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唯心的形而上学概念上有什么本质区别?怎么理解?

惠舒旅社老板


唯心唯物的形而上学概念,其立足点是不同的。

1、唯心:形,即有形。人们所看到的,即感性的认识,为形而下学;相反,理性的,抽象的思维过程、认识,为形而上学。

2、唯物:形而上学是相对辩证法而言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是运动的、联系的和系统,因此人类要用运动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认识客观世界,即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它。相反,用静止的观点、孤立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去认识客观世界,就是形而上学。(首)


惠舒旅社老板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理念论”比“唯心主义”翻译得更为准确,后者已成为通用的词汇。如今学界将柏拉图形上实体的“eidos”(forms),称为“理型论”,用以区别观念论的观念(ideas),观念是由经验而来;柏拉图的理型,却不是由经验而来的;因此,“理型”会是比较适切的翻译。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它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万物是由它产生(派生)出来的。其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朱熹、古希腊的柏拉图和德国的黑格尔等。

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意识、观念等)看作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只存在主观精神之中,是主观精神的产物。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的陆九渊和王守仁,英国的贝克莱和德国的费希特等。

唯物主义,即唯物派,马克思主义认为唯物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它与唯心主义对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投影和反映。它是哲学里关于本体论的一种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是一种有限论 ,与无限论(不可知论)和一神论 对立。唯物主义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但是否认有全知者(神)存在。

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而客观世界独立于意识之外,主观能动性区别于其它生命意识。

唯物论,哲学理论,肯定世界的基本组成为物质,物质形式与过程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持着只有事实上的物质才是1存在的实体的这一种观点,并且被认为是物理主义的一种形式。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主要缺陷是:

1、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2、把物质的特殊形式与物质一般形式混同,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和哲学的物质范畴混同。

二、简介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包含某些辩证法因素,但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而且在社会历史领域里仍然是持唯心主义观点。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四个特性,亦是局限性:第一: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甚至把人和动物都看成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器,因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第二:形而上学性,它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的、在本质上是不发展变化的;第三:直观性,它对待世界、认识,都缺乏实践的观点;第四:不彻底性:它只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形而上学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我是瑶瑶心理师,找到人生方向,陪伴走入人生辉煌,我一直在你身边。



瑶瑶心理狮


总感觉“唯心”是理念、主观、意识、概念混合在一起的意思,把它与鬼神上帝等牵扯到一起未免让人觉得这“淡”浑出了天际。从佛教思想出发“唯心”是一切的本源的意思。但是佛教经典里也从来木有说“唯心”就是一个人格化的意识。把“心”当成意识是对佛教经典的严重误解。“唯物”其实是以“经验”的角度来认识世界罢了,它并不妨碍人们从“主观、理念”的角度来认知世界。都说哲学是严谨滴是由“唯物”“唯心”两个部分组成的,“唯物”“唯心”就像哲学的两只眼睛。可俺百思不得其姐(解)滴是,面对这么严肃的哲学问题,俺们咋就长期习惯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这样真的好吗?学滴是“真”哲学吗?保证学滴不会跑偏而不自知?反正俺系一看到有文化的体面银一提到“唯心”就与鬼神迷信混为一谈,俺就会耳红面赤无地自容……[what][泣不成声][撇嘴][尬笑][尬笑][尬笑]


众人昭昭吾独昏昏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与形而上学的本质区别

 

人类在对世界根源、宇宙万物起源、灵魂是否存在等的探索中,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大辩论,对人类思想、文化及社会进步,产生了极大影响,甚至已成为当下人们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的基本法则和目标方向,已根植于人类整个思想史和文化史,可谓涉及广泛,影响深远。现就现就相关观点粗略回答如下。

一、形而上学的定义

形而上学是古代的思辨哲学,是唯心主义的基础所在。它是探究宇宙万物朴素的根本原理,寻找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宇宙万物如何生成和演化,时间和空间的本质是什么,自然界的规律与法则,灵魂是否存在,人与宇宙自然的关系,自由意志等。总之,存在,虚无,宇宙,灵魂,自由意志……所有玄之又玄的问题,都属于形而上学话题之一。

形而上学的演变和最终被否认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在以黑格尔作为起点的现代哲学开始之后,西方开始普遍质疑形而上学,开始重新开辟道路,开展对传统的革命,加上科学哲学的大体完善,形而上学在19世纪的西方渐成衰落之势。有以下几种观点。

