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千古名句“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妙在哪裡?

影視蜃樓


唐代詩人李商隱曾創作過詠史詩《馬嵬》兩首,詩中表達了對唐玄宗的批判之意。“此日六軍同駐馬 當時七夕笑牽牛”這兩句詩就出自其中的第二首。其全文如下:

【其二】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本首詩的“此日六軍同駐馬 當時七夕笑牽牛”寫得很是絕妙。至於如何絕妙,筆者總結了兩點,現粗略分析如下:

1、對仗工整絕妙。

我們平常總會說“風馬牛不相及”之類的話。可是在這首詩裡,李商隱卻打破了這樣一個常規說法,他就是要馬和牛相及。同時,我們再看馬和牛前面的詞語,一個“駐”,一個“牽”,論狀態我們不妨可以看作是一靜一動。六和七兩個數詞互相呼應,時間狀語“此日”與“當時”的鋪排,不禁讓人遙想起往日歲月。

2、對比強烈鮮明。

這裡的對比有兩處。第一處對比:今日唐玄宗和楊貴妃被困馬嵬坡,處境萬般艱難無奈,與昔日兩人朝朝暮暮歡愉恩愛的場面形成鮮明的對比,更加反襯出今時今日的落魄和淒涼。

第二處對比:昔日唐玄宗和楊貴妃的生活狀態在白居易的筆下是這樣的: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而當兩人無限歡愉之時,不禁就拿自己和天上的牽牛織女來對比。牛郎織女又是怎樣的生活狀態呢,我們不妨讀一下這首詩: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這裡就把唐玄宗和楊貴妃日日笙歌燕舞、耳鬢廝磨的快樂幸福生活,與牛郎織女相愛卻終年不得相見的無限苦恨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這兩個對比,一個是時間上的昨天和今天,一個是空間上的人間和天上。李商隱的寫作手法,真的不得不讓人稱妙啊。


愛嘻哈的三味書巫


“此日六句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這兩句詩,出自李商隱的詩《馬嵬二首》(其二),這首詩是寫唐玄宗跟楊貴妃的愛情悲劇。

唐玄宗跟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唐代有很多詩人都寫詩歌詠過,盛唐有李白的《清平調詞三首》,中唐有白居易的《長恨歌》,晚唐則有李商隱的《馬嵬二首》。

馬嵬二首(其二)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鳴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一、全詩解析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這一聯反用白居易《長恨歌》中“忽聞海外有仙山”之意。楊貴妃死後,唐玄宗聽說海外有仙山,便派方士作法去尋,方士在海外仙山找到楊貴妃,楊貴妃告訴方士,玄宗與她曾有生生世世為夫妻的誓言。

李商隱用“徒聞”二字加以否定,並說”他生“再為夫婦之事,渺茫難卜,而今生卻生死異路。言外之意,今生尚不能同生共死,他生之事,無非空言。

空聞虎旅鳴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虎旅:指跟隨玄宗入蜀的禁軍。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間報更的刁斗。

雞人:皇宮中報時的衛士。漢代制度,宮中不得畜雞,衛士候於朱雀門外,傳雞唱。籌:計時的用具。

這一聯以夜中報時的“宵柝”與“雞人”對比,從一個極小的視角,寫出了唐玄宗馬嵬之變時的狼狽。虎旅禁軍,本是護衛皇帝之軍,前綴”空聞“二字,便以透露中宵柝中有不祥之音,下承“六軍駐馬”的兵變之事。雞人報曉,是原本皇宮中報時,今無復聞,象徵著唐玄宗曾經富貴安寧的生活一去不復返。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此日”句:敘述馬嵬坡事變。白居易《長恨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七夕笑牽牛:唐玄宗與楊貴妃曾於七夕感嘆牛郎織女之事,併發下生生世世為夫婦的誓言。

此聯上句寫馬嵬兵變,六軍不發,下句寫七夕夜月,共立誓言,兩相對比,諷刺玄宗沉迷女色,荒廢朝政,才導致了今天這樣不可挽回的局面。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四紀,古代一紀為十二年,玄宗在位四十四年,取其成數為四紀。

莫愁:古洛陽女子,嫁為盧家婦,婚後生活幸福。

尾聯說唐玄宗當了四十幾年的天子,卻守護不住一個楊貴妃,尚不如普通百姓夫妻那樣能白頭偕老。

二、第三聯妙在哪裡?

