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魯投降後,曹操為何不乘勝追擊打劉備,而是選擇班師回朝?

逍遙酒一壺


曹操想起了赤壁之戰,擔心重蹈覆轍。

曹操奪取漢中之戰,與赤壁大戰之前奪取荊州的情形如出一轍!

第一是輕鬆獲勝。

建安十三年(208年)同年七月,曹操揮軍南下,八月,荊州劉表病死,蔡瑁、張允等就擁立劉琮繼任荊州牧。曹操接受了荀彧的意見,先抄捷徑輕裝前進,疾趨至宛、葉。九月,曹操到達新野。此時劉琮已向曹操投降,卻不敢告訴劉備,劉備發現狀況,於是派親近詢問劉琮,這時劉琮才派宋忠告知劉備,劉備既驚駭又頗氣憤,只好立即棄樊南逃。

曹操親率5000精銳騎兵急速追趕,在長坂坡大敗劉備。劉備逃往夏口。曹操佔據江陵。從七月到九月,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只經過一場戰鬥,幾乎兵不血刃,曹操就佔領了大半個荊州,奪得馬步軍兵一十五萬,水軍戰船數千艘,糧草錢糧不計其數。可謂空前的大勝利。曹操因此志得意滿、驕傲輕敵,結果在赤壁被孫劉聯軍一把火燒的乾乾淨淨!

曹操奪取漢中的戰鬥也是這樣出奇的順利。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見劉備已取得益州,於是率十萬大軍親征漢中張魯。五月,攻克河池,斬氐王竇茂 ;七月,進至陽平關(今陝西勉縣西北)。張魯聽說陽平關失守、逃往巴中。曹操進軍南鄭,盡得張魯府庫珍寶。十一月,張魯出降曹操,漢中遂為曹操所有。

曹操擊敗張魯,經過三次戰役,整體戰鬥烈度比較低。戰爭進程十分順利。

第二相似之處是,整個戰役持續時間較長,曹軍勞師遠征、師老兵疲。

赤壁之戰,曹操七月出兵,十二月展開決戰。前後長達半年之久。曹軍連續行軍,十分疲憊。水土不服,疫病橫行。

攻打張魯,曹操是三月出發,七月取得決定性勝利,十一月張魯投降。又是七八個月的時間。曹軍翻越秦嶺,千里轉戰,長期行軍作戰,十分疲憊。

可見,兩場戰爭,曹軍的處境十分相似。都是前期取得巨大勝利,但同時由於連續行軍作戰,面臨著巨大的隱患。如果繼續發動高強度戰爭,就很有可能全軍覆沒。

聖人云:“君子不二過”。聰明的人不會同一個錯誤犯兩次。曹操就是個聰明人,赤壁之戰的失敗太過刻骨銘心。奪取漢中後,他敏銳的察覺到軍隊的疲勞狀態,已經難以承受另一場高強度的戰爭,亟需休整。

如果此時強行攻打蜀中,劉備諸葛亮憑藉天險,以逸待勞,對峙起來,恐怕又是一場打敗。所以曹操明智的見好就收了。

另外,曹操退兵,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孫權在進攻合肥。

八月,孫權圍合肥,張遼、李典擊破之。

曹操在漢中的時候,孫權趁機攻打合肥。形勢一度十分危急。全靠張遼神勇,八百破十萬,擊潰了東吳十萬大軍。曹操能嚥下這口氣嗎?所以,平定漢中以後,直接回到鄴城,操練兵馬。第二年十一月,發大軍五十萬征討孫權去了!


上將噯福斯


公元215年,曹操率領10萬大軍親征張魯,張魯也沒怎麼抵抗,直接就投降了。而此時劉備佔領益州不久,根基尚未穩固,曹操手下的謀士司馬懿和劉曄也紛紛勸曹操趁勝追擊,攻打劉備。

但是曹操竟然覺得得隴望蜀貪得無厭,直接就選擇班師回朝,這又是為何呢?

其實,曹操也有他不得已的苦衷,主要分為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

外部原因:

第一,曹操勞師遠征,害怕會重蹈赤壁之敗。

當初曹操戰勝袁紹之後,也是長途跋涉,南下攻打孫劉。結果因為自信輕敵,將士勞累,疾病橫行等原因,在赤壁被打得大敗。

如今,曹操遠征張魯也是同樣的情況,打下漢中之後,曹操人馬疲憊,糧草也難以供應,這個時候如果強行攻打劉備,恐怕也只會是失敗的結局。

第二,曹操害怕孫權在此之期間發動北伐。

曹操所在的漢中距離許都足有幾百裡遠,如果此時曹操選擇攻打劉備,萬一孫權在後方發動北伐,曹操就會首尾不能相顧。因此班師回朝、保住基業才是上上之選。

第三,蜀地易守難攻,而且劉備也不是一時半會能打下來的。

益州地勢險峻,易守難攻。不適合大兵團作戰。而且此時劉備兵強馬壯,又剛剛拿下益州,士氣正是高漲的時候。曹操如果死磕劉備,恐怕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

