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為什麼老年背叛曹操?

愛剪輯nice


我們瞭解這段歷史後發現,荀彧和曹操由開始的合作變成了隔閡,形成這樣無非就是因為曹操加封自己為魏王,當時劉邦以白馬盟約異姓不得稱王,曹操雖然沒有廢漢自立,稱魏王已經讓荀彧感到曹操為漢賊,兩人就此產生隔閡,最後荀彧因為反對曹操加封魏王之事被曹操棄之,最後鬱郁而亡,不管荀彧最後的結果如何,荀彧反對曹操稱王也間接說明荀彧是心存漢室之人,當初輔佐曹操也是為恢復漢室所為,也由此可見荀彧對於曹操的忠誠是有前提條件的即~曹操必須維護漢朝大統!


古今興亡事


有著“王佐之才”的荀彧,一直被曹操視作自己的左右手。曹操更是當眾稱之為“吾之子房”。但在他晚年時,卻因為一件事和曹操反目,最終被迫自殺。是老年的荀彧背叛了曹操麼?

當然不是,與其說是荀彧背叛了曹操,不如說是老年的曹操背叛了自己。

老年的曹操背叛了自己當初的理想。想當初,荀彧對曹操提出“迎奉天子”時,曹操是同意的,這時候他們的理想也是一致的,那就是結束這戰火紛飛的亂世。

但是當曹操的成就和地位日漸高漲時,曹操的心態開始產生了變化。至高無上的權力就在眼前,曹操觸手可及。但荀彧顯然沒跟得上這種變化,於是在曹操想晉升國公時,別的臣子都順勢支持,只有荀彧旗幟鮮明的站出來反對。

這自然引起了曹操的不快,曹操認為這是一種背叛,是來自肱股之臣的背叛。荀彧也難過。他認為曹操背叛了他,背叛了他們“中興大漢”的共同理想。

所以荀彧只能選擇去死,只有他死了,曹操才能再無阻礙,才能心安理得的登上魏公的寶座。

但曹操真的能心安理得麼?不見得。終其一生,曹操都沒有真正的取代漢室,為何如此?或許,他只是怕想起荀彧那幽怨的眼神吧。


胖哥侃歷史


這個問題讓我出離憤怒了!!!

對,很生氣。

先下結論:荀彧忠於的是漢室而非曹操。是曹操背叛二人曾經共同的理想而非荀彧。

荀彧祖父荀淑品性高潔,學識淵博,時人尊為“神君”。

荀淑有子八人,個個忠貞守禮,才華橫溢,有“荀氏八龍”的美稱。

大漢忠臣

荀令君芝蘭玉樹,光風霽月!

曹孟德逼死伏後,凌辱天子,窺伺王位,是為不忠

伏皇后被弒

曹孟德屠城徐州,殺呂伯奢,是為不義。

如此不忠不義之人,說荀令君背叛他,曹操配嗎?

他!

不!

配!

恩斷義絕

荀家詩書傳家,一門三代,盡皆忠烈,和外戚大將軍鬥,和宦官鬥,從來就沒有慫過跟你開玩笑呢?

荀彧一開始是在袁紹帳下,看袁紹不能成事,轉投曹操。也看曹操一心報國,滿腔熱血,興復漢室,正是此人。

荀彧和曹操一主一副,一內一外,南征北戰,一統北方,興復漢室的大業,眼看就要完成。

可是,阿瞞,你變了。

當初說好的你做周公,我誓死鞍前馬後,肝腦塗地。可是你眼裡越來越多的野心讓我看不懂,你忘了高祖白馬之盟?

