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军事能力到底如何?

邓凌毅


要评价一个人的军事能力,一要看他的战绩,二要看当时和后人对他的评价。

关羽的战绩非常出色

根据《三国志》记载,关羽的战绩中最出名的有两个:一是白马之战作为先锋出战,杀入万军之中斩杀袁军主将颜良。此战关羽冲阵时袁军众将没有一个能拦住,最终被他杀死颜良还“斩其首还”。能在对方严密防护之下斩杀主将,这在历代战争中也是少见的战例,而且颜良本身也以骁勇出名,可见关羽武艺之强。

二是北伐襄樊,水淹七军。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军北伐襄樊,先击败了曹操手下大将曹仁,兵进樊城。曹操命于禁前来救援,结果关羽趁汉水上涨之机水淹七军,杀了曹军一个全军覆没,光俘虏就抓了三万。

假如说白马之战还只是体现了关羽个人武艺高强外,襄樊之战就是关羽指挥能力的写照。

曹仁和于禁都是曹操手下的名将。当年赤壁战败以后,曹仁就据守江陵,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挡住了周瑜统帅的孙刘联军一年多时间。而襄樊之战曹仁面对关羽,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不到半年就被击败。

于禁则是曹操手下的外姓第一将,五子良将之首。他跟随曹操多年,也是屡建战功,结果却被关羽杀了一个全军覆没。

关羽在只统帅荆州军,缺乏外援的情况下一举击败曹操手下两个重兵集团,威震华夏,差点逼得曹操迁都,足以证明他的军事能力。

而当时和后人对关羽的评价也很高。

关羽早年跟随刘备时,就以骁勇善战出名。曹操手下的郭嘉、程昱等人都称赞关羽和张飞“皆万人之敌”,曹操对关羽也是喜爱不已。而在江陵之战后,见识过关张二人能力的周瑜也盛赞两人是“熊虎之将”,认为如果能把两人收为己用的话“大事可定”。吕蒙说关羽“实熊虎也”。在关羽死后,魏国讨论刘备会否起兵报仇时,大多数人都认为“蜀小国耳,名将唯羽”,这也间接夸奖了关羽的能力。

而在唐朝设立武庙时,关羽也和同时期的周瑜、陆逊、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等人并列,成为古今名将六十四人之一,这也足以证明后世对关羽的军事能力是非常认可的。

所以无论从战绩还是其他人的评价来看,关羽的军事能力都很出色。而关羽虽然有最后失荆州之败,但是这次失败有太多的意外因素,所以他还是可以算名将。


不沉的经远


毫无疑问,关羽的军事能力,被低估了。

陷阵之能,独一无二

三国时期,陷阵猛人很多,不管是视先登为家常便饭的乐进,还是威震逍遥津的张辽,个个都是猛人。

可是,至少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论起陷阵,时人似乎更服关羽。

前秦第一猛人邓羌,《晋书》说他“骁勇多权略,攻必取,战必胜,关、张之流,万人之敌者”。

北魏薛安都,他斩杀敌将的英姿,“时人谓关羽之斩颜良不是过也”。

北魏的超级猛人杨大眼,“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陈朝的萧摩诃,领导在激励他时,曾说:“君有关、张之名,可斩颜良也”。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都是处于两晋南北朝,紧挨着三国的时代,当时的关羽,还没有被文学作品、帝王导向、宗教地位所拔高!

看来,至少在当时的军人眼中,关羽陷阵之能,独一无二。

而这个时代军人自己的评价,显然比后世的我们要靠谱得多!