而且,此時的曹操已經是60多歲的老人了,很難再經得起長途奔波。所以說,不是曹操不願意拿下益州,而是真的有不得已的難處。

內部原因:

曹操在撤退之時,劉備的謀士法正就此評論道:曹操內必憂逼。

事實上此時的曹魏集團人心不穩,後院起火,曹操急需趕回許都主持大局,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赤壁之戰後,曹操就有了想當皇帝的想法,此時朝中就出現了許多反動的言論,許多朝廷官員暗地裡都在罵曹操篡漢,對曹操大權獨攬的做法非常不滿。

曹操在封魏公的時候,荀彧、崔琰或多或少都表達了反對,更別提孔融這種冷嘲熱諷的了。

對於這些流言蜚語,儘管曹操三聲五令,但依然沒有什麼作用。由此可見,此時曹魏集團人心浮動,如果沒有有效的控制,曹操可能會基業盡毀。

為此,曹操不惜自斷臂膀,殺了荀彧、孔融、崔琰等人。而且曹操深知他不能過久地離開政治中心,否則地位難保,這也是他及早撤兵的原因之一。

雖然曹操也很想拿下益州,但這一戰的風險實在是超出了曹操的心理預期,這也就不難想象,曹操會說出得隴不望蜀的話了。


逍遙侃歷史


公元215年,曹操在平定馬超,韓遂以後率領大軍進攻漢中張魯。聽取謀士劉曄計策,先後攻下了河池,陽平關等地。同年11月,張魯迫於壓力,向曹操投降。曹操成功得到了漢中地區以及巴東,巴西,巴郡等地。此時司馬懿,范曄等謀士都勸說曹操趁勢攻打還沒在益州站穩腳跟的劉備。然而曹操卻說:人不能太貪心,不能像得隴望蜀一樣。那麼曹操究竟為什麼沒有乘勝追擊呢?有哪些因素限制了曹操呢?

首先就是糧草。曹操雖然拿下了漢中,但當時季節是冬天,而且曹操的軍隊有十萬之多。本身拿下漢中就消耗了大量糧草,又因為關中到漢中山高路遠,運送糧草也十分不容易。所以,曹操軍中糧草並不充足,在這時候,並不適合繼續作戰。

其次,曹操將士剛剛打下漢中,兵馬都已經疲憊不堪了。而劉備一方卻以逸待勞,養精蓄銳,所以這個時候進攻劉備是很不明智的。地理因素也是限制曹操的重要原因。劉備據守成都,沿路有劍門關,綿竹關這樣險峻的關口可以把手。自古“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所以曹操不得不放棄眼下的蠅頭小利,退守以修養生息。

最後,曹操當時北方並未完全平定,仍然有後患。而且孫權一直對合肥抱有幻想,時刻想趁曹操不備,偷襲合肥。所以曹操如果此時決定進攻劉備,兩軍必然僵持不下,會給孫權機會偷襲合肥。





歪嘴說歷史


因為曹操在年老體衰後逐漸已經失去了創業的激情,

從赤壁之戰失敗後,曹操的基本上沒在劉備,孫權的手裡奪得什麼地盤,

在他生前統一天下基本不可能了

曹操的野心已經越來越大,

但是現實讓他消磨了壯志,

所以稱公稱王來滿足虛榮,

當時張魯投降後,

曹操有機會攻下四川,

但他已經失去了冒險的精神,

所以後來他又失去了漢中。

意志的力量有時候真的很有意思!


凱哥歷史觀世界


淡墨寫青史,我是青史君,我來解答。

曹操能逼迫張魯投降,取得漢中,其中含有一定誤打誤撞的元素,同時曹軍在前期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加上劉曄前後不一的謀策等諸多原因使得已是花甲之年的曹操選擇了班師回朝。

曹、張的漢中之戰

劉備在荊州站穩腳跟後,開始了實現諸葛亮的《隆中對》攻取益州,橫跨荊州、益州與曹吳形成三組鼎立的局勢。

公元214年劉備攻破雒城,與張飛、諸葛亮、趙雲等將領將成都圍的水洩不通,劉璋昏庸無能自知抵抗無用,最後攜著妻兒老小選擇了開城門向劉備投降,持續了三年之久的益州之戰畫上了完美句號,三分天下的雛形也逐步形成。

