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的家长喜欢用“他其实脑袋瓜子挺好的,就是不喜欢读书”来“掩盖”孩子成绩差?

王潮涛



你好,看到你的问题,我仔细思考了一下,觉得这句话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孩子真的就像家长说的这样。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发育都很好,几岁的孩子就懂了之前十几岁孩子才会懂的问题。从这个角度上看,你说孩子是不是聪明呢?原来我还为这个问题焦虑过,想要是全民都变聪明,那么我的出路在哪里,孩子的出路在哪里?好好学习得学的多好,孩子才能生存下来。但后来我发现,这是一个杞人忧天的假设。因为每个人智商可能都不低,但是每个人的爱好是不一样的,方方面面,并不是每个人在每个事情上都因为聪明而擅长。前几天听诗词大会,一个家长说的特别好。他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你就负责精心培育就好了,总有一天他会开出一朵美丽的花🌸就算最后他也没有开出花来也不要紧,那他最后一定是一颗参天大树!所以,学习又是重要的,又是不唯一重要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可能孩子非常聪明,只是这个方面不擅长,或者没开窍,没得到学习的法门而已。

第二种情况。孩子成绩不好,家长心情很崩溃。想做一个佛系家长可是相当不容易呢!家长也是从孩子一路成长起来的。成长的路上,几十年的时间谁还没有点小梦想,小不服气,小挫折呢。前几十年看自己,后几十年看子女。自己本身优秀,那是优秀习惯了,恐怕别人对自己说出一个不字来,自己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勤奋读书,努力得来的。所以在自己的心目中,什么家室优渥,什么天生聪慧,一概都不在话下,什么都没有自己不懈努力,白手起家来的光荣。可是,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学霸都有一个能学的学二代。还有另一种类型,就是自己终其一生,也没脱离平凡两个字,但自己又不甘平凡,梦想者什么时候可以变好,于是就把自己的全部梦想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做完自己没做过的全部事情!这类家长,感觉孩子就是自己的延续。这两类家长有一个共性,都是没把孩子的人生和自己的分开。他们一个太强势,认为孩子就是自己的附属品,自己很优秀了,不能让自己身上有任何一个不完美的饰品。自己的孩子就像他西装上的饰品一样,只能增光,不能拖累。另一类把孩子作为自己的另一半人生,认为自己前半生的失败都是经验,要由孩子为自己过完后半生,好好扬眉吐气一下。他们的目标都是让自己的人生完美起来。出发点是好的。他们想从孩子身上找出希望。聪明是天生的,老天给的,改变不了。如果承认不聪明,那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但是努力勤奋是后天的,孩子没有这个,总有一天会开窍,还有成功的希望。



但是话说回来,聪不聪明,努不努力对别人来说有那么重要吗?成功的人有几个是不勤奋,不努力的?成功的人却有不聪明的。人追求成功为什么呢?我感觉就是找一份幸福感。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就像有人喜欢素食,有人爱肉一样。我们更多的关照自己的内心,放下贪心,虚荣,也就会对周边的真真假假不再计较了。自然就会幸福。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妈妈的陪娃共学课


我是一名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线老师,欢迎关注@校园系列事

有的家长说:孩子脑瓜子挺聪明的,就是不爱看书,所以才导致成绩差。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我觉得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孩子真的聪明,确实是不看书、不努力等原因造成的。我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个学生非常具有代表性。他偏科严重,学数学非常轻松,考试常常都是95分以上,而他的语文跟数学简直不能比,从一年级的七八十分,到中年级的五六十分,到高年级时几乎就是在低分率的边缘徘徊。这样的学生其实很聪明,但是他语文基础知识差,他也从来不阅读,许多生字都不会。

第二种情况:是家长眼中的聪明不是真的聪明。这涉及到家长的脸面,说孩子聪明但没有努力成绩才差,这是主观原因,意思说他聪明,努力一点,或者看书了就能取得好成绩。而说孩子笨所以才考不好是客观原因,笨是不能改变的,家长脸上无光。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导致的成绩差,那么建议家长针对孩子某一方面的缺漏及时补救,好的继续保持,不足想办法弥补。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导致的成绩差,建议家长要从心里接受这一现实,坦然面对,毕竟不是人人都考上大学。各行各业都有优秀人才,找到自己的特长,或者从小就根据兴趣爱好培养某一方面的特长,为将来做好准备。当然,在孩子还是学生时,还是要让他努力,想办法提高学习成绩。这就必须制定好计划,根据孩子的情况,有的放矢,跳一跳能达到符合他的成绩即可。


校园系列事


你好,我是阿礼老师,一名省示范高中班主任,我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作为班主任,和学生家长沟通是必修课,尤其是当班级某个学生成绩差时,及时与家长联系很有必要。
我们常听到家长说“他其实脑袋瓜子挺好的,就是不喜欢读书”等话,来掩盖孩子的成绩差。看到家长不好意思的表情,老师也是一脸无奈。

一、探究原因

家长这样说,其实是“文饰作用”,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文饰作用也称“合理化作用”、“理由化适应”,是指当个体受到挫折后,为解除或减轻心理上的负担,会以各种理由原谅自己或为自己的失利 辩解。文饰作用是个体的一种心 理自卫机制,对个体的心理活动起着自我安慰的作用。从心理卫生角度来 说,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从伦理学角度来看,它确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

孩子学习成绩差,要么是智商问题,要么是习惯原因。

相比智商低,家长更愿意接受习惯不好。在孩子成绩差时,家长为减轻心理上的负担,改变老师对孩子的看法,通常会“文饰”。家长通过“文饰”,获得自我安慰,使心灵暂时得到解脱。在我看来,这样的家长一般都是疼爱孩子的,想让孩子学好,只是有点力不从心。作为班主班,我们要寻求对策,帮助家长指导孩子学习。

