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4副對聯,字裡行間是文化,細細品味有所得

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歷史上有大量名聯,也有很多不出名的對聯,需要知音的賞識。

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愛好對聯的讀書人。關注我,一起來欣賞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4副對聯,字裡行間是文化,細細品味有所得。

第1副:來往遊人,須知愛惜花柳;春秋佳日,切莫辜負湖山。

這個對聯的作者是晚清名將彭玉麟題西湖的對聯。彭玉麟能文能武,在對聯上的造詣頗為不俗。這個對聯用詞比較通俗,字眼沒有用什麼典故,但是細細品味之後,能夠在俗中發現雅味,反而不覺得俗氣。這大概就是文字藝術的魅力,又俗又雅,方能讓人浮想聯翩。

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4副對聯,字裡行間是文化,細細品味有所得

第2副:二十舉鄉,三十登第,四十還朝,五十出守,六十開府,七十歸田,須知此後逍遙,一代福人多暇日;

簡如格言,詳如隨筆,博如考證,精如選學,巧如聯話,富如詩集,累數平生著述,千秋大業擅名山。

這個對聯是王叔蘭送給清代學者梁章鉅的壽聯。說起梁章鉅,喜歡對聯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梁章鉅寫了《楹聯叢話》,留下了大量經典的對聯。我此前和大家分享的不少對聯,就是出自這本《楹聯叢話》。

從對聯可以看出,當時梁章鉅七十大壽了。而這個壽聯雖然有些拍馬屁,說恭維話的地方,但總體而言,還是說出了梁章鉅的一生經歷與成就。

對聯採用連珠體,上聯連用“十”字,下聯連用“如”字。這種寫法頗為巧妙,看似只是把這些內容列舉起來,但是選取和用字上頗為考驗功力和才思。

上聯主要說的是梁章鉅科舉仕途的經歷,說梁章鉅此後逍遙無憂。而下聯則主要講梁章鉅平生著述。

詳如隨筆指的是《浪跡叢談》,巧如聯話指的就是《楹聯叢話》,精如選學指的是《制藝叢話》,博如考證指的是《稱謂錄》,富如詩集指的是《藤花吟館詩鈔》,足見梁章鉅一生著作等身。所以這個壽聯雖然是客氣話,其實也算得上名至實歸了。

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4副對聯,字裡行間是文化,細細品味有所得

第3副:去年在棘闈裡,今年在棺材裡,兩個中秋,兩般過法;有命到泮水邊,無命到雲路邊,一場大夢,一筆勾消。

這個對聯同樣用連珠法,背後還有一段典故。有一個秀才在中秋節那一天過世,所以他的朋友就寫了這個輓聯來紀念朋友。

上聯是說秀才去年還在科舉考試中,而今年已經駕鶴西去,前後兩年,令人感覺物是人非,體現了作者的震驚感。

而下聯同樣是圍繞科舉和去世兩件事來闡述。泮水,是學宮前的水池,代指讀書科舉。而下聯那種“一場大夢,一筆勾消”的感嘆,也體現了作者對朋友失去的悲痛之情。

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4副對聯,字裡行間是文化,細細品味有所得

第4副:小子聽之,濯足濯纓皆自取;先生醉矣,一丘一壑亦陶然。

這個對聯的作者是寫蘇州滄浪亭的。大家都知道,滄浪亭是宋代詩人蘇舜欽建造,後來為韓世忠所有,成為著名的經典。而這個對聯的上聯,採取的是《孟子》的典故:“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另外《楚辭》中也有類似典故:“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下聯則化用了辛棄疾《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書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風流。”可以說,這個對聯巧妙化用古典,又把滄浪亭那種味道寫出來了,真是妙不可言啊。

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4副對聯,字裡行間是文化,細細品味有所得

大家還知道哪些好對聯呢?歡迎留言哦。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收藏和轉發我的文章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