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最後十年到底還有機會嗎?需要怎樣才能挺過去?

雨辰3039761


首先這個問題呢,小編認為要放在當時所處的環境下看。現在還有好多人有存在疑問。南宋GDP是中國歷史上最高的。而且還開啟了大航海時代。

甚至有人統計過對外戰爭 勝利的比例也是相當高的。而且宋代的勝率比唐代的勝率高很多。可是在我們的印象裡,宋朝卻是那麼弱呢。原因有幾點!1宋代的地形。瞭解歷史的人知道後唐的皇帝石敬瑭。把燕雲16州送給遼國。導致中原地區失去了最有力的屏障。中原地區再也無法依靠天險阻擋外來入侵者。導致中原地區將直接面對來自遼朝金潮和蒙古的騎兵。而我們知道這也是少數民族最擅長的進攻武器。在這一方面我們漢族人還是比較吃虧的。沒有了地形的保護,我們也就只能靠守城跟軍隊來保護了。可是宋朝又不一樣,這也就是我要講的第二點。2宋朝講究是重文輕武。重視文官。其實這主要歸咎於宋太祖趙匡胤。他的杯酒釋兵權收回將士的兵權。宋朝開創了皇帝與文人共治天下。至此文人開始走上歷史舞臺和政治中心。當然這對文來講是最好的。如果這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就更好。但是宋朝不一樣。他面對的是比自己強大很多的遼朝和金朝,到最後的蒙古。個個都是進攻機器。啊,宋朝的皇帝油生怕將士奪了兵權。他們為了吸取五代十國的教訓,重視文人輕視武將。3朝廷自身的貪汙腐敗。重視文人有它的好處。當然有好處必然有壞處。宋朝的貪汙腐敗是極其嚴重。雖然有王安石的變法。但我們後來知道王安石變法以失敗告終。

宋朝後期土地兼併嚴重。雖然號稱有百萬之眾,但都是老弱病殘沒有戰鬥力的。也沒有經過任何的軍事化正規訓練。4可能我這麼說有些人會不服氣。

明明不是還有岳飛岳家軍幾次打敗了金朝兀朮麼?當然岳飛的戰功我無法否認。但是岳飛之後呢?除了後期的文天祥,我們還能想起誰呢?這也說明了宋朝缺乏武將。而且極其不重視武將。所以說南宋最後十年也是無用。無奈出現在那樣的年代。現在的我們只能無限唏噓。感謝大家的觀看。希望大家多多點評,點贊關注轉發。謝謝大家!


最強大的我們


大家好,我是詩涵果果。

南宋作為古代宋朝的組成部分,在北宋滅亡以後,由宋徽宗之子趙構遷都於南京應天府,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建立了南宋政權,在蒙古國滅掉金國以後,歷經一百四十九年,最終被蒙古所滅,宋朝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南宋在建國之初,其實有很多的可取之處,已經無路可退的南宋可謂眾志成城,隨著蒙古的崛起以及金人的式微,南宋秘密聯合蒙古,想要夾擊金國,姑且不論結果如何,僅僅敢於向金國反攻,就說明了南宋朝廷在當時也著實下了一定的決心。但是南宋軍隊羸弱,將領無能,隨著戰爭的開啟,蒙古一路勢如破竹,南宋軍隊卻處處受挫,最終不得已下令撤退,不僅沒有達到預想中的戰略目的,反而損兵折將,也讓蒙古人看到了南宋的軟弱和不堪一擊,從根本上對南宋起了輕視之心!

此戰徹底斷絕了南宋皇帝收復中原的野望,也讓朝中的投降派佔盡了上風。南宋再也沒有膽量和勇氣主動攻擊比金國強大的蒙古,只能在南方苟延殘喘,加緊構築防禦,坐等蒙古來攻!

姑且不論南宋在最後十年與蒙古的戰爭,僅從之前南宋的皇帝到朝中的官員身上,已經看不到希望。由南宋四大將為例,韓世忠,岳飛,宗澤,吳玠,空有一身報國保國的熱血,打得金軍膽寒,不敢越江而戰,但是朝中的投降派依然膽怯於金軍,勸說皇帝不要過分激怒金軍!


隨著金國滅亡,南宋本想趁著中原空虛,重新佔領中原腹地,鞏固政權,但軍力的衰弱,不但沒有達到預期,反而給了蒙古人南侵的藉口。在和蒙古開戰之初,南宋軍隊可謂作戰英勇,縷縷擊敗蒙古大軍,且戰且退,給予了蒙古人重大的傷亡。但是宋度宗不理朝政,聲色犬馬,宰相賈似道結黨營私,獨善專權,在蒙古圍困襄樊之時,賈似道封鎖蒙古南侵的消息,派出心腹支援襄樊,卻與襄樊守將爭權奪利,致使襄樊守軍政令不通,無法協調一致,直到三年後,宋度宗才知道襄樊被圍,危在旦夕!

