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琮投降后,刘表麾下的七大猛将去哪了?

游子dream


刘琮投降曹操后刘表手下的七大猛将,蔡瑁,张允,文聘跟随刘琮投降了曹操。黄忠,魏延,霍峻投奔了刘备,后来为刘备打下蜀汉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甘宁投奔了孙权,在东吴方面一直是数一数二的猛将。


其中,投降曹操的三大猛将中,文聘后来表现的非常的出色,一直受到曹操父子的重用。曹操由于非常信任文聘,所以一直让他镇守江夏。在这之后几十年,无论是吴国还是蜀国,发动了数10次战役,都没能够攻下江夏。而且文聘在战斗的过程中先后击败关羽,孙权等,可谓是威名远扬。后来曹丕即位后,他被封为后将军。而蔡瑁,张允投降曹操之后,事迹比较少,史书上记载不详。三国演义里说到他们被周瑜用反间计所杀,并不是真实的史实。

投奔刘备的三人中,黄忠和魏延的名声可谓是如雷贯耳,他们的事迹大家可谓是众所周知。黄忠和魏延跟随刘备一起入川,攻打刘璋。后来在汉中战役中,黄忠和魏延又履立战功,尤其是黄忠在阵前斩杀曹魏大将夏侯渊,更是奠定了这一战役的胜利。在汉中战役结束后,刘备就按功劳大小,封黄忠为后将军,魏延为汉中太守,可见他们对刘备集团的重要性。

霍峻虽然名气不够大,但是他在刘备进攻夺取四川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镇守葭萌关一役中,刘璋派兵上万人进攻,而他只有数百人,却坚守一年,为刘备成功夺取西川,立下了首功。

投奔东吴的甘宁也是为保卫孙权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首先跟随孙权攻破黄祖,赤壁之战后又随周瑜攻打曹仁,夺取了夷陵。在孙权攻打合肥的时候,甘宁身先士卒,首先突破皖城。在逍遥津一战中,又保护孙权死里逃生。最后在刘备进攻东吴的夷陵之战中,甘宁身亡。

总之,在三国演义里面刘表虽然表现不怎么出色,但他手下也有不少的人才,光这7员大将,就足以让各方瞩目。由于三国鼎立,他们各自投奔东西,分属不同阵营,在各自集团内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平安读历史


刘表手下人才济济 刘表之所以表现不佳很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加上有继承人问题不解决

来看下刘表手下有有哪些人:

南郡:蒯良、蒯越、庞季、蔡瑁、张允、文聘、王粲、王威、傅巽、邓羲 、杜夔、刘先、刘望之、刘廙、韩暨、韩嵩 、伊籍 、綦毋闿 、宋忠 、吕公 、向朗、刘虎 、韩晞、霍笃 、霍峻、李严等26人;

南阳:邓济1人;

江夏:黄祖、黄射、苏飞、张虎、陈生、邓龙、陈就、张硕、甘宁、潘濬 、沈弥、娄发等12人;

长沙:刘磬、苏代、张羡、张怿、桓阶、张机、韩玄、黄忠等8人;

武陵:金玄1人;

桂阳:赵范1人;

零陵:刘度1人;

交州:吴巨、赖恭2人;

合计:52人。

说明:由于魏延在《三国演义》是韩玄部下,但在《三国志》中魏延跟随刘备入川时,是刘备的部曲(私兵),因此魏延在刘表时期应该没有担任什么官职,不应算作刘表的部下。

刘表手下有能力的名将有:

文聘,投降曹操;黄祖,和孙权作战失败被杀;甘宁,投降孙权;潘濬,投降孙权,成为东吴重臣;黄忠,投靠刘备后才有发挥机会。

正史上刘表手下就有5个有能力的将军,至于蔡瑁等只是在三国演义中有能力,正史中并无记录。刘表的两个侄子刘磬、刘虎也有作战能力,只是没有太多记录。

霍峻、李严算不上名将吧?魏延,没有记录他在刘表手下干过。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其实刘表麾下历来都没有什么七大猛将、十大猛将的说法,只不过是这几年在互联网上一些自媒体作者自行排出来的。当然既然题主问了,那我就姑且的按照现如今被认可的排名来简单的介绍下吧!



黄忠

黄忠,原为刘表麾下中郎将,跟随刘表侄子刘磐驻守长沙攸县(今湖南攸县)。208年,刘表病死,曹操降下荆州,以黄忠代理裨将军,仍在长沙郡仕官,归长沙太守韩玄统属。

209年,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刘备趁机率领赵云、关羽、张飞等人攻下荆南四郡,长沙太守韩玄降于刘备,黄忠亦跟随之。221年至214年,黄忠跟随刘备与刘璋争夺益州,在此期间,黄忠每站必冲锋陷阵,勇毅冠绝三军,绵竹之战、涪城之战等都有突出的表现,因此在刘备占据益州后,黄忠论功封讨虏将军。



