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孩子都有哪些坏习惯?

情事闲谈


疫情期间孩子还真是养成了不少的坏习惯,看电视玩手机游戏是每天必备的环节,而且看电视时间要比平时多了很多,一旦阻止就会以哭闹的形式来抵抗,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晚睡晚起,两个孩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平时九点睡觉,六点准时起床,经历了这个漫长的假期,现在每晚11点睡觉,8点多起床,真担心开学后生物钟调不过来,每天迟到就糟糕了,所以现在着手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吧。


KerYi学习


hello~大家好~

我是一名服装行业的实体店主小悠~

下面由我分享一下:疫情期间孩子都有哪些坏习惯?

1⃣️早晚作息时间不规律

之前上幼儿园~早中餐都是固定的时间~中间还加一次吃甜点🍮~中午要睡午觉~特别有规律~晚上十点前上床看绘本或者听故事入睡~现在已经没啥规律啦~中午的午睡习惯也是完全没有啦~

2⃣️不能出门 比较闷 容易发脾气

疫情有病毒 .不能出门 .孩子虽然也知道.还自己说冠状病毒🦠很厉害传染一个人会传染一家人,大家不要出门哦~但是…经常会问能出门吗?我们带口罩😷吧~我们一会儿出去回来勤洗手~幼稚的宝贝好可爱~我要是说个不行~孩子就会失落不开心~然后就是各种不得劲~会跟我说:妈妈~我不高兴了~心情不好💢

3⃣️比较粘人

小孩子平时在幼儿园有小朋友和老师陪着~玩玩游戏~做做手工劳动啥滴~时间就过的很快~现在在家里每天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刚开始还挺好~后来就一直粘着爸爸妈妈陪他玩儿~

哈哈~感觉小孩子就是个电池🔋~得把电量给他耗完~他才能踏踏实实的!





小悠的VLOG


疫情期间孩子都有哪些坏习惯?

很高兴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寒假比较长,就因为冠状病毒。而在家里的孩子也自我放纵的比较多。比如我家的孩子,白天睡懒觉,晚上加班加点玩手机、看电视。一到写作业,变得拖拖拉拉,磨磨唧唧。这好像是孩子们的通病……孩子也没有上学的时候精神了,一天到晚迷迷糊糊,不知道做什么。因为玩手机视力下降了好多度,太久没上学,学的知识也被吃到了肚子里,一点好处也没有。你们说说看,是不是这样?


小宗老师


1.上学的时候,孩子还有作息规律,现在完全日夜颠倒,晚上熬夜写作业,第二天早上睡在床上听课。

2.在学校还有体育课,现在完全不锻炼,躺床上。

3.做事很懒散,不做家务活,不听课的时候,就抱着手机瘫在沙发。


彭瑜3


1、生物钟错乱,晨昏颠倒

因为这么长时间放假在家,中间又赶上过年,所以孩子们的生活作息必定被打乱。

早上不起,晚上不睡,连续多日,就打乱了正常的生物钟了。

健康上的伤害会有,但是还好说,因为如果后来形成的这种作息时间也能形成规律,保证孩子一天固定八小时以上睡眠的话,就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

