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祉不参与争储,还第一个向雍正磕头称臣,为何还被雍正囚禁至死?

范佛


皇帝是老四,老大,老二都处理了,剩下的老三能跑得了吗,雍正多疑,自然容不得比他大的,刚名正言顺的老三存在。雍正即位后,以他与废太子向来亲睦为由,将胤祉发配到遵化的马兰峪为康熙守陵。胤祉私下发牢骚,又对怡亲王胤祥之死缺少哀悼之情。雍正帝知道后,将胤祉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1]雍正十年闰五月十九日(1732年7月10日),胤祉病逝于景山禁所


德州美食美客


在康熙朝晚年,康熙皇帝的众位皇子为了争夺皇位,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九子夺嫡”大戏。最终四阿哥胤禛成为了这场夺位争斗的最终胜利者,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后,他成功登上了皇位,这便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伴随着雍正皇帝的顺利登基,当年那些参与了“九子夺嫡”、与他争夺皇位的康熙皇子们也随即迎来了“末日”。

这其中结局最为悲惨的当属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这两位在“九子夺嫡”期间给雍正以极大困扰的政敌,被雍正议罪圈禁、迫害致死,并且还被削宗夺爵、逐出宗室,就连名字都被改为了“阿其那”和“塞思黑”。同为“八爷党”成员的十阿哥胤䄉,虽没有被雍正直接打压致死,但是终雍正一朝,他被圈禁在高墙内,失去了整整十三年的自由,直到乾隆登基之后才被放出。而与他有着同样境遇的还有雍正皇帝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十四阿哥胤禵,他先是被罚去看守皇陵、后又遭到了幽禁,最后直接被雍正下令圈禁了起来,也是在乾隆朝才重获自由。

至于大阿哥胤禔、废太子胤礽,这两位在康熙朝时期就被康熙皇帝下旨圈禁起来的皇子,雍正则是依旧将其圈禁,直至这二人死在禁所之中,也没有获得释放。

除了上述几位康熙皇子之外,还有一位在雍正登基后也遭到了雍正的残酷打压与迫害,他便是三阿哥胤祉。

这个时候或许有朋友会说:“你说的不对呀,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对于三阿哥胤祉不是非常的敬重,不是还赐予了他御前免跪的恩典么?”当然,这仅仅是影视作品的演绎,历史真相却是恰恰相反,胤祉非但没有获得任何的封赏与恩典,反而是他的下场和结局同其他皇子一样的悲惨。

“如诚亲王其才甚属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无不洞晰,而用之之难尚然如此。”

雍正如此对待这位饱读诗书、一心钻研学术的“文人”阿哥,按照雍正自己的话说,是他的这位哥哥自始至终没有与他“同心同德”,特别是三阿哥胤祉在“九子夺嫡”期间,颇为耐人寻味的表现,也让雍正对其产生了深深的戒心,更是很难让人相信他是真的没有“夺嫡之心”,而这也最终导致了胤祉的悲剧结局。


三阿哥胤祉,可以说是康熙皇子中,发展最为全面的一位。

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对于三阿哥胤祉并不陌生,整部剧之中,胤祉最大的功绩以及最为亮眼的表现就是组织陈梦雷、李绂等一众饱学鸿儒,前后历时十多年的时间编制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算是在文化领域留下了一份“不朽之基业”。

而在历史上,主持编修《古今图书集成》确实是胤祉的一大功绩,当然,除此之外,胤祉参与编修了另外一部大作,即将当时新进的律吕、历法、算法三者合为一体的《律历渊源》。

而这也充分展现了三阿哥胤祉卓越的文化水平,称其为康熙皇子中读书最好、学问最深,是一点不为过的。

然而,历史上的三阿哥胤祉的“本事”并不仅仅如此,在康熙皇帝的安排与培养下,胤祉可谓是得到了全面发展。

这一点从康熙安排胤祉参与编修《律历渊源》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康熙皇帝先是主动的亲自承担起教授胤礽基础数学和几何的知识,之后又安排了意大利传教士德格里传授其律吕的知识,这也使得胤祉在学科领域上,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做到了中西结合,古今并用。

而在满洲人传统的骑射方面,胤祉同样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在所有的康熙皇子中,也堪称佼佼者。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皇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之时,还被奉命统领镶红旗出征,亲赴战场进行锻炼。

与此同时,康熙皇帝在外出离京期间,也曾多次安排胤祉代为署理国政,培养其理政能力,其表现也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认可。

