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奔忙在路上——追憶袁曉文同志

2019年11月27日是個令人心碎的日子。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員、所長、書記袁曉文同志在赴四川雅安參加會議的路上突發腦溢血住院,此後一直沒有醒來。

2020年2月21日,袁所永遠離開了我們。

永远奔忙在路上——追忆袁晓文同志

圖為袁曉文生前留影

2月23日,到北郊殯儀館送他最後一程,我呆呆地看著他的遺體,仍然不相信躺在那冰冷的地方的人是他,我實在是無法面對這個殘酷的現實!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但上蒼不公,天妒英才,真的將他收走了。

最後一次見到袁所是2019年11月27日下午,我們在一起參加會議,結束後己是17:30左右,見他揹著書包匆匆忙忙地往電梯口走,他告知我當晚要趕到雅安,第二天參會。誰知道這一別竟成了永訣!熱情開朗、活力四射、永不放棄、從不言累、揹著書包四處奔波、拼命工作的袁所成了永恆!

我和袁所共事近30年,他既是我的領導又是我最好的朋友。突然間生死兩別,天各一方,無盡的哀傷化做無限的思念,諸多往事歷歷在目!

永远奔忙在路上——追忆袁晓文同志

圖為袁曉文(左四)生前留影

學養深厚,上下求索,畢生致力於民族研究

1989年,袁所從中央民族大學碩士畢業後就來到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工作,是改革開放後黨培養的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他勤奮的工作態度和專業的研究素養得到所內領導和同事的認可和好評,很快成長為科研骨幹,不到40歲已經被評為研究員。在四川民族歷史和文化研究、尤其是藏學研究領域成果豐碩,多有建樹。為了更好地做好科研工作,袁所經過努力,考上中山大學人類學博士,系統學習人類學理論,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開闊了視野。

在民族研究的海洋中遨遊的袁所秉承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奔波在民族地區的村村寨寨,開展田野調查,奔波在每一個學術研討會上,發表真知灼見。同仁們欣喜地看到《民族研究》中文等核心期刊發表了袁所的論文,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努力終於得到回報,袁所已經成長為民族學界的知名學者、藏學研究專家,成為了中國民族學會副會長、中國西南民族研究會會長、四川省民族研究會會長,成為民研所的驕傲。

團結協作,精心耕耘,孜孜不倦扛大旗

袁所不僅有非凡的學術成就,也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年輕有為的他2001年出任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所長,當時的民研所力量有限,科研人員待遇低,工作條件較差。

袁所力主科研興所,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並重,利用各種資源申請課題,同時,調動科研人員和行政人員的積極性,力爭人盡其用,人人都有事做。並且,發揮團隊協作的優勢,攻堅克難,民研所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在基礎研究方面,有關藏彝走廊的研究碩果累累;在應用研究方面,積極建言獻策,促進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藏區牧民定居、彝區三房改造、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摩梭家園建設等在四川民族地區順利實施。袁所帶領民研所努力奮鬥、積極向上,業績卓著,倍受學界好評。

一心為公,兢兢業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袁所一生光明磊落,愛憎分明,嚴於律己。為了在學術上有所成就,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他給自己定下規矩,每天再忙都要抽時間學習,他常常說知識是要老化的,一天不學習就要落伍。還說,自己是所長,要起表率作用。他心心念唸的是民研所的發展、科研人員的成長,為了工作,他放棄了休息,常年累月地加班,每年出差多達200多天,繁重的工作真是不堪重負。家人常常規勸他不要這麼拼命,他說事情太多,做不完。是的,肯定做不完,行政工作、科研工作、教學工作他都認真對待,傾注全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長期負重前行,心力交瘁,己為身體健康埋下了隱患。其實在2018年他己有症狀,僅住院治療10多天後就出院,之後也沒有引起重視,仍然是高強度的工作。發病前袁所己有頭暈或頭痛的反應,大家勸他好好休息一下,認真到醫院檢查治療,但他總說,忙過這段時間再去,就這樣,一拖再拖,最終活活累倒下了!

袁所太累了,累倒在工作崗位上再也無法醒來。袁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使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永恆的袁所,一路走好!

羅涼昭(作者系四川民族研究所工會主席)

2020年2月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