真正的问题在于,这样的作息如果形成规律的话,等再开学,孩子重新要回到原来那些适应学校的作息规律的话,就又需要重新调整,会有点麻烦,甚至会可能给孩子拉后腿了。

2、对纪律的界限感模糊了

在学校时,孩子会生活在一个规矩严谨的世界里,凡事都有规条,横平竖直、四平八稳。

但是在家里,任何家庭的规矩都不会有学校里那么完整清晰,家长执行起来更不会有老师们那么严肃,所以孩子们会渐渐的失去对纪律的敬畏心,那纪律的界限感自然就模糊了。

3、不知节制,讲条件

“妈妈,我就再玩儿一会儿,就写作业去。”这一声“一会儿”,结果一个小时过去了,还不见人影。

“爸爸,我就再多吃一块肉……”过一会儿又“我就再吃一口薯片”……积少成多,结果事实上吃进去平日双倍的总量。

4、得过且过,拖延症上身

因为各地开学日期还都没有确定,就算到了原定开学日,也都只是以网络授课的形式,所以原本开学收作业这事儿,变得遥遥无期,或者也不用太过认真了。

那许多孩子索性就不写了,反正开学还早。

或者反正老师只是要求家长拍照打卡,老师又不会仔细看,看也看不清楚,那就随便糊弄一下吧……

心态一松弛,那整个假期的学习和预习的效果就完全不敢保证了。

总结:家长给给孩子绷紧这根弦。孩子小,假期里养成什么都不算大错,而坐视孩子养成这些小毛病,却一定是家长的❌


谢宝隆恩


首先很高兴能回答你这个问题,我是小魏,疫情期间和普通的假期唯一的区别是孩子们不能出去。只能宅在家里。

虽然现在一些学校包括一些培训机构,会对中小学学生进行网上视频教学,和设定目标学习,但孩子们的个体有差异。包括需要自我约束,对老师的远程控制并不能很好的去执行,像孩子本身固有的毛病,平时爱玩手机,爱打游戏,爱看一些视频,不想写作业,不想看书。早晚不刷牙长时间不爱洗澡,甚至还有一些孩子喜欢在家里搞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疫情期间的这些坏习惯还会一直存在。说白了是这个时间更没有目标和不想自我要求。

疫情期间大部分家长也会宅在家里和孩子共处一室。平时忙于工作疏忽孩子学习的家长目前可以起到一定监督的作用。在此我想提醒各位家长,督促孩子学习改掉平时的一些坏习惯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是对时间的要求,应该做到按照平时学校的作息来要求孩子。自觉养成早睡晚起的好习惯。

第二 是能按时完成作业。因为老师是通过视频教学,并不能保证孩子完成作业的时间。我们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按质保量完成作业。

第三 对孩子手机游戏视频,娱乐活动的把控。这一点很多孩子和家长,可能都很难完成和控制。我可以给大家提一点建议。嗯,这个时间是我们家长和孩子沟通的很好时间。我们可以和他们做一些其他事情能够转移思维。比如说下象棋,跳棋,五子棋。飞行棋的等,可以和孩子进行智力大比拼。

希望能给您帮助,谢谢!




定要坚持做自己


疫情期间,孩子在家呆久了肯定养成了一些坏习惯。

一、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早上不用起早上学,晩上孩子心里非常放松,毫无负担地看电视,玩游戏,听歌,看书,玩手机……时间一长就养成了这个坏习惯。

2、一日三餐被打乱,想吃吃,想喝喝,养成不规律饮食,吃零食,挑食的坏习惯。

3、学习拖延症。玩心重,学习的事不放心上,作业和学生任务能拖就拖,学习没计划,无目标。

4、和父母顶撞。孩子在家表现不好必然遭到父母说服教育,孩子特别是青春期孩子就会不服气和父母产生矛盾。爸爸妈妈伤心焦虑,孩子满腹怨气,最后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

5、缺乏锻炼,成温室里的花朵。长期呆在家里缺乏体育锻炼,又没有户外活动,直接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6、随便乱扔物品。时间长了许多孩子在家不把自己用过的东西叠放整齐,扔的到处都是。

7、缺少感情交流。现在大部分独生子女,长期呆在家里没有小伙伴的陪伴,没有同学之间感情交流可能会心情压抑,脾气暴躁。

对孩子的上述行为,家长要及时和孩子沟通,理解孩子,晓之以理,和孩子一道战胜疫情!





侠女老师


1.“多动症”:比如玩一会游戏就嚷着出去玩,边吃边玩手机,出门戴口罩,没一会就摘下来,完全不听话。

2.“呆滞型”:一言不发,咬手指头。因为疫情,外出变少了,长时间待在一个封闭式的屋里,小孩子失去了和外面小朋友自由打闹玩耍空间。孩子容易沉默寡言,生理上不自觉做出小动作。

3“大吵大闹型”:无缘无故发脾气,骂脏话。因为长时间呆屋里,孩子也会有情绪上的压抑,如果平日身边的小朋友会说脏话,这时候小孩子就会在这个特殊时期爆发,也会用脏话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总结一下:孩子在特定情况下,情绪和生理上都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作为家长还是要多关心孩子,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照顾孩子情绪也是很重要的。平时多留意孩子的细节,语言上的,学习上的,尽量每天多和孩子聊天,或许玩一下游戏。其实家长的一句鼓励,一个简单的关爱,孩子是感受到的。至于孩子的坏习惯,就必须去引导孩子改正,起码家长要以身作则,这样孩子潜移默化当中能以家长为榜样,坏习惯方面也是要第一时间指出来,如果一时难改正,就要限时定期去监督,有目标化地去处理这些事情。最后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养儿方知父母恩,多用心,不急躁![送心][送心][送心][送心]