1)對仗精巧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一聯,首先在對仗上異常巧妙。

《瀛奎律髓》中評:“六軍”、“七夕”、“駐馬”、“牽牛”,巧甚。善能鬥湊,“昆體”也。

“六軍”與“七夕”,一言軍隊,一言時節,本不能對仗。然有數字相對;”駐馬“與“牽牛”,“駐馬”是動詞加名詞結構,“牽牛”純是人名,兩者更不對仗,但是從字面上看,“駐”與“牽”都是動詞,“馬”跟“牛”都是動物名詞,兩者不但相對,而且對得很好。

這一聯完全是寫不同時間的兩件事,李商隱卻能湊出如此精妙的對仗來,不得不令人歎服。

2)句法高妙

這一聯的另一妙處,便是用了逆挽句法。

清人朱庭珍說:“此二聯皆用逆挽句法,倍覺生動,故為名句。所謂逆挽者,倒撲本題,先入正位,敘現在事,寫當下景,而後轉溯從前,追述已往,以反襯相形,因不用平筆順拖,而用逆筆倒挽,故名。且施於五六一聯,此係律詩筯節關鍵處。……二詩能於此一聯,提筆振起,逆而不順,遂倍精采有力,通篇為之添色。

簡單來說,上句寫馬嵬兵變,但卻只寫到六軍駐馬,沒繼續寫陳玄禮逼唐玄宗殺楊貴妃,也沒寫唐玄宗無奈賜死楊貴妃,而是突然逆入當初兩人在七夕之夜盟誓之情景,是為逆挽。

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呢?

人們對馬嵬兵變的故事已經很熟悉了,直寫下去詩也就沒有什麼可讀性了,是以詩人不再敘寫人們已經知道的事實,而以玄宗貴妃七夕盟誓之情景逆挽,映襯今日六軍不發請誅貴妃之情景,其中悲劇之感不言而喻。

綜上,“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一聯,對仗精巧,句法高妙,是以妙絕千古。


謝小樓


你好,我是容千尋,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妙在哪裡?

我認為這一句妙在運用了對比,暗含了諷刺。

這句話是說當時在馬嵬坡上大軍不發,紛紛逼迫唐玄宗處死楊玉環,而最終唐玄宗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皇權富貴處死了楊貴妃。“此日六軍同駐馬”是李商隱對於“馬嵬坡之變”這一歷史事件的描述。

“當時七夕笑牽牛”是詩人對唐明皇與楊貴妃從前感情的描寫。從前兩人情意甚篤,好到有可能會在七夕的時候看著滿天星河,嘲笑著牛郎織女不如他們幸福快樂。

過去與現在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曾經再堅貞的感情也抵不過此刻命在旦夕的現實。要麼唐明皇殺掉楊玉環以慰軍心,要麼六軍一同反了唐明皇,兩個人的下場也可想而知。

雖然滿心不捨,但唐明皇還是選擇了保全自己。這在當時的情景下或許是一個理智的選擇,畢竟一個人死總比兩個人死好一些。但是唐明皇卻是背棄了曾經的承諾,愛情的光輝消失了,人性的卑劣佔據了上風。曾經“你儂我儂”,如今大難臨頭各自飛,也不可謂不諷刺了。

以上只是個人淺見,歡迎討論,指正。


容千尋


此詩開首即說“海外”,指楊玉環死後,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尋其魂魄,在海外仙山會見了她,楊授以鈿合金釵,並堅訂他生之約的傳說故事而言。

詩人以玄宗心情設想,直說九州更變,四海翻騰,海外徒然悲嘆,而“他生”之約,難以實現。三四句承上鋪寫。“空聞”、“宵柝”,即未聞“宵柝”;“無復”、“報曉”,即不用“報曉”。此皆承上兩句“徒聞”、“未卜”之意,暗指楊玉環被縊於馬嵬事。五六句轉入實事。

“此日”指貴妃賜死之日,“當時”指七夕相約之時。“六軍同駐馬”指禁軍譁變,李、楊兩人的愛情也一同“駐馬”了,幻滅成空。“七夕笑牽牛”,意為七夕之夜,長生殿上兩人曾歡笑密約,並笑牽牛織女一年一度相見之短暫;“ 當時”曾“笑”他人,而今卻不如牽牛織女之長久相戀;相比之下,令人可憫而又可笑。