218年,刘备率军与曹操争夺汉中,黄忠亦跟随。219年,与夏侯渊一战,黄忠大发神威,黄忠一战将夏侯渊击杀于南围鹿角,主帅被杀,曹三军大败,经此一役,刘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不久即占据汉中。同年,刘备自称汉中王,此战当为首功的黄忠论功封后将军,赐爵关内侯。

可当黄忠扬名于天下,正准备立下不世之功业时,却突然于220年八月因病去世,让人是唏嘘不已,令人抱憾终身。



甘宁

甘宁,原是游侠,时人称“锦帆贼”,后弃武从政,投靠于刘焉,后依靠自己的努力从计掾小吏做到了蜀地的郡丞(秩六百石)。194年,刘焉病亡,其子刘璋执掌益州,不久甘宁在刘阖的蛊惑下起兵反抗刘璋,但却被赵韪击败。败退后的甘宁带着手下800余名将士前往荆州,投靠于刘表,刘表命其驻守南阳。

不久,甘宁认为刘表不是干大事的人,跟着他永远不会有出人投地的机会,而后又听到孙权在江东“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于是他就又反了刘表,准备去江东投靠孙权。可是甘宁在路经夏口(今湖北武汉)被江夏太守黄祖所阻,不得已只能是暂时依附于黄祖。



203年,孙权率兵攻克江夏,黄祖大败,狼狈逃溃。此时甘宁为黄祖殿后,在应对孙权军队的追击时,他沉着冷静的应对,并一箭射杀了孙权的破贼校尉凌操,孙军大惊,不敢再追击,如此黄祖得以安全逃脱。可是立有大功的甘宁却依然不得黄祖重用,甘宁心灰意冷。而后,不久甘宁在江夏都督苏飞的帮助下,得以从黄祖麾下分裂,后甘宁就率军投靠了孙权。

在孙权麾下,甘宁开始被重用。208年,甘宁协助孙权击溃了黄祖,不久又跟随周瑜在乌林大破曹操,立下战功,而后又一举攻占夷陵。214年,甘宁与吕蒙率军攻克皖城,甘宁因功拜为折冲将军。215年,在孙吴与关羽对峙阶段,甘宁献策阻止了关羽的渡河攻益阳的行动,得以拜为西陵太守,统阳新、下雉两县。



同年,孙权在合肥被曹操击败,陈武奋战致死,孙权被张辽大军围困,此时甘宁与凌统等人立战终让孙权突出重围。经此一战,后世皆称其为“江东之虎臣”。对于甘宁去世的时间,史书并无定论,有史书记载甘宁的卒年为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冬季,但也有推测甘宁的卒年为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前后。

李严

李严,为荆州郡专职吏员,刘表经常让他到郡中各县任职。208年,曹操入荆州时,他正在做秭归县令,但因他坚决不降曹操,于是弃官投靠了益州刘璋,被刘璋任命为成都县令。



213年,刘备攻进益州,刘璋任李严为护军,负责在绵竹一带抵抗刘备。但是没过多久,李严就率军投降了刘备,刘备任命他为裨将军。214年益州被刘备所占,李严被任命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不久他与诸葛亮、法正、刘罢等人制定了蜀汉的第一部律法,名曰《蜀科》。218年,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益州空虚,盗贼马秦、高胜等在郪县起兵,招集队伍数万人,此时李严反应迅速,率郡中5000余人平定叛乱。



222年,刘备伐吴败退,征召李严进永安宫,任命他为尚书令。次年,刘备病重,李严与诸葛亮受命为辅政大臣,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镇守永安,同年刘禅登基,李严加封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此后,李严因与诸葛亮权力斗争失败,于231年被废为庶人,流放梓潼郡。234年,李严与诸葛亮同年去世。

文聘

文聘,原为刘表麾下大将,负责镇守荆北,以此抵御曹操等北方诸侯的进攻。208年,刘表去世,曹操入荆州,文聘降之。在曹操麾下,因才能突出,文聘被重用,同年曹操大败于孙权、刘备,文聘被任命为江夏太守,负责防御刘备、孙权军的进攻,同时赐爵关内侯。



213年正月,文聘和乐进在寻口与关羽大战,关羽败退,文聘因功晋封延寿亭侯、讨逆将军。220年,曹丕即帝位,文聘进爵长安乡侯,假节。222年,曹丕大举南征孙吴,此战文聘亦立为战功,迁后将军,封新野侯。226年,孙权率军五万攻打石阳,文聘被重重包围,但文聘丝毫不惊乱,他坚守于城中不动,孙权屡攻不下,最终二十余日后只得退军,但在退军过程中,文聘却突然率军而出,大破吴军,此战文聘名震天下。



自此,文聘驻守江夏数十年,威恩并施,“名震敌国”,使孙吴不敢再犯。文聘去世后,曹廷追谥曰壮侯,243年文聘从祀於曹操庙庭。

蔡瑁

蔡瑁,刘表主政荆州期间,历任江夏、南郡、章陵等诸郡太守。192年,刘表被朝廷任命为其后蔡瑁被刘表任命为“镇南将军军师”。208年,刘表病逝,曹操进军荆州,蔡瑁、张允等拥立刘琮继任荆州牧,同年蔡瑁与蒯越共同迫刘琮降于曹操。