曹操為了控制劉備益州的“大門”漢中,於公元前215年三月(建安二十年)率領精兵良將南下與張魯開始了漢中之戰。曹操從武都進軍,在池河打敗了氐王竇茂,韓遂的部下為了投靠曹操將已經病逝的韓遂的首級獻給了曹操。同年七月,曹軍在陽平關受到了張衛(張魯之弟)重創。張衛並非名將卻能重創曹軍,其主要原因在於陽平關易守難攻,張衛根據這一特點,橫山築城10餘里,阻擋了曹軍進攻的步伐。

曹軍久攻不下,加上損失慘重,軍糧殆盡,焦頭爛額的曹操有了退軍的念頭,命令夏侯惇和許褚呼叫山上的軍隊撤退,就在這時先頭部隊因為夜間行軍迷了路,誤打誤撞進入了張衛的大本營,張軍以為是曹軍的偷襲亂了陣腳,慌亂了起來,後方軍中主簿劉曄知道這個消息後勸夏侯惇趁機進攻不要撤退,夏侯惇將情況告訴了曹操,曹操果斷下令對張衛發起了總攻。張魯沒了這一層屏障後逃亡到巴避難,同年十一月,張魯選擇了投降,至此曹操佔據了漢中。

劉曄前後不一的謀策,司馬懿的無奈

劉曄在曹操攻下漢中後立馬勸曹操,劉備剛剛攻佔蜀地,士大夫民心不服,同時丞相攻佔了漢中令蜀地人民震驚,加上丞相的威望和勢力,只要率軍進攻蜀地,他們一定會前來歸屬,到時候劉軍民心一失,定能不攻而破。此時的曹操已經花甲之年了,心中猶豫不決,採取了繼續觀望的態度。

七日後有從蜀地投降而來的人對曹操說:“此時蜀地還是人心惶惶,劉備為了穩定人心開始了斬殺恐慌者,但適得其反,民心大亂。”此時司馬懿也進言曹操:“劉備用詭計俘虜劉璋,蜀中之人還未曾歸附他就又興兵爭奪江陵,這正是破劉的大好時機。”曹操又問劉曄,原本一向主張攻蜀的劉曄,卻改了口風說:“蜀人人心已經較為安定,不能進擊。”短短几個字有讓曹操沉思了起來,最後對司馬懿說“人苦於不知足,已經得到了隴右,還想得到蜀地,這是人心無足。”選擇了班師回朝。

曹操就此錯了唯一一次攻蜀封殺劉備的機會,司馬懿也無奈的跟隨大軍回家!

曹操選擇班師回朝的原因總結

一、自身原因:此時的曹操已經64歲,步入花甲之年,雄心壯志大不如從前了,猶豫不決猜忌等諸多自身原因使得曹操一次又一次攻蜀的機會。

二、外部原因:劉曄前後不一的說法誤導了曹操,使得曹操沒有聽取司馬懿的意見,同時曹操在外出徵差不多一年了,糧草、軍備等各方面物資的運輸都成了問題,同時還有東吳的孫權對曹操合肥的虎視眈眈等。

這一內一外的原因終將使得曹操失去了這次攻打蜀地的良機。我們後人也不必有過多的事後評論,畢竟戰事不是兒戲,沒有那麼簡單!


淡墨青史


根據《資治通鑑》記載,曹操在打敗張魯,佔領漢中之後,他的謀士司馬懿和劉曄都先後勸他趁著劉備剛剛佔領四川,立足未穩,攻打劉備。曹操略顯猶豫,後來再問劉曄時,劉曄說時機已過,因此曹操班師回了中原。

曹操所擔心的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其他戰線有敵人窺視,江東的孫權準備攻打合肥,東北的烏恆,北方的匈奴也都不穩定,威脅了其邊疆安全;第二,曹操不在漢獻帝身邊,擔心朝廷內反對他的人搞小動作,威脅他的大本營;第三,曹操長期在關中和漢中作戰,人馬疲敝,糧草不能及時跟上。後來,劉備也說,曹操之所以不攻打益州,並不是曹操沒有謀略,而是曹操力量不足,有後方憂患,不敢繼續深入。

如果這時曹操繼續南下進攻劉備,益州易守難攻,雖然劉備立足未穩,但是全力抵抗,堅守個幾個月應該可以,到時候萬一其他戰線或者內部發生變故,曹操得不償失。因此,曹操估計形勢之後,迅速返回中原,班師回朝。



莫冬寶


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曹操得漢中的時候,赤壁之戰剛剛結束,曹操還沒有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不敢輕易進攻西川

第二:劉備之前很弱的時候,曹操也沒有完全打敗劉備,現在劉備得了西川,實力大增,更難以一舉攻破

第三:時間已經到了曹操暮年,雄心壯志已經減少,沒有年輕時的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