你背叛了我們的初心。

阿瞞,我不是怕死之人

道不同,不相為謀,你好自為之。

附司馬懿評價荀彧: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煮酒放歌


荀彧是儒家知識分子,政治理想是恢復漢室;曹操是一代梟雄(一般被成為奸雄),是政治家,政治家要審時度勢,保持政治平衡。

早期,荀彧作為曹操手下第一謀臣,提出“迎奉天子”,“深根固本以制天下”都被曹操採納。曹操親帥大軍征戰在外時,留守處理日常事務和後勤糧草供應也是由荀彧負責。

此時二人政治上高度一致,合作非常愉快。

後期,三國分立之勢已經形成,進入短暫和平時期,外部壓力減小,曹操年事已高,繼承問題凸顯出來。無論曹操的那個兒子繼位,都需要漢室滅亡,在這種形勢裹挾下,曹操自覺不自覺逐漸威逼漢室,這和荀彧的政治理想產生衝突。荀彧意識到這個問題,同時也意識到自己所代表的恢復漢室的勢力遠遠不如擁魏滅漢的勢力。

如上所述,曹操晚年的政治形勢已經不允許漢室的存在了,荀彧的政治氣節決定和他的政治理想同命。作為廢漢擁魏勢力的絆腳石,荀彧不得不先於漢室滅亡。

所以說,並不是荀彧老年背叛曹操,而是政治形勢的變化讓荀彧和曹操形成了對立。荀彧既沒有背叛自己,也沒有背叛曹操,他為他的政治理想而死。


百事通達萬家興


唉,作為一個跨度歷史時間很長的仙人,我對這件事有自己的看法。

我是情感類的仙人,所以我要從人物性格下手回答這個問題。荀令君從來沒有背叛過曹操!

荀彧是什麼人?魏國集團後勤部部長,家世顯赫名門望族,最重要的是他智慧非凡。他與曹操的關係就像劉邦與蕭何的關係。

人們最費解就是為什麼荀彧要阻止曹操稱帝,這看上去等同於背叛。但我想說,大家都錯看荀彧了。

首先我們問幾個問題,第一,曹操稱帝有什麼好處?第二,曹操稱帝有什麼壞處?

第三,曹操該不該稱帝?

曹操稱帝有好處嗎?顯然沒什麼好處,曹操已經有了帝王之實,皇帝對他只是個名而已。

那壞處就更明顯了,你曹操率先稱帝了,你以前做的那些尊王攘夷的事統統都是作秀,天下人不再信任你,這是第一,朝中還有很多漢朝老臣,或世受漢恩的人,曹操集團內部一定會引起動盪,埋下不好的種子。你曹操在的時候尚且壓得住,你曹操不在了之後,你的兒子未必壓得住。

荀彧說的很明白,主公當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老闆啊,請你你一定要愛惜自己得來不易名節,謙虛謹慎,這樣才會有好的結果,你要的皇帝的名那是虛名,完全你離開人世之後你的後代再追封都行,何必著急此一時呢?以前你匡扶漢室,後來,民間覺得你是漢賊,你還聽不得,現在你稱帝不就等於認了嗎?

荀彧在自己離開人世的時候其實一直都是忠於曹操的,也是忠於自己內心的,順便他也忠於了一下這已經名存實亡的漢朝。只是他的忠心太理智了。

曹操老年是糊塗的疑心重的,我很難想象他去了九泉之下是如何見荀彧的。



Mr月老


荀彧的仕途命運與曹操息息相關,但這裡把荀彧的所作所為說成“背叛”純屬無稽之談。

與其說荀彧“背叛”,不如說荀彧的士族背景讓他在曹營“身不由己”、“格格不入”讓人惋惜,甚至荀彧至死都無法為潁川荀氏找出更好的出路。

說到底,我認為曹操與荀彧之間都是相互利用的關係,曹操接納荀彧,為他帶來源源不斷的人才,荀彧仕於曹操,是為了保全了潁川氏族的興旺,至於“匡扶漢室”,呵呵,那是曹操忽悠亂世百姓的口號罷了,荀彧也早就知道這是不可能的結局。

曹操殺國舅董承,追究衣帶詔,誅殺漢臣的時候,告訴荀彧,“你和他們不一樣”。此時的荀彧已經進退兩難了。

曹操告訴了世人,荀彧是魏官不是漢臣,荀彧也知道曹操從不將天子放在眼裡,卻又無能為力,“匡扶漢室”已經不能實現了,“追隨曹操”又讓自己無顏面對漢朝大臣。

荀彧的後半生都是在這種煎熬中渡過的,自始至終他也沒找到最終的出路,畢竟,亂世三國中,潁川荀氏只是一枚棋子。所以,荀彧沒有背叛曹操,甚至老年的荀彧也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三國演義》中記載荀彧不苟同曹操的做法,服毒而死,但是《三國志》中只是記載荀彧“憂而甍”,兩種說法雖略有不同,但都說明一點:荀彧在曹操那裡並不開心。

但是,荀彧為曹魏天下立下的汗馬功勞是無人能及的,只不過荀彧始終還是沒有掙脫世俗枷鎖,一生兢兢業業,卻“身不由己”、“格格不入”。惜乎?悲也!