而后,蔡瑁在曹操麾下历任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等职,封爵汉阳亭侯。此后,蔡瑁史书对其记载不详,往后的事情再无所知。

霍峻

霍峻,曾短暂的在刘表麾下任职,负责统帅他哥哥霍笃所遗留下的一支军队。208年刘表病逝,曹操进荆州,霍峻率部曲归降刘备,并被任为中郎将。212年,刘备进至葭萌,欲回军袭刘璋,霍峻被留下镇守葭萌城,汉中的张鲁在得知此事后,就让杨帛去诱降霍峻。霍峻却始终不受诱惑,他坚定说道“你们可得到我的头,但得不到这座城”,杨帛无奈只得退回。



而后,刘璋又派扶禁、向存等领万余人,由阆水围攻葭萌,其后霍峻仅率领数百人就在葭萌死守一年有余,最后在敌军疲惫之时,选拔精锐,伺机出击,大破刘璋军,乘机斩了向存的首级,从而保住了当时刘备在蜀中唯一的根据地,及大后方,此战让霍峻名震蜀地。

不久,刘备平定蜀中,霍峻因功晋升梓潼太守、裨将军。217年,霍峻死于梓潼太守任上,享年39岁,葬于成都。

黄祖

黄祖,刘表任荆州牧时,他担任江夏太守。191年四月,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黄祖被刘表派往迎敌,但数次被孙坚击败,不过在孙坚追击的时候,黄祖的部将不知道何故,居然运气逆天的将孙坚给射杀了,如此荆州之围就奇迹般的被化解了。



208年,刘表病逝。同年孙权派大军进攻江夏,黄祖大败,之后无力抵抗孙权的黄祖只得逃离江夏,但是没跑多远就被骑士冯则追上枭首。黄祖死后,孙权下令将黄祖首级盛放在容器中,将其献祭亡父孙坚。

总得说刘表死后在其他势力突发异彩的将领在刘表的麾下多都没有受到多大的重用。但是奇怪的是,从这些将领的生平中,他们几乎都是在刘表死后才各奔东西的,而在刘表生前他们都未曾背离过刘表,这个现象真的很让人难以理解。不过呢,不管如何这七位猛将都曾在各个势力中大放异彩,可谓都是各个势力的中流砥柱。哎!只怪刘表太不会用人,如果这些人,除黄祖、蔡瑁外都能得到重用的话,荆州就不会那么快的落于他人之手。


澳古说历史


刘表手下是没有什么七大猛将之说的,这一点别说正史了,就连演义中都没有给他编排。

不过刘表能坐镇荆州,手下也是有一批文臣武将的,要不也不能“南接五领,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下面来数一下刘表军中排得上名的猛将(正史)。



刘表手下的荆州猛将

黄忠:这个大家都认识啦,老当益壮的代名词,蜀汉五虎大将之一,蜀汉四方将军之后将军,入蜀勇冠三军、定军山阵斩夏侯渊,定军山立威之后去世,后主追谥“刚”。

不过黄忠在刘表手下却不像演义中那样出彩,没什么百步穿杨、大战关羽的事迹。刚入仕那会是在刘表侄子刘磐手下做事,后面又跟着韩玄一起镇守长沙,为荆州和江东的前线,刘表死后,刘琮投降曹操,黄忠被任命为裨将军,依旧镇守长沙,刘备夺取荆州后投降。



霍峻:此人在演义中并不出彩,可在正史上却是战功赫赫。最开始以部曲投靠刘表,刘表死后率部投靠刘备,刘备入蜀后,葭萌关是他唯一的根据地,而守卫这要紧之地的就是霍峻,

面对张鲁诱惑而坚定不移,面对刘璋大军攻关而毫不畏惧,曾以数百守军击退益州扶禁、向存的一万军队,使刘璋抄刘备后路的希望破灭,和一千多年后的朱文正的洪都保卫战有异曲同工之妙。

刘备定蜀之后,以霍峻为梓潼太守,和张飞一起守护成都北部安全,在任三年去世,刘备悲痛不已,亲自吊唁。“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霍峻之子霍戈,不负父亲威名,多次平定南中叛乱,升任庲降都督坐镇南中至蜀汉灭亡,曾提议以一万军队救援成都,被后主否决。蜀亡后因为在南中的威望,依旧被司马昭任命为南中都督,管辖南中一带,被封为列侯,此后世代镇守南中地区。
李严:和黄忠一样是个熟面孔了,刘璋集团东州派系老大,刘禅两大托孤大臣之一,掌管整个蜀汉的军事大权(虽然这权力实际上被诸葛亮兼任了)。

