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7.9分,《另一種選擇》教我們直面死亡

這本書是謝麗爾•桑德伯格和她的朋友亞當在她的丈夫意外去世後,將她的個人經歷、其它遭受困難人群案例與心理知識結合,闡述通過哪些方法可以培養復原力,重新投入生活。

本書寫給那些遭受親人離世、失戀、離婚、受傷與疾病、個人事業失敗等磨難的人,旨在減少悲劇、苦難的發生。

這本書是謝麗爾•桑德伯格和亞當•格蘭特合著。

作者謝麗爾•桑伯格,是臉書首席運營官。

亞當•格蘭特是沃頓商學院知名心理學家。

雖然我不太喜歡看那些關於心理理論的描寫,但是這本書中的心理理論具有普遍性、簡潔易懂,比較實用。

中國人普遍比較內斂,很多事情都不會直接提出來,就像死亡、不公平事件、不好的遭遇等更是諱莫如深。我讀過《另一種選擇》這本書以後,明白了就算是謝麗爾這樣的美國人也都普遍存在這種不好的事難以開口關懷的事兒。

中國網絡上有句話叫:“聽了好多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其實,我也覺得面對悲傷這件事兒,別人很難共情,體會到你所遭受的困難,就是我們常說的刀子紮在你身上,別人怎麼能體會到疼痛。

我們自己才是走出悲傷的最關鍵那一環,瞭解心理理論,打開自己的心態,重建內心,慢慢成長。就像文中謝麗爾提倡的那樣讓向外尋找幫助,向內重塑內心,向前走。

這本書告訴我們面對死亡以及不好的遭遇的幾點方法值得參考。


豆瓣評分7.9分,《另一種選擇》教我們直面死亡


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花了數十年研究人們如何應對挫折,結果發現有三個因素會阻礙復原力:(1)個人化:認為壞事情發生都是自己的錯;(2)普遍性:認為消極事件會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3)持久性:認為事件的殘餘效應將永遠存在。

一、 悲傷伴隨著內疚來臨

謝麗爾•桑德伯格在丈夫去世後一段時間她經常感覺非常內疚。

謝麗爾後悔如果她早點去健身房,或許早一點發現丈夫摔倒了,也許丈夫就有生的機會。

她後悔如果早一點改變丈夫的飲食習慣、早一點體檢,或許她的丈夫就不會意外去世。

這種悲傷圍繞著她,生活、工作都受到了影響。

雖然國籍不同,但是情緒都是相同的。

我們在糟糕的事情發生以後也會不由自主的陷入自責、內疚,並且沉浸在這種假設中無法自拔。

這樣的心態就是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阻礙復原力的關鍵因素。

生活不會倒帶,我們假設的情況並不會發生,還把我們拖入了深淵,讓我們從情緒上認為是我們沒有做好導致了親人的離世。


豆瓣評分7.9分,《另一種選擇》教我們直面死亡


悲傷,對世人輕語,卻內在喧譁。悲傷不可言說,甚至超越性,超越信念,超越終極死亡。人們視而不見,悲傷只是葬禮上的曇花一現。—安娜•昆德輪

二、悲痛背後,需要掌握面對死亡的方法與態度

(1)正視“死亡”這件事,不要逃避痛苦,對這件事給你帶來的悲傷閉口不談,適當選擇一些周圍的親人、朋友傾訴互相聯接,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

(2)用日記表達感受,釋放感受,理解過去,用自我療愈,重建自信。

(3)當面對遭遇悲傷的朋友時候,不要因為害怕觸痛朋友的傷口而選擇規避不談,這樣的視而不見,會讓朋友傷心。可以選擇共情的方式,告訴她,你就在她身邊,她需要傾訴時候隨時都在身邊。

(4)給予孩子安全、支持和機會,幫助孩子形成4個復原的核心理念:(1)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具有一些掌控力;(2)他們能夠從失敗中學習;(3)做為人類他們很重要;(4)他們具有可依賴性、可分享的真正優勢。

總結:中國有句話叫“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人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的,別人能夠幫助的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書中謝麗爾的朋友說過“既然選擇A已經不存在了就只能選擇B了。”當糟心的事來臨時候,我們只能直面它,重建心理,跨過去。

歡迎搜索關注 ,有趣、有愛、有故事二胎寶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