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交流电不能储存的说法,那么电厂生产的交流电一般是怎么储存的呢?

我仅仅只是个过客


电网基本不储存电

用多少发多少

电网有个基本参数叫频率 用电比发电多了频率就会下降 用电比发电少了频率就会上涨 电网要调整频率一直维持在50hz


无王闪电


交流电是动态的,早年无法在电网储存,一般发多少用多少,用多少发多少,

峰值谷值之间不可差太多,需要移峰填谷,

一般用工厂和居民进行跷跷板式得调节,

再有就是用蓄电装置,比较给力的有抽水蓄电站,超级电容蓄电站,

电解铝,电解氢,

动能飞轮蓄能,

最近又有设计师开发出

摩天大楼水泥锭电梯蓄电,

水塔蓄电






星辉650


电的传播是光速,也是实发实用的,很多人怀疑那么我关个灯,关掉一台空调,这个电去哪儿了?

其实这个瞬间你的这部分电被整个电网系统平摊了。电能最主要的指标有电压、频率,像家用电中国一般是220V单相电,三相就是380V,频率是50HZ。当你关灯以后,你的电被分摊给整个电网的用户,导致电网频率会极其细微的上升,所以你不用的那部分电就是这样被别人用掉了。

如果是大用户,比如几十万上百万千瓦的用户电突然停掉了,那么电网就会反应出来频率上升较大,这时就会有一种叫一次调频的电网系统自动发指令给各个电厂,马上降低发电负荷来降低频率,这个当下电也没有凭空消失,而是全电网用户消耗掉了,比如这时候点灯会亮一些,电动机会转快一点。如果瞬间变动过大,电网调节不过来(这一般都是负荷侧跳闸才会发生)会引起电网故障,区域大停电,历史上有很多类似事件,可以百度下。

现在电能还不能被以电的形式储存,但是可以变成其它能源,大的比如抽水蓄能,熔岩电厂,小的可以被蓄电池转化为化学能,家里热水器的热水也是储能的一种,还有一些蓄冰空调等等。


落叶为你


第一次听到交流电不能储存,那么电厂生产的交流电一般是怎么储存的呢?

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农业、工业、公共事业等多类型用电用户,这样用户的用电情况各不相同,从而导致电力系统的负荷很不均匀。

根据电力系统的日负荷图可知,电力系统每天的上午、下午、晚上各有一个高峰期,唯一的低谷期发生在午夜。因此在午夜时电力系统处于负荷低谷,使得整个电力系统有多余的电能。于是抽水蓄能电站通过水泵利用整个电力系统多余的电能,将下水库的水抽到上水库。等用电低谷期过了,抽水蓄能电站将上水库的放到下水库,通过水轮机发电,用来补充高峰期用电量,满足整个电力系统的调峰需求。抽水蓄能电站能量转换过程图如下!
抽水蓄能电站


抽水时,把电网中低谷期时的电能消耗掉,把水抽到上水库,变为水的势能,在电力系统用电高峰期时,放水发电,再次把水的势能转为电能。

抽水蓄能电站的作用;为电网提供高峰电力,减少系统峰谷差,将系统价值低、多余的低谷期电能转为高价、必须的高峰电能。保证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调节长距离电力输送,降低电力系统燃料消耗及改变能源结构,缓解发电与灌溉的用水矛盾。其与常规水电站不同之处是有上下两个水库,将水循环利用,其机组能发电,则能像水泵一样抽水,不仅给电网提供电量,进行调峰,也消耗电网电量用于抽水。因此它生产的是电,消耗的也是电。


Talk工控小白


1、能量是守恒的。

2、电能的产生和消耗是瞬间完成的,并且出力发电与消耗(线损、变损、终端)完全相等。

3、中国电网工频50赫兹,电网负荷变动时,频率有微小变化。变化超过某数值,总调会让电厂调整甚至关机组。

简单的说,你把你家的电饭锅给关了,会瞬间造成电网频率从50的赫兹变成50.000000001的赫兹,让隔壁老王家的电饭锅变成1000.00001 瓦


壶西柳517


交流电是不能储能的,国家大型的发电站都是利用多余的电能去抽水蓄能,建一个大型的水库。然后利用多余的电能把水库抽满。等到用电量大或者是水流不能满足发电条件的时候,就利用储存起来的水进行发电。这样的话可以有效地调配电网。

白天用电量比较大,所以电费价格可能就稍微高一点。交流电不能储存,晚上用电量小,所以价格就低一点,这也是为什么国家提倡晚上用电,因为晚上电能会浪费很多。

不过现在电网也比较智能化,会根据实际的情况和负载自动调配。只要人工监测就可以了。相比以前浪费要减少了很多。而且现在网络比较发达,对于每个城市每个地方的用电量监控都比较准。这也就方便了电网的调配。

希望在以后能发明出来可以储存电能的东西或者是提高能源的东西





电工与机械维修


作为一名电厂运行人员来说下这个事,电厂的所有机组停运时一般采用倒送电,也就是电网的电给厂里重要设备供电,机组启动后发电机发出的电会一部分作为厂用电供给厂内设备使用,大概百分之7左右,剩余的电才输送到电网,所以电厂不会储存电


不服就来咬我撒


感觉最好的方法是电业局配套电解铝工厂、电解氢工厂等等。想象有这么一家电解铝工厂,上一秒产能开动1%,下一秒产能开动80%,但计算机系统安排得井井有条,表示毫无压力,真是期待。


老张142957210


你的问题涉及负荷预测,功率平衡和电能储存几个概念。一般来说,发电厂发电送到电网,电网通过输配电设施把电能送到用户。电能产生,输送和使用是同步完成的,是以用定产,用户用多少,发电发多少。用户是千家万户,有居民、工厂、商业、机关等等,那怎么知道用户用多少,怎么保证用多少就能发多少?从每一个用户看,有自己的用电规律,比如居民夜间照明,三餐用电等,商业和非连续作业工厂一般用电在在白天,夜间用电少。连续生产的工厂白天晚上都要用电等等,这种规律还有一定的季节性特点。这些规律可以靠数据累积用数学的方法分析出来,还可以依据规律对每一天的负荷情况进行预测。那么一个区域内,各种用户的构成是相对稳定的,大数量级上负荷的预测也是比较准确的。电网按照负荷预测结果,调度安排各个发电厂的发电出力,有基本不改变运行状态承担基本负荷的机组。有随时调整运行状态,甚至停机启机的调峰机组,调峰机组就是要保证发电端发出的电力符合预测。既然是预测,和实际就一定不能百分百一致,但差额是细微的,发电机组有自动调频装置,发电机调频,就是调整功率的输出。我们使用的交流电频率是50赫兹,当全部发电机发出的功率小于用户消耗功率时,电的频率就会降低,部分发电机组的自动调频装置发生作用,调整发电机提高出力,增加功率,使频率升上来。反之,同理,这就是功率平衡。这样的模式看似很理想,但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发电机组单机功率的提高,调峰调频的经济性问题就越来越突出,为提高经济性,就催生了储能电站的诞生。储能电站在电网电力过剩时,利用能量转换装置把电网的电能变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储存起来,在不足时,把储存的能量用发电装置转变成电能补充到电网。最多见的储能方式是抽水蓄能,简单说就是电过剩时抽水上山,电不够时放水下山。


近视老花眼


这个问题相当业余,甚至有点幼稚……就目前的科技水平,电能是不能直接储存的,一般都是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储存。电厂发的电是直接并到电网上用的,而储能的方式目前还不多,主要是电池和抽水蓄能。因为风能和太阳能的不可控,现在储能逐渐成为关键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