李严是南阳人,原本是刘表帐下小吏,曹操占据荆州时逃亡益州投靠刘璋。刘备入蜀后,李严奉命带兵去阻挡刘备南下,结果阵前倒戈,把军队和地盘都送给了刘备,也因此得到刘备重用,刘备死后掌管内外诸军事,后逐渐被诸葛亮架空,更因护送粮草不力而下狱,诸葛亮死后,李严忧愤而死。



文聘:南阳人,刘表部下大将,长期镇守荆北一带,为荆州北部屏障。刘表死后,随刘琮投降曹操,被任命为江夏太守,负责荆北前线,和江东对峙,多次击退孙权大军,在曹丕时期为新野侯、后将军。

《三国志》记载文聘镇守江夏数十年,“有威恩,名震敌国,贼不敢侵”,死后追谥号“壮”,得以入曹操太庙,其待遇算是刘表的荆州将领中最好的了。


王威:被正史和演义严重忽略的忠义之士,在东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中有提及到:刘表死后,刘琮投降曹操,被安排去做青州刺史,王威没有和文聘、蔡瑁一样为曹操效力,而是继续保护刘琮去青州,后面曹操派于禁去暗杀刘琮,王威拼死护卫,死于乱军之中,刘琮也被于禁杀了。《三国演义》中采取了这个故事。

王威曾建言以数千兵马奇袭曹操,仿造张绣故事,可惜被当时掌权的蔡瑁否决了,由此可见王威的忠心,加上他最后以生命护卫刘琮,可以说在三国时期,王威、高顺、沮授这些人,用生命捍卫了日益衰败的“忠义”二字。


刘磐:此人是刘表侄子,黄忠一开始就是在他手下做事的,虽然记载也不比王威多,在《三国志》中连传都没有,只是在其他人的传里有零星记载,可是记载少不代表不重要。在《太史慈传》中,记载着刘磐“骁勇,数为寇於艾、西安诸县。策於是分海昬、建昌左右六县,以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昬,并督诸将拒磐。磐绝迹不复为寇。”

单凭这句话就足以证明刘磐的勇猛,太史慈何许人也?那可是小霸王孙策最欣赏的猛将,单挑中能取得孙策兜鍪的猛人(正史记载),孙策定江东后,手下猛将如云,可刘磐连续侵扰诸县,只有太史慈才能搞定,足见刘磐的能力可不比黄忠、文聘等人低。


吴巨:刘备好友,当年刘备被曹操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曾想过去投靠他。刘表为了控制交州,派赖恭为交州刺史,吴巨为苍梧太守,共同负责交州军务,不过吴巨是一个用武胜过用脑的莽夫,他在苍梧因为和赖恭不和而把他赶走,直接把自己和老板刘表弄成对立的局面,也间接导致交州落入交趾太守士燮手里。

吴巨前不能夺取交州,后不能回去荆州,失去了刘表这个大靠山后,只能在苍梧一地形单影只。刘表死后,吴巨继续割据苍梧,而交州士燮却是一个亲吴派人士,不断向江东示好,孙权派了步骘来接管交州,吴巨自然不可能将近在咫尺的肥肉拱手让人,于是有预谋杀害步骘,武力夺取交州,最后被步骘反杀,交州九郡就全部归属了江东孙权。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一贰一橙


 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东汉末年,刘表被任命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假节,封成武侯。在荆州期间,刘表恩威并著,招诱有方,促使荆州地区成为人才集中之地,比如诸葛亮就来到该地区隐居。在东汉末年,刘表之所以能抗衡曹操、孙坚等诸侯,离不开众多猛将的支持。其中,就魏延、黄忠、霍峻、李严、甘宁、文聘、蔡瑁、黄祖这八位将领,就是刘表麾下的八大猛将。对于这八大猛,有一半跟随了刘备,分别是魏延、黄忠、霍峻、李严。

  对于刘表手下的八大猛将,黄祖早在和东吴的交手中就战死沙场了。在刘表去世后,剩下7位将领中的四人跟随了刘备,分别是魏延、黄忠、霍峻、李严,而文聘、蔡瑁投靠了曹操,只有甘宁一人投奔了孙权。对于刘表手下的猛将,之所以大部分跟随了刘备,原因是多个方面的。一方面,就孙权所在的东吴,和荆州刘表曾长期交手,比如孙权的父亲孙坚就是在攻打荆州时被杀的。为了替孙坚报仇,东吴自然多次对荆州兴兵,并且杀死了刘表手下的猛将黄祖。在此基础上,刘表去世后,他的手下自然不愿意投奔东吴了。





小时大彬


刘表管辖的荆州,当时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208年,曹操举兵南下,刘表病逝。刘表次子刘琮直接投降了曹操。荆州士族多有投曹操或刘备者。刘表手下有几员大将,也都各自投了阵营。


首先是蔡瑁,张允两人,他们是积极主张投降曹操的人,所以在曹操那里一样是混个官坐坐。《三国演义》小说里,蔡瑁张允被曹操用为水军头领,结果被蒋干盗书,周瑜“将计就计”,曹操上当杀了两人。这应该不是两个人真实的结局。