談天說地評歷史


兩人關係一直很微妙。在荀彧看來,他很清楚漢室的破敗,哪怕這個漢室再腐朽不堪,但只要其政權和基本的制度都還在,即可。曹操這個梟雄如果有能力來保住漢室政權以及解決其面臨的種種問題,他曹操只要還是漢臣,還是認漢獻帝為主子,哪怕是亂世中的非常手段,荀彧也可睜隻眼閉隻眼,這不是為了忠於曹操,而是忠於大漢王朝。但這種微妙伴隨著時間總會被捅破,隨著曹操手中權力越來越大,所做所為開始在挑戰荀彧心中設下的那條紅線,甚至在荀彧看來有篡漢之嫌,兩人終會為了各自心中的理想分道揚鑣,必然的。在荀彧心中,漢室和曹操二選一,他終會選前者,曹操和自己一樣,都是漢朝的臣子。


大門口的野蠻人


非常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荀彧是儒家知識分子,政治理想是恢復漢室;曹操是一代梟雄(一般被成為奸雄),是政治家,政治家要審時度勢,保持政治平衡。

早期,荀彧作為曹操手下第一謀臣,提出“迎奉天子”,“深根固本以制天下”都被曹操採納。曹操親帥大軍征戰在外時,留守處理日常事務和後勤糧草供應也是由荀彧負責。

此時二人政治上高度一致,合作非常愉快。

後期,三國分立之勢已經形成,進入短暫和平時期,外部壓力減小,曹操年事已高,繼承問題凸顯出來。無論曹操的那個兒子繼位,都需要漢室滅亡,在這種形勢裹挾下,曹操自覺不自覺逐漸威逼漢室,這和荀彧的政治理想產生衝突。荀彧意識到這個問題,同時也意識到自己所代表的恢復漢室的勢力遠遠不如擁魏滅漢的勢力。

如上所述,曹操晚年的政治形勢已經不允許漢室的存在了,荀彧的政治氣節決定和他的政治理想同命。作為廢漢擁魏勢力的絆腳石,荀彧不得不先於漢室滅亡。

所以說,並不是荀彧老年背叛曹操,而是政治形勢的變化讓荀彧和曹操形成了對立。荀彧既沒有背叛自己,也沒有背叛曹操,他為他的政治理想而死。


中原一條蟲


是因為曹操在政權方面有了新的政策,荀彧跟曹操的看法不同,兩人在意見上產生了分歧,最後兩人有了不可調和的矛盾,便分道揚鑣。

君臣關係一旦破裂,就基本上沒有和好的可能了,也可以說曹操是對荀彧失去了信任,可這時誰又能體會到荀彧的心情。不久,荀彧的尚書令一職就被華歆取代,轉做了中和光祿大夫,作為參贊軍事,隨同曹操出征。可以說荀彧在曹操的心裡,已經沒有什麼價值了。

後人評價荀彧的一生是悲哀的,他錯在把自己的期望全放在曹操一個人身上。在曹操一無所有的時候,荀彧來到了他身邊,曹操對他推心置腹,他對曹操竭忠盡智。他們一起走過最黑暗,體驗到最絕望。可曹操畢竟是君,而荀彧是臣,要想曹操能完全聽一個人的話,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一川風月


