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武汉女人的悲怆与坚强


一个武汉女人的悲怆与坚强__评《万箭穿心》


阳光依然灿烂,疫情还没结束,为了转移注意力,选择刷剧。因放心不下武汉,于是不由自主地选择了武汉作家方方的《万箭穿心》。

剧中主人公李宝莉像极了生活中的你我她。看完心里像压了一块石头似的透不过气来,扎心般难受。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非常接地气的剧本,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没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只有底层小人物的悲苦与心酸。如果没有深刻的生活体验,没有悲悯的心态,是写不出这么烟火缭绕的故事来的。这一点很佩服方方老师。

李保莉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呢?

她出生菜农,文化程度不高。但漂亮、能干、强势,甚至有些蛮不讲理。一出场就为50元的搬家费和搬家工人吵得不可开交,活脱脱一个泼辣破落户形象,很不讨喜!

李宝莉的强势还体现在对待丈夫和儿子上,她对丈夫和儿子动辄大吼大骂,导致丈夫和儿子形成统一联盟抵制她。她真算不上贤妻良母!

但她勤俭持家,为家庭操劳,对儿子上心。

她更是坚韧的,男人死后,她不气馁,不抱怨,不服输。为了养家,一个弱女子毅然选择做起“扁担”(汉正街的挑夫),靠干重体力活养家。

她还善良,男人死后,赡养公婆,抚养儿子,一个弱女子撑起一个家。并将挣的每一份血汗钱交给婆婆管理,说明她不仅善良还没有心计和私心。

她还仗义,在工友大姐遇到困难时,虽然自己也很艰难,还是毫不犹豫地借给她1000元。

她自尊自强的,虽然和建建之间有一些隐约的情愫,但她洁身自爱,独立自强,不依傍他人……

总之,她是一个脾气坏的要死,心肠好的要命,性格又坚韧不屈的武汉女子。

但李宝莉的人生无疑是失败的。

男人不爱他,儿子抵触她,婆婆也不认可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她活得还不如她的婆婆。她的婆婆好歹还有儿子爱着,孙子护着。而她在男人死后,虽然拼尽全力养家,对儿子算是尽心尽责。可是她儿子自始至终并不领情,嫌弃她抵触她。她甚至活得还不如那个小三。妥妥人生输家啊。

似乎,李宝莉人生唯一的亮点就是她的儿子。她的儿子,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还是高考状元。这个苦难的女人似乎苦尽甘来,也似乎得到了命运的眷顾。

结果没想到,她并没有母凭子贵。儿子考上大学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坚决断绝母子关系,并且夺走房产。她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大,儿子成才了,她却被儿子和婆婆扫地出门,令人唏嘘不已。

再说说她哪个优秀的儿子。小子一直带着一股恨劲读书,虽然成绩优秀,但一个孩子内心装着那么多的别扭和不快乐,而且心肠冷漠到赶走辛苦养大自己的母亲,能算成功和优秀吗?

所以说李宝莉的人生是失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她的儿子也是失败的。

造成这一切不幸的根源是什么呢?

首先有李宝莉自身的原因。她菜农出生,在市井中摸爬滚打,练就了吃苦耐劳和泼辣能干的性格,同时也强势、刻薄,欠缺反思和自知。

虽然她还算漂亮,人也能干,心地也善良,还能吃苦耐劳,还勤俭持家,还关爱家人,还仗义坚强……也算是一身的闪光点,但依然没有得到幸福。

因为性格决定命运啊。她的强势、刻薄让她跌入了命运的谷底,当然,也是这种性格让她在绝境中不屈不挠、渡过难关。

造成一切不幸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李宝莉身后那个叫马学武的男人。是男人的冷漠、绝情、不担当,将她一步步推进了痛苦的深渊。因为女人的样子就是男人的样子,一个疲惫、绝望、抓狂的女人身后,一定站着一个冷漠、不作为的男人。

男人的态度决定了女人的性格,女人的性格又决定了孩子的性格。

男人的无情,加剧了女人的刻薄和强势,女人的刻薄和强势,又将儿子和丈夫推得更远。最后恶性循环:丈夫出轨到跳江,儿子抵触,生活一地鸡毛。

有人会说李宝莉和马学武一开始就不在一个层次上,不在一个频道上。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李宝莉年轻过,漂亮过,也肯定被爱过。是生活硬是活生生地把一个女人从“明月光、朱砂痣”变成了“饭黏子、蚊子血”。

哪一个女人不想做贤妻良母,被男人宠着,娇滴滴地做个小女人。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哪个女人愿意做女汉子?李宝莉命运的悲惨,虽有个人原因,但男人的助推功不可没。

男人只有爱与不爱,没有不会爱。在家冷漠一定在外热情,在家吝啬一定在外大方。

男人不爱你,呼吸都是错的;男人爱你,打屁都是香的。

李宝莉的未来怎样,一个字:悬。

最后的画面是,李宝莉和那个叫建建的男人开着破车离开了。

那个叫建建的男人爱她吗?“你一个挑扁担的。”无意中的一句话至少不够尊重她。建建和她儿子第一次见面就打了起来,说明涵养不够。当然,希望建建会善待她。这个可怜的女人已经失去了一切,真为她的未来捏把汗。

最后画面中,车子熄火,李宝莉那句彪悍的汉骂,听得人满满心酸和对她未来渺茫前途的担忧。她儿子偷看的背影,是否有愧疚?

更希望她在以后的人生中,能多一点觉醒和反思,不要仅用蛮力。

唉,这个悲苦而坚强的女人。那么多困难没有打倒她,未来应该至少有一丝丝温暖,一丝丝光明吧。

因为这个武汉女人的骨子里写满了不服输,不信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