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不聽話,成績突然變差,小心是“標籤效應“帶來的影響

表姐家的孩子童童今年上小學5年級,成績一直屬於中上等的水平。表姐說孩子從3年級開始班裡面的成績水平已經逐漸的兩極分化。成績好的特別好,成績差的特別差。

為了讓童童能夠有所進步,逐漸的進入到成績優等生的行列,表姐對孩子是越來越要求嚴格

一次因為童童考試成績不理想,比平時的考試成績低了不少,表姐對童童大發雷霆,罵道:“怎麼搞的,你是豬腦子嗎?怎麼越學越差?竟然考出這樣的成績,丟不丟人。”

童童因為被表姐大罵一頓,心裡特別委屈,默不作聲哭了好久。

表姐本以為經過這次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孩子能有所進步,沒想到孩子卻越來越叛逆,成績也越來越差。

孩子叛逆不聽話,成績突然變差,小心是“標籤效應“帶來的影響


孩子是真的不會學嗎?

通過童童平時的表現來看,孩子是一個挺不錯的小孩。見到人都會禮貌的問好,學習也比較有自覺性,在班級裡面基本上都能排在中上等的水平。

為什麼孩子會突然間的變的不聽話變的叛逆呢?甚至成績也變得越來越差了呢?

我告訴表姐,其實這不能怪孩子,這都是表姐給孩子貼上了“標籤”,是“標籤效應”帶來的負面後果。

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那麼我們首先就要深入瞭解一下什麼是標籤效應,它會帶來什麼影響。

孩子叛逆不聽話,成績突然變差,小心是“標籤效應“帶來的影響


什麼是標籤效應?

我們先來看一個實驗結果。

1972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羅森·漢恩博士做了一個實驗。

羅森·漢恩博士找了8個人來假扮病人,而這8位全部都是精神非常正常的人,他們中有精神病學家、有畫家、有學生、有家庭主婦等等。

羅森·漢恩博士安排這8個人住進一個精神病院,並且告訴所有的醫護人員這裡來個8個精神病人。

這8位假扮的病人表現得完全正常,沒有絲毫意外,但是這在醫生護士的眼裡卻完全是不正常的表現。

當8位假扮的病人要求出院時醫護人員都認為這8個人簡直是更加的瘋了,病的更加嚴重。

這些原本完全正常的人在被人貼上“神經病”的標籤之後就真的會被人看作“神經病”了。

因此我們就能知道標籤效應就是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

意思就是說當一個人被貼上設定的標籤詞時,他的內心會不斷的重複告訴自己:“我就是那樣的人,我真的和媽媽說的一模一樣”,這種心理行為會不斷的促使他逐漸的改變自己的行為,向所謂的“標籤”靠攏。

就像上文中童童的媽媽一樣,童童被媽媽罵是“豬腦子”“越學越差”等等負面詞彙,這會讓孩子內心不自主的認為自己真的就像媽媽說的那樣不堪,自己很蠢很笨,這種思維會迫使孩子做出與“蠢、笨”完全相符的行為,那就是孩子放棄主動、努力地學習,自暴自棄


標籤效應也會帶來積極的一面

標籤效應並不僅僅只有負面作用,相反正向、積極的標籤能夠給人帶來好的影響作用。

最近刷爆網絡的腦癱外賣小哥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孩子叛逆不聽話,成績突然變差,小心是“標籤效應“帶來的影響


這位外賣小哥患有腦癱的病症,他為了自己掙錢同時在2個外賣平臺上接單送單。當自己因為失誤被某外賣平臺封號之後他堅定的拒絕別人的贈與;而當他被人採訪最想感謝的人是誰的時候,這位腦癱外賣小哥激動的說:“我最想感謝的人是我的媽媽,媽媽,我愛你!”

我們試想一下,身患殘疾腦癱病症,這位小哥的一路成長必定會遭受到太多人異樣的眼光和質疑,如果是一個沒有自信的人相信早就被這些異樣的眼神擊垮;可是這位腦癱小哥卻截然不同,他不依附、不自卑,靠著自己的力量努力掙錢,哪怕一個月2000的工資也會給爸爸媽媽一半,他最感謝的人就是媽媽!

我能夠想象得到這位偉大的媽媽是在怎樣的環境中不停的鼓勵自己的兒子,她也許經常會對兒子說:“兒子,媽媽覺得你很棒,雖然你和別人有些許不同,但是那又怎麼樣呢,媽媽相信你同樣也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能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

一定是媽媽這樣不斷的告訴兒子,讓兒子內心真的堅信這些,從而堅定的做自己,最終成為一個如此有擔當的人。

相信,這就是這位媽媽給孩子帶去的最好的、最積極的標籤效應,她讓腦癱兒子重回信心、勇敢做自己!

孩子叛逆不聽話,成績突然變差,小心是“標籤效應“帶來的影響


我們要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成長的更好的?

1、 多說積極、正向的話語

大衛·史華茲說過一種思想如果進入心中,就會盤踞成長。如果那是一個消極的思想種子,就會生出消極的果實;積極的思想種子,就會生出積極的果實。

我們對待孩子的錯誤經常會用批判性的語言去刺激孩子,以此想要達到讓孩子認識錯誤、努力成長的結果,而最終結果卻恰恰相反,孩子反而會越來越叛逆、不聽話。

對待孩子我們需要多給予鼓勵,多說積極、正面的話語,例如“你很優秀“、“媽媽看到了你的努力”、“你會越來越好的”等詞彙,讓孩子感受到原來自己的努力一直被媽媽關注、被媽媽看在眼裡,那麼孩子就會更有積極性及主動性去努力嘗試和堅持,這種力量是無窮大的,會讓迷惘中的孩子看清自己要走的路和方向。

孩子叛逆不聽話,成績突然變差,小心是“標籤效應“帶來的影響


​2、 給予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

羅森塔爾的實驗證明孩子的成績與教育者的期待成正比。

父母經常給孩子正面、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被誇讚和鼓勵

,孩子自然就會努力的朝著那個方向前進,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

例如上文中童童的媽媽如果對孩子說:“童童,雖然這次沒考好,但是沒關係,不適每一次考試都需要一定考的好。我們可以一起總結一下這次的錯題,做一個總結,下次避免出現同樣的問題,那麼媽媽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夠考的好的。”

相信聽到這樣的話,童童內心也會減少內疚之心,受到媽媽的鼓勵,童童自然學習會更加刻苦和努力。

孩子叛逆不聽話,成績突然變差,小心是“標籤效應“帶來的影響


3、 拒絕用成人的眼光來批判孩子

孩子是極具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這種能力是難能可貴的。父母不能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一些行為,果斷地給出一些不合適的意見和建議,這會給孩子的成長帶去非常大的誤導和阻礙。

例如當孩子滿心歡喜給媽媽看一幅自己的“傑作”的時候,媽媽不要立刻說道:“這是畫的什麼東西?簡直四不像,難看”。

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充滿理性與童趣的說道:“哎呀,這是畫的什麼,雖然媽媽看不太出來,但是媽媽為你的創造力感到高興,你可以給媽媽解釋一下你的想法嗎。”

把孩子當作朋友那樣去相處和對待,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相信這一定是建立親子關係最好的方式!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會突然叛逆不聽話嗎?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