01.本体论——探究客观存在以外的、一切现象之外的所谓终极实在。比如,本体论可以研究一个任意物体在任意世界的性质会怎么样,其实都是无意义的研究。

02.古代宇宙论——探究宇宙的生成、变化,时空结构等问题。古代宇宙论早已经被现代宇宙论取代。

03.玄学——用非科学手段来臆测生命的起源、进化和本质,以及生命与宇宙、终极实在之间的关系。比如,常说的“天人合一”就属于这种探讨的范畴。

04.核心观点—— 一切现象之外有一个终极的本体,支配着自然界的一切,世间万事万物都是这个永恒、终极的本体派生出来的产物。

05.因果关系——是不是凡事有因果关系?是不是因已经决定了果?人有没有自由意志?第一因是什么?佛教鼓吹无依据的万法皆由因缘所生,无自性,所以是“空”——其说显然有极大的缺陷,如说缘起性空,果从因来,构成此果之因又是由前因所成,如此层层相追,则构成万法之第一因如何而来?如仍有诸前因、诸前缘,则非第一因;如无前因,则是无因之果;缘起说既不可采,而谈空说有,又同其偏执。

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形而上学和唯物主义相结合,则形成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 、静止 、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它把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绝对静止、固定不变的,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忘记了它的产生、消灭和运动以及点动的相对趋势,把变化仅仅归结为位置移动和单纯数量的增减,视为外力推动的结果,有似于物理学中的位移。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容易导致唯心主义,原因是形而上学的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不符合客观实际,并进而夸大主观的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就是机械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其中的一种具体形式,从而使形而上学不可避免的最终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淖。

形而上学的物质观,虽然肯定世界的本原是原子,但却认为原子是不变的,不可再分的最小物质单位。这种观点解释不了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说明不了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也难以驳倒唯心主义的不断进攻。因此,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这种物质观必然会被新的物质观代替。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不了解哲学的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形态、结构、属性之间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将二者混为一谈。这种混淆,一方面在自然科学新发现面前陷入困惑和迷茫,另一方面不能抵御唯心主义利用科学新发现对唯物主义发起的攻击。

三、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观点

同理,形而上学既不属于唯物主义,也不属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与唯心主义结合,则产生了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在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的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精神的产物,根本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通常是反动阶级和保守势力的世界观,是维护其统治的精神工具。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主要表现为两种理论形态:主张人的主观意志决定历史的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和主张某种神秘的精神实体决定历史的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这两种形态的唯心史观实质相同,都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实际上都是用历史本身之外的因素解释历史。它们共同的基本主张有以下几点。

01.意识决定论——把社会历史归结为意识史,无视物质生产活动,颠倒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真实关系。

02.人的意识主导一切——认为只有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等少数杰出人物才是历史的主宰,全部世界历史不过是英雄人物实现其思想、意志的过程,就是至高无上的意旨也只能“启示”他们并通过他们表达出来。

03.心灵决定论——抹煞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四、学界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形而上学也是一个哲学派别,自从其观点诞生以来,就受到学界的广泛批判。其中西方哲学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无论现代哲学还是当代哲学,都是作为区分哲学研究与科学研究之不同。在经过柏拉图到康德的漫长的哲学思考之后,黑格尔把形式的自在性和自为性用辩证法进行了统一,开展了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01.早在康德时代,他就指出,“形而上学如何成为可能”一向是没有落实的问题,他希望借助“批判”为形而上学找到安身立命之所。但到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形而上学非但没找到自己的应许之地,反而更加命途多舛。一些开现代风气的思想家(如尼采或维也纳学派中人)从不同方向聚焦在一个与康德取向完全相反的问题,即“形而上学如何成为不可能”——反形而上学成为现代哲学的重要起点,成为20世纪上半叶西方哲学的主流声音。

02.黑格尔在康德对知性批判的基础上,认为知性的形而上学的抽象性方法使之知性成为孤立的、静止的,因此这是有限的方法。与康德把知性的有限性归结于主观思维之必然不同,黑格尔认为其有限性是知性本身的性质所具有的抽象的同一性所形成,黑格尔企图用绝对理念(绝对精神)内化的具体同一性的辩证发展关系达到本体,在克服西方哲学的存在形式化上有所突破。

03.马克思提出,形而上学因缺乏客观性和可靠性,由唯物辩证法取代已经是事实。在哲学通向现实的人的生活世界的途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了抽象、思辨的形而上学哲学,把现实的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出发点,把现实的人的生存境遇与发展命运作为哲学研究的主题,把人的解放、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追寻的价值目标。

因此,形而上学被康德和黑格尔做了深刻的分析和批评后,其哲学意义不再有效,其前途被科学的前途所取代。即使是“存在”这种哲学中最大的问题也已经可以用科学解答。哲学史表明,形而上学由于缺乏客观性和可靠性,被唯物辩证法取代已经是事实。中国哲学的反形而上学的结果也同样形成与西方哲学相同的结果。在哲学通向现实的人的生活世界的途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终结了抽象、思辨的形而上学哲学,把现实的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出发点,把现实的人的生存境遇与发展命运作为哲学研究的主题,把人的解放、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追寻的价值目标。





然琴部落


唯物肉眼所能看见的是真的对的,否则都是错的。反之,看的见的不一定是真的,如,加电气味神经经络,。变魔术的等等……


崔风朝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对立的哲学观点。形指有形无形,那么而上而下的学问,就是形而上学。其本质区别在于对世界的本源认识上,这就是物质和意识或存在和思维的哲学范畴上的区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