詩人把六軍憤慨之情與長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議論深刻,筆鋒犀利。七八句以反詰語氣反襯作結。言貴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愛情甜蜜,生活幸福。詩人借“莫愁”以寄託感慨。以“如何”來反問,暗含指責。


跑步超哥


此句出自李商隱《馬嵬其二》此日指楊妃的死日,"六軍同駐馬"與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六軍不發無奈何"同意,但《長恨歌》緊接著寫了"宛轉蛾眉馬前死",而"此日"倒轉筆鋒追述"當時"。"當時"與"此日"對照、補充,不僅其意自明,而且筆致眺脫,蘊含豐富。這叫"逆挽法"。玄宗"當時"七夕與楊妃"密相誓言,”譏笑牛郎、織女一年只相見一次,而他們兩人則要"世世為夫婦",永遠不分離,可在遇上"六軍不發"的時候,結果又如何呢?兩相映襯,楊妃賜死的結局就不難於言外得之,而玄宗虛偽、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出來。同時,"七夕笑牽牛"是對玄宗迷戀女色、荒廢政事的典型概括,用來對照"六軍同駐馬″,就表現出二者的因果關係。沒有"當時″的荒淫,哪有"此日"的離散?而玄宗沉弱聲色之"當時″,又何曾慮及"賜死"寵妃"此日"呢?行文至此,尾聯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江邊蓮


在眾多描寫唐玄宗與楊貴妃悽美愛情故事的文學作品中,除了白居易的《長恨歌》,我最喜歡的就是這首李商隱的《馬嵬》,馬嵬就是馬嵬坡,是玄宗在安祿山叛軍攻破長安後西逃的駐地,禁軍在此發動兵變,逼死了楊貴妃。李商隱以此為題,寫了這首《馬嵬》,全詩如下,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當年暢想人間為夫妻仙界為情侶,沒想到這麼快就玩完了。只聽軍中打更聲,沒有了宮中衛士擊籌報曉。現在六軍不前,要我弄死你,當年你我嘲笑牛郎織女一年才見一面,現在,唉!現在做了48年天子,到頭來不及娶了莫愁的吳家,悲傷啊!

作為大唐的再造英雄,李隆基無疑有非凡的才華與魄力。在奶奶歇斯底里地摧殘下,李唐王室凋零怠盡。關鍵時刻,李隆基橫空出世,先是幫助老爹奪得帝位,然後再逼迫老爹退位。然後自己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頓,勵精圖治,自強不息,大唐終於迎來了自己最輝煌的時代!

幹事業總是需要時間的,而時間是會把大英雄熬老的,李隆基也不例外。要說他中年而亡,那也興許就成就了一生的偉名。只可惜他活得太久了,所以也就必然要面臨所有老年人都要面臨的問題,身體機能的衰退,容顏的蒼老,這對一個普通人來講,那已經是致命打擊,而對一個富有四海又雄心萬丈的皇帝來說,那簡直像有人要切他小激激。空虛一下子就將他擊倒了,精神的頹廢一下子就佔據了他的靈魂。

於是老皇帝開始了他瘋狂的夕陽表演,要留住在人間最後的歲月,奪兒媳婦,倚重宦官,寵信邊將,極盡奢華,懶惰怠政,閉目塞聽,自欺欺人,年少的熱情與雄心壯志不可避免地隨著肌體的衰老在內心蕩然無存了。這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老皇帝並無可厚非,只是他的怠惰卻以消耗天下財富和勞苦自己的子民為手段,這就必然迎來了封建王朝中的另一個持久的亂世,也驚醒了另外一位帝王,千百年後的康熙大帝,所以他日夜警醒自己,終於迎來了一個完美的晚年,雖然有些力不從心!

作為一代文學大家,李商隱的筆力自不待言,其審美也時當時的翹楚。一個封建文人,自小詩書禮儀,對於這樣一個譽滿天下謗滿天下的帝王,要對他作出評價,文人的心中總是充滿矛盾,想批不願,欲褒違心,只好在斑駁的文字中潛露心跡,無意間就成就了一篇妙絕的經典,這就像違曲求存司馬遷!





