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投資者忽視的高管薪酬

一直以來投資者對高管薪酬問題非常關注,但是他們也應該意識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自己的不重視導致了這一問題的持續存在。

被投資者忽視的高管薪酬

認真對待Proxy Statements

只有少部分的個人投資者能夠在投資前去仔細閱讀公司的年報和季報。通常情況下,人們會通過投資顧問或諸如Value Line或Morningstar之類的機構等渠道獲取信息以節省時間。更少會有投資者去閱讀提供有關高管薪酬細節的Proxy Statements。儘管共同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可能更關注Proxy Statements,但基金的最終投資者通常不會注意到他們的基金經理的薪酬。

強調“他們的基金經理”一詞是有原因的:高管們是為股東工作的,但股東們似乎經常忘記這一重要事實。股東們應該提供豐厚的薪酬待遇以吸引有才能的高管,並採用激勵措施使高管與股東的長期利益保持一致。高管不應該期望僅僅通過管理一家現成的,運營正常的企業,而不拿自己的錢與股東一起冒險,就能夠躋身超級富豪之列。


薪酬結構很重要

高管薪酬水平的問題近年來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但還有一個同樣重要的問題是

薪酬結構。一些人士,如Henry Mintzberg曾經在《華爾街日報》上撰文主張完全取消獎金,而另一些人則建議建立更多的基於股票的薪酬結構。

Mintzberg提出的觀點有些道理,比如尋找真正能夠衡量業績的指標是有難度的,以及如何確定CEO是否真的對業績做出了貢獻,而不只是這家企業自身業績強勁的延續。此外,要確定一位CEO是否真的為企業帶來了價值,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看出來。

一般情況下,高管的薪酬結構是:基本工資+基於年度業績的現金獎金+長期股票期權獎勵。問題是,什麼樣的薪酬結構更能讓高管與他們負責管理的公司所有者利益共擔。


真正的股權與期權

被投資者忽視的高管薪酬

早前,對於股票期權是否屬於企業的成本而應該在財務報表中確認的問題,曾有過激烈的爭論。這場爭論最終導致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規定了股票期權費用化的政策。然而,更重要的問題是,期權是否真正能夠讓高管與股東利益共擔。

股票期權只是賦予高管在一段時間內(通常是10年)以預先確定的協議價格購買股票的權利。在大多數情況下,協議價格不會因留存收益和盈餘分配而調整,這就會促使高管留存自由現金流,而不是將其作為股息發放。留存自由現金流將使公司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有價值,並導致期權價值的增加,而不去考慮自由現金流是否有投資機會以獲得合理的回報率。

此外,股票期權只為高管提供了獲利的可能,但不承擔任何損失的風險。如果一位高管做出的決定損害了股東利益,導致股價下跌,他或她就不會行使期權。

由於這些原因,股票期權並不能很好地替代真正的股權,而且這也不是一個能夠讓高管與股東利益共擔的激勵措施。此外,期權的“只受益無損失”可能會增加企業的風險,因為高管們可以在不承擔任何下跌風險的情況下,通過“登月計劃”來提高期權的價值。


股權

被投資者忽視的高管薪酬

股東應要求CEO直接在公開市場上購買公司股份。只有按照與普通股東相同的條款直接購買股權,CEO才能宣稱自己是在為他們著想。董事會能夠要求CEO的股權佔其年收入或淨資產的一定比例。例如,CEO可能被要求任職的前5年內買入的公司股票市值相當於兩年稅後現金收入,這些股份必須保留到退休。

除了將CEO的激勵措施與股東利益掛鉤外,CEO的買入時點也需要披露。一位真正看好公司前景並認為股價被低估的CEO,很可能在上任之初就買入,而那些信心不足的CEO則可能會拖延。

在按照上述規定的5年後,股權仍應是CEO薪酬的一個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CEO將有相當比例的淨資產是公司的股權。

實施這類的改革不需要嚴格的政府法規或法律。股東們必須明白誰是最終的“老闆”,並要求他們的高管願意和他們站在一起做事。如果一位CEO的候選人不願意這樣做,股東們可能已經躲過了一劫,可以尋找下一位候選人。

Rational Walk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也不代表透鏡社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