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延续着“年味”的风俗

“难过的日子,好过的年”。胶东农村的年要到二月二才算结束,从一些风俗上能看出人们对于“年”的留恋。

一、二月二剃头源于正月不剃头

二月二,龙抬头——延续着“年味”的风俗

胶东的风俗,正月不剃头。俗语“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有舅舅的孩子是忌讳剃头的,不剃头是对舅舅的尊重。也有一说是“思旧”的误传,总之正月一般是不剃头的。但头总是要剃的,二月二,龙抬头。儿女“成龙成凤”是父母的美好期望,所以二月二是男孩剃头的“正”日子。旧时在农村,小孩的头是由父母亲自操刀剃的。剃头刀并不好操作,割破头皮是常有的事。有的会留下终生的伤疤,也算是岁月的痕迹吧。现在,二月二会是理发店人气最旺的一天,都一样龙头抬一下。

二、二月二吃的“剩虫”是正月十五的供品

二月二,龙抬头——延续着“年味”的风俗

胶东的风俗,正月十五要供“剩虫”。剩虫是一条花冠虬髯、口含铜钱、四周花鸟鱼虫环绕、坐在莲花座上的盘龙。供“剩虫”寄寓来年有余量的美好愿望。剩虫是面塑,是用上等面粉做的。上完供要妥善保存,风干,避免发霉。二月二的中午,切成一片一片的,放蒸锅里大火蒸透,吃起来香软甘甜。上面的五彩缤纷的色素也要吃一点,“小孩吃点颜色肚子里不长虫”是母亲的一厢情愿吧?现在看来并不安全。

三、二月二吃的年糕是“小年”的“剩”糕

二月二,龙抬头——延续着“年味”的风俗

“二月二吃年糕,壮筋骨不闪腰。”年糕是赋予很多美好符号的食品。腊月二十三蒸年糕,要用香甜的年糕粘住灶王爷的嘴,“上天言好事,下界如有神。”保佑一家平安。年糕也有“年年糕”的意思,寄寓日子会一年比一年好。过年还会留下一块年糕,等二月二这天用油煎着吃。吃“剩”糕要的也是家有余粮的彩头。

二月二也是真正告别冬天,迎接春天的日子。“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庚子年的正月过得太不安定,希望二月二是个转机,祓除不详,国泰民安。

二月二,龙抬头——延续着“年味”的风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