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夺取益州花了3年之久,为何曹操和孙权都没有阻止?

逍遥酒一壶


首先关羽镇守荆州的时候,孙权小动作不断,比如鲁肃跟关羽的会谈,还有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多次去讨要!刘备在获取益州以后,为了孙刘联盟还了三个郡!然后曹操知道后直接发兵汉中,占据了汉中,刘备知道后趁曹操刚来不稳赶跑了曹操!


一树梨华9528


这个问题问的比较有深度,首先一句话点出关键词,曹操不但想过阻止刘备夺取益州,而且他也确实做出了这方面的努力,只不过没有成功。而孙权本来就不想阻止,事实上还送钱送粮支持刘备进军益州。下边是具体分析:

先说曹操为什么没有出面阻止,在这三年中他做出了努力又为什么失败。

曹操赤壁大败,七十三万大军折损大半,军事上没有充足实力去阻止刘备占领益州。曹操最好的策略是牢固占据中原及北方富饶地盘休养生息、恢复经济,有了稳定庞大的人口基础和充足丰盈的赋税钱粮,才能增加自身的军事实力,而后才可能在三国争雄甚至一统天下中占据强势地位。事实上曹操的确是这样做的,而且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曹魏一直在三国争雄中占据上风,并最终统一天下(司马氏实际上继承的正是曹魏的政权)。

假如曹操不愿意看刘备占领益州扩大地盘,而硬要出面阻止,那么他有三种选择。

一、直接攻打荆州,消灭刘备。但此时刘备携赤壁胜利之威又占领了荆州南部四郡,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政治地位经济状况等都比赤壁之战前增强很多,已经基本在荆州站稳脚跟,且与孙吴政权正处于联盟之中,坚守襄阳樊城南郡一线形成对峙局面已属不易,要兴兵消灭刘备又谈何容易。

二、联合孙权消灭刘备。但孙权也是一代雄主,他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若刘备在还可三国鼎立,刘备亡则江东不保矣,所以孙权轻易不会放弃孙刘联盟,此时不可能与曹操联盟消灭刘备。但曹操有心胸也有心计,始终不放弃拉拢孙权,在刘备占领益州汉中樊城又被关羽攻打吃紧时,孙权不愿意看到刘备进一步坐大而使江东处于三国最弱一方,所以就有了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当然此时刘备已经占领了益州和汉中。

三、曹操出兵先占领益州。想实现这个目的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攻占荆州沿长江而上从东方进川,这个刚才已经分析了不能攻打荆州的原因,所以此路不通。二是出兵攻占汉中,再由北方进攻益州。事实上曹操也做了这方面的努力,赤壁之战是公元208年,在210年的时候,曹操命令大将出兵攻打汉中,但遭到马超韩遂西凉军的阻击而大败,后来曹操亲征也是经过割须断袍离间韩遂等长期拉锯战才打败了西凉军,迫使马超败投汉中张鲁。在这期间刘备已占据益州,并立即出兵收降马超灭掉张鲁占据了汉中自封汉中王,由此在北方也形成魏蜀对峙局面。

所以曹操不是不想阻止刘备夺取益州,而是在有心无力的情况下仍然做出了阻止的努力,只是没有成功罢了。

再说孙权为什么没有阻止刘备夺取益州。

上边第二条已经分析了孙权是有雄才大略的一个君主,他明白仅靠东吴的力量不能抗衡曹魏,只有让刘备占据益州具备一定实力之后,孙刘的联合才能共同对抗北方。何况当初刘备占据荆州是向东吴暂借的,当初说过刘备占领益州后就归还荆州,所以孙权不仅不会阻止,而且还在周瑜死后派鲁肃给刘备送去钱粮,资助刘备进军西川。当然,在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并没有如约归还荆州,孙权不能坐视刘备实力进一步增强,还是出兵袭取了荆州,进而形成了真正的三国鼎立。