可以说,胤祉接受到的是康熙皇帝给予其全方位的“素质教育”,无论是在文化、科学、军事、政治等领域,胤祉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培养, 再加上他资质较好且勤奋好学,因而在也取得了令康熙所满意的发展成绩。


勘破“魇镇之案”,让胤祉就此卷入了“九子夺嫡”之中。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在热河秋闱期间,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为由,第一次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废黜。而在这之后,以大阿哥胤褆以及八阿哥胤禩为首的一众皇子,便开始落井下石,继续打击已经被废黜的太子胤礽。

这其中,大阿哥胤褆的表现可谓是最为活跃,他在八阿哥胤禩等人的支持下,不断的向太子之位发起冲击,甚至向康熙皇帝谏言,要除掉太子胤礽以绝后患:

“胤礽所行卑污,大失人心。今父皇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尽管康熙皇帝对于胤褆和胤禩等人持续性的打压太子的行为予以了坚决的抵制和批判,但是其嚣张的气焰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压制,反而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而这个时候的太子胤礽不仅因为被废黜而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康熙皇帝的盛怒以及“八爷党集团”的不断打压,也让其出现了明显的意志消沉情况。

面对此情此景,之前一直没有参与任何政治斗争的胤祉果断决定站出来,准备要拉自己的这位二哥胤礽一把。

其实一直以来,胤礽和胤祉的关系本就非常的密切。

康熙十三年(1674年),伴随着太子胤礽的出生,康熙皇帝的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因难产去世。于是康熙皇帝安排当时非常得宠的荣妃马佳氏,在抚养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的同时,也要照看一下自己的这个没妈的嫡子。马佳氏是非常欣然的接受了康熙皇帝的安排,之后她可以说是做到了尽心尽力,视如己出,以至于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胤祉出生后,都是先将其送出宫外养育多年后,才重新接回身边。所以,胤礽和胤祉,都是由荣妃马佳氏抚养,两个人自幼的关系便非常交好。

而康熙皇帝也看到了胤礽与胤祉之间的亲密关系,所以早期康熙皇帝安排胤礽差事的同时,也会安排胤祉随同办理,甚至可以说康熙皇帝如此全方位的培养胤祉,也是为了未来更好的辅佐胤礽。

这个时候的胤祉,见到从小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二哥胤礽遭遇到了如此的困境,进而为其感到了担忧,同时胤褆、胤禩等人的做法也引得了当时为人一向正直的胤祉的极大不满,于是胤祉决心要尽自己的力量帮助胤礽扳回局面。

功夫也不负有心人,经过胤祉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大阿哥胤褆“魇镇”太子的直接证据,即标写着胤礽生辰八字的针扎小人,也称“魇废之物”。

胤祉此举不仅仅是挽救了胤礽,同时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康熙皇帝以巨大帮助。

此时的康熙见到了皇子之间为了争夺太子之位而已然是全无忠孝礼仪和人伦纲常,并且朝局也因为太子的突然被废而变得动荡,所以这个时候的康熙也有了想要复立胤礽的想法,只是苦于“朝令夕改”,恐引发朝堂议论,将自己陷入不利的舆论境地。而此时,这件“魇废皇太子之物”的出现,无疑让康熙找到了一种“刚打瞌睡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的感觉。

于是,康熙皇帝先是下旨将“魇镇之案”的主谋大阿哥胤褆削宗夺爵、圈禁终身,随后又将太子胤礽此前的异常行为和不端做法,全部归咎于这件“魇废皇太子之物”,甚至不惜将已经被他处死五年的索额图搬了出来,再进行了议论批判,还为其扣上了“本朝第一罪臣”的帽子,为的就是为胤礽开脱。

而这个时候胤祉明显感觉到了康熙心态的变化,于是顺水推舟,进一步帮助胤礽。

一来,他长时间的陪伴着胤礽,并对其进行了开导,使得其重拾信心。

二来,他教授胤礽撰写“忏悔录”,并要其主动向康熙检讨,承认错误,请求康熙的谅解;

三来,他又在康熙与朝臣面前,经常性的谈及胤礽的病情,在将责任推卸到大阿哥胤褆“魇镇”诅咒的同时,表明太子胤礽此时的状态已经完全恢复“正常”。

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对于胤礽予以了原谅,并且顶住朝臣们的反对,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重新复立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而在此期间,胤祉的表现可谓是居功至伟,于是康熙在复立胤礽的同时,也晋封胤祉为亲王爵位,以示对其的褒奖。

