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照片揭示意大利麵生產過程,它的香氣已經飄到了地球之外


中國和意大利大概是世界上最會吃麵的兩個國家,常有傳言稱意大利的麵條來自中國,是由馬可波羅1292年結束亞洲之旅返回歐洲時引入意大利的。圖為1925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意麵被掛在戶外乾燥。

然而這種說法其實站不住腳,因為馬可波羅在描寫麵條這種食物的時候,用的是早已存在的意麵的名字,比如Lasagna。 圖為1925年,那不勒斯,晾曬在戶外的意大利麵。

西方世界第一例水煮麵條的紀錄,來自公元五世紀耶路撒冷的猶太法典,用來記錄麵條的詞語是 itriyah,在阿拉伯語中這個詞的意思是從商人手裡買到的乾麵條。圖為1928年,意大利男孩舉著晾乾的意大利麵。

關於意大利麵製作的歷史最早出現在公元 1150 年。根據阿拉伯地理學家 Al-Idrisi 的描述, 離巴勒莫大約 30公里的托拉比亞“生產大量的形狀像細線一樣的麵條,被賣到各個地方。圖為1929年,正在搬運意麵的男孩。

到了17、18世紀,由於加工、乾燥工藝的進步,意大利麵不僅解決了那不勒斯的糧食問題,還藉由港口的便利條件遠銷整個意大利半島。圖為1929年,工人們正在晾曬意麵。

製作意大利麵,要用到一種叫做“杜蘭”的硬粒小麥。杜蘭小麥具有高密度、高蛋白質、高筋度等特點。圖為1932年,工人正在準備麵糰。

1740年,一位叫做Paolo Adami的意大利商人在威尼斯開辦了第一家意麵工廠。圖為1932年,在意大利的一家工廠裡,一名工人把意大利麵掛好晾乾。

19 世紀中葉,意大利麵形成了真正的工業化生產,新技術也使得意大利麵的形狀大大規範化。圖為1932年,一個意大利工廠的工人用一根棍子彎曲幹意大利麵。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意大利麵工業迅速崛起,運輸已經覆蓋全球範圍。圖為1939年,King Bomba's的大廚。這是倫敦最大的意麵商店之一。

1943年,在紐約長島Atlantic Macaroni 公司,一個工人把意麵掛起來晾乾。

1955年,在倫敦Holloway的一個意麵工廠,Zelda Albano把從機器裡出來的意麵剪成固定長度。

俄羅斯意麵工廠的工人正在處理細意大利麵。

1949年,意大利阿馬爾菲海灘附近,放在架子上乾燥的意麵。乾燥可以讓意麵延長存儲時間,以便通過港口的便利條件遠銷外地。

這種意大利最有名的美食,被塑造成數百種不同的形狀,從簡單的直條形意大利、短管面到麵包片,貝殼,馬車車輪和自行車。圖為1955年,正在制勝意麵的工人。

18世紀80年代在意大利遊歷的歌德,在旅行日記中曾有過一段對那不勒斯人生活的精彩的描述——“他們繁忙地製作著通心粉,特別是在白天,你簡直無法想象他們銷售東西的場面,成千上萬的人們甚至只用一張薄薄的紙就匆匆捲走他們的食物。”圖為年輕的男孩們扛著意麵,放在工廠的空地上晾乾。

大約在 1913 年,意大利麵的出口量就已經達到 7 萬噸。而幾乎在同一時期,大量的意大利人移民美國,20世紀之初,每年約有25萬人從意大利移居美國,這些意大利人把食用意麵的習慣帶到了美國,間接起到了美食使者的作用。

意大利的一間意麵工廠裡,意麵被掛在乾燥房裡晾乾。今天,在世界100多個國家裡,都可以找到意麵的身影,甚至在地球之外也能聞到它的香氣——國際空間站的食譜裡,意大利麵赫然在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