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获中信银行等“主动”授信21亿元

海底捞获中信银行等“主动”授信21亿元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财华社记者获悉,国内火锅餐饮业龙头海底捞(06862-HK)获银行授信21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用以渡过疫情危机,2月19日,首批8.1亿元贷款已经到账。贷款来自于中信银行(00998-HK)(601998-CN)及其联合百度筹建的百信银行,贷款系两家银行主动联系海底捞,在防疫紧急授信流程下,仅三天时间完成审批。

海底捞自2020年1月26日起暂停中国内地门店营业,49个城市开通了外送业务。2019年上半年,公司收入总计116.95亿元,其中外卖业务仅为1.88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仅为1.7%,即使当下疫情令外卖收入有所增高,但对于严重依赖经营现金流入的餐饮行业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在疫情令餐饮行业暂停营业的当下,账面现金成了企业能否活下去,或者说能撑多久的关键。2018年9月26日登陆香港交易所(00388-HK)市场上市的海底捞在账面现金上拥有明显优势的。截止2019年6月30日,海底捞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0.03亿元,较其上市之前,2018年中期末的5.31亿元增长了465.4%。

不过,即使按照海底捞2019年中期末的30.03亿元账面现金来估算,如果没有店面营业的长时间得不到恢复的话,为保证每月固定成本支出,海底捞能撑多久呢?

看一下海底捞的三大成本开支项。

1.2019年上半年,海底捞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为49.03亿元,同比增长59.9%,这可见一年中海底捞的业务扩展速度。原材料成本占收入比重为41.9%,虽然原材料支出是相当大的一笔开支,好在随着疫情影响的确定,公司或许除了损失春节期间企业部分原材料及存货,后续也通过调整采购节省原材料成本。原材料成本料在今年一季度大幅下降,此为疫情期间的非必要性开支。

2.员工成本方面,截止2019年6月30日,海底捞共有88,378名员工,期内员工成本为36.52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31.2%。目前暂时未传出海底捞因为疫情裁员和减薪的消息。那么员工成本开支仍作为疫情停业期间的必要开支项。

3.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2019年上半年海底捞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为9,611万元,占总收入比重不足1%。除非物业业主主动减租,物业资金及相关开支很难在疫情期间有大幅减少,这也是疫情停业期间的必要开支项。


海底捞获中信银行等“主动”授信21亿元


那么将员工成本与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两项固定开支相加,2019年上半年合共支出

37.48亿元,估算平均每月开支为6.25亿元。依公司2019年中期末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0.03亿元来计算,账面现金大约可在店面暂停营业的情况下支撑4.8个月时间,即从2月暂停营业算起,约可以支撑到7月左右。

可以说得益于上市融资优势,海底捞已经具备了未上市餐饮企业的不可比拟的优势。参考2月17日钟南山先生根据现有数学模型和政府管控措施的预测,2月中下旬出现峰值,4月左右全国疫情平稳的判断。这样看来,虽然疫情令海底捞蒙受损失,但海底捞充足的账面现金应该不至于会影响公司生存。

实际上,海底捞在国内拥有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在疫情过去后,营业额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是大概率事件。所以对海底捞来说最优的方案就是平稳渡过疫期,保住品牌价值,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加上此次中信银行联合百信银行新授予的21亿元贷款,约可以再令公司的支撑时间增加3.36个月,足以帮助海底捞稳定渡过此次疫情。

据悉,除了海底捞之外,老乡鸡、西贝、云海肴等众多大型餐饮企业均获得了银行的疏困贷款,这样看来大型餐饮连锁只要原本自身财务稳健,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足以渡过此次疫情。

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餐饮业影响报告》显示,今年春节期间相比去年同期,78%的餐饮企业收入损失在100%以上;9%的企业收入损失在90%以上;7%的企业收入损失在70%至90%;5%的企业收入损失在70%以下。仅仅在春节7天内,疫情已令餐饮行业零售额损失5000亿元。相较于得到银行主动放贷的大型上市餐饮企业,或许中小餐饮企业的难关更值得关注和施以援手。因为在我国的餐饮行业中,中小企业占据绝对主体,而他们自身往往并没有强大现金储备、科学的财务管理。面对风险,他们更需要政策的疏困。


海底捞获中信银行等“主动”授信21亿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