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真的是最大的英雄主义吗?

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福贵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在中国最动荡的年代,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在互相感激的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福贵身上接囧而至的人生悲剧,令人倍感压抑、悲伤。在经历大起大落之后的福贵,生活渐渐趋近平凡与平静。即使痛失亲人,独留自己,福贵也未感寂寞,他的精神意志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活着,真的是最大的英雄主义吗?
  • 余华

《活着》立根于中国过去六十年的底层百姓生活遭遇,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用国家经历的一次又一次社会变革,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用福贵这六十年的生活缩影,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当然,《活着》所要表达的远不止这些。

活着,真的是最大的英雄主义吗?
  • 《活着》

文学就是这样,它用语言发声,讲述了作家意识到的事物,同时也传达了作家所没有觉察到的力量,让读者从中去体会生命赋予的责任,忍受生活带来的幸福与苦难、无聊与平庸,而后站出来发声。有人说福贵的一生窄如手掌,但它又宽若天地。

活着,真的是最大的英雄主义吗?
  • 余华对《活着》的书评结语

当从第一人称叙述福贵的一生时,你或许会悲悯、会惋惜、会垂幸,会怨那个时代给不了福贵一丝怜悯,让他一再经历多于常人的苦难。确实,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看,福贵的一生除了都在直面痛苦、死亡这些苦难外,其他什么都没有,也无可挽回;可当福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叙述自己的一生时,他苦难的经历里也曾拥有幸福和欢乐,他相信自己拥有世上最好的妻子、最好的子女,以及最好的女婿和外孙,还有与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曾经一起生活过的点点滴滴……

活着,真的是最大的英雄主义吗?
  • 福贵一家

“为什么能在那样一种极端的环境中还要讲生活而不是幸存?生活和幸存之间轻微的分界在哪?”对此,余华是这样说的:“在中国,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生活和幸存就是一枚分币的俩面,它们之间轻微的分界在于方向的不同。”

活着,真的是最大的英雄主义吗?
  • 《活着》取得的成就

对《活着》而言,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任何经历都是一笔财富,是我们所必须面对的。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因为这世上本就没有感同身受,有的不过是对别人经受过的相似的经历而产生的一种同理心罢了。而这些经历,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在福贵的讲述里,自己的遭遇不需要别人的看法,只需要他自己的感受即可,所以他讲述的是生活。但如果用第三人称来叙述,就有了旁人的看法,那么福贵在读者的眼中便是一个苦难中的幸存者,一个在历经种种摧残之后被迫接受营生的底层人。

活着,真的是最大的英雄主义吗?
  • 余华接受采访

当一个人阅读别人作品时,往往会带入自己的主观情绪,生发出不一样的感想,从而影响自己的人生态度。同样的,自己写作品时,在笔下也会产生属于自己的看法。总而言之,不管是随记也好,出版作品也罢,都是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活着,真的是最大的英雄主义吗?
  • 余华简介

《活着》的福贵终极一生,算一天的时间里,顶多也就是俩小时的平稳与富贵,却用了余下的时光体会生活曲长。但那一头陪伴他身旁的老牛,那一亩三分地,却映出了:“生活一直在继续,无所谓幸福与不幸。只有经历生活中的未知和预知,好好活着,从中体会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而非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这才是真正的活,真正的英雄主义。”

活着,真的是最大的英雄主义吗?
  • 福贵与那一头牛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ZzzC说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