而也正是这件事情,让胤祉算是彻底的参与到了“九子夺嫡”的进程之中来了。


在此之后的胤祉,几乎采取同雍正如出一辙的策略。

历史上的雍正,在“九子夺嫡”期间采取了“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策略,实际上就是“隔岸观火”,坐等“两败俱伤”,看着“太子党”倒台、“八爷党”解体,在所有竞争对手“自取灭亡”的情况下,完成了弯道超车,从而顺利登上皇位。而在整个过程中,他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迎合康熙,将自己的夺嫡之心完全隐藏,进而给康熙留下了一个非常印象。这也成为其的制胜法宝。

然而,三阿哥胤祉在“九子夺嫡”期间的做法与雍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胤祉是紧紧跟随并且迎合着康熙皇帝的想法。

这一点在“二废皇太子”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伴随着“托合齐会饮案”的爆发,康熙皇帝准备第二次废黜胤礽的皇太子之位,而这一次,胤祉表没有像此前“一废皇太子”之时那样,为胤礽进行申诉和辩护,而是将自己置身其外,并且在康熙皇帝正式废黜胤礽之后,还表示了理解与支持。

于是,康熙皇帝对于胤祉这样识大体的举动颇为满意,非但没有因为他与太子胤礽的关系亲密而对其进行惩治,反而赏赐其白银五千两以资鼓励。

其次,胤祉并没有想着直接参与夺嫡之争,而是在辛勤的编书。

前文中也说到了,这个时候的胤祉可以说全身心的投入到编书的事业之中,以此将自己完全置身于政治斗争之外,同时还通过编修《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不仅收获了康熙皇帝对其的赞誉,更是在朝臣们心中树立了极为正面的形象,算是就此积攒了一定的政治资本。

再次,胤祉在这一时期与众位皇子都保持了非常和谐友好的关系。

尽管正是因为胤祉通过勘破“魇镇之案”,将大阿哥胤褆“送”进了宗人府,并且也是他积极帮助胤礽使其得以复立,按理说他应该“八爷党”集团的最为可恨的“敌人”,然而,在此之后,胤祉快速修补了同八阿哥胤禩等人的关系。特别是与“八爷党”中的十四阿哥胤禵,胤祉与他的关系是愈发的密切,以至于在后来的胤禵被封为“大将军王”,带兵平定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中,胤祉给予其重大的支持和帮助,使得胤祉本人在其他皇子中间,有了非常好的人缘,同时也树立了一定威信。

反观这一时期的雍正,因为其在“一废皇太子”期间有着从明哲保身、置身事外到支持康熙与太子胤礽这样的翻转表现,遭到了“八爷党”一众皇子的极度鄙视,以至于在其登基之后,依旧普遍对其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由此可见雍正与其他康熙皇子之间的关系之紧张。

而也正是因为在“九子夺嫡”期间的如此行事,让雍正对于胤祉不仅是极度的不满,甚至还有这一份巨大的担忧。

“九子夺嫡”期间的胤祉,雍正一样,都被册封为亲王爵位,生母同属于“四妃”之一,同样在朝中协助康熙署理政务,同样没有任何为人诟病的“政治污点”与“政治把柄”,在资历与资质上,他们两个的条件几乎是一致的。

在康熙皇子所有成年的皇子中,大阿哥胤褆以及二阿哥、即废太子胤礽已经被康熙圈禁,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法理传统,身为三阿哥的胤祉,相较于雍正实际上更具有法理性的优势。所以从合法性的角度来说,胤祉的存在无疑是对于雍正皇位的威胁。

与此同时,胤祉与康熙皇帝的其他皇子之间的关系,相较于雍正来说,是更加的交好与和谐,这就使得不管是胤祉自己坐上了皇位还是其他皇子登上皇位,胤祉都能获得最好的结局,继续保持着极高的权势和地位。

或许历史上胤祉并非如此所想,也或许他就是真的确实没有“夺嫡之心”,可是既然有如此的“可能性”,那么必然就会让性格多疑的雍正感到焦虑,而这也就注定了胤祉的悲剧结局。


雍正朝时期被两度幽禁,胤祉郁郁而终。

雍正登基之后,随即开始对于胤祉的打击,尽管并没有将其的亲王爵位废黜,但是却安排他与十四阿哥胤禵共同守卫皇陵,这是在剥夺他手中一切权力和职务的同时,将其调离政治统治的中心,不让其发挥其影响力。