用兵之能,颇具玩味的细节

《三国志》关于关羽的记载,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关于关羽在曹操手下的战功,描写得细致入微,但关于关羽在刘备手下得战功,则语焉不详。

事实上,对于关羽在刘备手下的战事,如果只看《三国志》,我们会有一个印象:曹军连战连胜,关羽节节败退。

乐进、文聘,都击败过关羽,他们又是攻城略地,又是烧关羽的船,夺关羽的辎重。

可是,在这一连串语焉不详的记载之后,却是三个尴尬的事实:

1、绝北道之战,在江陵主战场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曹仁退出了江陵。而如之前刘备的计划,绝北道的目的,就是“仁必走之”;

2、乐进由襄阳主将,调去和张辽、李典一起守合肥了,变成了总共才七千人的三位将领之一了。接替乐进的曹仁,“假节,屯樊,镇荆州”,把荆州治所从襄阳迁到了樊城。

3、襄樊之战时,关羽已经可以长驱直入,直接攻打襄樊了!

总之,这段时间的战事描述,《三国志》似乎很有隐晦。他只是一个劲地说乐进、文聘如何虐关羽,却又语焉不详。

然而:任他们如何虐的关羽,最终,该退出江陵退出江陵,该退守襄樊退守襄樊。

更重要的是:刘备入川带走近万人,诸葛亮、张飞、赵云入川又带走数万人!关羽在荆州的成绩,是在荆州被连续抽血的情况下取得的!

因此,关羽实际用兵之能,说不好。但毫无疑问的是:被史家贬低了。

防御之能,筑造坚城

关羽对江陵的改造,也是后世常常忽略的。

关羽驻扎江陵时期,对江陵进行了改造,在旧城之外,加筑了新城。

讽刺的是:由于糜芳投降,关羽自己没有机会用上自己筑的坚城,倒是东吴,充分享受了关羽的劳动成果。曹丕时,面对张郃、徐晃、曹真、夏侯尚的围攻,仅有5000能战之士的朱然依托江陵,稳如泰山。

西陵之战时,陆抗抱着“宁失江陵”的心态不支援江陵,晋军依然打不下!

即使到了晋灭吴时,从北岸依然打不下江陵,最后,还要巴蜀方向的晋军沿江过来,才攻取江陵!

看来,关羽筑城的水准还是非常了得的!

治军有失

不得不承认的是:关羽在治军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他在处理与后方留守大将糜芳、傅世仁等人关系时,有一定问题,结果二人关键时刻背叛,使关羽辛辛苦苦打造的江陵坚城拱手让人。

而在事故发生后,关羽也难以重振士气,在吕蒙的攻心之术下,数万大军,一哄而散。相比之下,彭城之战时的项羽,也是在老巢被端的情况下,尚能一鼓作气,力战翻盘!

难怪,廖立会说:羽沽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

总的来说,关羽在军事上的才能被低估了。《三国演义》尽管在“勇武”和“义”上对关羽极尽宣传,但对关羽的其他军事才能似乎没有什么描写;《三国志》,也仅仅对他在曹操帐下时的战功做了详细描写,至于他在刘备方的贡献,则语焉不详。

关羽的军事才能不俗,这决定了他下限很高。曹操、刘备都争着要!但其性格上的缺陷,导致了他的上限有限,他终究不能独当一面地处理好复杂的荆州形势,最终败亡。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关羽经千年演化封神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如果说其军事能力并不突出,肯定会被口诛笔伐。甚至会被黑社会因为目无尊长而追杀。但是如果说其军事才能与孔子一样集大成,创新军事理论,又明显缺乏有力的证据。

三国历史在电视剧三国演义和小说三国演义的宣传下,正史和演义已经让很多人合二为一了。所以我们今人眼中的武圣关羽形象其实和汉末历史人物关羽有了很大的出入。

如今我们眼中的关羽,义结桃园衷心辅助刘备匡扶汉室,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屯土山约三事,读春秋护皇嫂,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战黄忠轻取长沙。驻江陵独守荆州,轻东吴单刀赴会。攻襄樊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走麦城失荆州小人难防。就神位护百姓显君侯英灵。集忠义智信仁勇严于一体。是孙子兵法所言武将要素集大成者。

不过古人是聪明的,军事人才有将,帅之分。将帅合二为一的有,独占一条仍能建功立业的也有。为将者能够表率三军,阵斩敌酋,旗帜所向,退避三舍。为帅者能够运筹帷幄,合天下之利,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化不利为有利,不战而能屈人之兵。

