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一些中小企業破產,為何這麼脆弱?

萬事萬物不自知


疫情期間,一些中小企業破產,為何這麼脆弱?

這個觀點肯定沒錯,原因就在於,中小微企業應對市場變化和環境變化的能力較弱,尤其像疫情這樣的大事件,更是無力應對。因為,在疫情影響下,無論是企業員工迴歸還是市場需求,抑或上游的原材料供應,都面臨很大的問題。尤其讓中小微企業難忍的是,長晨間不能復工復產,資金鍊會越來越緊,客戶丟失現象也會日益嚴重。

不僅如此,第三產業的中小微企業,如餐飲、娛樂等企業,也都面臨著無力生存的現象。所以,中小微企業,包括個體戶都面臨很大的生存壓力。而相關的房租等,如果是租賃的企業房產、國有單位房產,還能得到一些減免。如果租賃的個人房產,要想減免,難度很大,也會加重他們的生存壓力。

所以,此次疫情,會導致一些中小微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戶破產關閉。


譚浩俊


這個每個公司都不一樣,但是結果都大致相同!就拿我來說吧,我這邊是一個剛起步不久的小公司,很接近於自由職業者了,是一個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承接商業活動,提供戶外燒烤、冷餐、茶歇以及各類雞尾酒會的!基本全是集體活動,包括很多活動公司,慶典公司,婚慶公司,禮儀公司性質都是差不多的,只是提供服務的版塊不一樣而已!積蓄本來就不算很多,疫情期間,員工工資、房租水電,日常經營費用,都是要持續花錢的!受疫情影響,公司沒了業務,也就沒了收入沒了現金流,這段時間基本都靠老闆自己來貼錢,我們這個行業大部分都存在拖款的現象,並且像我們,年底跟跟過年期間就是行業的高峰期,年底很多活動墊資非常厲害,都想著靠過年掙點,結果出了這麼個狀況,給老闆們都上了一課!年底的活動款全部自己墊上,沒有了其他收入,當老闆的積蓄不能夠維持下去的時候,就只有申請破產了!

好多中小企業都是靠貸款生存的,資金鍊一旦段了,就非常危險了!很多行業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打擊,公司沒有了收入來源,只能硬扛著!所以疫情期間就有很多的中小企業宣佈破產了!


楊小喬生活日記


因為很多小企業壓根底子就不足,我之前的公司,剛上班不久開工資就費勁,現在註冊公司免費,很多人自以為聰明,租個辦公室,找個項目就能賺錢,或是認識點人脈就能盈利,不去做市場調研,不去了解同行,所以導致創業失敗。


白瑪康珠16


因為本身房地產和互聯網經濟已經對實體經濟造成了非常大的傷害。國人的超前消費又成了壓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我自己是小微企業主,製造業。我所在的行業,員工工資年年漲,客戶向東南亞搬遷,訂單萎縮。然後本來就是支撐著,現在疫情來了,看著是一個月,但是造成的連鎖反應,是上半年基本報廢。首先客戶的賬期就是90-120天。現在客戶的老闆,財務還都困在老家呢!我去年11月份的貨款都沒收到呢!一個月還能堅持,再來兩個月,我也扛不住了。可是事實上很多小企業主可能還沒有我的現金流好呢!所以就有破產風險!期望國家真的有切實可行得政策,要不然2020是很難的一年。


槓槓的靜靜


疫情期間,像“魅KTV”的吳老闆(桔子酒店創始人)、西貝莜麵村都紛紛在網上爆出自己不開業只能撐兩三個月。總結了一下,大概是以下幾點:



1. 員工成本


員工成本不止是工資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社保,像吳老闆說的,工資可以和員工商量少給點,不然企業倒閉了,員工也就失業了,而此時別的企業也都在裁員,員工失業就很大可能找不到工作,所以大部分人能理解。但是社保確實固定的。原先一個員工8000元月薪,企業得給這個人交4000社保,但是給他暫時降工資降到2000,還是得交4000社保。


