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中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为何没有称霸荆州的刘表?

来不及说再见


在《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会讨董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章节。这十八路诸侯中,有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兄弟,也有官宦世家的曹操等人,另外西北的马腾、孔子后人的孔融等等诸多实力派。

在罗贯中的笔下,这些人是以诛杀董卓,匡扶汉室的名义聚集到了一起,但是比较让人费解的是,这十八路诸侯中却几乎没有刘姓宗室参与。除了兖州刺史刘岱之外,身为汉室宗亲的荆州刺史刘表没参加,同为汉室宗亲的益州牧刘焉、幽州刺史刘虞也都没有参加这次会盟

那么问题来了,这场以匡扶汉室的行动,汉室宗亲却为何要集体缺席呢?难道他们都不想匡扶汉室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令人费解的问题。


首先要说明一点的是,十八路诸侯会讨董卓是小说里面的描述。历史上真正参与讨伐董卓的实力派只有十三家,分别是:后将军袁术、山阳太守袁遗、豫州刺史孔伷、冀州牧韩馥、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济北相鲍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广陵太守张超和长沙太守孙坚,此为十二路诸侯。再加上被通缉的曹操,一共是十三路。

至于三国演义的十八路,是罗贯中额外又加上了五路,分别是:北海太守孔融、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和上党太守张杨。这几个人中,只有上党太守张扬参加了反董这个事件,但是他没有参加反董联军的会盟。因为张扬因为跟袁绍抢地盘失利,后来又投靠了董卓。(张扬是第一个站出来号召诸侯反董的人,最后居然又投靠了董卓。仅从他这个人来看,就可以看出反董联军都是什么货色了)

从以上这个名单来看,懂点三国基础知识的朋友应该都看出来了,这些反董卓的人,几乎清一色的全部都是大将军何进的故吏

。比如袁绍和袁术兄弟,曹操、鲍信以及张超等人。他们是因为何进被杀,朝廷被董卓这个西北来的土鳖控制了,才决定抱团反击。也就是说,讨董联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想要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士族特权)而战斗。他们联合讨董,其意根本就不是为了匡扶汉室,并且他们也无心匡扶汉室

所以说,当时割据一方的刘姓宗亲,比如刘虞和刘焉等人就不愿意参加这个联盟。因为不管讨董的结果如何,最占便宜的并不是他们这些刘姓宗亲,而是袁绍、袁术这些四世三公的大豪族。


另外还有一点,董卓虽然暴虐专权,废了汉少帝,擅立汉献帝。但是董卓并没有宣布改朝换代,皇帝还是姓刘,只不过是换了个灵帝的儿子而已。

这也就是说,董卓乱政归乱政,但是天下还是刘家的天下,外地的刘姓宗亲根本就没有讨董卓的理由。(宗室身份敏感,外臣可以出兵救驾,但宗室往往不敢。因为害怕会被怀疑是否有篡位之心)

至于关东十三路诸侯,其实面临了这个法统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袁绍等人宣称汉献帝刘协不是汉灵帝的亲儿子,行径颇为荒谬,其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的叛乱行为加以粉饰。说白了,袁绍这些人想造反想疯了,为了给造反找个合理的借口,他们说谎都不带脸红的

刘虞、刘焉、刘表这些人都是刘家人,尤其是刘焉和刘虞还做过宗正(管理皇家人员档案的官职),汉献帝刘协是不是汉灵帝的儿子,他们心里很清楚。袁绍这种扯犊子的说法,他们其实是颇为不耻的。如果从旁附和袁绍,就是引狼入室,对得起祖宗么?

并且还有一点要说清楚,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关东十八路诸侯是会盟,也就是十八路诸侯合兵于一处,共同出兵讨董。但是实际上,历史上的反董联军并没有会盟于一处,而是各自起兵。比如袁绍在冀州,袁术在荆州南阳郡,他们并没有会合。

没有会合,也就意味这些诸侯,打起旗号反董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出兵跟董卓开战的人并不多!大家都在观望,想让别人跟董卓打个两败俱伤,他们再去捡便宜。


综上所述,刘焉、刘虞、刘表不反董,主要是因为董卓的名声臭,关东十三路诸侯的名声更臭。不反董,坐视董卓祸乱朝政;参加反董联军,也没好到哪去。如此一来,还不如在自己的地盘上观望,寻找更好的机会起兵反董卓。