按照我的理解,关羽是一名颇有成就的武将,但不是一名合格的元帅。不能调兵遣将,选贤任能。但可以临阵斩敌酋,百万军中任遨游。关羽最大的功绩一是斩颜良解围拜登。围襄樊水淹七军。缺乏更有效的军事功绩和军事论著来辅政他的军事才能。

但是陈寿做三国志,将他排在刘备父子和诸葛亮之后,居第二集团之首,可见在蜀汉其身份显赫。东吴孙权意欲和亲拉拢,曹操识才惜才表封君侯。由此可见关羽在魏蜀吴三国都有威名,是当世风云人物。这是三十年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打出来的威名。

后记,都说满清贵族依靠一本《三国演义》就能攫取大明三百年江山。如今三国演义之中关公形象深入人心,护佑各行各业。这就足够了,就让历史中的关羽归于尘土,安息地下。而让我们忠肝义胆的“关公”继续保佑我们平安,激励我们勇敢面对人生新的挑战!


卫仁闵


1.关羽的武力从结果上看可以说是数一数二,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刀劈蔡阳等等。

关羽生性孤傲,常常在众人面前,超水平发挥基本一刀斩首敌方
最典型的是温酒斩华雄和颜良文丑

说了武力开始说军事才能如何

2.关羽大家都知道爱《春秋》,春秋讲微言大义,即使在乱世也讲究忠义 ,在和刘备价值观上还是一致的,不知道关羽会不会像曹操一样读孙吴之法(曹操注释孙子兵法),前面几个像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等等都是三国演义中的单挑现象,不能很好的说明关羽军事才能如何?像500校刀手拿下长沙郡,虽然轻而易举是攻下一座城,但也是由于魏延叛。关羽一生孤傲,从这也能提现出来。 再来说说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考虑迁都的樊襄之战,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关羽虽说与孔明不和,但还是学到了孔明的军事才能如何利用地形优势来助自己。 关羽的军事才能却只有非常好的战术进攻,却没有非常好的战略防守,荆州就是一列子,虽说是大意,但还是违背了当初孔明留下的八字“北拒曹操,南联孙权”,关羽却把江东所有文成武将看作鼠辈包括孙权,关羽之傲啊,最终在吕蒙装病,陆逊示弱下,丢了荆州,最后也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种花家老表兔


关羽 别称美髯公、关公、武圣、壮缪侯。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今山西运城)人,雅号“美髯公。曾善读《春秋》一书。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

关羽 既然被封侯,崇为“武圣”肯定有了不起的本领,军事能力更是超出众人一筹。

首先 胜于禁,杀颜良。建安五年,关羽不得己降曹操,时日,出奇不意,闯进袁绍兵营斩杀名将颜良。并且有建安二十四年,关羽与曹仁之间军事冲突升级,关羽形势不断占上风,把前来救授的于禁打的全军覆灭,成功包围樊城。从此关羽胜名,远播各国。

其次 镇守荊州。荊州是战略要地。蜀国得荊州后,刘备派关羽守之。以关羽董督荆州事,授权掌管州地区刘备控制的部分,包括荆州南部四郡和从东吴借来的南郡治所江陵和附近的公安,关羽事实上镇守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平安镇守多年,令东吴惧之。