襄樊被破後,殘餘的南宋抵抗勢力不斷向南方撤退chetui,最終在崖山與蒙古和投降的金國南宋的軍隊進行了殊死一搏,南宋十萬軍隊葬身魚腹,丞相陸秀夫揹著小皇帝跳海自盡!至此,南宋徹底滅亡,史稱“崖山海戰”!


所以說,南宋不管是在最後的十年還是二十年,都沒有戰勝的可能,執政者的荒唐和施政者的不作為,昏庸的帝王和姦詐的宰相,前有趙構和秦檜,後有趙禥和賈似道,失去了脊樑骨的南宋朝臣最終一起葬送了宋朝!


詩涵果果


這是一個關於重建國家政權的問題。

南宋,由宋高宗趙構建立,定都臨安,與北宋合稱宋朝。公元1127年,汴京被金兵攻破,北宋覆滅後,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現在的河南商丘稱帝,重新建立宋朝中央政權。公元1138年,遷都至臨安。

公元1271年,忽必烈在大都,現在的北京市稱帝,建立元朝。公元1276年,宋恭帝只有六歲,其祖母謝太皇太后向元朝投降,臨安被元軍佔領。公元1279年,崖山海戰敗北,陸秀夫揹著八歲的衛王趙昺投海自盡,南宋覆滅。

一般來說,南宋滅亡應該是在1276年。不過,很多人對文天祥、陸秀夫等人擁立的小朝廷抱有很大的幻想,說南宋是1279年滅亡的,也沒錯。南宋最後十年,就筆者來看,應該以臨安投降為標準比較靠譜。那麼往前面推十年,就是公元1266年。

公元1266年,忽必烈尚未稱帝,元朝尚未建立,忽必烈還沒有下令進攻襄陽重鎮,南宋軍隊主力尚在,國防線還算完整,南宋翻盤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忽必烈是在公元1267年下令進攻襄陽重鎮,下定決心滅宋的。公元1273年,襄陽城被攻破,南宋的國防線全面崩潰,軍隊兵敗如山倒,或是被蒙古軍殲滅,或是投降了蒙古軍。而南宋國防線崩潰後,蒙元大軍滅南宋幾乎沒有遭到像樣的反抗,幾乎是摧枯拉朽。

也就是說,蒙古軍圍攻襄陽重鎮長達六年。在襄陽重鎮即將告破的情況下,忽必烈才在北方漢族地主的擁立下稱帝建立元朝。在襄陽城還能堅守的情況下,無論是北方的漢族地主,或是南方的漢族地主,實際上還是處於觀望狀態的。襄陽城一破,民心以及地主士大夫之心全部歸元,元朝統一南方基本上沒有再遭到激烈的抵抗。

南宋與蒙古的戰爭,與蒙古人西征不同,這實際上是一場內戰。是爭奪正統地位,民心向背的內戰。蒙古軍自蒙哥汗死後,其正牌的蒙古軍主力大部分都已經覆滅了。蒙古的權力已經從蒙古草原的貴族手中轉移到了中原漢族地主手裡。

正是因為中原漢族地主的支持,忽必烈才能在1260年,不經過草原的庫裡臺大會,自行稱汗。同時,將都城定在內蒙古的開平,隨後出動二十萬漢軍血洗了草原,鞏固了汗位。

忽必烈血洗了草原,意味著蒙古帝國已經分裂。忽必烈能夠依賴的軍事力量除了少量的蒙古軍,其它軍隊都是中原漢軍以及東北各少數民族軍隊的集合。忽必烈的地盤,不再是龐大的蒙古帝國,而只是原本金國的地盤。

劉秉忠、劉整這兩個人物很重要。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遷都建立元朝等,全部都是劉秉忠的全盤謀劃。忽必烈攻打襄陽,從中部突破的戰略部署是由劉整提出的。

劉整原本是金國人,金國末年投降南宋,成為了南宋的將領,在公元1262年,遭到南宋權相賈似道的迫害,便將南宋西部防線全部獻給了忽必烈,率領三十萬軍民投降了忽必烈,南宋丟失了大半個四川。而劉秉忠、劉整其實都是北方地主士大夫階層。

所以說,最後的十年,南宋雖然還有翻盤的機會,但是形勢十分危急。要挺過去,只有一個辦法:建立軍政府。

宋理宗時期,南宋之所以能夠硬抗蒙古軍長達半個世紀,還能擊殺蒙古的大汗蒙哥。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宋理宗將南宋八成的軍隊交給了南宋名將孟珙,由孟珙直接指揮,而不是由南宋的朝廷指揮。