酒味悠悠过


刘备攻取西川,也是无奈之举。若大个中国,曹操占了一大半,孙权占了也不少,只剩下益卅。打旽偏有送枕头的。前有益卅别驾张松献益卅地图,后有益卅军阀刘璋求救。因为受到汉中张鲁进攻,无力抵抗。因赤壁之战,刘备哥们几个太能打,又是同宗兄弟,刘姓。其不知,刘璋前门拒狼,后门引虎上门。刘备哥几个,目的不纯,在外创业几十年,也没个安家之地,刘璋自动送上益卅,那有不收之理呢。等刘璋看出眉目,晚了,刘备攻城夺地,更有虎狼军师庞统急于立功,指点江山,进军速度可想而知。但四川地势险要,刘璋手下也有能征善战,懂谋略之人,进展速度慢了下来。多亏张松的图纸,要不还真不好打。庞统急于求胜,疏互大意,在落凤坡被乱箭射死。刘备无奈,急调孔明来筹划。接受教训,稳扎稳打,用了三年,终于打到成都,刘璋投降,刘备总算是有一大片安家之地了。曹操也想趁机捞一把,张鲁投靠曹操/但刘备不给他机会趁势拿下汉中,自称汉中王。孙权鞭长莫扱,还做着刘备拿下西川,归还荊卅的美梦呢。刘备是什么人,那有肉吞进肚里再吐出来:门都没有。


用户7250116464786高


分别看一下刘、曹、孙这三年具体都在干啥。

先看一下刘备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并发动战争。刘备一直向成都逼近,诸葛亮、张飞和赵云亦入蜀助战。

建安十八年(213年),刘备军队在雒城受阻一年。

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刘备围困成都,刘璋才向刘备投降,刘备取益州。

再看一看曹操

建安十七年(212)十月,曹操亲率大军,号称四十万,南征孙权。孙权亲率军七万至濡须与曹操对峙,互有攻守。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久功孙权不下,回师,驻军于谯(今安徽亳县)。曹操担心孙权抄略江北民户,乃命沿江民户内徙,但沿江百姓惊恐纷纷南渡。曹操江北防地一时极为空虚。

建安十九年(214)春,马超从张鲁处借得兵将,进攻凉州祁山,夏侯渊、张郃迎战,马超军不战而溃。九月,曹操命大将夏侯渊进攻割据凉州(今甘肃张家川)一隅的宋建。

最后看一看孙权

建安十七年(212),北抗曹操。

建安十八年(213),北抗曹操。

建安十九年(214)五月,主攻曹操,孙权亲自率军攻打地处江北的皖城(今安徽潜山)。时曹操以朱光为庐江江太守镇守皖城,孙权生擒庐江太守朱光,并俘获百姓百数万口。

2018年10月4日,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了《2019年度美国军力指数》报告,经过长篇大论的分析后,得出结论:美国军力仅能最低限度地满足捍卫国家重大利益的要求,没有能力应对两场几乎同时发生的重大战争。


点亮万家灯火


建安十六(公元211)年,刘备开始带军入川,到建安十九年夏天,经过了长达三年的漫漫长路,刘备终于得到益州,自领益州牧。



三年的时间里,曹操集团与东吴孙权集团,都已经恢复赤壁之战后的正常秩序,根基相对稳固。当刘备入川攻城略地时,他们都没有出来干扰阻止刘备,似乎是在坐看刘备取得益州之地。他们在做什么?

那么,首先来说曹操方面,他实在是有点忙,有点烦。

赤壁之战后,曹操回到北方,开始调整了政治方针,有外部扩张改变成内部整顿。这时的曹操已经五十六岁了,他感觉到内部不同的利益集团势力,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争斗,正在消耗着他逐渐年老的身心。



同时,北方割据残余势力依然不让他省心。他通过颁发“招贤令”,想改变一些内部平衡。

建安十六年,曹操在一年的时间内,都忙着解决以马超为首的割据的关西诸将。与马超在潼关一战,曹操也是九死一生。

建安十七年上半年,基本解决了马超余部势力,善后工作之余,扩大了魏郡的地盘,是领地增加不少。下半年开始筹备征伐东吴了。

建安十八年初,曹操征伐孙权于濡须口,就在那感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大约四月,曹操退兵回朝了。一回去,曹操扩了冀州领地,自领冀州牧,改十四州为古九州。同时,升职做了魏公,忙于建立魏国(诸侯国)封地邺城的事务。

建安十九年,曹操又一次征讨孙权,几个月后回朝,制造了伏皇后的冤案,将女儿嫁给了汉献帝。

也就是这一年的夏天,刘备得了益州,成立了集团公司上市了。

与曹操这个大忙人相比,孙权好像休闲些。除了积极应对曹操的两次南征以外,孙权有很多的时间。刘备此时已经全据南郡(曹操一部除外),他是铁锁横江,封锁了通往益州东大门,看似孙权无能为力骚扰刘备取益州。