而这,仅仅是雍正对其打击的开始。

雍正二年(1734年),胤祉之子弘晟获罪,进而被雍正剥夺了“世子”之位罢黜为闲散宗室。雍正六年(1728年),胤祉又被雍正以索贿治罪,从亲王降为了郡王爵位,只不过又在雍正八年(1730年)重新加封其为亲王。

但是,伴随着怡亲王胤祥的去世,胤祉也迎来了自己的末日。

同样是在雍正八年(1730年),距离他重新获封亲王仅仅过了不到三个月,与雍正皇帝关系极为亲密的胤祥去世了,之后,胤祉被庄亲王胤禄等人弹劾,说其在胤祥的葬礼上“毫无忧伤”之情。雍正与胤祥之间的感情自不用说,本来就陷入巨大悲痛之中的雍正,听闻胤祉以如此不敬的行为对待胤祥,心中的愤恨是可想而知的。

而实际上,这也是胤祉第二次因为胤祥的事情而开罪君王了。第一次是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的丧葬期间,胤祉就因违反制度理发,而遭到康熙皇帝的处罚。这一次,胤祉又在胤祥的葬礼上表现欠佳,雍正是新账旧账一起算,就此下令将胤祉的爵位废黜,并将其全家一同幽禁在景山永安亭之中。

就这样,在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在禁所去世,终年五十五岁。


雍亲王府


胤祉不参与争储,还第一个向雍正磕头称臣,为何还被雍正囚禁至死?原因很简单。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胤祉有没有争位的心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能让雍正感受到威胁的点,那就只好“防患于未然”了。

胤祉通过自己的表现建立了一个贤能的形象,胤祉在文学和书法上有很高的造诣,他曾主持编纂了《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两部著作。此外,他对科学非常感兴趣,康熙还专门找来外国传教士帮助他学习科学知识。胤祉是一个文武全才,他的骑射非常厉害,他曾在一次围猎中与康熙进行比试,两人旗鼓相当。康熙十分中意胤祉,将他封为诚郡王。

胤祉在读书人中威望很大,胤祉负责修书,与翰林院的读书人们打成一片。所以也自然在读书人中颇有影响力。反观雍正,推行新政,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将读书人得罪个遍。读书人对雍正越恨,雍正对胤祉也就越不放心。

自古王朝挑选继承人,无外乎立嫡、立长、立贤。其中,立贤是最主观的。雍正即位一直众说纷纭,究竟是康熙认定他是那个适合接班的“贤君”,还是雍正用手段夺位,可谓闹得满城风雨。而立嫡立长都是顺理成章的事。论嫡,嫡子二阿哥胤礽早被父亲康熙圈禁,雍正只要不释放就没有威胁。而论立长,雍正是四阿哥,上面有胤禔、胤礽、胤祉三个哥哥。胤禔胤礽被圈禁了,在外面的只有胤祉是他哥哥,这个是天然的“原罪”,雍正自然能感受到威胁。


费曼世界观


照例,先认识一下胤祉,他是康熙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后来雍正皇帝的三哥(异母),其人自幼聪慧异常,骑射功夫也是一级棒,康熙对其喜爱有加,时不常的就带他打猎历练,尔后胤祉被任命掌管镶红旗大营,国家级别的祭祀活动也都让他参加。最重要的是,由于他文学功底深厚,康熙还让他编纂《律历渊源》全书。后来他还编辑了一套《古今图书集成》,可能由于其孤傲,他在康熙38年因为在敏妃(允祥的亲妈)丧礼期间违规剃头(清朝有个规矩,有长辈去世,小辈的要在100天内不剃头用以表示对死者的尊敬),被康熙处罚。而且这事儿被雍正和其十三弟允祥也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


后来,康熙驾崩,皇四子胤禛成了下一任皇帝是为雍正帝,虽然胤祉明面上没有参与九龙夺嫡,但是私下里他搞的小动作胤禛也都明镜似的,所以在他上台后,虽然没对这位三哥大打出手,却也罚他去给老爹康熙守陵,在守陵的过程中,胤祉的嘴就一直没闲着,一直嘟囔雍正的不好,这一切早就被他身边的耳目报告给了雍正,当然,这些都被胤禛记在了"小本本”上。

后来,在雍正朝又爆发了贪污腐败案,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雍正发现这个皇三哥也收受过贪官们的贿赂,铁面无私的雍正自然对其印象更差,罚了俸禄并将其降为郡王,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胤禛最器重的老十三允祥去世,雍正悲痛欲绝,在允祥出殡的重要日子那天,这个胤祉竟然到场晚了,而且胤祉作死的是,雍正发现他的脸上一点悲伤的情绪都没有,要知道允祥那可是雍正最铁杆的兄弟,当年他不顾成法,破格把允祥的老妈敏妃连升两级,直接入葬到了康熙地宫中,要知道这种情况在整个大清朝都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啊!