與孟珙同時期,而且尚在的名將還有江萬載。江萬載的官職是禮部尚書兼殿前禁軍都指揮使,相當於現在的軍委主席。孟珙逝世後,軍隊交給了投機者賈似道,而不是江萬載。之所以如此,根源是南宋的那些文人支持賈似道奪權,而宋朝一貫對武將不放心的傳統,致使賈似道等人奪權成功,成為權相。

江萬載不願與賈似道同流合汙,這才歸隱。直到襄陽重鎮元軍攻破,賈似道被流放,江萬載才重新恢復官職,但為時已晚,不得不帶著小朝廷向南逃亡。而這個時候,軍隊的調度權,仍然掌握在陳宜中、留夢炎等文人手裡,後來這些文人扛不住自行放棄小朝廷逃跑了,軍權又落到了陸秀夫、張世傑、文天祥等文人手裡。

軍隊的調度權掌握在文人手裡的後果,就是這些文人相互爭權,軍隊指揮不靈,南宋各個戰場,各支軍隊都陷入了單獨作戰的窘迫狀態。南宋龐大的中央機構以及繁瑣的相互制約的體系,根本不利於戰爭時期。

南宋要翻盤,就得建立軍政府。賈似道是在宋理宗時期掌握軍國大權的,到了宋度宗手裡,其權力更甚,被當時的朝野軍民稱為“周公”。宋理宗晚年昏頭了,聽信了文官之言,把軍隊都交到了文人手裡。雖然宋理宗一直想聽取孟珙之言,將軍隊交給江萬載,但是帝王的心思還是太狹隘了,耳根子太軟了,禁不住文人忽悠。

要從公元1266年開始拯救南宋,宋度宗就得下決心將江萬載召回朝廷,聽從孟珙的遺言,將軍隊全部交給江萬載,由江萬載統一指揮。

由江萬載建立戰時的軍政府,按照孟珙時期的戰略部署,將不是前線的臨安以及東南沿海各路之外的地區全部劃為戰區,交給江萬載進行軍政上的統一調度。

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就是聽取名將李庭芝的戰略部署,將戰爭的防線向中原推進,打破劉整從襄陽中央突破的戰略,從而禦敵於國門之外。第三點,在元朝水師海沒有成型的情況下,分出水師,從海路威脅元大都。

只要忽必烈感受到了威脅,或者說只要中原漢族地主感受到了南宋氣數未盡,那麼北方的地主士大夫,他們就不得不在金國已經滅亡的情況下,要考慮清楚到底是支持蒙古軍,還是支持南宋。

一般來說,中原漢族地主雖然在金國時期與南方的漢族地主交惡,但是金國已滅,蒙古軍荼毒中原。南宋只要稍微表現出對北方地主士大夫的善意,那麼就不是南宋的軍隊投降元朝,而是元朝的漢軍投降南宋。

如此,南宋不僅能夠挺過去,還能反殺蒙元。那麼,就不必再等百年後,由朱元璋將蒙古人趕回草原了。實際上,忽必烈時期的蒙古人已經分化,忽必烈手裡的蒙古人遭受到的壓迫並不比漢人少,蒙古黃金家族的貴族統治已經瓦解。這一點,如果要詳細述說,就得陳列大量的資料。

也就是說,蒙元與南宋的戰爭,其實不是民族戰爭,也不是國戰,而是民心之戰。無論是蒙古人,還是漢族人,或者党項人、契丹人、女真人等,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百姓都渴望結束戰亂,渴望安定,渴望統一。而到底是由誰來統一呢?他們都追隨強者。只要南宋表現出強者的姿態,表現出統一天下的姿態,那麼得到的就是民心歸宋。而民心就是正統。

宋元交替的歷史時期,是中華文明邁入大陸擴張海外擴張階段的歷史時期。這個時期,國家的意志是實現國家統一,建立大一統的強大政權,然後如漢唐一般對外擴張。所以說,這實際上是重建國家政權的問題。這一點不再詳細說了,需要大量的文字。

綜上所述:在南宋的最後十年,南宋還是擁有翻盤的機會以及實力。而辦法有四點:由江萬載建立軍政府,聽取李庭芝的戰略部署,派出水師威脅大都,打出統一天下的旗幟。


文明有歷史


任何一個王朝,只要走到了窮途未路的時候,就絕對沒有扭轉乾坤的可能了!這是什麼原因呢?當然是因為天時、地利與人和都已經遠離未世王朝而去了,也即所謂:大勢已去無可挽回!