但有史料记载,孙权派吕岱和尹异带两千人入川引诱张鲁,张鲁不予理会。吕岱回兵时见到刘备的军队“部众离落,死亡且半”。吕岱将情况汇报给了孙权,孙权认为刘备必败。

其实孙权也早有去益州的想法,周瑜与鲁肃生前都有给孙权说过取益州战略。法正在给刘璋的劝降信里曾说:“今荆州通道,众数十倍,加孙车骑遣弟及李异甘宁为后继”。


以孙权的心思,是不会派人帮助刘备取益州的。他派甘宁等为后继,只能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一直认为刘备不能成功,那么他可以等刘备失败,趁机收拾残局。可惜,孙权最终没有看到刘备失败的好戏。

所以,刘备入川三年的时间里,并不是曹操与孙权没有阻止,而是他们谁也没闲着,忙着呢!


路遥lgy


赤壁之战后,刘备在荆州占据了一席之地,三国鼎立的局势初现端倪。但令人奇怪的是,最后拿下益州的竟然是实力最弱的刘备。要知道,刘备打益州可是花了三年之久,为何此时曹操和孙权都没有阻挠呢?

先来说孙吴方面。孙权拿不下益州,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是进军路线问题。

孙权如果想要拿下益州,有两条路线,一是水路,二是旱路。走水路的话,必须要经过刘备的领地,刘备担心孙权拿下益州之后,自己就会被夹在中间,到时候两面夹击,非常难受,所以刘备肯定不同意。如果走旱路的话,这要经过曹操的地盘,也是行不通的。

第二点就是刘备的阻挠。

刘备本人就是想独吞益州的,为了不破坏孙刘联盟,同时也不让孙权拿下益州,刘备就答应孙权联合取蜀的计划。

但是刘备转头又告诉孙权说:我们刚刚拿下荆州四郡,地盘还不稳固,所以只能按兵不动。所以孙权只能自己过去攻打益州。

权不听,遣孙瑜率水军住夏口。备不听军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权知备意,因召瑜还。

这样的主意,孙权自然不同意。于是刘备就开始耍滑头,警告孙权如果再继续进军,自己就要退隐山林了,同时刘备又命令关羽、张飞等人守住各道关卡。如此一来,孙权只能退兵。

后来刘备单独入蜀,又派关羽镇守荆州。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孙权气得破口大骂:刘备你这个老滑头居然敢使诈!可见,孙权对此事实在是无能为力。

至于曹魏方面,此时的曹操还没把刘备当回事,主要敌人依然是孙权。而且曹操遇到的麻烦比孙权还要大,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

后院起火

赤壁之战后,曹操觉得一时半会打不过孙刘联盟,于是就想巩固自己在北方的实力,在刘备夺取益州的这三年时间里,曹操一共出征了三次,第一次是打马超韩遂、第二次是征讨孙权、最后一次是收降张鲁。

但是这三次出征之后,曹操都是仓促收场。

曹操在赶走马超,拿下凉州之后,没有直接南下攻打张鲁;征讨孙权的时候劳师动众,相持了一个月之后,曹操也没有继续纠缠,直接下令撤兵了;第三次打张鲁的时候,曹操得陇不望蜀,竟然没有南下继续攻打还没在益州站稳脚跟的刘备。

对于曹操这些反常的举动,法正曾经评论道:内必忧逼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曹操在赤壁之战之前屡战屡胜,大有统一全国之势。许都的朝廷官员对曹操这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行为,虽然很不爽,但也不便多说什么,反正曹操最后能匡扶汉室就可以了。

但是赤壁之战失败之后,曹操就萌生了想当皇帝的野心。此时的曹操功劳小了,却有了野心,脾气也大了。自然而然,朝中就出现了许多反动的言论。

当时有人就骂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曹操在封魏公的时候,还遭到了荀彧的强烈反对。可见,此时曹操后方不稳,统治根基遭到了动摇,因此这三次出征曹操才会草草收场,急忙赶回许都稳定局面。

所以说,这一期间的曹操都已经自顾不暇了,哪还有时间管刘备呢?