(此为胤禛最爱的老十三允祥画像)

想到这,雍正气的暴跳如雷,新账老账一起算!下令宗人府把胤祉一撸到底,并且将其圈禁于景山,禁止其一切出行的权力,就这样,不到两年,胤祉便忧郁而亡。


老猪的碎碎念


这个问题似乎是把正史和电视剧《雍正王朝》混在一起了。有必要先梳理和澄清一下。

从正史上看,在康熙朝号称的“九子夺嫡”的储君之争当中,皇三子胤祉肯定是参与夺嫡的九个皇子之一。说他没有参与争储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但是皇三子胤祉在雍正朝最终被圈禁而死(非“圈禁至死”)却是历史事实。

而在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的皇三子胤祉也是参与了九子夺嫡的储君之争的,只不过在一击不中被康熙“一眼看穿”之后,就不再积极参与夺嫡之争,而是信奉“识时务者为俊杰”,成了观战者,当然,也能看作是“韬光养晦,和气同尘”等待机会。当机会不再,皇四子胤禛得到皇位登基的时候,他也的确是第一个俯首称臣的皇子。

电视剧当中的皇三子胤祉在雍正朝的待遇还是还是不错的,封亲王御前免跪,算是雍正对他“跪的好”的肯定和奖赏。

所以,这个问题正确的提法应该是:康熙的皇三子究竟干了什么事让雍正不依不饶,最终被圈禁而死呢?

这倒是可以在正史中找到答案的。

首先,在康熙朝,三阿哥胤祉也是夺嫡之争当中的一方实力。

康熙皇帝在中国的皇帝这个圈子当中,除了在位时间最长之外,还有一个过人之处,就是生了一大堆儿女,这在历代帝王的圈子里也是数一数二。康熙一生生了三十多个儿子,存活下来的儿子就有二十四个,可谓是“高产皇帝”。不仅如此,康熙的儿子们几乎个个优秀,按照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三阿哥胤祉算是康熙的优秀的儿子之一。总得来讲,这是一位“文武双全”的皇子,也是深受康熙喜爱的儿子之一。

从历史记载的三阿哥胤祉的行为上看,这个“读书的皇子”对储君之位也是有觊觎之心的,只不过三阿哥胤祉不像大阿哥胤褆和八阿哥胤禩那样“心急火燎”和“迫不及待”。他更像是在一旁等待机会的“狐狸”。伺机而动。但是,他也是非常的谨小慎微。做事比较隐秘,也比较胆小。

对于三阿哥胤祉来讲,他的夺嫡的最佳机会来自于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的时候。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因“失德”被废,太子之位出现了难得的“空缺”,这对于康熙的诸多优秀的皇子们来讲是“难得的机会”,因此皇子们纷纷“粉墨登场”。

康熙朝的九子夺嫡,如果细细的梳理,其实是可以分几个集团或者派系。分别是以太子胤礽为首的“太子党”,在太子第一次被废之前,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其实都算是太子胤礽的心腹。而大阿哥胤褆和八阿哥胤禩,以及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娥,以及十四阿哥胤禵算是一个“松散联盟”。三阿哥胤祉看似是个中立派,但是他有“读书人,清流的后台”这个背景,势力也是不容小觑。

在大阿哥胤褆自认为太子被废之后自己这个大阿哥是太子之位的“不二人选”的心态下,极力在康熙面前诬陷太子,落井下石,趾高气昂的以“准太子”的姿态对弟弟们呼来喝去的时候,其他的皇子们对大阿哥胤褆的做派都是十分反感的。可是这个大阿哥似乎是“利欲熏心”,居然怂恿康熙杀了废太子胤礽,大阿哥的这个非常过分的举动,终于激怒了康熙,康熙明旨“没有立大阿哥胤褆为太子的意思”,并对胤褆的行为痛加斥责。这个时候,三阿哥胤祉看到了机会:老二胤礽被废,如果趁机干掉老大,那么他这个老三就成了实际上的老大,这样一来,他距太子之位就很近了,加上他本身的才情能力和口碑并不差,干掉大阿哥对他来讲就是“好机会”。

