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園林的對聯,取自歐陽修和蘇舜欽的詩句,也是蘇州園林的典範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這幅對聯分別取自歐陽修《滄浪亭》詩中“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的上句和蘇舜欽《過蘇州》詩中“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的下句組合而成的。滄浪亭不僅僅是一座亭子,也是蘇州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古典園林,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了。滄浪亭最早在五代十國時期就有了,後期園林幾度興廢,屢易其主。南宋時期,為抗金名將韓世忠所得。元明兩代又成為僧人所居的妙隱庵、大雲庵。現在園中的絕大部分建築均建於清代康熙、道光和同治年間和新中國成立後修復而成。在2000年的時候,被列為蘇州古典園林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典型例證之一。

這座園林的對聯,取自歐陽修和蘇舜欽的詩句,也是蘇州園林的典範

滄浪亭門外的石樑橋,往東看去水面漸寬,水邊古樹參天,亭軒可見,一幅立體的畫面已經呈現在眼前。尚未入園,就已經感受到了滄浪亭的第一個特色,未入園林先成景,一泓清水繞園過。這片水面,它一方面構成了滄浪亭的園外景觀,同時,它還讓蘇舜欽等官場失意的古代士大夫文人產生出“滄浪之水”的意境。據說,當年蘇舜欽是花了大約十兩黃金,購得了此園。之後,在這水旁建了一個小亭,取名滄浪亭。另外,從這裡還可以看到滄浪亭的另一個有別於蘇州其他古典園林的特色,就是打破高牆圍繞,自成丘壑的封閉式格局,以臨水的建築群將園內園外的山水有機地融為一體,形成一種開放式的佈局特色。明清時期,這裡一直是官紳宴飲、文人雅聚的場所,因此,一般認為滄浪亭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公共園林之一。

這座園林的對聯,取自歐陽修和蘇舜欽的詩句,也是蘇州園林的典範

滄浪亭的門廳,東西兩側牆上嵌有舊時園主蘇舜欽的《滄浪亭記》,清代巡撫宋犖、梁章鉅和張樹聲的《重修滄浪亭記》以及清代僧人濟航的《滄浪亭圖》等石刻,這裡也被稱為“碑記廳”,從這些石刻可以瞭解到滄浪亭的歷史變遷。 出了碑記廳,迎面看到的就是橫臥於園中央的宋代主山。這裡宛若真山野林,來到這裡會有一種古樸幽靜的感覺。這也體現了古代造園重在立意、不事雕琢的特點。主山東部用黃石壘砌,橋樑溪谷,引人入勝。西南面峭壁下,鑿有一個小池,從山上往下看,有如臨深淵之感。這是滄浪亭園內唯一的水面,園內園外大小如此懸殊的兩片水面在這裡相互呼應,但卻各有情趣。

這座園林的對聯,取自歐陽修和蘇舜欽的詩句,也是蘇州園林的典範

在水面之上,有一座突出的方亭,叫“觀魚處”。在觀魚處南面廊下有一座半亭,叫“閒吟亭”。它位於中央主山的東側,與兩側的御碑亭遙遙相對,亭中有乾隆皇帝的御筆石刻,此處的楹聯勾畫出了一幅美麗的畫面: “千朵蓮花三尺水,一彎明月半亭風”。從閒吟亭往南,就到了聞妙香室,這座精巧雅緻的建築呈曲尺形,三面通透,是園主的讀書之地。這裡南院種有一叢翠竹,北面種有十餘株梅樹。每年的早春二月,梅花盛開,冷香飄溢,如果這個時候來到了滄浪亭,便會覺得聞妙香室的名字再應景不過了。

這座園林的對聯,取自歐陽修和蘇舜欽的詩句,也是蘇州園林的典範

滄浪亭的復廊不僅是滄浪亭造景的一大特色,也被人們譽為蘇州古典園林三大名廊之一。復廊北臨園外的葑溪,南依園內的中央主山,高低上下,曲折自然。廊間牆壁上還開有許多圖案各異的精美鏤窗。從園外看,通過鏤窗,會看到園內的景色,感受到古代文人清悠閒適的生活。從園內透過鏤窗往外看,可以在市井的嘈雜中感受到水面的寧靜。鏤窗只是造成了遊人視覺上的通透而已,真正將園內外的山與水有機地連在一起的,還是這條復廊。在廊牆分隔內外的同時,一雙跨在廊牆兩側的廊簷將園內的山和園外的水緊緊地銜在了一起,造成了山水互為借景的效果,同時也彌補了園中缺水的不足,拓展了視覺空間,豐富了賞景內容,形成了蘇州古典園林獨一無二的開放式格局,堪稱蘇州古典園林造景之佳例。

這座園林的對聯,取自歐陽修和蘇舜欽的詩句,也是蘇州園林的典範

明道堂是滄浪亭園內的主廳,明道堂面闊三間,莊嚴肅穆,明清兩代為文人講學之處。明道堂正南方有三間小軒,叫“瑤華境界”,最初是韓世忠所建的“梅亭”。清代的時候這裡曾經是一個戲臺,專為官吏文人而設,據說,林則徐也曾經在此觀賞過崑劇。 在瑤華境界的西面有一個石洞,上面有石刻的門額“印心石屋”,這是清朝道光皇帝的御筆。石屋上面建有看山樓,為清道光年間江蘇巡撫陶澍所建。原來從這裡可以遠眺蘇州城外西南諸峰,但現在由於近處高樓的遮擋,可能感受不到古人那種看山賞景的樂趣了。在蘇州園林,可以感受到一種親近山水又怡然平和的心志,而滄浪亭的千年歷史,又可以讓人漫步到古代的文化氛圍中。

這座園林的對聯,取自歐陽修和蘇舜欽的詩句,也是蘇州園林的典範

一路走來會看到一片竹林。 在這片竹林中,有三間低矮的屋子曲折有致地連在一起。這裡原是滄浪亭園主人的書齋。屋子不高,給人一種隱逸在竹林中的感覺。 如果是晴朗的夜晚來到這裡,皎潔的月光便會透過婆娑的竹葉在粉牆上投下點點斑駁,一幅生動的墨竹圖就會呈現在眼前。蘇舜欽就曾留下了“秋色入林紅黯淡,月光穿行翠玲瓏”的詩句來描繪這裡的景色。因此,這間竹中書屋就被命名為“翠玲瓏”。 滄浪亭素以“修竹為盛”著稱,種竹歷史悠久。至今仍有菪竹、慈孝竹、湘妃竹等多類竹子遍植園內各處。竹子清秀挺拔的品性素來符合古代士大夫文人所崇尚的守道、有節的倫理規範。同時,由竹林營造出的清雅脫俗的環境又讓人神清氣爽,滄浪亭園主蘇舜欽曾有“高軒面曲水,修竹慰愁顏”的詩句來向人們表明他在園中種竹的心志。

這座園林的對聯,取自歐陽修和蘇舜欽的詩句,也是蘇州園林的典範

滄浪亭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一齊列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在千年的歷史中不僅在建築上為中國的建築史留下濃厚的一筆,也在文化上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