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死亡启示录

生存或毁灭,这是个问题:

是否应默默的忍受坎坷命运之无情打击,

还是应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

并将其克服。

此二抉择,究竟是哪个较崇高?

死即睡眠,它不过如此!

——《哈姆雷特》

如果别人问我荐书,脑海里冒出来的第一是雨果的《悲惨世界》,冉阿让因饥饿偷了一个面包被判了17年,因为这件事发生了一系列事情影响了他的一生。第二是余华的《活着》,你相信命运不公吗?当你的所有亲人都因各种飞来横祸离你而去,你还能承受得住吗?还能好好活着吗?唯有两本书,我念念不忘,每当遇到倒霉的事情,我就会想起冉阿让和福贵,再怎么活也不会有他们那么悲惨吧,那还怕什么,勇敢前进吧!

01 福贵的一生

读了《活着》,我不得不感叹一下福贵的一生。福贵原本是地主家的少爷,娶了门当户对城里米行老板的女儿家珍为妻。但福贵三天两头就到城里吃喝嫖赌,几年便把家里的家产输光了,父亲也被气死了。福贵接受了现实,老老实实当起了农民,母亲病了他到城里请郎中,却阴差阳错被国民党当成壮丁抓去当兵了。经历九死一生,解放军救了他,两年后回到故乡,母亲已去世,女儿凤霞却因一场高烧变成了聋哑人。

生活虽然贫困艰苦,但一家人能在一起也是淡淡的幸福。看到这里,我以为他们这一家经历了这些磨难,以后应该会平平淡淡过一生吧,不幸还是降临了。儿子有庆给县长夫人献血,因医院无节操几乎抽干了他的血,县长的儿子活了,有庆死了!

十年后女儿在生孩子的时候大出血也死了,没多久软骨病的老婆也去世了。几年后女婿在码头背水泥,鬼使神差被水泥压死了!这回剩下福贵和外孙苦根了,老天爷一点也不仁慈,不会因为你前面吃了多少苦就会给你一点甜。苦根生病了,福贵便煮了一大盆青豆子给苦根吃,最后苦根被豆子撑死了!福贵只能一个人和一头牛过了余生。

《活着》:死亡启示录

02 我的死亡体验

从福贵的父亲被气死,到小外孙被豆子撑死,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却弥漫着一片死亡的恐惧,书以《活着》为名,也正是彰显了生的可贵。但一个人的承受力要有多强才可以面对这一切突如其来的绝望?

我第一次真正认识死亡的时候是在十岁的时候。一天早上,每天和我一起上学放学的邻居姐姐再也没有醒过来,我看到姐姐蜷缩在床上,怎么也叫不醒,大人们在哭天喊地……我被妈妈赶去学校,第二天大人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闭口不谈任何关于姐姐的事情,也没有留下任何一样姐姐在这个世界生活过的遗物,仿佛姐姐从未出现过一样。其实我心里知道姐姐永远不会回来了!从那天以后,我每天都过得很忐忑不安,仿佛空气中死神在盯着我,会不会哪一天也会突然把我带走。

当我还没从姐姐离世的阴影中缓过来,两年后我心爱的奶奶也去世了,很惶恐,空气中总浮现奶奶的音容笑貌,本来还能见到奶奶应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毕竟我还没有亲口对她说一声:我真的很爱您!也是我最遗憾的一件事。那时天一黑我就不敢出门,夜里我怕得要握着妹妹的手才能入睡,这状态维持了几年我才慢慢走出来,奇怪的是,那时我恐惧黑夜,倒是现在半夜我起床都不开灯了,在黑夜摸索轻而易举。

好几年过去,当我认为时间已经疗愈了我,又一个大浪毫无征兆扑向了我。初中我有一个很要好的同学也意外身亡。我当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为什么我爱的人都要以种种残酷的方式离开。往后那段时间,我经常做梦,梦见掉入一个无止境的黑洞,我在黑洞里眩晕挣扎,怎么也逃不出黑洞……我甚至害怕睡觉,一到晚上我就忐忑不安。

那段时间我觉得全世界都抛弃了我,好朋友顾着毕业忙学习;我怎么也静不下心学习,成绩下滑时看到父母脸上的不悦,我却不能告诉他们我有多伤心。那时我还没看过《活着》,如果我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叫福贵的人更更更悲惨,那我就不会觉得那么孤单了吧。

《活着》:死亡启示录

03 我们缺一场“死亡”教育

生活从来不慈悲,不是你举双手投降了就放你一马;不是你痛哭流涕就递你纸巾;不是被虐千百遍就会待你如初恋。残酷才是生活的真相。

除了长命百岁那种寿终正寝的死亡外,中国人对死亡似乎很忌讳,认为那种死亡不吉祥晦气,采取回避态度,也不向孩子过多解释。也正是这样有多少孩子的童年都对死亡产生了一种误解,害怕死亡,恐惧死亡。

中国教育不仅缺性教育,还缺少一种“死亡”教育。我们庆祝生日,却从没有人告诉我们要怎样对待死亡。生老病死是这个世界的自然规律,有死才有生,宇宙如此生生不息。

如果当时有一个人哪怕这样跟我说一个善意的谎言:上帝把姐姐带到了天堂,那里没有病痛,我们应该感到欣慰,所以死并非是一件坏事情。如果当时大人们可以把姐姐的相片或玩具留下来一点,心怀感恩,感谢姐姐陪伴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我肯定不会一个人在偷偷恐惧死亡。

如果当时有人对我们说:如果你们觉得悲伤就尽管哭出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我们阻止不了悲剧的发生,但我们不要沉浸在失去的东西上,感恩那些我们一起拥有过的日子吧。

他们虽然离开这个世界,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我们要继续带着这份爱生活下去,那今天我们对死亡将是完全另外一种态度了。

《活着》:死亡启示录

04 坦然面对苦难,活在当下

时间是一剂良药,对待死亡,从反抗到接纳,再到现在的坦然,我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如果死亡是必然,越反抗产生的作用力更大,越使我们痛苦。唯有放下,试着和死亡和解,试着当朋友,我们才不会恐惧。一直抗拒死亡哪来重生的机会呢?

即便明天我也离这个世界而去,我请求我的朋友不必哭泣,记住我曾带给你的一个微笑一丝温暖便够了。如果你们在相聚,想起我便当我坐在你们身边,开怀大笑便够了。不必总缅怀过去的种种遗憾,带着爱,好好活在当下,做好此刻该做的每一件事也是对离去的人一种最好的纪念吧。

此刻最美,不念过去,不畏将来。叹落红不如好好欣赏它开花时的热烈;惧黑夜不如狠狠享受阳光的恩赐;活在当下的力量会让你无所畏惧。

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场硬仗,持久战,如果怕死,请好好活,如果不怕死,好死不如赖活着,那还怕什么,活着便是……

《活着》:死亡启示录

作者:大牙妹,一枚九零后吃货女文青,阅读写作旅行,一直在进步的路上,渴望与你共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