蛐蛐说影视




我是卡卡


01 赖床

偶尔睡个懒觉当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如果天天睡懒觉,睡到中午才起来,那就成问题了。本来冬季白日就短,懒觉睡掉一大半,才起来没有几个小时天又要黑了。最基本的起居作息一乱,连带着吃饭、游戏、学习……什么都跟着乱。

更糟糕的是,等到寒假结束,还要恢复到早睡早起的规律作息,由于原先生物钟已经打乱了,又需要一段时间重新调整,多折腾啊。之所以把睡懒觉列在寒假坏习惯的第一位,主要是在于它昭示着寒假坏习惯的最大根源:失范,就是没了规矩。

对策: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时的规矩来,稍稍宽松一些,偶尔做些平时不能做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寒假没有规矩,而是要有“寒假的规矩”。比如睡懒觉这件事,重要的不是几点起床,而是每天都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起床,而不是任由他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什么时候。

02 吃零食

对小孩子来说,吃和睡就是最大的问题。放假在家,各种零食随手可得,尤其在春节期间,父母对此也比较放松。吃多了零食,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不好好吃正餐了,有的父母在这时候会生气,饭桌就变成了“战场”。

对策:跟睡懒觉的问题一样,当然可以让孩子吃一点零食,这也是生活乐趣,但最好能事先商议好一个比较合理的饮食方案,比如每天可以吃一点什么东西、吃多少,别人给零食时怎么处理,等等。

03 看电视

看电视其实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只要有更有趣的事情可做,小孩子是不会太过分迷恋电视节目的。说现在的孩子贪恋电视,更多是因为没有比它更有吸引力的事情罢了。

对此做家长的首先要检讨!把看电视排在寒假坏习惯的第三位,纯粹是因为这是一件孩子常常想做而遭到父母禁止、因此发生许多冲突的事情。此外如果孩子已经懂得上网,做父母的可能还会担心他“沉迷于网络”甚至“染上网瘾”。

对策:看电视太多会影响视力啦、会变笨啦、坐太久活动不够啦等等道理不妨都跟孩子讲讲,相比简单粗暴地“我不许你看电视”而言,这是更尊重他的方式。

当然这些话可能孩子听得都腻了,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和他“谈判”,得出一个大家相对来说比较能够认可的方案,因为是他亲自参与制定的,他就会有意愿去遵守。

给孩子决定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的自由,而不是亦步亦趋地跟在他屁股后面:“不要看太多电视!”“你怎么又在上网?”简单说吧,换了是你整天被人管着,你烦不烦,又会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呢。

04 依赖心

本来在幼儿园里已经会自己吃饭、上厕所、收拾东西了,寒假待在家里,尤其是在老人或保姆照管的情况下,又变得事事依赖。这些“退化”行为,对孩子可没有好处。

对策: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让他独立完成。比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收拾玩具等等。

家长要有耐心,可以陪伴他,但要让他自己慢慢做,传递给他的信息是:“你可以做好哦,我相信你。”对大一点的孩子,甚至反过来,还可以让他帮大人一点忙,他会因为自己可以承担一定的责任,而感到很自豪。

05 臭脾气

作息紊乱和“宅”在家中的副作用,就是能晒到太阳的时间少了。光照不足不仅不利于钙质吸收,还会引起抑郁症状。北欧国家据说有一大半人都存在冬季抑郁的问题,你可别奇怪家里的小朋友怎么状态不佳、脾气臭臭呢!没准就是抑郁的表现。

而孩子通常觉得“我辛苦了一个学期,假期就应该放松”。不仅在家为所欲为,连脾气都见长了。

对策:为什么小朋友在幼儿园和学校就会遵守规矩,在家就肆无忌惮。其实是因为,家更让他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这不见得是坏事。但也需要给他建立一定的规则和秩序,这样他才能更自如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太过放任,反而会使他缺乏安全感,茫然不知所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