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抗疫】“小肩膀”扛起“大責任”

“上午7時30分,進行客運車輛人員體溫監測。8時至18時進行轄區重點病人體溫監測。20時進行統計數據上報和門診消毒。”翻開護士劉桂芳的工作日程安排,緊湊的工作計劃排得滿滿當當。

【基層抗疫】“小肩膀”扛起“大責任”

【基層抗疫】“小肩膀”扛起“大責任”

劉桂芳,是朝天區李家鄉衛生院第二門診的一位“90後”小護士,一位個子小小卻工作極度認真負責的女孩。面對嚴峻的疫情,她一直堅守在崗位上,用自己柔弱的“小肩膀”扛起防疫的“大責任”。


“口罩風波”

當問到防疫期間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劉桂芳說“口罩風波”是印象最深刻的。“疫情發生後,醫院的口罩等個人防護物資極度緊張,醫院從疾控中心領回一批口罩後,根據上級安排要對群眾平價售賣一部分醫用口罩,但二門診只分有200只口罩的總量。消息傳出後,群眾早早集結在門診部門口等待購買口罩。但口罩庫存數量有限,每人限購2個口罩還遠遠達不到需求數量,很多群眾意見很大,怨聲載道,我急得差點哭了,但還是忍住,對群眾耐心地做解釋工作,後來取得了大家的理解。”

“你第一次經歷這種場面,怕不怕?”劉桂芳振作地回答:“害怕!不害怕那是假的。但是面對疫情,面對疫情下的群眾,我們只有做好解釋工作,取得大家理解,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合格的“管家婆”

在二門診的庫房裡,張貼著一張當日口罩、酒精、消毒用品等庫存統計表,管理非常精細,並計劃了最小消耗量,預估了物資的使用天數。

劉桂芳說:“我們嚴管物資進出,做這張表,就是在嚴峻的疫情形勢和醫療物資極度緊張下,把現有的資源節約到極致,最大限度的減少消耗,確保物資能維持到充足供應的時候。”

“我們的口罩真的太少了,親媽要了好幾次都沒給。”二門診醫護人員張燕笑著說道。


最美的“逆行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劉桂芳放棄休假,主動請纓,以防護服為鎧甲,用雙手為武器,成為“最美逆行者”。她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護士,果敢地衝鋒在最前線,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防疫工作。

“二門診的轄區有幾名從武漢歸來的人員,他們現都在家進行自我隔離,我每天都需要對他們進行體溫測量,直至解除隔離為止。”劉桂芳說。

當問到她工作中需要持續對武漢歸來在家隔離人員監測體溫害不害怕時,她說:“這本來就是我們醫護人員的使命。”


小個子“講師”

二門診成立時間晚,所有醫務人員在預防感染的專業知識上非常欠缺,需要經過專業的培訓才能提高專業知識和專業素養。

劉桂芳義不容辭的攬下了培訓這個責任,下班時間召集全體醫護人員進行統一的培訓,利用電視專題培訓和課件培訓的方式,開展了診療方案、防控方案、預防與控制流程等專業知識的培訓。

經過培訓,二門診全體醫護人員對預檢分診、發熱病人隔離、診療流程熟知程度均達到了要求。

【基層抗疫】“小肩膀”扛起“大責任”

【基層抗疫】“小肩膀”扛起“大責任”

“二門診就診秩序好,醫護人員專業知識高。”前來就診的群眾稱讚道。

“護士劉桂芳是李家鄉全體護士的一個縮影,疫情當前,她們放棄假期為更多人服務,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她們也是普通人,是普通人家的女兒,她們也有普通人的情感,危難時刻,她們舍小家顧大家,負重前行。她們所做的一切值得被稱讚,我們也為她們感到自豪。”衛生院院長楊曉蘭肯定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