文聘,原来是刘表比较器重的大将,曹操南下,看其忠诚,被曹操收留,后被任江夏太守。曾帮助曹仁守江陵,立功不少。

黄忠,后来投靠了刘备,在刘备入川,特别是汉中战役中,定军山刀斩夏侯渊,成为成名之战。小说里有被评为“五虎上将”之说。



魏延,与黄忠一起投靠了刘备,深受刘备的重用。汉中战役后,被刘备任命为高中太守。


霍峻,南郡枝江人。看起来没有黄忠,魏延有名气。主要是因为早亡,霍峻曾以几百士兵守城,抵御上万人之攻击。被刘备任为枝潼太守,裨将军。他的儿子霍戈,更是蜀国名将,官至安南将军。

甘宁,甘宁好战,不被刘表喜欢,就投了黄祖。黄祖因为他是海盗出身,看不起他,在孙权攻打黄祖报仇时,甘宁投了孙权。被孙权重用。不过甘宁应该是在刘琮投降曹操前,投靠了东吴。


路遥lgy


刘琮是刘表之子,刘表死后继承荆州刺史。下面来说下这七位猛将。

1.甘宁:号锦帆贼。在刘表帐下,为黄祖部将,但一直不受重用。后来投奔孙权之后,屡立奇功,战功卓著,深受孙权重用,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甘宁为人仗义疏财,深得士卒拥戴,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2.李严:李严,在刘表帐下时,刘表让他到郡中各县任职,等于也没有被重用。后来投降刘备后,历任尚书令,中都护,骠骑将军。刘备在夷陵败归后,白帝城托孤,李严和诸葛亮被作为托孤重臣。

3.文聘: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刘表死后,投降曹操。曹操感动其对刘表之忠诚忠义,对其十分敬佩,仍令其镇守江夏。文聘勇略过人,不负曹操所望,多次引兵阻遏关羽之师,攻其辎重,烧其战船,立下莫大之功,成为曹操倚为屏障的大将之一,威名远播。被封后将军、新野侯。曹叡在位初,文聘在江夏又击退了孙权大军进攻。死后追谥曰壮。

4.蔡瑁:出身非常豪华,其家族是荆州豪族,很有背景。刘表初任荆州牧时,贼寇丛生,蔡瑁辅佐刘表平定荆州。刘表对其十分信任,担任刘表的军师。刘表病逝后,拥立刘琮为荆州之主。公元208年,投降曹操,历任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封爵为汉阳亭侯。

5.霍峻: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刘表死后,霍峻率部投降刘备,受重用,任中郎将。随刘备入川,立下了汗马功劳。刘备平定川蜀后,封霍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3年后,霍峻四十岁死去,刘备非常伤心,亲率群臣吊祭,还在霍峻墓地留宿一晚。

黄祖。

6.黄祖:东汉末年荆州地区知名将领。出身当地望族,刘表任荆州牧时,重用当地豪族,黄祖任江夏太守。初平二年,在与孙坚的大战中,黄祖部下射死孙坚。在208年,被孙权打败斩杀。

7.张允:刘表部将,刘表死后,投降曹操。史载较少。


走在脱贫的路上


导语:

刘表是真的没出息,手下猛将如云,带甲二十万之众,却依旧不思进取,只想着窝在荆州过小日子。如果这配置在当时送给刘备的话,刘备早就创造出奇迹了。

那么刘表手下到底有哪七位比较著名的将领呢?我细数了一下,大概有这么七位出色的将领:蔡瑁、张允、黄忠、魏延、文聘、甘宁以及李严等七人。这七个人随便拿出一个来,那都是镇守一方的猛将。

全部集中在刘表的麾下,却依旧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以至于荆襄九郡眨眼之间,就被他小儿子刘琮送给了曹操。要不是刘备带着刘琦折腾了一下,荆州早就成了曹操的地盘了。

这七位将领后来的归属,其实也是不同的。其中蔡瑁、张允和文聘是投降了曹操。黄忠、魏延是归顺了刘备,甘宁去了东吴,李严去了益州刘璋那里,随后也归了刘备。



01锦帆贼甘宁的励志人生

为什么叫甘宁锦帆贼呢?因为在没有进入刘表集团之前,甘宁可是江湖上的江洋大盗。也就是带着一帮兄弟,坐着一艘船四处打劫过日子的那种。

潇洒的生活似乎不能满足甘宁对人生的追求,在刘表的招降之下,甘宁选择了跟宋江一样的路,归顺了刘表。

到了刘表这里,本以为可以有一番作为,结果没想到居然被分到了江夏太守黄祖的麾下。黄祖是个粗心大意的粗汉子,他哪里懂什么礼贤下士的道理。

所以甘宁永远都不受重用,就算是多次立功,始终没有办法进入到刘表的核心圈子里,甚至连黄祖的核心圈子都进不去。

乃往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三国志》

这么一来甘宁就心灰意冷了,早知道这样,还不如继续做江洋大盗来的畅快。结果曹操南下,甘宁趁机就逃到了东吴,成为东吴的一员大将。

甘宁的水平到了东吴,那就是一流高手了。可问题是甘宁曾经帮刘表打过东吴,而且还射死了东吴大将凌统,这么一来,甘宁在东吴是很难混下去的。

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时候的甘宁没有考虑再次更换门庭,而是用实际行动告诉孙权,告诉江东的诸位将士们,他甘宁对东吴的确是忠心耿耿。