在三國亂世,群雄並起的情況下,最終曹操能夠從中脫穎而出,從弱小的低級軍官最終成長為北方霸主,佔據了全國三分之二的土地,從而為之後三國再度統一奠定了堅實基礎。旗下擁有眾多謀士是一個關鍵因素。這些謀士伴隨曹操轉戰南北,發揮巨大作用。而在早期的時候,能夠為曹操提供大戰略方向的則是知名謀士荀彧。他在大局觀等方面表現得要比三國早期第一謀士郭嘉更為出色,也算得上曹操的後勤部長。可以說是非常受曹操的信任。不過就在曹操最終準備自主進封魏王的時候,荀彧公然表示反對,雖然不能阻止曹操的行為,但是還是給曹操輿論上造成了一定的壓力。更為蹊蹺的是在此後不久荀彧就莫名的死掉了。

當然在正史上面來看的話,給予荀彧的死因是“以憂薨”。簡單的來說就是因為煩惱擔心死掉了。實際上作為在當時位高權重的荀彧來說基本上是沒有什麼煩惱可以擔心的。不過既然在正史當中有此記載,再聯繫到之前荀彧反對曹操稱王,實際上是為了能夠維護漢室所做的努力。雖然荀彧幫助曹操獻計獻策,做出相當大的努力。不過從內心上來講荀彧是效忠於漢王朝,尤其是整個漢王朝當中沒有出現過一個異姓王,曹操稱王是在公然的踐踏朝廷的這一規定,作為儒生的荀彧是接受不了的。當然在當時的時候曹操是沒有任何的表示,不過之後想必就開始有對荀彧不利的風言風語流傳開來。對於自身的安危荀彧從來都是不放在心上的,但是畢竟自己還有一個侄子在朝堂中,再加上自己的家族勢力也是不小的。結合多年來曹操對於世家大族不斷地進行削弱,荀彧有可能會為自己之前的決定而感到後悔,並且每天都在為自己的家族安危所擔心,想的擔憂的東西實在是太多,每天如此慢慢就患上抑鬱了,曹操每天又不動刀子,也不表態。慢慢的荀彧終於被自己的想法嚇死了。估計荀彧臨死之前是感到非常欣慰的,終於不用忍受每天的折磨了。

當然正史一般都是往好了寫,可是優秀的唯一作品還是給荀彧的死因留下了另一種可能性。簡單的來說,曹操東征打孫權,順便給後方留守的荀彧送去了一盒五芳齋糕點禮盒,大王送的東西焉有不吃的道理?荀彧打開禮盒一瞧,空的!連一點兒糕點渣子都沒有。畢竟有三層啊,最上面一層沒有就再看看下面,結果三層都是空的!大王一向是非常嚴謹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疏漏呢?在這種情況下,荀彧必然會聯想到之前自己沒有站好隊,反對曹操晉升的情況。顯然曹操是非常不滿意的,但是當面又不好意思指責他,畢竟這樣做的話有可能會寒了其他多年和自己打拼的好哥們兒。送一個空盒子意思是你不讓我好過,你也不好過。我當不上魏王,荀彧連我的飯都吃不上。或者更乾脆,就是讓荀彧從此吃不上飯。這可是赤裸裸的暗示,荀彧咋可能不明白?或者也可以理解為三個空盒子指的是荀彧三族。顯然即便是到最後的時候曹操還是顧念了多年來的情分,給了荀彧一個選擇。要麼荀彧死,要麼荀彧的三族為自己陪葬。在家族面前,任何個人都是渺小的。所以荀彧當然會選擇死。只不過在飲毒酒的時候雖然是自盡,但是一定是在曹操使者面前做的這個行為,畢竟作為一個傳話筒,曹操需要第一時間瞭解相關的信息。至於最終曹操是不是有所後悔,剛開始的時候必然有,至於之後嘛就很難說了。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送給荀彧空盒子實際上是相關工作人員的失誤,不小心把曹操吃空的一個盒子當作滿盒給荀彧送過去了,這一點任憑荀彧怎麼想都不會想到居然會有這種操作。實際上曹操可能只不過是想通過送禮來緩解兩人之間的關係,結果誤會造成了荀彧的遐想,畢竟這個時間點出現的還是非常的奇特,難保不給人一種曹操想要進行報復的感覺,結果就成了荀彧自殺的催化劑。估計之後曹操在瞭解了事情的經過之後也會後悔自己的多此一舉。不過也有可能是荀彧在當時由於有心結,再加上有點小心眼,結果就把自己堵死在了康莊大道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