2. 租金成本



像吳老闆的KTV,租金佔了33%,而KTV等很多地方都被要求停止營業,俗話說坐吃山空,吳老闆坦白自己剩餘1200萬,只能支撐2個月。


3. 融資困難


融資困難表現在一是銀行普遍推遲上班,說白了想貸款都沒處貸,第二是銀行自己也受到很大的波及。


舉個例子:航空公司不飛航班,那麼對航空汽油的需求就降低,因而導致生產或者說提煉原油的企業受到影響,各企業受到影響,那麼就會使銀行受到影響,因為銀行靠的是給這些企業的借貸服務而盈利,並且銀行會因具有社會責任,被迫降低貸款利率,甚至是對重災區,譬如武漢,免息。所以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事情。銀行也有點自顧不暇的感覺。


下面是海通證券發佈的研報:

可以看到確實貨幣政策是處於先放鬆後縮緊的狀態,銀行在本身也受到疫情波及的情況下,仍需要給企業低息放貸。這雖說有點傷口上撒鹽的意思,但是其實銀行如果不這樣做,那麼很多企業就會因此倒閉,銀行的客戶也就不見了,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也算是互相幫助。


雖說如此,但是現在我國也在逐步出臺寬鬆政策,各方也在“自救”,比如臨時成立基金會之類。


教你玩金融


大多數中小企業都是負債經營,現金流會非常重要如果現金流一斷,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破產!

其實很多朋友可能都不明白,為什麼看似一個幾十幾百人的企業,表面經營感覺也不錯,但是稍微碰到一點兒波浪就會很輕鬆的倒閉,實際上這也是目前國內中小企業遇到的最大問題!

為了更直觀的將這個問題闡述清楚,我就來給大家舉個例子說明這個問題!

我有個朋友經營著一家商貿公司,主要做鞋類零售!線上線下都在經營。月流水如果在旺季可以達到100萬左右,年總體流水在600萬左右!毛利在350萬!這還要包括庫存,也就是說做得好的話,可以將庫存控制在100萬以內!剩餘純資金毛利就在250萬!員工常年維持在15人左右,工資加社保平均每人每年4.5萬!一年就是差不多70萬,房租水電加其他稅務開支大概也在100萬!也就是說他個人年收入在80萬!但是他個人在銀行貸款房貸車貸商業貸款加上信用卡每月差不多需要6萬,也就是說,他每年可以自有開支的錢只有8萬!還要養活一家老小,實際上每年他能夠做到收支平衡就已經不錯了!根本不可能還會有任何積蓄!如果碰到想今年這種長時間無發開工,線上消費也疲軟的情況那麼最多抗不過2個月!而且還要動用信用卡,其他貸款來過橋!

而且他這種情況是屬於國內大部分中小企業的情況!企業主大部分都是屬於負債經營,每家企業的經營都好像在走鋼絲,稍微一點颳風下雨,就很可能失去平衡,跌入萬丈深淵!

說實話,今年疫情的爆發期是在春節,相對來說本來還又一個小半月的正常休息時間!但是因為疫情的影響,延期開工,消費市場的低迷,讓很多企業在短時間就出現了資金鍊上的問題!員工工資發不出,銀行貸款無法正常還款!企業沒有有資金開工,直接就進入破產!

現在都還清楚的記得當年在進入社會的時候,就看過華為老總任正非《華為的冬天》那篇文章,當時雖然感覺寫的有道理,而且點讚的人也不在少數!這其中也包括很多企業老闆,但是企業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不說準備好過冬的糧草!能夠每天吃飽穿暖就很不錯了!

所以,通過這次疫情,其實說到這次疫情,它僅僅是引發很多中小企業快速走向破產的催化劑,但絕對不是主因!但是這次疫情也的確給很多企業經營者再一次敲響了警鐘,企業如何經營,如何控制成本,如何在一定程度上維持足夠的現金流,如何能夠在不可抗拒的外界因素下,順利度過冬天,這是疫情過後,我們企業經營者最應當深思的問題!