所以甘宁也就成为了东吴第一猛将,东吴是没什么一流上将的,都属于二流水平。如果非要论的话,那么甘宁铁定是可以作为一流上将的主要候选人。



02卖主求荣的蔡瑁张允,下场悲凉。

蔡瑁那的确是大家族出身的人物,同时他也是刘表的小舅子。按道理说,应该是要帮助刘琮守住荆州才是。

可是曹操大军来了以后,蔡瑁没有像周瑜那样,誓死抵挡曹操的大军,反而主动劝说刘琮投降曹操。

原本荆州之主的位置,就不应该让刘琮来做。是蔡瑁和张允等人,利用自己的权势,强行把刘琮给扶上大位的。结果又把人家刘琮给卖了。

在演义里面,这两个人因为蒋干盗书的事情,被起了疑心的曹操杀掉了。而事实上并不是如此,事实上,这两个人虽然都得到了曹操的封赏,却被曹丕严重瞧不起。

无不烹菹夷灭,为百世戮试。---曹丕

曹丕认为这两个人是卖主求荣的家伙,每个人都想要吃了他们的肉,如此不忠不义之人,怎么还有脸面活在世上?

虽然没有言明他们被赐死的结果,但是我认为这两个人在曹魏后来的下场,是非常凄凉的,不会比赐死好上多少。

03文聘镇守江夏多年,无人敢惹。

文聘是忠义之人,曹操杀来以后,他没有直接去见曹操。一问之下,原来文聘觉得没有守住刘表留下的土地,他愧对刘表。

曹操大为感动,于是重用文聘,让他为自己镇守江夏。文聘这辈子简直跟开了挂一样,只要他在江夏,谁来也不好使。

关羽北伐的声威如此猛烈,但是遇到文聘以后,压根什么本事都发挥不出来。文聘坚守城池,为曹魏生生地挡住了关羽的进攻。

孙权以五万众自围聘于石阳,甚急,聘坚守不动,权住二十馀日乃解去。聘追击破之。增邑五百户,并前千九百户。---《三国志》

这么镇守江夏多年,文聘从曹操活着的时候,一直镇守到了曹叡登基以后。这个时候,孙权也要侵犯江夏,文聘再次抵挡住了东吴的进攻,真可谓是曹魏集团在南方的屏障。

这么一员守城大将在手里,刘表却没有好好利用起来,实在是亏大发了。越想越觉得刘表真的是把一副好牌给打了个稀巴烂。



04黄忠闻名是在归顺刘备以后。

荆州落入曹操之手以后,大部分士族们都归顺了刘备,这才是刘备真正一下子壮大起来的主要原因。

黄忠也是在刘备收复荆州土地的时候,归顺了刘备。不过这个时候的黄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出名,可以说没什么名气。

或者说有名气但是我们没有看到过相应的记录。可黄忠到了刘备手里,那就等于是如鱼得水了。刘备带着黄忠进入西川,黄忠为刘备夺取西川立下了汗马功劳。

建安二十四年,於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三国志》

后来又跟随刘备前往征讨汉中,在汉中定军山一战,黄忠阵斩夏侯渊,一战成名,终于成为了蜀汉的核心大将之一。

但是很可惜的是,黄忠的出色战绩,也就止步于此了。如果不是因为年纪太大,那就是因为黄忠身上的伤痛太多,不久以后,黄忠就去世了。

能够在自己临终之前,还立下如此大功,成就如此大的名声,我看黄忠这一生没有白活。当然这也要多亏了刘备有识人之明才行。

05魏延是诸葛亮北伐的主力大将。

魏延昔日也是刘表手下大将,不过那个时候的魏延还很年轻,他的能力并没有体现出来。等到魏延归顺刘备以后,刘备带着他一起进入了益州。

他帮助刘备夺取了益州,后来在夺取汉中的大战之中,魏延也是立了不少的功劳。在决定谁来做汉中太守的时候,刘备力排众议,将年轻的魏延扶上了这个位置。

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三国志》

从此魏延成为了蜀汉的重要将领,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魏延二话不说,放了汉中太守的好日子不要,跟着诸葛亮一路北伐。