不过以上论述只是刘焉、刘虞、刘表不反董的共同原因。相比于刘焉和刘虞,刘表的情况更为特殊一点

为什么说刘表特殊一点呢?这是因为他这个汉室宗亲和前两人不同。刘焉和刘虞在董卓祸乱朝野之前就已经是一方诸侯了,而刘表在光和七年(公元184 年)之前,一直都是被阉党抓捕的对象。后来是大将军何进解除他的通缉身份,刘表才得以被推荐入朝,出任北军中候一职。

因此董卓祸乱朝政时,刘表还在洛阳。他是不敢,也没有实力参加反董联盟。

不过恰恰就是这段时间,长沙太守孙坚杀了荆州刺史王叡。经董卓上书表举后,刘表得以充任荆州刺史一职,这才开始担任一方诸侯,为后来割据荆州打下了基础。



但是刘表受封荆州刺史之时,反董联军已经在各地扯旗造反了。其中荆州北部,就被联军之中的袁术所占据。其它荆州各郡也是当地豪强各据民兵而于当地称霸。刘表这个荆州刺史完全就是个光杆司令,他是匿名独身赴荆州。也就是化妆成老百姓的模样,偷偷摸摸的潜入荆州,才得以上任。

刘表上任荆州后,手上既没钱也没人,他要考虑的是自己的生存问题。也就是先镇压荆州当地割据的豪强,然后再赶走袁术这个打着反董大旗,实际却在荆州搞割据的阴谋分子。因此在反董卓这个问题上,刘表当时是没有积极性的。

后来刘表在襄阳拉拢当地士族,依靠本地士族的力量,平定了襄阳一带的叛乱。但是无奈打不过袁术,只得把荆州的治所设在襄阳城,与袁术形成对峙局面。

再后来反董联军破裂,袁术派孙坚,刘表派出黄祖,两派人在襄阳大打出手,孙坚被黄祖军用暗箭射伤,后经医治无效病死。由此便埋下了刘表与江东孙氏一族的恩怨。

备注:董卓祸乱朝政时,袁术以后将军的身份带着虎贲军逃出了洛阳,逃到了洛阳以南的南阳郡鲁阳山,并在此处设立大营。后来孙坚杀了荆州刺史王叡,流落到了南阳,在袁术的庇护下,替他把杀害上级的罪名给一笔勾销。于是孙坚和袁术结盟,两人一个出钱出粮,一个出兵,先杀掉了原来的南郡太守,在事实上割据了南阳郡。



所以说刘表为何没参加反董,除了反董联军的名声太臭外。他还有两个原因:

第一、反董联军扯旗反董时,刘表先是在洛阳当小官。后来荆州刺史被杀,刘表经董卓的表举,才得以上任荆州。他上任之初就是个光杆司令,没实力参加反董联盟;

第二、反董联军的袁术割据荆州南阳郡,导致刘表不能统一荆州。刘表和袁术有仇,相互派兵攻打,直到几年后才驱逐袁术。因此刘表他也没有参加反董联军的动力。


最后再补充一点。其实刘表也不想反董。因为从他的自身利益出发,他是在董卓的推荐下才获得重用(荆州刺史)。因此从感情来说,反董对他没有任何好处。他若是出兵反董卓,只是在给袁氏家族添砖加瓦,便宜了袁氏。从冀州刺史韩馥被袁绍吞并就可以看出,其实袁氏与董卓没有区别。若是反董联军打赢了,无非就是把董卓换成了袁氏家族,朝廷依然被权臣所把控


Mer86


刘表没有参加讨伐董卓联军,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刘表这个诸侯,虽然是皇室和八俊之一,其实是个长于治理,短于开拓之主。正是这个原因,荆州很多人才不为他所用。其次,刘表能代替王叡当上荆州刺史,其实是董卓为了拉拢人心,让皇帝任命的。其三,刘表虽然占领了荆州大部分地方,但是南阳郡还未拿下,而荆州此时有袁术,孙坚的威胁,所以刘表根本不可能离开大本营。


(关东联军讨伐董卓)