虽然关羽的军事能力在当时虽不是顶尖的水平,但是也称得一流中层水平。


历史天平


不要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关羽的军事能力能达到曹操的五子良将平均水准就不错了,比曹操差远了!关羽跟随刘备的前期,刘备基本是一直打败仗,关羽自然也没什么战绩可言。但是当时刘备条件较差,可能败也是败的有章法,大家也不会看低关羽的能力。等关羽投降曹操后的白马之战,战略指挥是曹操,张辽和关羽同为先锋,关羽杀了颜良,表现出临阵指挥和冲锋陷阵的能力,这是小规模的战斗,关羽此战表现出能胜任团长、旅长一级的能力(而且,关羽带的是曹操的兵,曹兵素质确实高!)。赤壁之战后,关羽曾经率领三千人助力周瑜去截断曹仁的粮道,游击战打的好,这是优秀旅长或者师长的水平。再后来,关羽就在荆州独当一面,是大军区司令兼行政长官,此时他需要有指挥大军团作战的军事能力,团结荆州本土势力的政治手腕,通过种种手段集中荆州资源支撑大规模作战的后勤保障能力,眀白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原则(知道战争在何种情况下发起,在何种情况下停止)。在后来的襄樊之战时,关羽除了靠老天爷帮忙,水淹七军外,没什么值得称道的战绩。在糜芳、傅士任承受不住后勤压力投降东吴后,关羽统领大军而无还手之力,没经过大战而队伍四散,最后在麦城只剩几十人跟随,虽然说吕蒙统战工作做的极好,但关羽也不算是一个善于凝聚军心的高手(看看曹操,东征陶谦时,陈宫、张邈联合吕布,兖州全境只剩三个县城忠于曹操,其余全部背叛曹操,曹操军心乱了没有?队伍散了没有?从后来的发展来看,完全没有!)。

所以我认为,关羽是个优秀的小弟,有大哥罩着,当个优秀的旅长、师长没问题,做个军长可能就是合格,想做方面军总司令,他的才能就差了点。


读出历史中的不得已


关羽的军事才能到底如何?

评价一员武将,需要从当时同行,用兵谋略,武力值等各个方面综合分析。

看三国志.关羽传: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为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当年,关羽领兵进攻樊城。现在有说法,说关羽自行发动攻樊城战役。试想:刘备给关羽升高官,假节钺,能不说话吗?假节钺就是可以假王之名,具体处置大事情。关羽降曹操过程中,任何一件事,都要先请示嫂嫂,而且,曹操还缺德的故意在途中不给关羽安排住处,企图引诱关羽与嫂同居,但关羽却秉烛独立嫂嫂门外,彻夜不眠,曹操肃然起敬。一位如此懂得礼仪道德之人,会擅自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吗?



从上面记载看,襄樊战役中,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应该不是虚的。因为还有“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说明关羽不仅重视正面战场,还懂得借助他力,侧面策应。亏了司马懿等提议,曹操暗中联结孙权,从背后下手。这也不是关羽完全没提防,而是这手太黑了。超出了当时弱荆州自身力量,重兵防范势必分散兵力,也难免最终失败。至于说徐晃在这次打败关羽,也主要因为“荆州被袭击“的流言乱了军心。



说到稳定军心,有个关羽传的例子,请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骨常疼痛,医曰:“……“。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演义中把这说成华佗操刀,但历史上那时华佗早已去世,这里只说医生。但说明“臂血流离,盈于盘器“是真实的,不是演义胡吹捧。那么关羽是真不痛吗?我觉得主要是为稳定军心,而不是表面的谈笑自若。关羽的武力值已经说的多了,就不再作叙述。



当年关羽入武庙,尽管皇帝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如果说全是皇帝功劳,恐怕难以服众,毕竟千百年来,民间的颂扬是一个巨大的舆论支持。

综上所述, 当时不论刘备集团,曹操集团,还是孙权集团,能够并肩关羽的并不多。徐晃,张辽,甚至周瑜也不一定能超越。


流誉后


对于关羽的军事能力,一直以来都是两极分化。有人认为,关羽其实没有多高的军事造诣,全靠《三国演义》吹出来的;有人认为关羽军事能力不错,不负名将之名。

其实,个人认为关羽的军事能力在当时那个年代应该是一流水平,但不是顶尖水平。


第一,我们先看刘禅对关羽的谥号,壮缪侯。何为壮缪,武而不遂曰壮,名与实爽为缪。也就是说刘禅认为关羽确实有不错的军事能力,但是为人过于高傲,难以发挥全部实力。刘禅这个评价应该是比较中肯的。

