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蘇軾、孟浩然:等疫情過去了,你們要來湖北看看!


李白、蘇軾、孟浩然:等疫情過去了,你們要來湖北看看!


湖北病了。

它發著燒,戴著口罩,喘不過氣來。

但我相信它一定會好起來的。

到那時,讓我們一起去湖北吧,去感受那裡濃濃的詩意。


01

孟浩然:我是湖北人,我為湖北帶鹽!


李白、蘇軾、孟浩然:等疫情過去了,你們要來湖北看看!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曉》


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就是湖北襄陽人。他出生在襄陽城一個薄有恆產的殷實家庭。在襄陽城東南三十里處,有一座薄霧繚繞、雲樹蒼蒼的青山,叫作鹿門山。孟浩然二十歲時第一次遊鹿門山,從此,對於這座青山他便割捨不下了。二十三歲時,他再也熬不過與鹿門山每日隔水相望的辛苦,辭別了父母,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隱居生活。《春曉》便是作於他在鹿門山隱居之時。


等疫情過了,讓我們去鹿門山,去感受一次詩意的“春眠”。


李白、蘇軾、孟浩然:等疫情過去了,你們要來湖北看看!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過故人莊》


除了在山中臥聽風雨醒聞鳥啼,閒看花開花落,孟浩然還喜歡下山與老友相聚。村邊的綠樹,郭外的青山,豐盛的菜餚,質樸熱情的農人,這裡的一切都在孟浩然的筆下散發著光芒。


等疫情過了,讓我們去離鹿門山不遠的那個村莊,去品嚐一次詩意的農家菜。


李白、蘇軾、孟浩然:等疫情過去了,你們要來湖北看看!


山水觀形勝,襄陽美會稽。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躋。

石壁疑削成,眾山比全低。

晴明試登陟,目極無端倪。

雲夢掌中小,武陵花處迷。

暝還歸騎下,蘿月映深溪。

——《登望楚山最高頂》


在鹿門山隱居一年後,孟浩然開始了他的遊歷生涯。他先沿長江而下干謁公卿,後又赴長安參加科考,再到吳越一帶尋求機會,結果無功而返。公元732年,四十三的孟浩然重返家鄉,登上了襄陽城望楚山的最高頂,他發現,遊遍了天下,他深愛著的依然是家鄉的山水。


等疫情過了,讓我們去登望楚山,去感受一次詩意的遠眺。


02

李白:我是湖北女婿,我愛這片土地。


李白、蘇軾、孟浩然:等疫情過去了,你們要來湖北看看!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渡荊門送別》


公元725年,二十五歲的李白從家鄉四川出發“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經過了“向三峽”“下渝州”“渡荊門”之後,李白終於來到了湖北。雖然此時的他依然戀著故鄉的山水,但從小見慣了蜀地巍峨高山的李白,在見到了荊楚廣闊的原野時,還是覺得這片廣袤的土地與他曠達的胸懷是那樣地契合。


等疫情過了,讓我們漫遊荊楚,去感受一次詩意的馳騁。


李白、蘇軾、孟浩然:等疫情過去了,你們要來湖北看看!


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山中問答》


李白來到湖北後沒多久就結婚了。有一種說法,說媒人是孟浩然。他的妻子是湖北安陸人,是前朝宰相許圉師的孫女。從此,李白在安陸生活十年,這首詩就作於此間。這首詩還有兩個名字,《山中答俗人》和《答俗人問》。俗人問李白為什麼要在這裡隱居,李白答了嗎?他並沒有,他只是笑而不語。因為有些心境是無法回答也無須回答的。


等疫情過了,讓我們去安陸,去感受一次詩意的蜜汁微笑。


李白、蘇軾、孟浩然:等疫情過去了,你們要來湖北看看!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到湖北不久就認識年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孟浩然十分喜歡李白這個年輕人,我們桀驁的李白也曾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兩人很快成為摯友。公元730年,李白聽聞孟浩然要去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相會。江夏就是今天的武漢。幾天後,孟浩然乘船遠去,李白佇立在江邊目送那漸漸遠去的小舟,揮手寫下那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等疫情過了,讓我們去武漢,去登黃鶴樓,去感受一次詩意的送別。


03

蘇軾:湖北是我人生的低谷,也是我藝術的巔峰


李白、蘇軾、孟浩然:等疫情過去了,你們要來湖北看看!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初到黃州》


蘇軾在臨終前寫了一首詩:“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也就是說,在蘇軾的眼中,真正顛沛流離的歲月是從黃州開始的。黃州,即今天的黃岡市。確實是這樣,到黃州之後,蘇軾一家人的衣食溫飽已成了大問題,以至於他不得不帶著家人去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以自給自足。“東坡居士”便由此得來。

幸好,這黃州偏雖偏、窮雖窮,但是長江裡的鱸魚美、後山上的竹筍香啊!而且,他現在這個團練副使於國家沒有什麼幫助,卻要國家發工資來給他買酒喝。


等疫情過了,讓我們去黃岡,去當一次詩意的美食家。


李白、蘇軾、孟浩然:等疫情過去了,你們要來湖北看看!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

瀟瀟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髮唱黃雞。

——《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這兩首詩同寫於公元1082年的春天。前一首寫於清泉寺,後一首寫於去往沙湖的途中。先說前一首,蘇軾在遊清泉寺時,突然對清泉寺門前的一條小溪產生了興趣。這條小溪與中國大多數向東流的水不一樣,它向西流。又因為我們多用“滾滾東逝水”來形容時間和年華,於是蘇軾勸我們說:“別那麼喪,你看這小溪不是向西流的嗎?我們也可以擁有第二次少年”。


寫第二首的時候,蘇軾被突然而至的大雨澆得渾身溼透。但正因為這一場大雨,我們才看到蘇軾胸中超然物外的境界。第一,他認為大雨來時不要逃竄躲避,除了陡增狼狽,什麼效果也沒有;第二,不要總看身後的蕭瑟,要多看看前方的溫暖與光明;第三,誰的人生沒有風雨呢?然而風雨總會過去的。


等疫情過了,讓我們去清泉寺和沙湖走走,去感受一次詩意逆生長和淋雨。


李白、蘇軾、孟浩然:等疫情過去了,你們要來湖北看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念奴嬌·赤壁懷古》


提到蘇軾,提到湖北,就不能不提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其實這一首也是寫於公元1082年,只是季節不可考了。這一首詞裡,有對歷史的思考,有對英雄的追念,有對山河的讚美,有對自己感慨,磅礴之勢有如長江。


等疫情過了,讓我們去黃州赤壁,去感受一次詩意的嘆息。


04

王維、崔顥、張九齡:我們也去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張九齡《望月懷遠》


張九齡是開元年間的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誹謗排擠後,於公元736年罷相。《望月懷遠》這首詩寫於開元二十四年張九齡遭貶荊州時。


等疫情過了,讓我們去荊州,去感受一次詩意的月圓。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王維《漢江臨泛》


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時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維,因公務去南方,途經襄陽。此詩是詩人在襄陽城欣賞漢江景色時所作。


等疫情過了,讓我們去襄陽,去感受一次詩意的醉酒。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登黃鶴樓》


崔顥登黃鶴樓是來抒發憂愁的。他的孤獨寂寞之感,他的年華流逝之憂,他的羈旅漂泊之愁,一千年來,一直迴盪在黃鶴樓上。


等疫情過了,我們去黃鶴樓時,也感受一下那份詩意的憂愁。


05


加油武漢!加油湖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