北伐的过程中他提出了子午谷奇谋,没有得到诸葛亮的采纳。不过这也证明了魏延是一个有想法的猛将。诸葛亮北伐的主要大将,魏延排名是第一位了,堪称那个时期蜀汉的支柱。

很可惜的是,因为他跟诸葛亮的秘书杨仪之间有矛盾,结果杨仪用计谋杀掉了魏延,并且诛杀了魏延全家。

06刘备的托孤大将李严。

李严原来是在刘表手底下做事的,后来曹操南下以后,李严对荆州这片地区十分失望,既没有投靠曹操,也没有归顺刘备。他一路小跑去了益州,成为了刘璋的部下。

在益州他好歹也是镇守一方的大将,刘备入川夺取益州的时候,李严曾经做出过抵抗。后来在法正等人的劝说下归降了刘备。

从此李严成为了刘备手续爱的一员猛将。据说李严这个人非常有才能,所以刘备在永安托孤的时候,让李严跟诸葛亮一起辅佐太子刘禅。

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建兴元年,封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四年,转为前将军。以诸葛亮欲出军汉中,严当知后事,移屯江州,留护军陈到驻永安,皆统属严。严与孟达书曰:“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三国志》

可见李严的才能是仅次于诸葛亮这一类顶尖人才的。不过很可惜的是,李严一直打算开府,以此可以跟诸葛亮平起平坐,这是蜀汉当时所无法承受的局面。

而且因为李严的私心,导致北伐大军无功而返,这也是让人比较头疼的事情。最终诸葛亮废了李严的所有职务,将他关进了大牢。

总结:将领再强,没有好领导带,也是白搭。

这七位都是非常出色的将领,可是在最初都跟错了领导。在刘表麾下,这七个人只能说是安稳过日子,压根就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后来这帮人有的跟了曹操,有的跟了孙权,还有的跟了刘备。到了这三个人手下以后,他们完全发挥了自己应有的水平,实在是不容易。

由此可见,不管你多强,要是跟错了人,说不定也会荒废你的一生。一定要眼光准一点,一个好领导,决定一辈子的路。

《三国志》


江湖小晓生


刘琮投降后,刘表麾下7大猛将,有6位归降刘曹,只有他选择孙权

鸟择良木而栖 ,贤臣择名主而仕。在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各路诸侯也是纷纷崛起。刘表作为官封的荆州牧,虽割据一方,但无雄才大略。诸葛亮一句“其主不能守”,就已经给他盖棺论定了。不过,刘表手下还是有不少风云人物的,光猛将就有7位之多。那刘琮投降后,刘表麾下的7大猛将都去了哪里呢?有6位归降刘曹,只有他选择孙权。

这7人,在刘表手下,一直属于默默无闻的状态,但随着新主的出现,他们也在三国的历史上,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光和热。

首先是,投靠刘备的魏延、霍峻和黄忠,这三位猛将。黄忠自然不必多说,花甲之年,尚能与关羽大战数十回合,而不落败,其战斗力可见一斑。位列蜀汉“五虎上将”,他算是这三人中最幸运的一位。定军山一战,一举斩杀夏侯渊,成为即廉颇之后,最为“老当益壮”的典范!只有曹魏的文聘能与之匹敌。

魏延,蜀汉后期的顶梁柱,其地位不亚于赵云、关羽。起初,诸葛亮对他并不信任,还曾劝诫刘备,一定要小心提防魏延。好在,刘备善于识人,对魏延十分器重。入川时,担任先锋;汉中大战,拿下汉中这一益州门户,这都是魏延对刘备的回馈。任命汉中太守时,连张飞都没有胜出,而是由魏延出任,法正辅助。可见刘备对他的信任。

霍峻,荆州望族,归顺刘备后,曾创下数百人,抵御敌军数万人进攻一年的军事记录。他也因此也被称为裨将军。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儿子霍弋,也同样是一位猛将。在刘禅投降后,他率领南中六郡归降,并在不久后,平定交阯、日南、九真三郡,功封列侯。可谓是虎父无犬子的表率!

然后是,归降曹操的文聘、蔡瑁和张允三人。

文聘,刘表大将,跟随刘琮归降曹操后,深受器重。归降前,替刘表镇守荆州北部;归降后,替曹操驻守江夏。与黄忠相同的是,晚年的文聘,曾多次击退关羽、孙权等人,竟没有一点“拳怕少壮”的感觉。总的来说,归降后的文聘,为曹魏的南方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也因此被封为后将军,拜新野侯。

蔡瑁和张允,则是名震天下的荆州水师提督。值得一提的是,蔡瑁是刘表的小舅子,在荆州可谓是话语权十足。投降曹操后,由于出色的水战经验,以及在当地有不小的权威,所以,依旧掌管水军。他们在史料中没有留下过多的痕迹,反而在《三国演义》中,中了周瑜的“离间计”,被曹操所杀。若非如此,恐怕也不会有火烧赤壁了。

刘琮投降后,刘表麾下的7大猛将,有6位归降刘曹,只有他选择孙权。此人正是“东吴第一猛将”,甘宁。甘宁,土匪出身,外号“锦帆贼”。投靠刘表后,不得重用,只得转投黄祖,但又因为出身,依旧没能受到重用。不忿之下,来到孙权麾下,才得以施展才华。鲁肃和关羽对峙时,他曾和关羽大战三百回合,而不落下风;与曹操争夺合肥的时候,他曾多次救主于危难,更以百骑劫营名震天下,成为“东吴第一猛将”。

