实为保中国

正所谓,唇亡齿害。朝鲜与大明一河之隔,倭奴侵略朝鲜,也必会危及大明的安宁。日本当时宰相丰臣秀吉就曾让使者告知朝鲜国王他们要借道朝鲜进攻大明,希望朝鲜臣属于日本,倭奴的狼子野心可见一斑。

开战之后,朝鲜在倭奴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首都平壤失陷,朝鲜国王逃亡到中朝边境。为此,朝鲜不断向大明王朝告急求援。对于朝鲜的危局大明朝臣都有着共识:“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

不久之后,大明即派兵渡过鸭绿江援朝抗倭。

援朝抗倭战果

万历年间的援朝抗倭战争分1592年—1593年、1597年—1598年两个阶段,明朝先后共投入兵力125000人,最重以大明、朝鲜胜利,倭奴退出朝鲜而结束。

援朝抗倭战争对东北亚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朝鲜久经战乱,付出了数十万军民伤亡的代价,国势由此一蹶不振;日本丰臣秀吉集团元气大伤,随后被德川家康所取代;大明王朝经此一役,辽东地区的精锐兵力损失殆尽,以至于无法抗衡新崛起的女真族努尔哈赤。

虽然援朝抗倭战争明朝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他阻止了倭奴的侵略行径,保证了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如果坐视不管,那明朝将可能付出更大的代价。


时光山人


我是八零后爱做梦,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观点:抗倭援朝并不是为了别的国家,是为了大明朝,此举很有价值。

原因:从刘邦建立的汉朝开始,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就是“中国”的藩属国。在明朝时期,清朝兴盛以前,朝鲜是明朝的藩属国,到皇太极征服朝鲜,攻占朝鲜都城韩城,朝鲜才被迫奉清朝为宗主国。

“中国”自古就是强大的国家,与周边国家存在宗藩关系也是一个确实存在的。然而这种宗藩关系并不像帝国主义对弱小国家进行侵略和扶植傀儡政权,这种宗藩关系只是中国和周边国家友好关系的体现,并不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而是保护着和被保护的关系。身为宗主国的中国,是以一种“王道”的方式来处理周边关系,本着“薄来厚望”和“不干涉藩属国的内政”的原则进行和平交流。

但身为藩属国还是要承担一些的,例如每年的朝贡,还要认可中国宗主国身份,受中国的册封,并由中国赐与印玺,这也就是“称藩纳贡”。

明朝既然身为宗主国,朝鲜作为藩属国,明朝就有责任在朝鲜收到危险或侵略时,给予经济或武力上的帮助。毕竟双方使节每年往来不断。朝鲜方面,每年除有贺冬至、贺正朔、贺圣节、纳岁币的四次固定朝贡使节外,还有多种不定期使节来华。

这些相当于现在的“大哥”和“小弟”,或者是“师傅”和“徒弟”,小弟或徒弟平时有好吃、好喝、好玩的都要孝敬大哥和师傅,但是当小弟或徒弟收到别人欺负时,身为大哥或师傅就要出来主持正义或替小弟或徒弟出头了,如果大哥或师傅遇事躲在后面,试问还有那个人愿意再当他的小弟或徒弟呢?

所以万历时,倭寇入侵朝鲜,身为宗主国的明朝有义务替朝鲜抵御倭寇的入侵,这不是为了别的国家,是为了大明朝,不是没有价值,而是很有价值,抗倭援朝的举动会让明朝和周边的宗藩关系更紧密,更友好,可以让边境再无争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