在这个背景下,三阿哥胤祉选择了不失时机的落井下石,他向康熙举报了大阿哥胤褆“魇镇”太子的行为。大阿哥胤褆就此被康熙“削爵圈禁”。三阿哥胤祉扳倒大阿哥的目的达到了,但是,他自己也被康熙训斥,并且三阿哥胤祉的这个“落井下石”的行为,让他失去了其他皇子的信任,这里面也包括四阿哥胤禛。

三阿哥胤祉一击不中,,便立刻收敛锋芒,看起来似乎是“专心著书,心无旁骛”,但是,诸皇子其实已经对他开始提防。这是胤祉最终的悲惨命运的根源。

四阿哥胤禛本身就是一个猜忌心很重的人,在他做了雍正皇帝之后,本来就对三阿哥胤祉并不感冒的他,对这个唯一比自己大的,又有“前科”的“三哥”就更加反感,经常指责允祉的行为和言论,并且毫不掩饰的给允祉戴上了“虚伪的伪君子”的帽子,他在允祉“申辩”的奏折里毫不客气的说允祉“一直就是个虚伪的人”。这让允祉和雍正之间从猜忌到心存芥蒂,再到允祉感到委屈而心生怨愤,允祉对待雍正的态度也是越来越糟。

造成皇三子允祉最终被“削爵圈禁”的最直接的导火索,是允祉在雍正最为信任和倚重的,也是感情最深的十三王爷胤祥病逝之后,悲痛万分的雍正得知允祉在胤祥的葬礼上无辜迟到,并在葬礼现场毫无悲伤的态度时,雍正被彻底激怒,他认为这是允祉在和自己叫板,对允祉积怨已经很深的雍正,不仅惩罚了允祉,还把允祉的儿子们一起惩罚了。允祉和他的儿子们都被削去爵位废为普通宗人,允祉被圈禁,不久就死了。

说到底,皇三子还是有读书人的通病,就是“心思太重”而“胆量太小”。只能搞一些背地里的小动作。这些小动作不仅可以让他发泄不满 ,还可以让他“万劫不复”。


步武堂


只因为一个人,原来的皇十三子,后来的怡亲王胤祥。

雍正和胤祥关系好到什么地步,电视剧里表现出来的还不到三分之一吧。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和胤祥较好,两人互相和答的诗作,雍正全部留着视若珍宝,后来还刊印出来;胤祥被康熙圈禁的原因后世无从考证,就是因为雍正登基后掩盖了这段历史,估计应该是和雍正有关,替雍正背锅了;雍正登基后立即将胤祥从一个无爵皇子晋升为亲王,后来变成铁帽子王,世袭罔替,还让胤祥再挑出一个儿子当郡王,这种殊荣清朝只此一人;再然后,雍正朝的国家政务基本就是他和胤祥在处理,胤祥身上的职位包括各个要害,人事,财政,军务等等,基本上就算半个皇帝了;最夸张的是,这哥俩互相都乞求过上天用自己的命为对方续命。还有很多事情,就不一一列举了,可以说皇帝和臣子和兄弟能像雍正胤祥这样的,纵观二十四史,也是不多见的。

铺垫了这么多,终于回到问题上来,胤祉曾经在胤祥生母死后不到百日就剃头,胤祥的生母算是胤祉的庶母,胤祉需要为她服孝,而古代礼仪中服孝期间的诸多禁忌之一就是不能剃头,否则就是对死者的不敬。其次,在胤祥的丧礼上,胤祉面无戚容,就是看不出来悲伤,结果被雍正看到了,雍正对于胤祥有多好前面说已经了,因此这个本来不算很大的过错,在雍正这里被无限放大了,这也就注定了胤祉的结局。


大黄扯点历史


胤祉,康熙的第三子,封诚亲王,众多皇子中比较有才华的,史书上说他性格温和,知书达理,在几十年的皇子生涯中,陪康熙征过噶尔丹,但用武方面仅这一次,他的长处在于文化领域,需要皇家成员的祭祀活动一般都由他出面,一手毛笔字写得好,当年康熙的《功德碑》就是胤祉写的,更热衷于编书,胤祉在熙春园编书,一待就是23年,对权力、帝位不太感兴趣,就像个书呆子,这使得他在皇子中成了异类,为人处世方面非常欠缺。

胤祉,康熙三子,生母荣妃马佳氏,封诚亲王。

既然无心争权夺利,顺大势而流即可,于是他跟太子胤礽走的很近,本来成年后只封了个郡王,因与太子和睦让康熙倍感欣慰,升为和硕诚亲王,就此胤祉打上了太子的标签。康熙晚年的夺嫡闹得人心惶惶,康熙生前直接处理了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禔,虽然胤祉也是太子的人,但胤祉并不参与争储,所以胤祉安然无恙。

