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馳援武漢醫療隊裡,有一個“男護士天團”

□常德日報·常德融媒客戶端記者 李紫瑩

2月15日,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派出30名醫護人員,成為湖南省第八批醫療隊中的一支生力軍馳援武漢。2月20日,醫療隊全面接管武漢市黃陂方艙醫院。

常德馳援武漢醫療隊裡,有一個“男護士天團”

常德第二批馳援武漢醫療隊

此次,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派出的醫療隊裡有20位是護理人員,其中包含丁廣湘、謝志惠、楊永強、黃費洋、何學帆、王鑫等6位男性。“醫院目前總共有1400餘名護理人員,男性51名,只佔了3.5%;此次去武漢的男性護理人員佔了總數的30%。”

常德馳援武漢醫療隊裡,有一個“男護士天團”

常德第二批馳援武漢醫療隊20名護理人員

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雷光鋒介紹,考慮到生理、體質和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在確定護理人員名單時,醫院儘可能傾向於男性。這一舉措,也獲得了湖南省衛健委的點贊。

2月21日,記者連線了其中三位剛剛結束第一班護理工作的男性護理人員——

“儘快把工作流程梳理好了,可以多點時間陪護病人”2月20日,常德第二批馳援武漢醫療隊抵達武漢後的第五天,丁廣湘和其他9位同事便率先走進了“最危險的地方”。丁廣湘是常德第二批馳援武漢醫療隊隊員、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熟練掌握ECMO技術並多次臨床應用。

常德馳援武漢醫療隊裡,有一個“男護士天團”

開始工作前,丁廣湘和同事相互“加油打氣”

說起“請戰”去武漢的初衷,丁廣湘說,ECMO是目前針對嚴重心肺功能衰竭最核心的支持手段。除了醫生,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共有8位護理人員組成ECMO技術小組,他是組長。“到武漢如果被分配到重症病房,我肯定比不懂這項技術的人員更有優勢。”

根據排班表,2月20日晚上8時至次日凌晨2時是他在武漢黃陂方艙醫院的第一個班。除了正常的護理工作,他還帶著“任務”而來——將工作流程進行梳理,幫助醫療隊其他護理人員儘快適應工作。“這樣就能有更多的時間去陪護患者。”

丁廣湘坦言,湖南醫療隊正式接管黃陂方艙醫院後,雖然每一班工作時間只有6小時,但加上準備工作、穿脫防護服和路程時間,基本上有9個小時處於工作狀態。

“在一線,對醫護人員的體力消耗還是挺大的,也會有一些同事有心理負擔。”丁廣湘覺得,自己有管理經驗,又是護理團隊裡的“男子軍”,應該發揮自己理性沉著的優勢,為大家“貢獻”一些工作經驗。

理性的人也會有心思細膩的一面。每天下班回到駐地,跟家人通電話時,丁廣湘都會刻意“撿好的說”,辛苦卻一概不提。“自己調整好心態最重要,儘量少讓家人擔心吧。”

“上了‘戰場’,我就不打‘退堂鼓’”

“明天我就要進艙工作了,一場只能勝利的硬仗即將打響。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讓患者儘快痊癒,讓疫情早點結束,讓這座城市早日恢復正常運轉。這也是所有醫務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2月20日深夜,寫下這段話的謝志惠失眠了。

常德馳援武漢醫療隊裡,有一個“男護士天團”

進“艙”工作前,謝志惠將自己“全副武裝”

謝志惠是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120急救中心的護士長,有著12年護理工作經驗。常德發生疫情時,他便隨救護車接送過確診患者。

原本,他並不在醫療隊隊員名單裡。“120急救中心本身就是比較忙碌的科室。”雷光鋒說,為了爭取去武漢的機會,謝志惠幾次請戰,並提前將近期工作安排妥當。“我是一名老黨員,比起很多同事而言,也多些和確診患者打交道的經驗,我不上,誰上呢?”

21日一早,按照前面練習過無數次的步驟,謝志惠認真而有序的戴上了口罩、穿上防護服……時針指向8點,他準時進入了黃陂方艙醫院。

一個護理人員需要照料20來個患者,除了輔助醫生做好正常的護理工作,謝志惠還需為患者分發盒飯、水果和牛奶,為他們做一些心理疏導等。 “沒有家屬在身邊,有些患者會有心理負擔。但是我們細心一點,陪他們聊兩句,他們就好開心。”

在謝志惠看來,勝任方艙醫院的工作任務完全不成問題,唯獨讓他感到困擾的,是那身保護自己不被感染的防護服。“不透氣,流汗了身上癢也不敢抓,生怕抓破了。”除此以外,他也只能不吃不喝,不上廁所。“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的去幫助別人。”

下午2時,結束一天工作的謝志惠走出醫院,瞬間覺得“要虛脫了”。他打趣道,“這就好比上‘戰場’,我來了就肯定不會打‘退堂鼓’。”

“武漢封城後,我剃了光頭,家人為我備好行李”

2月21日早上8時,結束方艙醫院第一個夜班工作的黃費洋依次走過幾個緩衝間,一步步脫下自己的防護裝備。每進行一步需要洗一次手,每次洗兩分鐘,他將每一步動作都做得小心翼翼,一套流程下來,20多分鐘就過去了。回到駐地,再用30分鐘衝了個澡,到23樓領了份盒飯……收拾停當躺在床上時,已是中午11時,他覺得“頸椎快斷掉了”。

常德馳援武漢醫療隊裡,有一個“男護士天團”

黃費洋在黃陂方艙醫院和患者一起比“耶”

黃費洋是常德第二批馳援武漢醫療隊中年紀最小的。當記者問及他的年齡時,這名96年出生的男護士有些靦腆地笑了:“也不小了,本來今年3月都準備結婚了。”這位“不服小”的年輕人,已有三年護理經驗,先後在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三個重要科室ICU工作。

“他人細心,溝通能力也強,患者和家屬都喜歡他。”提起黃費洋,雷光鋒滿是讚許。

1月23日,武漢封城後,黃費洋毅然向醫院交了請戰書,自己剃了個光頭,家人見此狀況,也提前為他準備好行李,只待隨時“出征”。“作為一名醫護人員,在國家最需要我的時候,理應挺身而出。”

第一個夜班前,黃費洋早早來到醫院準備。“聽說在護目鏡上塗絡合碘可以緩解起霧的情況,我就試試。”黃費洋坦言,在層層防護之下,他的視覺、聽覺、觸覺都受到了影響,“說不緊張是假的”。但跟上一個班的醫護交接完工作,還沒睡覺的患者衝他微笑打招呼的時候,他終於安下心來。

“儘管之前做了防霧處理,時間久了護目鏡上仍然佈滿水汽。防護裝備裹得密不透風,一動就會出氣不贏,十分消耗體力。”黃費洋覺得,這些不適感,女性醫護人員會更明顯。“我儘可能多分擔些耗費體力的工作。”

接下來的日子,這些男性醫護人員們還將面臨怎樣的挑戰?他們並不知道。就像雷光鋒所說的一樣,支援前線,抗疫先鋒。說起來是簡單一句話,但每一步,每一天,他們都走得艱辛,且堅定……


二審:黎自來 三審:劉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