陈寿在修撰《三国志》时,将他归为“江表之虎臣”。刘表麾下7大猛将,有6位归降刘曹,只有他选择孙权,但他却是最厉害的一位(个人战力不高,统帅能力极强)。可见,“刘备三顾茅庐”是多么重要,否则,只会错失甘宁这样的虎将军。

参考文献:《三国志》《襄阳耆旧记》

<strong>


历史诗人


1.魏延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荆州新野一带)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正史中三国志没有关于魏延具体投靠刘备的情节记载。

三国演义中主要情节为,刘琮闻玄德至,惧而不出。蔡瑁、张允径来敌楼上,叱军士乱箭射下。城外百姓,皆望敌楼而哭。城中忽有一将,引数百人径上城楼,大喝:“蔡瑁、张允卖国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众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当下魏延轮刀砍死守门将士,开了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快领兵入城,共杀卖国之贼!” 结果刘备非要装大义,不进城扭头撤退,把魏延给坑了,魏延只好向南也跑路。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全面进攻荆南四郡,魏延在长沙太守韩玄麾下担任裨将军。好兄弟黄忠要被砍了,魏延突然带兵出现,劫法场救黄忠 杀韩玄。魏延开门投降,诸葛亮偏要进谗言说他有反骨。 三国演义把魏延黑成翔,诸葛死后留锦囊让马岱除掉魏延。

不过正史上事实是诸葛亮死后,魏延也压根没想反 ,只是为人高傲自信,魏延能力还是有的,刘备在时魏延便守卫蜀汉的北大门汉中独挡一面。魏延在蜀汉军中只服诸葛丞相,诸葛很清楚自己死后他谁也不服,最后的指令仅仅是“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魏延不听命令就别鸟他,随他去吧。结果魏延听到命令果然不服气,不仅不服气还要搞出点大事。“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魏延武夫,压根看不起杨仪这种文吏,抢先南归烧断阁道,两人互相上表对方谋反,朝臣肯定都偏向同是文人的杨仪。魏延违背丞相遗令理亏在先,所部人马全部倒戈,自己也被马岱所杀。

2.黄忠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作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 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 黄忠在刘表手下只是中层将领,表现不突出,曹操只是让他代理副将军,辅助地方军事。刘备攻打荆南四郡时候黄忠投靠刘备。

攻打刘璋时候黄忠先登陷阵,勇冠三军,成为了上将。人生巅峰还是在定军山斩首夏侯渊,任命为后将军,与关羽同位。仅仅一年后就病故。

3.蔡瑁

蔡瑁,出身南郡襄阳县有力豪族蔡氏。姐姐嫁给了政治伙伴刘表,即蔡夫人,投降的小儿子刘琮生母。年轻时还和曹操是好朋友。他的出身和交际,在那个汉末乱世完全处于不败之地。历任荆州大郡的太守,深得刘表信任重要。

曹丞相打过来的时候,蔡瑁联合荆州的另一个豪强出身的蒯越,极力忽悠刘琮投降。蔡氏 蒯氏与刘表实质上也只不过是个政治合作伙伴关系而已,地方豪强无非是为自己的利益,荆州换个主子而已,难道还真为个小屁孩少主,和军事巅峰的曹丞相鱼死网破? 投降升官封侯,不亦乐乎,与曹丞相追忆少年往事。

4.张允

刘表的外甥,其母刘氏,是刘表的姊妹,所以也与蔡瑁有姻亲之谊。也是刘琮的支持者。 正史上投降后边没有记载,演义中与蔡瑁一同为周瑜反间计被曹丞相所错杀。

5.文聘

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人也,为刘表大将,使御北方。 刘琮决定投降时,文聘迟迟晚去,因为是荆州大奖,为曹操重用,授予军队,追击刘备。 赤壁之战后一直担任江夏太守,不停的骚扰攻击已经掌管荆州的关羽。并且挫败孙权,之后坐镇江夏数十年,抑制防御东吴。

6. 霍峻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兄笃,于乡里合部曲数百人。笃卒,荆州牧刘表令峻摄其众。 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 霍峻也随刘备入蜀,作战勇猛,余生便一直担任梓潼太守。

刘表手下没有七大猛将吧,其实严格来讲,只有文聘一个谈的上猛的。 魏延黄忠霍峻在刘表手下都只是中层下层将领,投靠刘备后才有了人生。蔡瑁张允也没打过经典战役,官职靠出身。提问是刘琮投降后的猛将,长为江夏太守的黄祖击杀孙坚单挑江东十几年,称的上很猛,不过之后被孙权击败杀死。甘宁也是当之无愧的猛将,不过刘表无能不会驭才,甘宁也只好投靠东吴。刘表其他手下也只是文人如蒯越蒯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