胤祉历时28年主持编成的《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类书。

但这其间发生一件事却给胤祉日后埋下祸根,当然这也是他咎由自取,文人嘛,比较洒脱,平时不想有太多束缚,胤祉也就有点忘其所以,康熙38年,也就是公元1699年,敏妃死了,宫里服丧百日,在这期间胤祉觉得头发长出来了影响自己形象,于是把头发给剃了,这一下子把康熙惹恼了,古人有“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的说法,在服丧期间不剃头理发是对逝者的怀念,胤祉剃头是对死者极大的不敬,康熙把他降为贝勒。在远处还有两双眼睛冷冷的盯着胤祉,是形影不离的两兄弟胤禛和胤祥,死者敏妃正是胤祥的生母,胤祉不知道自己的随性之举已让胤禛和胤祥心生痛恶。

胤祥的母亲敏妃本来葬在这片康熙妃子墓的,她生前无任何册封,级别等同于宫女,但死后狂沾儿子的光,被康熙追封为敏妃,胤禛即位为雍正,安葬康熙老爷子时,将敏妃凭空拔高2级为皇贵妃,起坟,跟着康熙的棺椁一起葬入景陵地宫,妃子从葬帝陵在清朝仅此一例,雍正干的。

胤禛当皇帝后是为雍正,胤祉再次顺大势而流,率先以皇子身份磕头称臣保全自己,很快雍正清算了自己的政敌,胤禩、胤禟、胤䄉、胤禵,弄死的弄死,禁锢的禁锢,胤祉虽然是太子的人,但他没参与争夺皇位之事,并不在清算之列,可是他终究站在雍正的对立面,当年剃头一事对其印象极差,于是略施惩罚,派去为康熙守陵,其实守陵这事不算差,给自己父亲守陵也是应该的,胤祉守孝期满也就回府了。

图为和硕怡亲王,胤祥画像。

本来诚亲王胤祉已明哲保身,亲王生活也过得相安无事,可是在雍正6年胤祉牵连了一桩贪污案。从雍正元年到雍正10年,朝廷一直在查当年山西巡抚苏克济引发的贪污腐败案,查了整整10年,发现的贪官都是一窝一窝的,抄家罢官的一个接一个,雍正相当生气,只要查出绝不姑息,好了,胤祉牵连进来了,被查出曾收过苏克济银子,雍正勃然大怒,将胤祉禁足于府上反思,降为郡王。仅过了2年又出事了,恰巧又是葬礼,雍正的好兄弟胤祥死了,在沉重的丧礼上,胤祉不但来迟了,雍正还觉得他脸上不带忧伤,想起胤祉当年亵渎胤祥母亲的事,这次又不见痛苦,恼怒之下,认为其大逆不道,令宗人府夺其爵,禁锢于景山,2年后胤祉死于幽禁之所。


图文绘历史


胤祉实际上是参与了争储的。

九王夺嫡其中有老大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䄉、老十三胤祥和老十四胤禵。

老三是个文人阿哥,看似未参与争储,实际上有以下几点的表现,导致老四胤禛囚禁了老三。

1。举报老大使用巫蛊之术魇阵老二胤礽。

这样就直接把老大打下去了,老二已经半傻了,他是老三自然希望最大,这是他的出发点。

2。胤祉有自己的文官集团。李绂、陈梦雷等人都是他手下的人,后来李绂更是官至直隶总督,位列封疆。他通过编书,也形成了自己一派的势力。

3。胤祉在老十三葬礼上嬉笑打闹,对十三阿哥毫无哀思。

这一点彻底惹怒了老四雍正皇帝。老十三是雍正最得力的助手,也是雍正坐稳皇帝位置的绝大忠臣。老十三为保证雍正位置坐稳,打压其他势力,直接重新带领以前带兵的将领为雍正保驾护航,这对雍正是莫大的帮助。所以对老十三胤祥不尊重,就直接得罪了雍正。雍正气愤的将其革爵、幽禁终生。


小胖带你读历史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胤祉有没有争位的心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能让雍正感受到威胁的点,那就只好“防患于未然”了。


