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防線 成都市一醫院開全市先河派出專家進駐基層聯防聯控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但在疫情背景下如何讓復工復產做得更加安全?

2月19日,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兩名專家被派到高新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幫助他們進行疫情防控。

築牢防線 成都市一醫院開全市先河派出專家進駐基層聯防聯控


這兩名專家僅僅是對先前派遣人員的力量補充。在此之前的2月10日,該院派出了17名專家,組成8個小分隊分赴高新區的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醫院,協助他們聯防聯控。

值得關注的是,在成都,市一醫院是唯一一家專門向基層派駐專家進行聯防聯控的三甲醫院。

高新區面積大、人口多且來源廣、企業又很密集,每一個特點都為抗“疫”帶來壓力。因此,大型三甲醫院較大規模派遣專家直插到基層協同高新區聯防聯控,其意義並不亞於向外派遣醫療隊參與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因為,‘防得住’更能讓群眾得到安全保障。”

戰“疫”之壓:基層能力不足帶來防疫隱憂

高新區分為三個區域:高新南區、高新西區和高新東區,佔地613平方公里,總人口達到150萬,“在應對突發疫情時我們必須三面作戰。”高新區基層治理和社會事業局局長彭湧說。

在這次新冠肺炎的阻擊戰中,高新區自身特點讓該區承受了巨大壓力,尤其是高新南區,人口多、企業多、居住較為集中且外來購房者也多。成都市衛健委公佈的我市各區(市)縣確診病例分佈表顯示,截至目前,高新區累積確診19例,其中高新南區就佔12例,絕大部分為輸入性病例。

築牢防線 成都市一醫院開全市先河派出專家進駐基層聯防聯控


這僅僅是高新區承受的巨大壓力之一。

彭湧告訴記者,還有個區情是高新區面對的現實問題,那就是區域內醫療資源配套相對偏弱,“在高新南區、高新西區和高新東區這3個區域內,都沒有可供自己調配的大型醫療機構,幾乎都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這種最基層的醫療機構。”他說,除此之外,高新區疾控中心也剛組建不久,尚沒有自己的實驗室,核酸檢測依託於市疾控中心或第三方檢測機構。

然而,儘管面臨重重壓力,高新區黨工委、高新區管委會並沒有一味地叫苦,而是化劣勢為優勢的做法,在防“疫”戰中圍繞“找得到、管得住、服務好”這9字方針努力去扎牢防線。

劣勢如何轉化為優勢呢?彭湧說:“對區域內資源進行充分的整合和利用

。”

他告訴記者,高新區的高新企業多,因此在防疫戰中,該區採取了“科技賦能”策略,通過大數據分析以及對密切接觸者的分析篩查,很快能夠作出預判。

“科技賦能”可以實現數據採集,從而為“找得到”發揮作用,但它只是組合拳中的一環。在化劣勢為優勢實際操作過程中,高新區還有一個重要的舉措,那就是和區域內大型三甲醫院的協同合作,這種方式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基層醫療機構能力不足帶來的防疫隱憂。

這家大型三甲醫療機構就是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他們是如何解決高新區防疫隱憂的?

緊急支援:首批17名專家進駐8家基層醫院

2月10日,市一醫院派出17名醫護專家進駐高新區的8家基層醫療機構,協助他們進行防疫。就在此前的2月8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切實加強疫情科學防控 有序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此時,高新區很多企業亟待實現有序復工復產,市一醫院專家團隊的入駐,對復工復產的企業來說如同旱逢甘霖。

協同高新區解決防疫隱憂前,市一醫院必須完善自我防控,保障廣大患者及家屬的安全,這是必然。

市一醫院的第一名稱是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是一家大型三甲醫療機構,該院有3000張病床,門急診量平時達到8000/天,高峰時可達9000/天。它是成都市級醫療機構中體量最大的綜合性醫院,因此算得上是我市的一艘“醫療鉅艦”。

正是因為人流量巨大,讓該院建立了很強的院感防控意識,這種強烈的防控意識在最關鍵的時候能發揮超乎人想象的作用。比如這次新冠肺炎。

築牢防線 成都市一醫院開全市先河派出專家進駐基層聯防聯控


四川省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就是在該院檢出的。此事發生在1月11日。那名從武漢來蓉的男性患者因持續發燒、咳嗽等症狀到醫院求醫時引起醫生的警覺,已經對武漢疫情持續高度關注的該院立即對這名患者採取隔離措施並作進一步檢查檢驗。事實印證了醫院的判斷:該患者確診為新冠肺炎並轉送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接受隔離治療。

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的發現,讓市一醫院迅速全院動員,採取一系列措施防控疫情。他們將呼吸科門診搬離門診區域,避免造成廣泛汙染;他們有預見地建立隔離病房,並在隔離病房外再建立緩衝病房;他們將流行病學調查植入到病歷系統,不漏掉任何一個可疑患者;他們對門特患者推出藥品配送,用溫馨的服務讓患者得到安全保護……

從成都發生疫情開始,梳理該院採取的一項項措施,發現很多都是全市第一。這些“第一”不僅讓市一醫院的疫情防控很快變得規範、有序、安全,而且讓他們很快“騰出手來”開展聯防聯控提供幫助。

築牢防線 成都市一醫院開全市先河派出專家進駐基層聯防聯控


因此在2月10日,市一醫院黨委書記趙聰帶領該院陳澤君院長、羅俊副院長、李衛東副院長等人前往高新區基層治理和社會事業局,參加由這兩家單位舉辦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聯席會,該院當場確定派遣專家入駐高新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協助他們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會後,首批17名專家分成8個組進駐高新區8家基層醫療機迅速展開工作。