讨伐董卓之时,刘表其实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而是理兵襄阳,在观望天下的变化。这证明刘表根本不是一个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的宗室,而是一个政治投机商。董卓死后,刘表一边和入主长安的董卓部将李榷,郭汜眉来眼去,因此获得镇南将军,荆州牧的政治资本。但是,另外一边又和反董联军的盟主袁绍,保持着联系。刘表的治中从事邓義都看不下去了,屡次劝刘表,刘表的理由也很强大:“内不失贡职,外不背盟主天下达义也。”(《三国志.刘表传》注引《汉晋春秋》)邓義气得辞职不干了。当然,身处乱世,作为诸侯维护一方安定,而打打“太极”,也无可厚非,但是刘表是有宗室身份和八俊的才名的。

刘表被董卓任命为荆州刺史,这是董卓的拉拢策略,同时还有益州的刘焉,幽州的刘虞。刘虞的声望最高,最得人心,还差点被袁绍拥立,可惜命丧公孙瓒之手。刘焉进入益州不久就自立了,还一度要和马腾攻入长安,简直是给东汉末年的乱局添乱。而刘表正好处于二人之间,只想保有荆州,既供奉汉帝不添乱,同时把荆州的治理得井井有条,即使袁术,孙坚三代的觊觎,刘表依然挺立,也是不容易。

(袁术占据着荆州南阳郡)

所以,讨伐董卓时,荆州才初定,刘表不可能出兵的。当年,刘表单骑入荆州,荆州可以说被世家豪族搅得天翻地覆。南阳当时被强大的袁术占据,长沙有豪族苏代,贝羽作乱自立,襄阳有江夏贼张虎,陈生等等。刘表于是启用当地襄阳,南郡豪族蒯氏兄弟,蔡瑁等人,在他们的帮助下,或杀或抚或降,才平定了大部分的荆州之地,但是拿袁术,孙坚是没有办法的。这也充分的说明了,东汉末年的乱局,根源在土地兼并,世家大族垄断资源,对君权构成威胁的矛盾。

袁术占有荆州大郡南阳郡,名义上受刘表的管辖,袁术自然不平,同时因为袁绍和刘表结了盟,袁术和袁绍的关系犹如死敌。所以,袁术让孙坚攻打刘表,打算拿下荆州之地。不过,战斗中,孙坚被刘表的部将一箭射中,导致军败身死,这也拉开了日后孙吴和刘表的恩怨的序幕。这件事发生的时候,正是关东军讨伐董卓之后,董卓临死之前(董卓死于192年,孙坚战死191年)。所以,讨伐董卓之时,刘表此时的主要敌人不是董卓,正是盘踞在南阳的袁术,而孙坚却成了军阀兼并割据的牺牲品。

(影视中的孙坚)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关东联军的本质其实军阀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以讨董为名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利益一个幌子。其中除了曹操比较积极,孙坚几次和董卓部将大战外,其余的诸侯大多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举动。以刘表的精明,看出关东联军其实本质只是一个政治幌子,难度不大。毕竟,刘表早先就在大将军何进府里任职,后又出任荆州,可以说,对朝廷内外,这些政治手段都是很了解的。果然,所谓的讨董联盟,关东联军很快就瓦解了,取而代之的是,孙坚兵峰一转,攻打荆州。所以,刘表此时应该是在庆幸没有掺和进关东联军,否则,后方根据地早被端了。


大飞熊ヽ骑士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济北相鲍信、山阳太守袁遗、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加上曹操,其实也就是十一路讨董,并没有所谓的十八路。诸侯们讨董并没有演义里那么热血激昂!

演义通过以上史料进行加工发展成了十八路诸侯。即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

广陵太守张超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长沙太守孙坚、渤海太守袁绍、骁骑校尉曹操、西凉太守马腾、徐州刺史陶谦。

其中孔融、张超、公孙瓒、张杨、孙坚、马腾、陶谦其实也并没参加讨伐董卓。可能罗贯中先生是觉得十八路诸侯好听,所以凑了个十八路诸侯。增加七个诸侯也可以体现出大家抗董的激情!