首先这个题目也值得商榷。所谓胤祉第一个向雍正磕头称臣,大体是影视剧渲染,真实情况谁也不知道。至于有没有争储,也是很难说,争储本质上就是三条,一是通过表现自己引起父亲康熙关注,二是笼络党羽扩大自己的势力,三是打击其他兄弟。这三点上,胤祉都不能说绝对没有。胤祉早年就随康熙征准噶尔,掌镶红旗。后来参与朝廷机务,更是率领庶吉士何国宗等人编修律吕、算法等书籍。这都可能是是向父亲表现。而修书让他在士人中颇有威望,身边集结了一群读书人,这可以算是扩充自己的势力。而大阿哥胤禔迫害废太子胤礽,也是胤祉站出来揭发胤禔的阴谋,可以算是攻击兄弟,同时也向父亲表现了自己对太子的忠心,对兄弟的友爱。因此说胤祉一定不争储位,未必。


然后就来看雍正为什么一定要将胤祉圈禁至死。他的罪名,雍正六年,胤祉因早年向山西巡抚苏克济索贿事发,被雍正斥责无人臣之礼,由诚亲王降为郡王。雍正八年刚刚恢复亲王,几个月后立刻因为在怡亲王胤祥葬礼上迟到并面无哀悼之色,被剥夺爵位,圈禁至雍正十年去世。从表面看,可能会认为雍正与胤祥兄弟情深。但是,胤祥毕竟是弟弟,胤祉是哥哥,这个能算什么大罪?就算有这个因素也是次要的。最关键的,胤祉有对雍正产生威胁的点。

第一、胤祉比雍正年长。


自古王朝挑选继承人,无外乎立嫡、立长、立贤。其中,立贤是最主观的。雍正即位一直众说纷纭,究竟是康熙认定他是那个适合接班的“贤君”,还是雍正用手段夺位,可谓闹得满城风雨。而立嫡立长都是顺理成章的事。论嫡,嫡子二阿哥胤礽早被父亲康熙圈禁,雍正只要不释放就没有威胁。而论立长,雍正是四阿哥,上面有胤禔、胤礽、胤祉三个哥哥。胤禔胤礽被圈禁了,在外面的只有胤祉是他哥哥,这个是天然的“原罪”,雍正自然能感受到威胁。

第二、胤祉在读书人中颇有威望。


胤祉负责修书,与翰林院的读书人们打成一片。所以也自然在读书人中颇有影响力。反观雍正,推行新政,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将读书人得罪个遍。这样胤祉就天生站在了雍正对立面,读书人对雍正越恨,雍正对胤祉也就越不放心。

第三、胤祉与胤礽关系好。


早年,胤祉一直与太子胤礽走的比较近。在一废太子风波中,胤祉更是直接检举迫害太子的胤禔,为此颇得康熙好感。但是,随着雍正即位,被圈禁的胤礽一直没有获释,并在雍正二年底去世。这个前朝太子是雍正的心腹之患,他的存在表示了雍正即位的一种疑问。胤祉与胤礽交好,雍正自然也是对其多有防范,虽然胤礽已死,他也担心这个胤礽嫡系会对自己不利。

综上三点,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胤祉自然不能被雍正所容。


伊耆角木


题主明显将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情节和历史记载搞到一起了。

胤祉第一个向雍正磕头称臣是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情节,在电视剧中胤祉最后的结局并没有明示,也没有暗示。

似乎这个角色在完成了助攻以后就被导演遗忘了。

而史书中记载的胤祉最后的下场是被雍正圈禁而死。

胤祉是康熙皇帝第三子,封诚亲王,其母容妃马佳氏为皇帝庶妃。

据史书记载胤祉允文允武,无论是骑马射箭,还是文学书法,都非常优秀,备受康熙的喜爱。

据说胤祉和太子胤礽关系密切,素来亲近,但是在太子胤礽两次被废的过程中都没有受到牵连,可见康熙对他的喜爱。

但是胤祉似乎情商太低。

在康熙三十八年,因为在敏妃丧期违禁剃发被降为贝勒。

后来康熙四十八被进封为诚亲王。

雍正继位后命令胤祉守护景陵,雍正六年因索贿被人告发,被夺爵,囚禁在府中。

后来又降为郡王,把他当罪加在弘晟身上,将其囚于宗人府。

胤祉就像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雍正八年二月又被进封为亲王,五月在怡亲王胤祥的葬礼上,因为胤祉迟迟未到,又毫无哀悼之色,被雍正囚禁在景山永安亭,直到死亡。

雍正就像是一个钓鱼的高手,而胤祉就像是一个鱼钩上的鱼儿,雍正从容的放线、收线,反反复复,最后终于将胤祉给玩儿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