其實,這今年的創業環境,有時候當老闆真的不如打工,如果你不能很快走上金字塔頂端,那麼當老闆就註定是給你的員工打工,到頭來,除了讓自己負債累累,別的什麼都得不到!

今天早上看了福耀玻璃曹德旺說的,企業經營不下去,不能光怪外界因素,更不能只指望國家,也要學會自救,希望處於難關的企業家們,一定要重振旗鼓,共同度過這次危機!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56892139798930350"} --}

MR瑞


你好,俗話說打蛇打七寸,要分析這個問題咱們一起從根上找找原因:

一、行業分析

先不說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先說哪些行業受的影響大?

如果目前的狀況延續到3月份,餐飲業損失將達萬億,旅遊業超五千億,航空損失達千億,另外前段時間北京K歌之王全體裁員事件人人皆知,還有線下教育行業開業困難等等。

我們會發現,受到波及最大的企業特點:人員密集、非生活必需、單一線下渠道、日常經營成本較大。而且這些行業裡面的典型代表餐飲業、旅遊業、娛樂業、線下教育等行業,以中小企業為主。所以也就整體顯示出了中小企業受到的波及大。

二、為什麼是中小企業

1、  資本實力——刀尖上舞蹈

小企業創業之初的那點事,大家都明白,全部積蓄加抵押貸款,然後小企業要發展壯大,於是擴充時期又是繼續擴大負債,一旦出現幾個月沒有收入的狀況,根本撐不過去。這與很多人在創業初期抱著“賭”的心態也不無關係,“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這句話真的坑死了不少“膽大”的。

2、  信譽積累——牆倒眾人推

小企業行業沉澱較少,信譽積累不足,一旦出現險情,容易導致“牆倒眾人推”,員工辭職、債主催債、銀行斷貸,也許創辦人還有信心頂過去,但是後路卻被別人悄悄切斷了,瞬間悲劇。

3、  定力因素——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本身是創業的時候不堅定,猶猶豫豫,有的甚至是抱著玩玩的心態,結果遇到了如此個形勢,反正前期賺過錢了,反正只是試試,反正一直沒賺到錢不如止損。。。那麼多“反正”於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定力不足,不幹了!

三、消費心理分析

疫情確實帶來了消費的不便性,經濟的疲軟真的全部是疫情本身的罪過嗎?不對,其實是人心,危機之下人人自保,首先想到的是“管他呢,吃飽喝足就行”,這種心態一下把消費打回了原形,不是沒有消費實力,也不是沒有需求,而是沒有了消費心理。所以我們要引導人們對疫情的客觀看法,帶動身邊的人從消極思想中走出來,引領消費,之後大家消費了企業才能賺錢,才能發工資,才能繼續消費,中小企業才能存活下去。

從目前的形勢看,疑似病例增長回落,疫情已經逐步可控,我們只需要堅定信心,很快會撐過去,至於以後是轉型、還是做線上、還是以機器替代人?那是以後的事了,說不準一切風平浪靜之後,我們的想法又發生了變化。但目前最重要的是:活下去。謝謝!希望能給到你參考,多在頭條互動,歡迎探討。


財經金睛


疫情就如一面“放大鏡”,放大了每一家企業的財務報表。

近日,清華、北大聯合調研了995家中小企業的現狀,其中一項是——如果不開工,企業還能維持多久?

數據顯示,34%的企業只能維持 1 個月,17.91%的企業能維持3個月,僅9.96%的企業能維持 6 個月以上。

“預計本次疫情對公司2020年營收影響程度”這項中,29.58%的企業估計疫情導致 2020年營業收入下降幅度超過50%,只有4%的企業認為下降幅度低於10%。

小巴發現,幾乎所有的數據都指向了三個字——現金流,現金流,現金流。

而最近小巴看到刷屏朋友圈的一些觀點,也大多如此。比如,朱嘯虎發朋友圈稱:今年比非典還嚴峻,對很多創業企業是生死關,一定要嚴控成本,死卡現金,最少要保持假設沒有收入的情況下6個月的現金,最好有12個月,根據這個來倒算成本。