築牢防線:要把永久可用的制度和規範留下

基層醫院究竟對上級醫院專家的幫助有多渴求?高新區基層治理和社會事業局衛健處田軍處長告訴記者,因為定位不同,基層醫療機構設施設備不足、醫務人員能力也不足,“特別是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上,他們從未經歷過如此大的公共衛生事件,沒有應對經驗,就很容易出現紕漏。在復工復產的當下,這些紕漏是絕對不容出現的。”因此他說,此時急需上級醫院專家出面幫忙提升能力。

市一醫院派駐高新區基層的專家在此前就已經接受過全面、嚴格的院感防控培訓,出發前,副院長羅俊就告訴他們:“你們下去,除了親自做事外,更重要的是要幫助他們建立一套屬於他們自己的制度和規範,過一段時間你們離開了,但因為留下了制度和規範,他們同樣可以在防疫戰中完成職能範圍內的任何事情,從而協助他們把基層扎牢。”

進駐基層後,專家們發現自己確實“來得及時”。

築牢防線 成都市一醫院開全市先河派出專家進駐基層聯防聯控


高偉強是市一醫院骨科專家,他和另外兩人被派到高新西區的合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他告訴記者,該中心覆蓋的人口達23萬人之多,且大型企業多、面臨復產復工的任務艱鉅,為此市一醫院首批派了3個人到此,2月18日又向這個社區增派了2名專家。

高偉強說,合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僅一棟樓、一個通道,出於防疫需要,他們在大廳裡建立了預檢分診點,“我們去了一看,大廳只有一個,所有病人都會經過這裡,分檢分診也在此處,很容易導致相互感染;這棟樓的3樓是住院病房,裡面還住了部分病人,假如發生感染,這些病人都有潛在風險……”

專家到來後發現的問題得到了衛生院的高度重視,他們配合專家的建議積極行動起來,在大廳外露天場所搭建一個帳篷,在那裡建立“三通道”(普通病員通道、員工通道和發熱病員)並進行預檢分診,凡是超過37.3℃的患者就由專人專車送到就近的上級醫院去;同時,在專家的建議下,住院的患者帶藥回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後續的健康指導;此外,他們重點根據合作社區的具體特點設計一套院感流程,並將制度和規範落實到牆上。

眼科專家李蓓博士被派到高新東區的高新區第三人民醫院,這是一家二級乙等醫院,它又具有另外很具體的特點。李蓓對記者說,相對專家進駐的另外幾家基層醫院,高新區第三人民醫院最陳舊,佈局也不合理,“門診、急診、住院都分散在不同的區域,因此我們必須根據這個特點,在每個區域分別進行防控梳理並設置一套可行的防控流程。”儘管很辛苦,但他們和醫院緊密配合,最終建立起一個很牢固的疫情防線。

2月18日,市一醫院黨委書記趙聰帶隊深入到幾個派駐了專家的基層醫院查看工作開展情況並現場指導,事後他說:“這種聯防聯控模式確實是一種很好的辦法。”

築牢防線 成都市一醫院開全市先河派出專家進駐基層聯防聯控


協同抗疫:他們或將總結出聯防聯控寶貴經驗

其實,三甲醫院專家下派到基層醫療機構,所做的工作並非僅僅上述介紹的那點,在幫助基層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安全的防疫流程以及制度、規範外,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對基層醫護人員進行培訓,教會他們如何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去處置疫情,“如果自身的防護能力都缺乏,做不好院感,自己都可能成為傳染源,還如何去搞防疫?”高新區基層治理和社會事業局衛健處長田軍說。

除了對基層人員進行培訓,專家們還要深入到高新區的各個預檢分診點以及發熱門診等地去提供專業指導,及時解決基層醫院無法處置的問題,他們的參與既解決防疫一線人員不足的問題,又彌補了專業技術能力的欠缺。

築牢防線 成都市一醫院開全市先河派出專家進駐基層聯防聯控


在這次聯防聯控中,市一醫院專門建立了一個“基層嚴查細篩區域聯動專家網上會診平臺”,24小時提供專家會診服務。合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名醫生告訴記者,這個平臺上有院感專家、呼吸科專家、影像學專家等等,“當我們有拿不準的病例時,專家們馬上通過這個平臺進行會診,為我們基層醫生提供幫助。”

市一醫院黨委書記趙聰向記者透露,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醫院防護物資異常匱乏的時候,高新區想方設法調來一批防護物質,及時送到醫院,“這讓我們異常感動。”但他說,該院向高新區基層醫療機構派駐專家團隊,並非簡單的投桃報李,“作為駐區醫療機構,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和高新區攜起手來,共同在‘戰疫’中去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

高新區基層治理和社會事業局彭湧局長說,截止目前,在多方協作聯防聯控下,該區已提交復工申請的大型企業達90%,規模以下企業已提交復工申請的也有50%。在高新區1234家工業企業中,通過復工復產備案的有737家,佔比達60%。

“我們從來沒有遭遇過如此大的疫情,所以沒有經驗可言,但我們通過聯防聯控總結了寶貴的經驗。”彭湧說,市一醫院這種大型三甲醫院派專家直插基層協同防疫,“堵住漏洞,扎牢基層,這足以形成這次防疫中的‘高新特點’,如果我們的一些方法能成為可供其他地方借鑑的經驗,那就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