也正是因为孙权和曹操两大巨头的疏忽,最终使得刘备顺利拿下益州,三分天下的局势就此奠定。可以说,三国鼎立看似偶然,其实是历史的必然。


逍遥侃历史


引言:

刘备夺取益州有瞒天过海的趋势。刘备入川是受刘璋的邀请,而不是大张旗鼓的率军夺取地盘。

诸侯之间联盟互相支援是常有的事,以援助的名义不会刺激到曹操和孙权。而且刘备夺取西川时曹操比较忙,期间曹操还整军攻击了孙权。

曹操都在忙些什么

建安十六年至十九年间曹操可是很忙的。期间平叛、受封、征讨孙权忙的不行,单单是刘备增援刘璋曹操又怎么会在意。等到曹操知道刘备真正的意图时,再采取行动已经晚了。曹操被一件一件的事搞得不能抽身,耽误了前半生追着刘备打的乐趣,结果刘备一下做大了。

建安十六年马超、韩遂、杨秋等人联合造反,这一战虽然持续了近一年时间,但是曹操平定了关中地带的各路小股势力。建安十七年年初,马超余部作乱,曹操派遣夏侯渊去平定了反叛。建安十七年十月,曹操征讨孙权攻破了孙权设在长江以西的营塞,这一战持续到了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才撤回北方。建安十八年四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建安十八年十一月,马超在汉阳郡作乱,这一战又持续到了建安十九年正月才结束。建安十九年七月曹操再次征讨孙权。

曹操如此忙碌,怎么会阻击刘备去支援刘璋。


孙权一直被刘备忽悠着

按照正史的解说,这几年孙权是非常的悠闲。修建城池、抵御曹操、更是闲的攻击曹操。完全没有把刘备未来想要去哪发展放在心上,真心的把刘备当成了盟友,不想刘备却是一直在忽悠孙权。

建安十六年,孙权将治所迁到秣陵县。建安十七年,孙权修筑石头城,把秣陵县改名建业,又在濡须的两岸修建濡须坞。建安十八年,孙权、曹操开战。建安十九年,孙权进攻皖城。

周瑜活着时确实有提出占据西川,但是随着周瑜去世,计划也搁置了。而搁置的原因可能是孙权怕攻下西川后无论谁去镇守都会是个隐患,但是作为盟友的刘备占据了对自己是有好处了,盟友强大了自然也多了一份保障。所以孙权完全不在意刘备入川到底是什么意图。



总结:曹操是忙的不可开交,无暇顾及刘备对刘璋的“支援”;而孙权确实是把刘备当做了盟友,不想刘备确忽悠了孙权。


感谢大家阅读,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斧正。


青梅煮酒品三国


刘备夺取益州,曹操和孙权都没有阻止,是不具备阻止的条件和实力。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实力下降的厉害,需要时间恢复。刘备和孙权主要以“借荆州”的方式结成了联盟,形成了势均力敌。曹操一直到去世都没能彻底破坏掉孙刘联盟,所以刘备带军队取益州时曹操没有趁着荆州实力减弱而攻打荆州。而孙权又想攻占合肥进军中原,对曹操构成了战略威胁。既然一时奈何不了孙刘联盟,曹操向西用兵,清除了马超和张鲁的势力,扩张了地盘,这才跟益州挨的上。刘备夺取益州用了3年的时间没有被曹操和孙权干扰破坏,是因为当时三足鼎立已经初步形成,实力的博弈是均衡和相互制约的,短时间里无法改变,谁也奈何不了谁


立志成虫


刘备在夺取荆州以后,我们看下三家势力地理分布,曹操在北方,这时候他被西凉马腾缠住了,根本没时间顾及刘备,退一步说就算马腾不缠他,他也无法跨过汉中打刘备,汉中当时由张鲁镇守,也是三国前期的一个大的割据势力,而孙权呢,由于地理位置原因益州在荆州西边,而荆州又在东吴西边,再加上赤壁之战之后的短暂通好,外加关羽主力防守,孙权想打益州估计没撒好处可捞。所以这2家很大的势力只能干瞪眼看着刘备吞并益州,刘备吞并益州势力大涨后,进而引起后续的汉中曹刘大战,汉中大战以曹军惨败,曹方大将夏侯渊被杀结束,自此拉开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格局。


二人转转


应该是背景吧!赤壁之战,可以说孙权与曹操打的两败俱伤,曹操出于防守,东南防孙权,还要防北边的少数民族,还有马超张鲁,辽东公孙,多面放守,毕竟赤壁之战元气大伤,后者孙权没有统兵能力非要带领大军去攻打合肥,结果差点被张辽生擒!不得以调回周瑜,全力防守曹操!再者有关羽镇守荆州,当时名将,所以曹关孙成僵持之局。刘备才能抽出身来去攻打益州?益州多年未曾打仗,根本不是刘备这些久经战场老兵的对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