而南宋王朝正是這種情況,自從北宋王朝崩潰後,偏安於江南一隅的南宋王朝,就始終處在金國的壓制之下!為此不得不對金國含羞忍辱奴顏卑膝,依靠繳納歲幣和順從為自己求取一線生機!

並且南宋王朝的統治者無心於恢復北方,也無意重新振作圖強,而是企圖依靠長江天塹和蜀地山川之險以及向強敵的順從,換取其統治的延續!導致北宋王朝亡國的弊政,也依然存在於南宋。

南宋的皇帝依舊是庸主當道,南宋的宰相依舊是佞臣做祟。因此南宋王朝的整體政治氛圍,仍然還是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所以完全沒有重整旗鼓,彌合分歧,朝廷上下齊心協力振興國家,以求保全偏安徐圖北伐的條件!

更何況還有強勢的金國,自始至終對南宋王朝的盤剝與打壓呢?而且在蒙古帝國崛起之後,便不斷地陸續掃滅了西夏、西遼、金國、大理,其對南宋王朝已經構成了戰略包圍圈,形勢對被孤立的南宋王朝大為不利!

因此試圖讓這個積重難返,而又虛弱不堪的王朝在短短十年裡,得到脫胎換骨的改變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儘管南宋未年也曾被迫奮起抗蒙,但卻終究還是因為實力相差懸殊而無力迴天!


北疆同心


應該是有的。南宋在公元1279年滅亡,而在1273年襄陽失守,樊城被攻破,襄陽和樊城在蒙古軍的包圍下獨自堅持了6年,南宋最後十年應該在襄陽,樊城被圍不久,如果南宋派兵支援的話,兩座城池可能就不會被攻破,那麼襄陽和樊城就可以作為前線戰場,拱衛京都臨安,南宋可以藉助漢水運兵運糧,而襄樊失守後,漢水的便利就為蒙古軍所享有,臨安就直接暴露在蒙古鐵騎之下了。襄陽和樊城在宋高宗時期就被當做軍事重鎮,經歷了數代人的建設,堅固程度可想而知,只可惜沒有援兵,在1273年,樊城失守,襄陽城破,在宋軍繼續巷戰,呂文煥最終投降,六年的襄陽保衛戰結束。這也預示著南宋的滅亡。


極點歷史


南宋的不要說最後10年,就是最後20年也沒機會。在火器沒有精密發展前,沒有騎兵就會一直被動。雖然南宋有長江天險,可是朝廷一有閃失,漢奸一出來,那就危險了。蒙古當時的軍力擱在當時的世界,簡直就是bug級的存在,擱今天,就是比美國也過之無不急。騎兵世界第一,攻城器械有回回炮。攻打南宋唯一的不足就是水軍,可是自從有了宋奸的協助,南宋唯一的優勢也不存在了。所以失敗只是時間問題。南宋崖山的最後一戰唯一出路就是南渡越南或者東南亞,而不是和蒙古硬槓。相比蒙古,征服東南亞的國家更有勝算。可謂士可殺不可辱,終南宋一朝,捨生取義比命大。最後崖山一戰失敗後,所有人跳海自盡,10萬浮屍,何其壯哉,精神永存至間,反觀蒙古,幾乎灰飛煙滅。那麼到底誰勝誰負?


外貿金條哥


南宋垮掉的原因,我認為兩點一是朝中派系問題,賈似道是能臣,但是沒能處理好軍內派系問題。二是經濟快要崩潰了,末期已經差不多沒錢賞賜激勵士氣了,當然說到底也是綜合國力的問題,三是蒙古汲取了很多黑科技,攻襄陽回回炮很牛逼的。四,水軍優勢不在,其實也是綜合國力問題了。


312156904


南宋最後十年,面對當時世界最強大的蒙古帝國,武力軍力的差距,已經很難避免被滅亡的結局,唯一活路就是在臺灣或者菲律賓開闢新的根據地,蒙古軍隊都打到雲南,把麗江的玉龍雪山都給了個封號,蒙古軍隊都征服了大部分歐洲,屬於戰力開掛模式


菩提樹下菩提思


首先,時間不會倒流,歷史不會重來。一個朝代的更替,跟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是分不開的。於內,南宋朝廷的腐敗,軍閥擁兵自重,軍民離心,這些都是南宋於內部崩塌的重要原因。於外,蒙古軍事實力強盛,對南宋的戰略決策以及攻滅南宋的決心都是南宋必亡的重要原因


勇哥多一份期盼


得有一個像趙匡胤那樣文武雙全、英明神武的皇帝才行,軍隊中得有岳飛、韓世忠這樣忠貞愛國的將領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