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荊門:網上備耕正當時

湖北荊門:網上備耕正當時

“疫情過後,在品種挑選上要結合市場的需求……”

“這個時節剪枝要注意……”

2月22日20點,2019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柑橘班學員、荊門市漳河新區漳河鎮雨淋村3組村民姚可玉面前的桌子上擺著一部手機,她則用筆快速的在筆記本上記錄著。

“我在聽課,這已經是第二講了,挺實用的。”姚可玉說,學習視頻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柑橘班班主任發到班級群裡的,大家都在跟著學。

每年2月底、3月初是農民忙碌地開始,往常這個時候,農業系統的專家們回走村訪戶指導農民備耕,種田的農民會去市場上挑選種子、化肥,象姚可玉這樣的果農則忙著剪枝、施肥。可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大部分農民只能待在家裡。

農時不等人,正在這種環境下如何指導農民開展生產?21日,荊門市農業農村局組建了春耕備耕線上培訓工作群,要求2018年、2019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各個培訓班的班主任以微信群或QQ群為單位,開展線上春耕備耕農業技術培訓工作。

“我們初步設想採用兩種教學方式。”荊門市農業農村局科教科科長王曉豔說,首先發動全市農業農村系統的專家結合荊門實際編制實用技術教學教案,同時在各個網絡農業教育平臺尋找適合指導春耕備耕生產的教學視頻,再通過各班級群把教學資料和視頻分享給學員;學員參與學習後,由班主任把學員提出的問題進行收集整理,再邀請省、市相關專家進群為學員們答疑解惑。

通知發出後,僅一天的時間,荊門市近兩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32個班級群動了起來,小麥病蟲防治、“再生稻”栽培技術、大棚蔬菜防低溫措施、疫期說橘事等多個教學視頻在群裡轉發,近2000名學員開始在網上備耕。

“一節課一小時,手機流量根本不夠用。不過講的特別好,就算花錢我也要繼續聽。”姚可玉說。

姚可玉父母種了20畝柑橘,去年開始果園由她管理,由於管理不到位,她家的柑橘不僅個頭比別家種的小,甜度也不夠。姚可玉請教的不少“土專家”,可效果一般。本打算春節後去區裡找專家諮詢,誰知疫情暴發了,姚可玉就打消了外出的念頭。

得知可以參加線上教學,姚可玉興奮了一天。21日20點,進入課堂,老師的講解、學員們的討論對她來說都很新鮮。

“直播間裡很多學員都是外地的,聽他們講的,我對市場的認識有很大改變,這對今年的生產很有幫助。”課後,姚可玉對記者說。

去年,一場非洲豬瘟讓荊門市沙洋縣沈集鎮樂山村養殖戶劉德貴損失了400多頭豬,眼看到填欄補籠的時候,他急著想貸款購買仔豬開展新一輪的生產。

春耕備耕線上培訓工作群裡不僅有新課程,還有金融機構。“我們聯繫了多家金融機構,希望他們能及時為農民春耕生產提供支持。”王曉豔說。

班主任熊波得知劉德貴的困境後,就把群裡的金融機構推薦給劉德貴。

“我跟銀行聯繫了,希望儘快能有好消息。農時不等人啊!”劉德貴說。

除了網上教學、金融服務,荊門市農業農村局還通過網絡幫助農民聯繫種苗、飼料等農資生產企業,為即將開始的春耕做準備。

“目前,因為疫情防控需要,每個村都建立了自己的微信群,下一步我們打算把各類教學視頻以及金融機構對接方式發到村組微信群,擴大受益面,讓更多農民足不出戶就能把備耕做好。”王曉豔說。(廖亮 彭文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