梅花創投創始合夥人吳世春認為:收入突然降為0時,企業賬上的現金可用月數超過18個月,非常安全;超過12個月是相對安全;低於6個月處於危險邊緣;只能維持3個月,則處於危機之中。

如果按照以上的觀點,企業現金流維持6個月只是個及格線,而按照上述調查結果看,有90%的中小企業不合格。

如今,疫情持續快一個月了,雖然有企業陸續復工,但大多數企業依然只能靠遠程辦公。尤其是對於餐飲、教育、旅遊、娛樂等需要線下聚集開展的行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血流得越多,生存的機會越渺茫。小巴發現,最近陸續有企業採取行動。

比如,通過融資來“輸血”。公開哭窮的西貝董事長賈國龍,目前已獲得來自浦發銀行北京分行4.3億元的授信,甚至還有一堆投資機構排隊想投。

再比如,通過縮減人工成本來“止血”。2月10日,新潮傳媒復工第一天,就宣佈減員500人,高管集體降薪20%。

疫情,就如同一場企業現金流的終極大考。那麼,企業該如何“救命”?想要長久發展,又該如何儲備現金流?下面就來看看大頭的分析及企業案例。

企業應儲備多少現金流?一方面看公司所在行業,一方面看公司的行業地位。

從行業看,餐飲、工程類公司的現金流儲備往往比較少,而白酒、醫藥公司的現金流一般比較充沛。

從行業地位看,在行業內部擁有優勢地位,現金流的儲備就會相對較少。比如格力電器在行業內擁有強勢地位,有許多應付賬款,而應收賬款較少。

為了保持現金流,我認為企業有以下幾方面可以做:

1. 控制支出。寒冬時尤其要管控好市場營銷費用,也不要盲目擴張,盲目舉債;

2. 管理應收賬款。既要注重應收賬款的數量不要超過收入速度,也要注意應收賬款的質量,把呆賬、壞賬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3. 掌握好融資節奏。不要等要用錢時才去融資,要在寒冬到來前備足糧草。

4. 提高在行業內部的競爭優勢。

目前,市場上很多觀點認為疫情抑制了人們的短期需求,從長期看沒有大影響,因而對企業影響不大。實際上這種觀點是從行業角度來考慮問題,而非站在企業角度。

短期的經營困難可能直接導致部分企業被淘汰出局,而大規模的類似事件發生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

所以,這時候國家要積極鼓勵企業復工復產,金融政策要向小微企業和民企傾斜,因為他們的現金流壓力最大。

民企也要積極自救,短期看開源的可能性不大,節流非常關鍵,不該花的錢不花,員工工資和獎金延遲發放等,都是面對困難的舉措。

企業如何度過這次財務危機?我專門請教了財務專家閆靜老師,結合自己多年的企業諮詢經驗,總結出6個救命的辦法。

1、尋求股東融資

股東拿錢進來之後,有兩種處理方法。一種是股東追加投資,這會影響股權結構,很多公司可能不會輕易這麼做。

另一種是把這部分資金當作股東的借款,給股東一個高利率,等度過危機後再連本帶利還給股東。就算公司倒閉,股東借款的償還優先級是在股權之上的,這也會保護股東這部分的利益。

2、儘快賣出存貨

存貨打折出售換成現金,這可能需要犧牲一點利潤。

3、向客戶預收款

假如你是做連鎖火鍋店的,可以向顧客賣儲值卡,一次性儲值2000塊,以後吃火鍋打6折(大幅高於平日折扣)。

未來會損失一些利潤,但短期可以通過預收款獲得一些現金流來救命。

4、提前收回應收款項

應收款項會遇到的問題是:別人家也沒米下鍋了,怎麼辦?可以藉助三個金融工具。

第一種,應收賬款質押貸款,把應收賬款的收款權抵押給銀行,做短期的貸款融資,日後要按約定期限償還貸款和利息。

第二種,應收賬款保理,把應收賬款轉讓給銀行或者保理公司,他們會根據風險折掉一部分資金成本後,把剩下的資金先行給你。做保理後,應收賬款的所有權就轉讓給了銀行或者保理公司,到期由他們直接收回款項。