第二,刘备攻益州,留关羽守荆州。荆州是四战之地,对于刘备夺取天下是至关重要的。刘备能让关羽统领荆州防止孙权和曹操,充分说明了关羽是有这个能力的。事实也证明,关羽在荆州时,确实是威震东吴。

第三,关羽在荆州,北伐樊城,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于禁是曹操五子良将之一,实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曹操甚至都有迁都的打算,最后还是听从司马懿的建议,联合东吴抄了关羽的后路,这才导致关羽兵败。

以上几个理由说了关羽确实是很有军事才华,但可以因为过于骄傲,导致了自己身死敌手。因此可以说关羽是当世第一流的将领,但还不够顶尖。


小镇月明


三国演义,关羽,字云长,生于东汉末年,出生于山西运城,在一个军营中同张飞于刘备相识,之后桃园结义,刘备为大哥,关羽为老二,张飞为老三,成为兄弟,

后跟随辅佐刘备开始起家,经人介绍,三顾茅庐,三请诸葛亮,得以卧龙先生,和北魏的曹操,东吴的孙权,经过大小战役无数,得三国一份,就是蜀国,定都成都,

之后刘备派关羽镇守荆州,最后失守,所言关羽大意失荆州,由此得来,要说关羽军事能力如何,先说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朱文丑,喜欢三国的,人人皆知,

文才能力方面,还过的去,荆州失守,死于非命,主要原因,关羽个性骄傲,除大哥刘备,就是诸葛亮他也没放在眼里,这也是他的缺陷,简单概括。


巴黎街角A


不过题主的问题是关羽的军事能力怎么样?上述的这些很大一部分基本上表现的都是个人能力,而且关羽在历史中也一直被塑造成一员猛将的形象。军事能力倒是表现的不多。不过我认为关羽的军事能力也是不差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得出。

首先第一方面,我认为军事实力主要包括将帅能实力、统领士兵的实力、统筹规划、战术谋略、战场指挥等等几方面。个人能力是要包含在军事能力里面的,你要想两军交战之时,阵前双方大将进行单挑,赢的一方对士兵士气是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的,士气一高,这场战役就有很大的希望取得胜利,不是有句话叫“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关羽强,手底下的士兵也不会弱。所以在军事能力上是要加分的。

其次第二方面,我们知道关羽并不是五大三粗有勇无谋的大将,他是爱读书的,关羽熟读《春秋》在三国演义和正史中都是有过记载的。读书使人聪慧,多读书头脑也不会太差。所以在干啥事之前,关羽也会进行一下思考分析利弊得失的,虽然称不上是谋略,但是给他的军事能力也是加分的。

另外第三方面,我们来看其中著名的“单刀赴会”和“襄樊战役”,话说关羽镇守荆州期间,表面是与蜀修好,其实私底下小动作不断的,因为索要荆州不成,又不想撕破脸皮,于是就想以设宴为名绑架或者杀害关羽,我们看关羽的安排,一个人带着周仓赴宴,又安排兵士埋伏在不远处以便接应,既藐视对手又让对手不敢轻举妄动,而且最后走得时候还假装醉酒拉着东吴的某个人直至登船(具体是谁我忘记了,反正就是个人质)。舍身犯险到全身而退。

最后一方面,我们来看威震华夏的“襄樊战役”,在发动战争之前,先在荆州沿江地区设置烽火台用于发现敌情报警用,再看对阵于禁时用计水淹七军、活捉于禁、斩杀庞德。吓得曹操差点迁都以避锋芒。虽然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这是多方面的的因素造成的,这里我就不延伸分析了。不过军事能力在这里是有体现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关羽的军事能力不强但是也不差,至少比很多武将强,他错就错在为人性格太过孤傲,他以为每个人都是正人君子在战场上进行正面交锋,但是他不知道其实有很多像吕蒙一样的小人。虽然丢了荆州被很多人骂,但是不影响他的历史地位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