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吃得越少,对糖尿病控制越有利吗?

不知道门诊


关于糖尿病的饮食问题,对有些人第一个想法就是少吃一点主食,甚至干脆不吃主食算啦,这样血糖不可能再高了吧,因为主食含糖量高。给人的感觉是少吃饭等于少吃或不吃。


我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也这么做过 但结果是不一会就饿得受不了,再继续坚持少吃饭 体重明显下降,浑身都没劲了。其实少吃饭就控制血糖和减缓糖尿病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因为少吃主食,会通过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来满足身体对于热量的需求,这样会导致饮食结构的不平衡 ,进一步加重已经存在的代谢紊乱,不利于糖尿病的治疗和调养。如果在不吃或少吃主食的同时,照常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还会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在就是长期克制饮食也会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正确的办法是适当控制饮食,要保证基本营养的需求。


我的做法是在保证吃饱的前提下现按时按计量服药,饭后少停半刻就出去运动,让吃进去能量通过运动消耗掉,这样效果很好。



老程谈养生


糖尿病患者经常听到关于建议需要注意主食也就饭的量的建议,因为它们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是影响血糖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要完全拒绝或无标准的限制它,这样反而不利于糖尿病患者长期的血糖控制和疾病的临床结局,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关于糖尿病患者主食的那些事。




缺少主食的摄入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1、不利于人体正常功能的运行。

主食中富含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会转化为糖,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之一,它除了为身体提供能量以外,还是构成组织、细胞组成的必要物质,也会参与人体多种生理活动。

2、容易出现低血糖情况

低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容易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此外如果大脑供血严重不足影响认知能力损伤,若低血糖时身边没有其他人,很容易出现不可挽回的意外。

3、增加酮症酸中毒风险

主食摄入过少,人体所需的能量缺乏了主要来源,能量主要靠分解脂肪来提供,而脂肪分解过多,会产生过多的酮体,从而增加酮症酸中毒风险,容易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甚至神志不清等危险情况。

主食中富含的碳水化合物具有抗酮体生成的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避免酮症酸中毒有些重要意义。


3、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风险。

到吃的少我们势必会摄入其他更多的食物来满足身体所需,同样不利于血糖控制,如果只是减少了主食的量,不增加其他食物的量,那么长期以往很容易营养不良,进而影响肝脏容纳肝糖原的能力下降,同时缺少碳水化合物还会影响肌肉的储备,使肌肉含量下降,这时主要影响血糖这两个组织和器官能力都下降了,对于血糖的控制的能力会越来越差,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有害无益,尤其是本身就比较消瘦而且肌肉储备较高较少的朋友更明显。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主食要吃,极端的控制只会让血糖控制能力越来越差、血糖水平越来越不稳定,并不利于糖尿病并发症或临床指标和结果的改善。


主食注意搭配和选择,帮助我们更好的控制血糖,同时满足身体及生理所需营养素,建议如下:

  • 主食占全天用能量的50~60%之间为宜。
  • 粗细搭配,鼓励选择低GI的粗杂粮或薯类来替换一部分白米面。
  • 没有肠胃问题或消化不良问题的朋友,建议以蒸杂粮为主,其次为杂粮粥,烹饪时尽量保留食物口感,同一食物浸泡和蒸煮时间越长,升糖指数越高,同时避免纯的细粮粥。
  • 进餐时,先吃菜、肉、饭,交替着吃,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更多关于糖尿病的饮食建议,可以关注我回答的其他相关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谢谢阅读!


被写作耽误的营养师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误区哈!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主食摄入不足,又缺乏合理的营养搭配,必然会影响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能量和营养素的供应,会导致:

<strong>

1、饥饿性酮症:如果人体长时间得不到足够的外源性能量补充,一方面将导致体内脂肪和蛋白质过量分解,造成身体消瘦,长期营养不良,甚至会产生饥饿性酮症;


2、导致血糖偏低,让病情失控:因热量摄取不足,导致血糖偏低,反而会刺激升高血糖相关激素的分泌,而这种分泌量往往超过当时的实际需要量,引起血糖反跳性过度升高,使病情更难以控制。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刚发现血糖异常升高的糖尿病患者,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进行饮食控制,却出现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原因。

<strong>

病例网提醒您在谨遵医嘱的前提下,合理安排饮食结构,避开误区,找到适合自己的医疗和饮食解决方案!

<strong>


病例网


听从医生医嘱,吃多少就吃多少,不要多吃更不要少吃


混世小魔王121


可以控制,身体营养跟不上,还是白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