第三種,應收票據貼現,用未到期的應收票據來向銀行融通資金,銀行會按票據的應收金額,扣除一定期間的貼現利息後,將餘額支付給你。

5、延期支付應付款項

指的是在一定期限內的應付賬款、銀行利息、房租、員工工資、社保費用等。這塊可以密切關注所在省市的一些政策。

另外,如果一些員工不著急用錢,可以延期領取工資,支付一定的利息,比如年化12%,相當於員工把工資放在企業這做理財了。

6、削減酌量性固定成本

新產品開發費、營銷費、廣告費、職工培訓費等酌量性固定成本,特殊時期可以適當削減。

以上6種辦法都能起到效果,但都有代價,要麼需要犧牲利潤,要麼需要支付額外的資金成本。但都是為了救命,先救命,再爭取時間治病。

困難時期,我們一直呼籲企業家儘量不要裁員,不要降低員工的基本工資,商之大者,為國為民,企業家需要承擔社會責任,但現實是大量工資支出可能壓垮企業的現金流。

我的建議是:疫情當下或等疫情過去之後的一段時期,中小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推進使用“股權激勵”,既可節約當下現金支出,又起到激勵未來的作用。

現金流是企業的生命線,每個企業都在想方設法節約開支。蔚來汽車公佈員工的十三薪可以選擇拿股票,實際上也是用未來股權價值兌換當下現金支出的一種思路。

同時,目前也是企業篩選人才的好時機,從中挑選出價值觀趨同,有潛力的核心人才作為股權激勵對象或預備對象。

具體操作上,可以嘗試推行限制性股權的激勵模式,先鼓勵核心員工出資(可以不直接掏錢出資,而是用遠期收入折抵的方式)購買股權,再根據服務期及業績完成情況分期解鎖,使得激勵對象獲得完整的股權。

同時在全面薪酬中推行低工資、高股票組合或中工資、中股票組合。比如,將激勵對象的現發薪資降為原來的80%,減少的20%可用來購買公司股權。

當然,選擇權應該給到員工。

我認為,適時推出與運用好股權激勵,或許能幫助企業重新建立組織關係,將真正為企業提供價值的人才深度捆綁,將危機轉為機遇。

春節是乳品業的黃金銷售季,線上線下都會出現全年的銷售高峰。比如在電商平臺上,往年蒙牛春節一個月的銷售基本能實現900%的環比增長。

所以,乳品企業都會在奶源、原材料、產能等方面做充分準備,大量投入廣告、營銷等,把春節銷售季當做一場必贏之仗來打。

這次疫情突發,帶來衝擊不可避免,尤其是物流方面,由於很多地方採取了比較嚴格的交通管理措施,導致我們的原料和產品運輸時間都變長了,影響了生產和銷售,提高了成本。

面對疫情,除了被動應對,我們還積極展開自救。

在上游領域,對與蒙牛簽訂長期生鮮乳購銷合同的牧場給予“保收購”“保供應”“保運力”“保資金”“保運營”五項支持,既是為了佈局未來,也是為了保證穩定的上游供應鏈關係。

在生產領域,從全球積極採購防護設備,除向抗疫一線捐贈外,也滿足各工廠基本需求;在品牌宣傳與銷售領域,提高了電商、“天鮮配”等智能無人零售、無接觸送貨上門等新渠道、新服務力度。

此外,還向抗擊疫情一線捐獻現金與乳品等共計7.4億元,以盡一家乳業企業的綿薄之力。

蒙牛能應對疫情衝擊,得益於這些年一直保持著充裕的現金流水平,即便去年在國內外做了幾個比較大的收併購案,但現金流依然很充裕,可以抵禦突發風險。

還有一個關鍵是,20年來,蒙牛已經形成了一套覆蓋全國、高水平的物流體系,這次在原料、產品和捐贈物品的運輸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最後,我認為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打擊是暫時性的,也不會影響中國消費升級的趨勢。根據過往經驗,較大的危機事件結束後,消費會迎來一波反彈。


