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园林的对联,取自欧阳修和苏舜钦的诗句,也是苏州园林的典范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这幅对联分别取自欧阳修《沧浪亭》诗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的上句和苏舜钦《过苏州》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的下句组合而成的。沧浪亭不仅仅是一座亭子,也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古典园林,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沧浪亭最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就有了,后期园林几度兴废,屡易其主。南宋时期,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得。元明两代又成为僧人所居的妙隐庵、大云庵。现在园中的绝大部分建筑均建于清代康熙、道光和同治年间和新中国成立后修复而成。在2000年的时候,被列为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例证之一。

这座园林的对联,取自欧阳修和苏舜钦的诗句,也是苏州园林的典范

沧浪亭门外的石梁桥,往东看去水面渐宽,水边古树参天,亭轩可见,一幅立体的画面已经呈现在眼前。尚未入园,就已经感受到了沧浪亭的第一个特色,未入园林先成景,一泓清水绕园过。这片水面,它一方面构成了沧浪亭的园外景观,同时,它还让苏舜钦等官场失意的古代士大夫文人产生出“沧浪之水”的意境。据说,当年苏舜钦是花了大约十两黄金,购得了此园。之后,在这水旁建了一个小亭,取名沧浪亭。另外,从这里还可以看到沧浪亭的另一个有别于苏州其他古典园林的特色,就是打破高墙围绕,自成丘壑的封闭式格局,以临水的建筑群将园内园外的山水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开放式的布局特色。明清时期,这里一直是官绅宴饮、文人雅聚的场所,因此,一般认为沧浪亭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公共园林之一。

这座园林的对联,取自欧阳修和苏舜钦的诗句,也是苏州园林的典范

沧浪亭的门厅,东西两侧墙上嵌有旧时园主苏舜钦的《沧浪亭记》,清代巡抚宋荦、梁章钜和张树声的《重修沧浪亭记》以及清代僧人济航的《沧浪亭图》等石刻,这里也被称为“碑记厅”,从这些石刻可以了解到沧浪亭的历史变迁。 出了碑记厅,迎面看到的就是横卧于园中央的宋代主山。这里宛若真山野林,来到这里会有一种古朴幽静的感觉。这也体现了古代造园重在立意、不事雕琢的特点。主山东部用黄石垒砌,桥梁溪谷,引人入胜。西南面峭壁下,凿有一个小池,从山上往下看,有如临深渊之感。这是沧浪亭园内唯一的水面,园内园外大小如此悬殊的两片水面在这里相互呼应,但却各有情趣。

这座园林的对联,取自欧阳修和苏舜钦的诗句,也是苏州园林的典范

在水面之上,有一座突出的方亭,叫“观鱼处”。在观鱼处南面廊下有一座半亭,叫“闲吟亭”。它位于中央主山的东侧,与两侧的御碑亭遥遥相对,亭中有乾隆皇帝的御笔石刻,此处的楹联勾画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千朵莲花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从闲吟亭往南,就到了闻妙香室,这座精巧雅致的建筑呈曲尺形,三面通透,是园主的读书之地。这里南院种有一丛翠竹,北面种有十余株梅树。每年的早春二月,梅花盛开,冷香飘溢,如果这个时候来到了沧浪亭,便会觉得闻妙香室的名字再应景不过了。

这座园林的对联,取自欧阳修和苏舜钦的诗句,也是苏州园林的典范

沧浪亭的复廊不仅是沧浪亭造景的一大特色,也被人们誉为苏州古典园林三大名廊之一。复廊北临园外的葑溪,南依园内的中央主山,高低上下,曲折自然。廊间墙壁上还开有许多图案各异的精美镂窗。从园外看,通过镂窗,会看到园内的景色,感受到古代文人清悠闲适的生活。从园内透过镂窗往外看,可以在市井的嘈杂中感受到水面的宁静。镂窗只是造成了游人视觉上的通透而已,真正将园内外的山与水有机地连在一起的,还是这条复廊。在廊墙分隔内外的同时,一双跨在廊墙两侧的廊檐将园内的山和园外的水紧紧地衔在了一起,造成了山水互为借景的效果,同时也弥补了园中缺水的不足,拓展了视觉空间,丰富了赏景内容,形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独一无二的开放式格局,堪称苏州古典园林造景之佳例。

这座园林的对联,取自欧阳修和苏舜钦的诗句,也是苏州园林的典范

明道堂是沧浪亭园内的主厅,明道堂面阔三间,庄严肃穆,明清两代为文人讲学之处。明道堂正南方有三间小轩,叫“瑶华境界”,最初是韩世忠所建的“梅亭”。清代的时候这里曾经是一个戏台,专为官吏文人而设,据说,林则徐也曾经在此观赏过昆剧。 在瑶华境界的西面有一个石洞,上面有石刻的门额“印心石屋”,这是清朝道光皇帝的御笔。石屋上面建有看山楼,为清道光年间江苏巡抚陶澍所建。原来从这里可以远眺苏州城外西南诸峰,但现在由于近处高楼的遮挡,可能感受不到古人那种看山赏景的乐趣了。在苏州园林,可以感受到一种亲近山水又怡然平和的心志,而沧浪亭的千年历史,又可以让人漫步到古代的文化氛围中。

这座园林的对联,取自欧阳修和苏舜钦的诗句,也是苏州园林的典范

一路走来会看到一片竹林。 在这片竹林中,有三间低矮的屋子曲折有致地连在一起。这里原是沧浪亭园主人的书斋。屋子不高,给人一种隐逸在竹林中的感觉。 如果是晴朗的夜晚来到这里,皎洁的月光便会透过婆娑的竹叶在粉墙上投下点点斑驳,一幅生动的墨竹图就会呈现在眼前。苏舜钦就曾留下了“秋色入林红黯淡,月光穿行翠玲珑”的诗句来描绘这里的景色。因此,这间竹中书屋就被命名为“翠玲珑”。 沧浪亭素以“修竹为盛”著称,种竹历史悠久。至今仍有菪竹、慈孝竹、湘妃竹等多类竹子遍植园内各处。竹子清秀挺拔的品性素来符合古代士大夫文人所崇尚的守道、有节的伦理规范。同时,由竹林营造出的清雅脱俗的环境又让人神清气爽,沧浪亭园主苏舜钦曾有“高轩面曲水,修竹慰愁颜”的诗句来向人们表明他在园中种竹的心志。

这座园林的对联,取自欧阳修和苏舜钦的诗句,也是苏州园林的典范

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一齐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在千年的历史中不仅在建筑上为中国的建筑史留下浓厚的一笔,也在文化上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