騎驢去高考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是唐代詩人李商隱《馬嵬》詩歌中的第三聯詩句。其意思是:六軍已經約定,全都駐馬不前,遙想當年七夕,我們還嗤笑織女耕牛。

(網絡圖片)

單純從這第三聯詩句,看不出什麼故事來,更不知道這是在說什麼?說的是什麼故事?因此,讀詩要知道作者做這首詩的背景,這首詩每一聯的意思,然後,連貫起來才能讀懂這首詩,或“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這一聯的意思。

根據有關資料得知這首詩的大體意思是諷刺嘲笑與揭露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風流韻事。由於唐玄宗荒淫無度,在七夕日對楊貴妃信誓旦旦,世代為妻,結果,他在“六軍不發”,不聽指揮而無奈的情況下,下詔書賜死楊貴妃,自己揭露了自己虛偽自私的醜惡嘴臉。

現在我們明白了,為什麼詩人要用“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這一句聯了,妙就妙在這句開頭用了“此日”,這個“此日”指的是楊貴妃的死日。就在這一天“六軍同駐馬”,(這與白居易《長恨歌》“六軍不發無奈何”一個意思,緊接著是“宛轉蛾眉馬前死”)不聽唐玄宗指揮了,要求處死楊貴妃,唐玄宗見狀不妙,下了賜死楊貴妃詔書。

作者寫到這裡,筆鋒突轉,接下句開頭“當時”。這個“當時”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風流韻事,唐玄宗曾信誓旦旦地對楊貴妃表白,多麼的愛他,欲娶她成為白頭偕老的妻子。這是作者有意追敘的這段故事,是回憶。用“當時”與“此日”對照與補充,這樣不僅意思讀者明白,而且筆意深邃,蘊含豐富。這是在諷刺嘲笑唐玄宗“七夕笑牽牛”荒唐的“當時”。一位堂堂的一國之君,竟然還不“不及盧家有莫愁”,不及盧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著莫愁。

現在,我們讀懂這首詩了。原來唐玄宗“當時”七夕與楊妃“密相誓心”,譏笑牽牛、織女一年只能相見一次,而他們兩人則要“世世為夫婦”,永遠不分離。可在遇上“六軍不發”的時候,結果又如何呢?兩相映襯,楊貴妃被賜死的結局,就足以說明問題。唐玄宗的虛偽、自私精神之醜惡嘴臉此刻被暴露無遺。同時,“七夕笑牽牛”更是對唐玄宗迷戀女色、荒廢政事的典型概括,用來對照“六軍同駐馬”,因此,我們說“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這兩句就是二段故事,是兩段必然的因果關係的故事。

這就是“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這兩句的妙哉之處!


言者青青


時事變遷,當年身為天子和天子的愛妃,無上的尊貴,而當下,隨軍出逃,車馬勞頓,軍心渙散,逼宮清君側,大勢已去,無力迴天!反差太大!


用戶1305473118565


妙在這組詩句,詞 性對 得天衣無縫, 字字相對,無 一漏洞,。尤其 是此日 六 軍對 當時七夕,在詩 聯上都是極少見 的對法或者是絕無僅有,令人拍案叫好 。


士心湘人


“此日”指楊妃的死日。“六軍同駐馬”與白居易《長恨歌》“六軍不發無奈何”同意,但《長恨歌》緊接著寫了“宛轉蛾眉馬前死”,而“此日”即倒轉筆鋒追述“當時”。“當時”與“此日”對照、補充,不僅其意自明,而且筆致跳脫,蘊含豐富,這叫“逆挽法”。玄宗“當時”七夕與楊妃“密相誓心”,譏笑牽牛、織女一年只能相見一次,而他們兩人則要“世世為夫婦”,永遠不分離,可在遇上“六軍不發”的時候,結果又如何?兩相映襯,楊妃賜死的結局就不難於言外得之,而玄宗虛偽、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無遺。同時,“七夕笑牽牛”是對玄宗迷戀女色、荒廢政事的典型概括,用來對照“六軍同駐馬”,就表現出二者的因果關係。沒有“當時”的荒淫,哪有“此日”的離散?而玄宗沉溺聲色之“當時”,又何曾慮及“賜死”寵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聯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