慧算賬


00

Tim

剛剛

有相當一部分人跟你一樣想法,其實我覺得大部分老闆面對疫情防控導致的推遲復工而絕望,主要在這幾方面:1),員工不願復工,但不會主動辭職,因為可以不用工作,但是工資照拿不誤,將心比心假如國家說這段時間企業不用支付工人工資,看看誰急誰想上班!這是相當現實的一個問題。2),國家說倡議房東減免租金,現實就是沒有幾個人會減免,人家並沒有虧欠你,人情味多點房東頂多延遲支付,不要去道德綁架別人!3),由於地區防疫輕重或要求不一樣,有的地方批准復工比較容易,有的會百般刁難,這樣就導致有的企業復工,有點還在等待批覆,可是大家想想,員工可以等,政府可以等,但是客人不可能一直等下去,人家不可能陪著企業一直虧損在等待,這樣客戶就會做好找備用供應商的準備,甚至直接轉單給開放復工地區的競爭對手,要知道企業賴以生存的是客人也就是源頭,源頭一斷,即使復工了之後,何以生存。就哪怕你又說,就不可以再重新找客戶嗎?可以,但是沒那麼容易,畢竟全球經濟增長那麼緩慢。所以說企業不懼怕繼續發工資,也不怕房東不減免租金,可是一旦訂單流失,客戶流失,那就是致命的打擊了!這裡面也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是有可怕的庫存壓力,有的本身是貸款營業狀態,有些企業的銷售旺季就是目前的2.3.4月,所以延遲一天覆工,每個企業所承擔的責任和費用是相當可怕的。你可能又會說,難道這些老闆沒儲蓄的嗎?我可以回答你,有,而且大部分老闆都會有,可是一旦企業變成負擔的東西,而且是看不到出路的情況下,很多人不可能把身上僅剩的生活儲蓄拿出來為企業續命!大不了就把企業結業關閉止損!也有的老闆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小孩一樣,與企業共存亡!所以,請不要輕易地傷害別人,老闆開豪車住豪宅,那是因為別人經歷過風風雨雨得來,並不是大風颳來的!有些人心裡仇富,見不得人好,現在這樣的情況讓他心裡樂開花,可是我敢說,哪怕企業倒閉了,這些老闆東山再起又或者另謀高就都要比這些心理陰暗的人有出息。在舉國抗疫之下,本來小小私利不值一提,更何況商人在特殊時期地位自然低下,我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多一點諒解,公平公正一點,多點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一下。


Tim


說實在話,這幾年中小企業本來就很艱難,很多企業利潤基本拉平甚至略虧點,整個行業艱難渡日,材料暴漲,成本增大,工資增加,各種稅收不少。而企業產品的含金量不高,銷售不理想,破產就可想而知了。

疫情期間,知能說加速企業破產進度,企業本來基礎差,技術人才缺少,缺少創新,沒有特色的新產品,在銷售方面也沒有新措施,廣告沒有投入,甚至根本沒有,還是按以前的模式銷售,人與人相互推廣,碰到危機企業是第一個中槍。

很多企業都是以銷訂產,有多少訂單就生產多少產品。沒有訂單就不敢生產,產品出來買不出去,害怕,就更不敢盲目生產了。

中小企業大部分資金都是自籌,企業建成,資金基本用盡,本想產中買出,能快速收回資金,沒有想到產品在市場和以前市場調研有所扁差,同款產品競爭激烈,價格差巨更大,最後銷售都不理想,銀行貸款批不下來,碰到大的危機,中小企業就更難。

可以說,中小企業已經是艱難過日,在政策上沒有大的措施,如何扶持動作不大,疫情百年難遇,企業就更脆弱,一句話,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