二、寻求对策

文饰作用具有自欺性质,虽然能消极地使个人暂时免受打击,但问题并未解决,挫折仍然存在,它就如同只能减轻症状而不能治疗的安慰剂一样,而且它可能会使人脱离现实,无法适应环境,进一步造成心理不良反应。

了解了文饰作用的性质后,可以使人们认识到它无助于克服困难,而且是意志薄弱的表现。人们应该学会敢于面对挫折,积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表,正常上下 学,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

2.培优补差,重在不差。学习功课差在哪方面,有针对的学习,及时请教同学或老 师。

3.加强沟通,及时反馈。家长要把孩子在家的情况及时向老师汇报,以便老师掌握 最新的情况,提升沟通成效。


我希望家长在意识到孩子在学习上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尽早解决问题。千万不要让问题扩大,“久病难医”,就是家长的过失了。


阿礼老师


这些话主要是发自家长们内心的无奈,他们不了解如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认为学习成绩好坏只和智力因素单独相关。其实一个智商高的人不一定是学霸,学习好的也可能是一般人,同时比较讨厌学习。因为学习这件事是违背人类天性的,几乎很少有人单纯地喜欢学习,绝大多数人,念书也就为了考个好大学。

本人985大学本硕连读毕业,属于一般人的那种,比较厌恶学习,是被逼出来的,辛亏做事情懂些方式方法,一路考过来了。

你所说的这种类型家长,他们的孩子成绩很难进步。孩子一旦运气来了成绩好,他们又会到处炫耀孩子聪明。其实呢,也不过如此,虚荣加上对学习这件事情的无知在作怪。

Midway Tactics

 Three competing store owners rented adjoining shops in a mall. Observers waited for mayhem to ensue.

 The retailer on the right put up huge signs saying, "Gigantic Sale!" and "Super Bargains!"The store on the left raised bigger signs proclaiming, "Prices Slashed!" and "Fantastic Discounts!"

 The owner in the middle then prepared a large sign that simply stated, "ENTRANCE".

中间战术

 三个互相争生意的商店老板在一条商业街上租用了毗邻的店铺。旁观者等着瞧好戏。右边的零售商挂起了巨大的招牌,上书:“大减价!”“特便宜!”

 左边的商店挂出了更大的招牌,声称:“大砍价!”“大折扣!”

 中间的商人随后准备了一个大招牌,上面只简单地写着:“入口处”。






番茄数理辅导


多数时候,家长对于孩子的夸奖很频繁却没有营养——你真棒;你真聪明;你太厉害了;你真牛……如此笼统模糊的词说给成人都觉得是客套,完全达不到赞美和鼓舞的作用,更何况是孩子呢?

当然,鼓励也要适当,如果孩子根本没认真做什么,却被父母不停鼓励,孩子就会觉得虚假,那鼓励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而对于孩子改进的地方,父母也要用平和的心态提出针对实际的建议。


行走山野


第一,孩子是一面镜子,孩子怎样,家长怎样。

第二,孩子成绩差,家长成绩也不会好到哪里。

第三,承认孩子笨等于承认自己笨,没人愿意承认自己笨。

第四,“只要我努力,我的成绩会好”,家长给自己和孩子一个希望。

第五,但是,这个“只要...”通常不会实现,除非家长本身下决心改变自己。



爸课教育韦成锋


成绩差是分数给我们陈述的一件事情。

家长想掩盖这个没啥问题啊。他们的表达方式是含蓄的,也说明了孩子成绩不好,听的人大多都会懂。

孩子聪明也是另一个事实。

话说回来,非要挑明孩子成绩差的人需要反思一下,你这么做是有什么想法

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当然好,合理的引导和帮助才是好办法


照照6143


想起来胖子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我其实吃的挺少的,就是喝凉水也长胖”,其实“掩饰”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有时候可能仅仅是顾及面子。如果是听众,我们大可微微一笑。如果是作为说此话的家长,就一定要认真想一下问题的原因,然后跟孩子一起去改善他。毕竟,遇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找借口而不去寻找解决方法。


亚亚老师小课堂


这种心态一是偏爱,二是无奈。现在的孩子智力都好,关键是想学与不想学。解决不好思想问题,就下想学,孩子目的性不强,势必放任文化课的学习。思想端正了,学习很简单,方法是课前预习,课堂注意听讲,课后复习;提尽效率,别人一小时能干完的事,咱四十分钟解决。其余时间:玩。给人讲此话的家长是不负责任的家长。


张少山Q


用“脑瓜好”来“掩饰”孩子成绩差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防御心理在作祟。因为如果承认孩子脑瓜笨,那就是承认自己脑子也不好,因为聪不聪明是有一定的遗传因素的。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笨,所以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脑瓜笨。

第二种是不认输的心理。因为只要孩子脑瓜聪明,就算现在成绩不好,也没有关系,等他一努力就可以成绩好了,这样想会始终充满希望。如果承认自己孩子脑瓜笨,那再努力都很难看到希望了,所以心里接受不了。

第三种是出于保护孩子的心理。如果孩子在现场,听到父母说自己笨,估计会接受不了,以致于自暴自弃。

其实不管是哪种心理,老是强调孩子聪明对他的成长并不好。如果一个孩子建立了自己很聪明这样的信念。那么他很可能就会限入一个恶性循环的误区:反正我聪明,随便学一下就可以了——因为不认真,成绩不理想——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尽全力了而偷偷努力,但因为别人也在努力,所以成绩进步不明显——为了维护自己的聪明,所以干脆自暴自弃,反正大家都看到我是不努力才成绩不好的,并不是我不聪明……

所以作为父母尽量不要夸奖孩子聪明,而要多夸奖孩子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