至于为什么罗贯中没有把大诸侯刘表选进去,或许是出于角色考虑。因为刘表演义里就一直是扮演关门自守的角色,他与世无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董卓没去打他,他自然没必要得罪人,所以他是不会参与外界争斗的。


其实即使刘表被邀请参加讨董,他也不会参与讨董的。

初平元年,荆州刺史王叡为孙坚所杀,董卓上书派刘表继任荆州刺史。而袁术屯兵于鲁阳,导致刘表无法走马上任。于是他匿名独自赴荆州,才得以上任。他单马入城,在蒯良、蒯越、蔡瑁等人的帮助下剿灭了荆州的宗贼盗匪,稳定了荆州局面

一、从以上可以看出他的官位名义上其实是董卓给的,他没必要与董卓撕破脸。

二、初平元年是公元190年,190年正月诸侯讨董,而这个时候刘表才刚走马上任,估计还在平定内乱,这个时候荆州都还没稳定下来,他怎么可能有时间、有能力去参加讨董呢?


夏目历史君



十八路诸侯会盟,刘表为何没有参加?

东汉末年,董卓作乱,群雄并其,以袁绍为首的起义军,组织十八路讨逆军会盟,讨伐董卓共聚虎牢关,其中有袁绍、袁术、曹操、公孙瓒、孙坚……等,却唯独少了荆州之主刘表。刘表坐拥荆州,也是这样当时称霸一方的诸侯,其身长八尺,长相温侯伟壮,起初被何进招为掾,后来又出任北军中侯,初平元年(190年),原荆州刺史王叡被孙坚所杀,董卓为了安抚荆州,上书皇帝派遣刘表继任荆州牧。因

此刘表也称的上有实力的诸侯,然而十八路诸侯会盟,为何没有刘表?以下笔者做简要分析。


首先刘表刚到荆州立足未稳。十八路诸侯会盟是190年,而恰巧当年刘表继任荆州牧,前荆州之主刚被杀不久,可以说荆州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导致盗贼横起,袁术有屯兵鲁阳,又有很多南阳之众,长沙太守苏代,华容县长贝羽等,割据称霸,与是出现了刘禅隐姓埋名,只身走马上任的局面。刘表到达荆州,可以说是个空降将军,有其名而无其实,只能遍访当地官员名士,寻求帮助,于是刘表娶了当地名门望族菜氏为妻,召集蔡瑁、张允、蒯越等,共谋大事,于是刘表以仁德治理荆州,文武兵勇,才让荆州安定下来。十八路诸侯会盟之时,刘表刚继任,根本没做时间参加会盟。


其次刘表的荆州刺史为董卓所赐,荆州又与孙坚、袁术等成敌对之势,刘表也不适合参加。刘表本来是被郡中侯,是被董卓举荐给汉献帝做了荆州刺史,且不说董卓祸乱朝纲应不应该讨伐,只说刘表受人恩惠,岂能在兴师讨伐?刘表这样的举动,只会让天下人更为唾弃,再加上,刘表刚刚到人,许多荆州的事务还要仰仗皇帝和董卓,万一董卓宣布刘表荆州牧取消,后果很严重,因此刘表持中立的态度,既不帮助董卓,也不帮助袁绍。


再者荆州与孙坚有冤仇,正是孙坚斩杀了原荆州牧王叡,刘表才有机会提领荆州,荆州的官民对孙坚也有敌意,刘表为了迎合荆州管民的情绪,不应该参加会盟。再加上袁术占领南阳,虎视荆襄,早有贪图荆州的意图,刘表即使参加会盟,也会凶多吉少。后来孙坚从荆州路过,被刘表斩杀,也能证明,刘表对江东也是没有什么好感,因此刘表不参加会盟也是明智之举。


再次刘表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不会参加会盟。刘表虽为荆州之主,却没有远大抱负,只想偏安一隅,不想在诸侯中称王称霸。一者刘表新到人,就算刘表想去参加会盟,也未必调动荆州的军队,二者刘表胸无大志,从后来刘备与他的谈话中便可得知。刘备被曹操追赶,逃亡荆州,而当时曹操也正在和袁绍再官渡决战,刘备劝说刘表亲率一只劲旅,前去偷袭曹操许昌,必然大获全胜。


而刘表却不以为然,并且告诉刘备:我素来没什么大志向,只想治理好荆州,保一方平安,不想称王称霸,再者说荆州的水军也打不过北方的战骑,不必自讨苦吃。因此刘表无意于功名大业,况且自己也觉得没那个实力,估计刘表也认为参加十八路诸侯会盟也没必要,所以没有参加。

你是如何看待刘表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